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基于中芬1~9年级学生学习时长对比研究

2022-06-14 来源:保捱科技网
EducationalPracticeandResearch当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基于中芬1~9年级学生学习时长对比研究——刘雄平1,陈亚兰1,张

婷2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佛山528225;)2.佛科实验小学,广东佛山528000

摘由于学习时间长、学习任务重以及学习压力大等多种原因,我国中小学生要:近视问题、超重肥胖问题、睡眠问题、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也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通过对中国和芬兰中小学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我国的基础教育应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作业形式以及“家—校—社”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学习时长;中国;芬兰;对比研究关键词: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6-0028-05在2018年PISA测试中,中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部分地区,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排名均位列世界第一。欣喜之余,我们又免不了担忧。据OECD数据统计,在79个国家和地区的阅读表现与每周学习时长的对比中,成绩第一的中国学生每周学习时长达到57小时,排名第七的芬兰学生学生每周学习时长仅为36小时,是全世界最低的。中国学生每周学习时长不仅比芬兰学生多出21个小时,比学习时间过长,给尚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带来了一系列身心发展问题,如视力下降、睡眠不足、超重肥胖、心理问题等。通过对中国和OCED的平均用时44小时也多出了13小时。芬兰1耀9年级学生学习时长的对比,从中分析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芬兰中小学教育经验提出应对策略。一、中芬中小学校内学习时长对比标和课程学时分配的政府法令》,基础教育着眼学生的素养与整体性发展,统筹安排三学段的各科目。采用1~2年级、3~6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分学段设置各科目的周课时数,符合跨学科素养形成的“分步走”理念。从学期安排上看,每学年8月中旬开始,各学校自行决定具体日期,结束于次年5月底或6月初,共计38周,分为秋季、春季两个学期。学生在校时长随年级2012年,芬兰发布《基础教育国家总体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立项课题“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下的少年儿童生命教育研究———以佛科实小新冠疫情防控教

