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解读教材之我见

2022-12-21 来源:保捱科技网
解读教材之我见

作者:刘梦伟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4年第7期

文/刘梦伟

摘 要:怎样解读教材?从“两读两想三确定”七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解读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可以说,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深度、准确度,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败。

我觉得解读教材要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前两项是解读教材内容,后一项是解读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不一定是教学内容,要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梳理教学内容。详细一点,我想可以概括为“两读两想三确定”。

一、读教材

要在通读整单元教材的基础上,细读所教授的教材,逐字逐句。每一篇课文又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由于写作对象不同,包括人、事、景、物等,因此教材内容呈现出无限的丰富性;又由于作者对写作对象所特有的情感体验,所以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也同样具有无限丰富性,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在课文的表达形式上,作者根据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既具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看看教材能传递什么信息,看看教材呈现了哪些内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二、想教材

(1)要多读单元目标。读这些单元目标时,想一想它是哪一类的,怎样在课堂上利用?除了这些目标,还需要补充情感目标吗?需要进行哪些练习,联系实际,分析学情。(2)把教材读一读,之后就要思考:教材为什么呈现这些内容,它想让达到的目标包括三维目标是什么?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口味”“感悟”还给学生,让三个目标既要关心学生眼前可见的水平提高,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读教参

了解编者设计本课的思路,安排每个活动的意图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也通过读教参想解开心中的疑惑。教参上每一课都安排了“教材简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建议”“参考教学案例”“相关链接或参考资料”(高年级还有“拓展阅读”)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读教参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教材内容来灵活决定阅读顺序;可以先从“教材简析”入手,再看“教学活动建议”,详细了解对每个活动的剖析,再去看“重难点”,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思考,对目标的明确会更有好处,效果也会好一些;也可以带着目标理解教材,又是一种效果;还可以直接从想教材到读教参中的“参考资料”。强调一点,我认为“参考教学案例”可以不看,但“参考资料”一定要看,要动脑筋去看,只有看了,而且是看懂了,教师心里才会底清,底清了才不会心虚。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其他的有关资料来看看,有利于我们把所要教的内容理顺。同时,读教参也要理性地去读,不能有唯书唯上的思想,认

为教参上的一定都对,应该敢于质疑,敢于有自己的想法。当然这也要根据自己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及教学实际来确定。

四、想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对教材钻研得越深,与学生的距离就可能越远。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需要教师跳出如何教的思维方式,多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把教材当作“学材”,把教案当作“学案”,对学生如何开展学习作一比较客观的预测和评估。

五、定目标

结合教参的目标要求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梳理,定出适切的目标。定目标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考虑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三维目标要了然于心,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加目标。这样就会避免教学过程中忽视“过程能力”,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六、定重难点

在前五步的基础上定出本课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什么是重难点呢?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用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对于每一篇课文来说,由于它在整个语文课程体系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因此,它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上都有它“特殊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要教学目标,它也是这篇课文特有的教学价值所在。所谓“难点”,是就学生学习而言,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或达成的目标。而一篇课文的“难点”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几个,可能是内容理解上的“难点”,也可能是语文知识掌握、过程方法指导、思想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难点”;教学“难点”同时还受到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情感体验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篇课文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其难点也是不尽一致的。因此,一定要抓住重难点,再来设计有关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定策略

授课中怎样使导入吸引学生并很快切入主题,怎样主次分明,以什么方式突出重点(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经历体验后感悟)等等,这些都是要讲策略的,只有用智慧的策略高效率地展开教学,才能算是“解读教材”到位。

总之,要教好书,就得全面多角度地去解读教材,包括学生这样的活教材。努力提高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和钻研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准确把握文本价值,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善于反思,才能真正做到把握教材。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包钢第五小学)

编辑 张珍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