2022地理微专题训练31过程性问题
一、单选题
1.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③
【答案】D 地下水水量较少且流量较稳定,因此自然状态下的地下径流过程线为④;城市化后植被遭到破坏,下垫面被硬化,雨水汇流速度快,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使径流量峰值时间提前且流量增大,①为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水库有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由于水库的调节河流峰值流量减小且时间推迟,②为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③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故选D。
2.下图从t1一t4的演变过程是一个 ( )
A.城市的形成过程 B.城市的移动过程
C.城市郊区化过程 D.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
【答案】D从图中可以看出,从t1一t4城镇数量逐步增多,城镇面积逐渐增大,形成了城市群,所以D正确。
3.读图,回答:
图体现出的地理过程是
A.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B.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C.岩浆的冷却凝固过程 D.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答案】B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图中石灰岩为沉积岩,沉积岩接近岩浆部分受高温高压条件影响,变质称为变质岩大理岩。所以该图体现的变质岩的形成过程。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下图从t1一t4的演变过程是一个( )
A.城市的形成过程 C.城市郊区化过程
B.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 D.城市的移动过程
【答案】B读图,根据图例判断t1一t4的演变过程是城市郊区化,最后城市连到一块,因此是一个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故选B。
5.荒漠化是指 ( ) A.沙漠扩张的过程 B.降水减少的过程 C.人为破坏草场的过程
D.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荒漠般景观的过程
【答案】D本题考察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指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荒漠般景观的过程。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定义是“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种
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故本题选D。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地区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湿润系数可能指( )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7.题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 C.①②③
B.③④ D.②③④
6.B润系数是指一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湿润系数越小,则该地干燥程度越明显。 7.D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所以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更属于土地退化。由此我们可以选择②③。再根据荒漠化过程过程也是指土地的退化过程,所以④也正确。
8.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下图中a、b、c为等温线,T1、T2、T3为PQ处气流辐合或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间段,则
A.图中水平气温梯度为T1>T2>T3 B.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标志 C.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的过程
D.虚线方向表示两种气团的辐合过程
【答案】B t1、t2、t3三个阶段,等温线越密集,气温的梯度越大,由此可以判断t3>t2>t1;图中气温梯度变大,表示的是锋生过程,而气温梯度变小,表示锋消的过程;因此B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气温梯度变化与锋生、锋消过程的关系。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也是岸坡演化过程,山地滑坡崩塌则是岸坡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下图示意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丁丙甲 C.甲乙丙丁 D.丁甲乙丙 10.在该类河谷演化过程中( )
A.内力作用占主导 B.河谷海拔升高 C.河流堆积作用导致岸坡发生变化 D.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
9.A完好的河谷应是河床底部相对平滑对称的丙图结构,山地滑坡崩塌侵入河床,导致受侵蚀河床一侧发生地貌演替,在流水进一步差异侵蚀及下滑的崩塌物影响下,河谷宽度变化且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最终形成如丁所示的地貌,选A。
10.D结合上题可知,在该类河谷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均起作用,最终导致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
化,选D。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回答下列问题。
11.关于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C.此过程中城市占地面积减少
B.在此过程中数量减少 D.此过程称为城市化
12.关于图示过程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城市降水会逐渐减少 C.城市地表水下渗更迅速
B.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城市“温室效应”减弱
11.D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形成城市群。对比甲乙两幅图,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数目在变多,且城市等级都有提高,过去城市分布比较分散,到2008年时城市的密度变大,形成城市群,该过程成为城市化,故D正确。城市数目在增加,说明城市人口比重上升,A、B错。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的建设,占地面积也会扩大,故排除C。
12.B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工业密集,下垫面性质改变,城市气温升高快,“温室效应”加强,气流呈上升运动,容易形成云雨天气,故A、D错。城市化过程会加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即城市环境污染加剧,B正确。城市化的进程中破坏了植被,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更多的水泥地面导致地表水下渗弱,地表水增加,故C错。
砾岩楔是地震形成的地质构造,它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图示砾岩楔( ) A.形成环境以堆积作用为主
B.形成早期的裂隙因受挤压作用而形成 C.中部砂石粒径下小上大 D.可用来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
