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标识
中文名:煤气(主要成分:烃类、氢气和一氧化碳) 英文名:Coal gas
分子式:混合物无固定分子式 分子量:无固定 CAS号: RTECS号: UN编号:1023 危险货物编号:23030 IMDG规则页码: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主要用途:作燃料
熔点(℃):相对密度(水=1):0.4~0.6
沸点(℃):相对密度(空气=1):0.4~0.6(比空气轻)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不溶于水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561~1122
页脚.
.页眉.
最小引燃能量(mj):() 3、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2.3类 可燃毒性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6、013 包装类别:(Ⅰ)36
储运注意事项:瓶装煤气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仓温不宜超过30℃。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要与氧化剂、氧气、压缩空气分开堆放。气柜区严禁火种和易产生火星的工具带入。
输送管道走向要远离热源,阀门密封,严格人员、车辆出入制度和安全操作制度。 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可燃 建筑火险分级:甲 闪点(℃): 爆炸下限(V%):4.5 自燃温度(℃):560 爆炸上限(V%):40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引起燃烧爆炸。完全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完全燃烧时,火焰呈桔黄色,有黑烟。最易引燃浓度15~21%。最易传爆浓度18%。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21%。最大爆炸压力77.9牛/厘米2。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页脚.
.页眉.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2、扩散性
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因此,煤气总是由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流动,哪里发生泄漏,容器或管道中的煤气就会流向哪里。如果泄漏时立即遇火源,泄漏点就成为着火点。若泄漏时未立刻遇火源,等到煤气大量泄漏并与空气混合,再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但泄漏点未必是爆炸中心,爆炸中心应是煤气与空气混合后浓度达21%左右的区域。因为这一区域,爆炸威力最大,破坏力最强。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参照一氧化碳 侵入途径:吸入 毒 性:属剧毒类 LD50: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4、带电性 三、战术要点
1、遵循疏散救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安全的战术原则; 2、控制、消除一切可能引发爆炸的危险源;
3、严格控制进入现场人员,组织精干力量,做好安全防护和行动掩护; 4、正确选择行车路线、进攻方向和部署参战力量;
页脚.
.页眉.
5、充分利用固定设施和采取工艺措施进行处置;
6、在上风、侧上风等安全区域内建立指挥部,利用通讯、广播等手段,保障调度指挥; 7、严密监视险情,果断采取进攻及撤离行动; 8、全面检查,彻底清理,消除隐患,做好移交。 四、程序方法 1、防护
(1)进入重危区,人员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 (2)进入轻危区,人员实施二级以上防护;
(3)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 2、询情 (1)被困人员;
(2)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 (3)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 (4)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3、侦检
(1)搜寻遇险人员;
(2)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浓度、扩散范围; (3)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
(4)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的各种危险源; (5)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6)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7)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页脚.
.页眉.
4、警戒
(1)根据询情、侦检情况设置警戒区域;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设立隔离带;
(3)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
(4)禁止一切点火源进入(如手机、BB机、对讲机、非防爆型手电筒)。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2)采取正确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及现场急救; (4)将伤情较重者及时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展开
(1)启用喷淋、泡沫、蒸气等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 (2)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3)铺设水幕水带,设置水幕,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或设置蒸气幕; (4)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7、堵漏
(1)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2)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3)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4)根据泄漏情况,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页脚.
.页眉.
8、输转
(1)利用工艺措施倒罐或放空; (2)转移较危险的瓶体。 9、医疗救护 (1)现场救护
1)迅速离开现场到上风或侧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处;
2)注意对呼吸道(戴防毒面具、面罩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和皮肤(穿防护服)进行防护;
3)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挤压以及心肺复苏措施,同时吸氧; 4)脱去污染服装,皮肤用清水彻底冲洗;眼污染用生理盐水、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注意呼吸道是否通畅,防止窒息或阻塞;对消化道服入者应立即催吐。 (2)对症治疗
1)吸入纯氧或高压氧舱治疗; 2)光量子血液治疗或血液充氧治疗; 3)尽早用糖皮质激素; 4)防治脑水肿;
5)能量合剂、防治酸中毒、抗感染等。 10、洗消 无需洗消。 11、清理
(1)用喷雾水、蒸气、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沟渠等处, 确保不留
页脚.
.页眉.
残液;
(2)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五、特别警示
1、进入现场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2、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必须严防引发爆炸;
3、严禁处置人员在泄漏区域内下水道等地下空间顶部、井口处滞留;
4、根据泄漏可能波及的范围,及时动员各方力量,组织下风方向人畜安全撤离; 5、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部署; 6、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页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