14.关于砾岩楔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过程只与地质条件相关 B.形成过程中变质作用使裂隙变宽加深 C.形成过程中同时形成断层构造
D.形成过程中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
13.A读图结合材料砾岩楔其形成受固结成岩和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为主,根据所学知识沉积岩形成受外力作用的影响,故A正确;读图砾岩楔形成早期的裂隙因地震影响受张力作用而形成的,故B错误;读图砾岩楔形成时受重力分异作用,下面的砂石颗粒大,上面的颗粒小,故C错误;砾岩楔是地震后形成的,不能预测地震的发生,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14.D读图结合材料砾岩楔形成有内力作用张裂作用和外力作用风化固结成岩作用,故A错误,D正确;形成过程中张力作用使其裂隙变宽变深,故B错误;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砾岩楔仅仅受张力作用,没有明显上下位移,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如图所示
15.三大类岩石转换过程中,与②作用过程相同的是( ) A.①
B.③
C.⑤
D.⑧
16.③过程不包括的作用形式是( ) A.沉积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变质作用
15.B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①是变质作用,②是外力作用,③是外力作用,④是变质作用,⑤是重融,⑥是岩浆活动,⑦是重融,⑧是重融。选择B项。
16.D ③是外力作用。板块风化,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选择D项。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18.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生物
19.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17.A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最后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8.D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9.B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0.关于某地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T1→T4的变化过程被称为逆城市化 B.城市数目由少到多,面积由大到小 C.③城市最有可能成为该地新的中心地 D.该过程中农村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答案】C图中城市数目由少到多,面积由小到大,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城市化,故A、B项错误。③城市位于图示城市群的几何中心,最有可能成为该地新的中心地,故C项正确。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比重逐渐下降,D项错误。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下列各题。
21.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2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1.C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关系不大,A错误;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进行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但与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无关,B错误;岩石风化物即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C正确;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D错误。故答案选C项。
22.B本题考查生物对土壤发育的作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 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成土母质上滋生出生物后,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有选择的吸收,慢慢地积累了有机物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生物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和矿物养分归还给地表,加速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
素。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意识有机质生物积累过程,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23.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答案】B据图可知: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是首先地壳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在内力作用下,使得岩层产生隆起,使得石灰岩出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地势变低,流水的溶蚀、冲蚀作用形成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所以云贵高原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①④②③,故本题选B。
24.读下面材料和“相对湿度及能见度变化”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灰霾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霾和雾都是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能见度小于10km,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为干霾;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为湿霾;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5%,为轻雾或雾。
图示天气过程
A.是一次雾天气过程 B.主要由大气环流引起
C.是一次干、湿霾天气过程 D.是一次干霾天气过程
【答案】C根据题干的提示“能见度小于10km,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为干霾;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为湿霾;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5%,为轻雾或雾”,再对比图中数据,相对湿度一直低于95%,有一些时段低于80%,能见度都低于10km,可知图示天气过程是一次干、湿霾天气过程。
广东肇庆七星岩主体是由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下图为七星岩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七星岩景区地质构造是( ) A.断层
B.喀斯特
C.背斜
D.向斜
26.下列关于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壳发生挤压变形形成褶皱 ②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③七星岩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外力作用 ④七星岩形成过程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5.C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向上弯曲,应为背斜结构,C正确。断层岩层有明显错动,A错。喀斯特地貌,不是地质构造,B错误。向斜岩层向下凹,D错。
26.A七星岩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地壳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挤压变形形成褶皱,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①②对。选A。
某地貌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幼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读该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7.图中该地貌形成过程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28.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 D.搬运作用
27.B图示为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可溶性沉积岩由于地壳抬升形成高地④,再经流水的化学溶蚀形成①③,最终形成低平原②。选B正确。
28.C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风化作用是外力对岩石表面的破坏,不会形成溶洞;沉积作用是外力搬运沉积物到低洼处沉积下来,不会形成溶洞;搬运作用是外力把岩石的碎硝物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地方的现象,不会形成图示地貌。选C正确。
29.下图中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一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 )
A.a→b→c→d B.d→a→b→c C.c→d→a→b D.b→c→d→a
【答案】D 雾霾往往随辐射逆温形成而形成、消散而消散。a图中气温下部高,上部低,对流旺盛,不存在逆温;b图下部存在逆温,但逆温范围不大;c图逆温范围大;d图逆温下部开始消失。b
图反映出开始出现了逆温,雾霾开始形成;c图反映了逆温扩大,雾霾加重;d图反映逆温开始减弱,雾霾开始消减;a图逆温消失,雾霾消散,D正确。
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弯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下图为迂回扇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0.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导致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 ②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 ③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数字减少顺序 ④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 A.匀速坍塌
B.加速坍塌
C.减速坍塌 D.间歇坍塌
30.C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导致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①对。河道弯曲,流速减缓,泥沙堆积,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②对。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数字增大顺序,③错。河道变长,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量变慢,④对,故选C。
31.D根据材料提示: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可知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间歇坍塌,D对。
32.河流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但也时常发生灾害。图中为某河流、湖泊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图中所示演化过程最可能出现在
A.洞庭湖平原 C.横断山区
B.塔里木盆地 D.云贵高原
【答案】A读图,根据河道弯曲情况,可以判断该河段主要是受侧蚀作用,说明流经地区地形平缓,A对。在落差大的地区,水流急,侵蚀以下蚀为主,C错。云贵高原是下蚀、溶蚀为主,D错。塔里木盆地是干旱区,水量小,流程短,缺少完整的发展过程,B错。故选A。
下图为某种地质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3.该地质演化过程的正确排序是
A.d-e-g-f-b-a-h-c B.d-g-e-a-c-h-b- f C.g-e-a-c-h-b-f-d D.d-f-b-h-c-a-e-g 34.下列地貌形成和上图地质演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马里亚纳海沟—e B.喜马拉雅山—b C.东非大裂谷—c D.雅鲁藏布江谷地—f
33.C本题考查地质演化过程的知识,以及读图、析图能力,考查学生调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大陆漂移-板块构造-海底扩张学说,地质演化过程是“先生长后消亡”,
最后是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地缝合线,内力作用渐进入休眠期,外力作用隆重登场,在外力作用下,高山被侵蚀变低,但地缝合线仍在,最后板块处于休眠静止期,孕育新一轮的地质演化过程,故选择C。
34.D本题考查地貌形成与地质演化的关系的知识,以及读图、析图能力,考查学生调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形成的,故对应的是h;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形成的,故对应的是b;东非大裂谷是裂谷期形成的,故对应得的是e,故选择D。
下图是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5.下列城市中,与城市发展过程相吻合是( ) A.a—武汉 B.b—昆明 C.b—香港 D.c—克拉玛依
36.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A.积极发展第一产业 B.进行产业转移 C.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35.C图中香港是从渡口发展为港口城市的,C正确;武汉和昆明是省会,政治中心;克拉玛依是开发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
36.D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由于面临资源枯竭问题,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D正确。
37.读下图,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城市的发展一般经历由乡镇到小城市,再到大城市的过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一系列城市化问题可能涌现出来,为解决城市化问题而出现生态城市。
38.下列有关城市空间形态的一般演变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④③ D.②①④③
【答案】A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不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也是千差万别的。一般来说,城市空间形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往往呈现如下一种变化过程: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放射状的城市空间形态。当放射状发展的经济效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时,城市开始作内向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随着城市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再次进入外向伸展阶段,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态。答案选A。
下图为某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9.能正确反映此外力作用过程的是 A.甲→乙→丙→丁 C.乙→丙→甲→丁
B.乙→甲→丙→丁 D.丙→甲→丁→乙
40.下列地区中,该外力作用表现最明显的是
A.刚果盆地 C.黄土高原
B.大自流盆地 D.拉布拉多高原
39.C根据图中岩石变化可知,该过程应该是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岩石变化是由整体坚硬岩石变为松散堆积物,故选项C正确。
40.B 仔细读图可知,该地区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在日间升高(乙图),在晚间(丙图)则急剧下降;岩石在日间受热膨胀,在晚间冷却收缩,使得岩石破碎成为松散堆积物,该类型风化主要存在于:类似沙漠等降水稀少的有很大的每日温差大的地方。大自流盆地以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为主,气温日较差大,故选项B正确。
二、综合题
41.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t1 ~t4 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
【答案】(1)城镇面积由小到大 城镇数目由少到多 由孤立城镇发展为城市群(带) (2)城市人口比重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3)城市化进程
42.下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A,B,C,D表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读图,回答问题。
(1)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请在图中直线上加上箭头,以正确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2)图中A代表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__。请简要描述由C到D的地质作用过程。 (3)一般地说,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如下图:
(2)变质岩 C(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变为碎屑物质,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D(沉积岩)。 (3)D
43.左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右图是黄河入海口附近地貌图。
(1)简述左图所示地区先后发生的地质作用的过程。 (2)说明右图所示地区的地貌类型和形成过程。
【答案】(1)沉积岩Ⅱ—挤压褶皱—侵蚀—沉积岩一岩浆活动(侵入和喷出)
(2)黄河(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水下坡度变缓;海水顶托;流速降低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44.(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关于台风的形成机理,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当低纬地区海水表面温度超过27.5℃的时候,空气的扰动(如局部雷电等)就会导致热带气旋在该类海域诞生。热带气旋在低纬海区移动过程中,可能逐步加强发育成强热带风暴,直到台风、强台风,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
材料二: “莫拉克”台风于2009年8月9日在福建省宁德市登陆,图为宁德市在“莫拉克”台风登陆前后的风速变化。
(1)据图判断台风中心经过宁德市的时间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4分) (2)根据材料一,试说明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加强的大体过程。(6分) (3)扼要阐述人为干预海面限制热带气旋加强过程的基本原理。(8分)
(4)有人设想:对热带气旋经过的海面进行人为干预限制其加强的过程,降低台风形成的几率,减轻此类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危害。简述你对这种设想可行性的看法。(8分)
【答案】(1) 18 时,台风眼(台风中心)风力最小,图示18时风速最小。
(2)从途经的表面温度超过27.5℃的表层海水获得能量、水蒸气;(2分)所获得的能量和水蒸气大于消耗量;(2分)其中心的气压逐渐下降,周围的气压梯度随之加大,强度得到加强。(2分)
(3通过降低热带气旋所经过海面的表层水温,(4分)使得其获得的能量和水蒸气的补充量都低于其消耗量。(4分)
(4) (答赞成或不赞成都可以,只要理由充分都可适当得分)
赞成(2分):可以通过机械措施,如使深层海水和表层海水混合达到热带气旋经过海面降温的目标。将预防灾害天气和进行救灾的费用,预先用在海面干预中。(6分)
不赞成(2分):首先,热带气旋移动路径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当我们通过人工干预,使得一个区域的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变化时,就同时改变了近海面气压场的态势,势必也就干预了热带气旋运行的路径。其次,干预措施将消耗巨大的物力,极可能得不偿失。再者,这样的干预本身,还可能引发
目前无法预见的变化。(6分)
45.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水量仅140 mm,冬季盛行偏北风。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PQ、QR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2)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程。 (3)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
【答案】(1)PQ为峡谷,QR为宽谷。岩石硬度,河流流速(2)QR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挟带泥沙量大;QR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3)(甲处上风向河谷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时,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泥沙堆积形成沙丘
46.读如下所示的南美洲部分区域图,回答问题。
图中②③④反映了南美洲45°S附近大陆东岸的阿根廷南部,在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及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答案】地形隆起使山地东部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减小;逐渐演变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湖减少,地表水匮乏;植被退化,森林逐渐变为荒漠或草原,耐旱植物占据优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小,土壤肥力下降;风蚀地貌广布
4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马拉维湖的形成过程。
【答案】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地势低洼,积水成湖 4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答案】巴拉顿湖周边属于断块山,是经地壳运动形成的,地震使得沉积的地表变成了一个个盆地,盆地中不断聚集的雨水逐渐形成了湖泊。
4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米,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1)形成华山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_,该地貌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渭河平原形成的主要过程。 (3)简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断层,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体相对上升。
(2)渭河(泾河)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渭河谷地不断堆积,形成冲积(洪积)平原。 (3)黄土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泥沙搬运,形成沟壑。 5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锋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地形的影响,其性质和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改变。下图为庐山对锋的阻滞示意图。
结合材料,分析庐山云雾的形成过程。
【答案】冷锋在往东南移动过程中,受山地阻挡,前进受阻,并被迫停留在山前地带,转变为准静止锋。同时气流遇山地抬升,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因而多云雾。
5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L列要求。
河流与其流入湖泊的水位差影响河流流速,进T而影响流水的搬运和堆积。辫状河多发育在冲积扇上和山前倾斜平原.河道多次分又和汇聚呈辫状;曲流河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地质
科学研究表明,当滨浅湖水位上升时,辫状河可转变为曲流河。下图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地沉积模式图。
(1)K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过程。
(2)摊测滨浅湖水位上涨在刚中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1)冲(洪)积扇(洪积冲积平原或倾斜平原)
该地岩层断裂陷落,相邻山地抬升,断层两侧落差增大。流经山地的河流洪水期水流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甲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一一冲(洪)秘扇(多个冲(洪)积扇连接在一起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或倾斜平原)。
(2)滨浅湖水位上涨顶托曲流河,河漫滩平原堆积速度加快,地势抬高,辫状河区域与河漫滩平原落差碱小,流速减慢;辫状河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得弯曲,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
5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湖分布图,右图为虚线框内区域放大图。
材料二 额尔齐斯河上游峡谷处,有一种山体表面形态既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被当地人称“神钟山”(也称穹状山峰)的花岗岩景观。下为神钟山景观图和形成过程示意图。
结合材料二描述神钟山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
【答案】岩浆侵入冷却形成巨大的花岗岩体;后经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使花岗岩体暴露于地表;后由于花岗岩内部存在同心穹状节理,岩体经风化、侵蚀作用形成表面光滑的穹状山峰(该点答出花岗岩体后经风化侵蚀形成穹状山峰也可得分)。
53.读下图回答问题。
“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C河段景观描述,请说明其形成过程。 【答案】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 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
54.读“堰塞湖形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图中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答案】西坡由于坡度陡,引起山崩滑坡;崩塌堆积物堵塞河谷;河谷贮水而形成湖泊。 5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
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
简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答案】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由溶洞顶部渗漏下来时,(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少,水中二氧化碳逸出,)水中的碳酸氢钙析出,生成碳酸钙沉积在溶洞顶部,形成钟乳石。
5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百弄乡位于广西西北部,远看是一片浩瀚无边的石峰海洋,近看奇峰林立,峰丛环抱着一个个洼地。洼底常见一组组人为开发的同心圆梯田,当地人称为“龙卷地”。此地区是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地区之一。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带领农民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图甲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为七百弄位置示意图及“龙卷地”景观图。
说明七百弄峰丛洼地的形成过程。
【答案】七百弄石灰岩广布,多垂直裂隙(节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丰富;地势起伏较大,流水汇聚地势低洼地区,冲刷侵蚀垂直裂隙,裂隙逐渐加宽加深;受侵蚀弱的部位形成峰丛,受侵蚀强烈的部位形成洼地。
5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示意新疆地形、轮廓、自然带和季节性牧场图。
材料二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
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答案】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流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流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58.读“某河流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出该河流容易发生凌汛的时间,阐述凌汛的发生过程。 【答案】冬末春初和秋末 冬初。
秋末冬初时,高纬河段先被封冻,由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水受阻溢出河床,会造成洪水;冬末春初时,低纬河段先被解冻,高纬地区仍然封冻,由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水受阻溢出河床,会造成洪水。
势低平,积雪融水以及凌汛造成长期积水;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5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60.(2018·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