育为例”(课题编号:2020WT026)研究成果。

2021第36/1228增长,低年级在校学习时间每天平均4个小时。芬兰规定第一学段学生每天的课时不得超过5节,第二、三阶段学生不得超过7节,原则上每节课45分钟,教师可根据课堂需要安排更长时长的教学活动,课间休息时间15分钟,且放学时间最晚不会超过下午三点钟。另外,由于芬兰独特的地理气候,学校假期极长,每年有两个多月暑假,此外还会安排秋假、圣诞假期、复活节假期、二月和三月的滑雪假等。我国按1~6年级、7~9年级两个学段分为小学和初中。每学年开始于九月份,小学结束于次年七月初,中学结束于七月中旬,总课时按每学年不少于40周的时间(不同地区间会有一定差异),分为春、秋季两个学期。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1~6年级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得超过6小时,每节课40或45分钟,7~9年级不超过8小时,课间休息时间10分钟;小学每天到校时间不早于7:离校时间不晚于16:中学到校不50,30,早于7:离校不晚于17:准许各地区结30,30,合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对于寒暑假的安排,没有具体规定,一般是由学校根据所在地气候条件决定。与芬兰相比,中国中小学生每学年总学习周数要多2周以上,假期更短;每天在校时间要多2小时以上,课间休息时间也更短;每天的上学时间更早,放学时间更迟;并且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时间安排的差异性不大。二、中芬中小学校外学习时长的对比在芬兰,教师不会布置过多的校外作业,普遍认为15分钟左右的作业时间是较为适合孩子的,对于家庭作业完成很好的学生,还可申请下一次不做作业;教师更不会把课外作业告诉学生的父母,因为相信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芬兰还建立了一套课外补习机制,由学校教师联合对有补习需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不会出现无针对性的、额外的课外补习时间。寒暑假,教师也不会布置很多作业,还会叮嘱孩子们多休息、少看书,但小学和初中都会安排一个到大自然中收集植物标本的作业,而且会将这项作业计入学科成绩。这种作业方式不仅新奇有趣,而且也符合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轻松无压力的情况下获得知识与快乐。在我国,作业早已成为每个中小学生的“家常便饭”,有时还会成为家长们的“必修课”。学生课外时间大部分都被作业所占据,不仅有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的还要做课外补习作业甚至还有家长布置的作业;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也不例外。《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显示,有62豫的学生报辅导班。即使教育部等九部门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教基〔2018〕26号)明文规定,1~2年级不允许有书面家庭作业,3~6年级和7~9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必须在60分钟和90分钟以内,但在上学日,却有20.6%的4年级学生和7.0%的8年级学生仅完的时间,可见我国学生作业压力之大。两相对比,中国中小学生在家庭作业量、完成所需时间、课外补课时间等都远超芬兰,而且在作业量、作业内容、作业要求等方面缺少因人而异、因年级而异的因材施教。三、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问题几十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比中芬的学习时长,不难看出我国中小学生学习的“艰辛”,暂且不论这种“艰辛”能否给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升学等方面带来满意结果,就近年来,学生近视率和超重肥胖率上升、睡眠时间减少、心理问题增多却是不争的事实。(一)近视率上升近些年,近视人群比例连年上涨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群体患病率极高。研究表明户外运动可以抵抗眼轴拉长,抑制近视发展,可过多的学习时间大大缩减了中小成语文教师要求的作业量就超出了教育部规定2021第36/1229学生的休息时间与户外时间。2018年国家卫健委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了53.6%,其中小学生近视率达到了36%,初中生达到了71.6%。课业负担多、课外活动时间少、电子产品滥用成为孩子近视的诱因。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使用电子产品上网课时长小于1小时的,近视检出率是时长大于4小时的近视检出率则飙升至45.8豫,尽管教育部早在2008年就制定了《中小76.7豫。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但近视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愈加严重。调研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上升到59.8%,相比2019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增加了初中阶段高达76.2豫,增加了8.2%。儿童青少年的重大问题,近视防控任务更加艰巨。(二)睡眠时间减少中国儿童青少年由于学习时间长、学业压力大,绝大部分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清晰显示青少年睡眠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每天睡眠少于平均为8.7小时;每10小时的小学生有95.5%,天睡眠不足9小时的初中生有90.8%,平均为《中国青年报》随机采访,有近八成家7.6小时。长担心孩子睡眠不足,最大原因是作业过多,占行长时间学习,不得不占用本该睡觉的时间,睡眠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2021年教育部不得不再次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三)超重/肥胖率上升国新办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002年,我国6到17岁儿其中,小学生达到45.7豫,增加了15.2%,11.7%,居高不下的近视率,已上升为影响社会国家发展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4.5豫和2.1%,2015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了9.6豫和6.4%,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了2020年情况愈加严重,11.1豫和7.9%。除了生活不断改善和饮食更为营养外,忽视户外体育锻炼,也是导致中小学生出现超重/肥胖问题的重要原因。医学研究表明,学生由于学业负担过重,长时间静坐写作业,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疲劳就越发不愿活动,更易造成体重增加。肥胖是百病之源,已成为威胁学生健康的主因之一。(四)心理健康问题增多近年来,中小学生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抑郁、犯罪、自杀现象频发。南京师范大学项贤明教授认为“学业压力和不完整的现代教育,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随着年级升高,抑郁率呈现上升趋势,从抑郁检出率来看,小学阶段为1成左右,初中阶段接近4成;在重度抑郁率上,小学阶段约为1.9%~3.3豫,初中阶段为10.9%~12.5豫。最高检案管办主任董桂文通报2020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不满16周岁的犯罪比例持续上升,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8.9豫、9.6豫,2020年1至9月为11.7豫。中小学生自杀现象屡屡出现,跟学业压力过大有非常直接的关联,几乎有四分之一的青少年因此自杀,另外还有学业压力造成师生、亲子关系的恶化等,间接导致青少年自杀。心理问题不仅给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带来痛苦与不堪,也使教师和家长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和不安感。四、应对策略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和升学,无可厚非,但如果因过分看重而以牺牲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全社会都应警醒。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压力过重给我国家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双重伤受访者的61.1豫。因为学业压力大,学生必须进2021第36/1230害。那如何才能有效解决呢?“访他山之奇石,雕中华之美玉”,我们可以借鉴包括芬兰在内一些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一)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芬兰,教育宗旨是致力于“让孩子就做一个孩子”,学校和教师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不留到课后,不给学生延长学习时间,施加学业压力,真正做到让孩子快乐地学习与健康地成长。有鉴于此,首先,我国应改革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禁教师占用学生课外时间,拒绝拖堂讲课和布置过量的家庭作业,简单重复的作业;其次,家长不要盲目跟风,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增加孩子学习时间;最后,学生不要盲目努力,要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低质量、低效率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要确保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校内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校外至少1小时身体锻炼。(二)提供丰富学习内容在芬兰,学生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学校更为关注学生“身体、心理、社交能力”等多重健康教育,坚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升学生个人生活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空间。而我国中小学教育把重心过多地放在升学考试科目上,导致学生“五育”发展不均衡甚至缺失。为此,在校内,学习内容应足够丰富,课程设置要丰富多彩,德智体美劳一个也不能少,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与拓展。在校外,家长不要一味给孩子补文化课,多留心观察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改革课外作业形式随着学生心智的成长,作业形式也应随之改变,不应从小到大,重复刷题,应多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比如,利用假期,让学生去学习、研究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以此来掌握某个方面的知识,假期结束后以报告的形式提交或在班级内进行汇报。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假期学会一种新技能,提高孩子生活能力,可以通过日记或总结的方式记录下来,开学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技能。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芬兰的教育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他们的作业形式大多是让孩子在玩耍中获得知识。过早剥夺孩子的天性,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代又一代只会学习的机器。只有调动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和趣味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作业才算是有价值。(四)创设“家—校—社”教育共同体当下中国的中小学生,大多生活在一个较为单调和封闭的“两点一线”“三点一线”中,身心发展容易出现问题。芬兰中小学教育就不局限在室内,孩子会进行大量的户外活动和社区活动,至少每天锻炼两个小时。不仅有益身体健康,也能培养坚强品质、合作精神和乐观心态。我们不要把孩子囿于家庭和学校,应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创设完整的“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社区是一个家庭、一个学生生活时间最多的地方,应当成为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的重要补充,社区中所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教育场所、教学形式应当被学校充分利用,包括图书资源、专家资源、实践基地、体育场馆、社区活动,让学生在放学后、放假时也有活动场所,得到学习辅导,参与社会实践。五、小结为了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门一直都在吐故纳新,出台了很多兴利除弊的政策,社会有识之士也一直都在呼吁要进行素质教育,学校家庭都在试图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并未得到减轻,学习任务依然艰巨,学习时间不减反增。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2021第36/1231求与不均衡不充分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既与制定的教育政策存在问题有关,也与好的教育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有关,也就是俗话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教育部密集出台了有关中小学生户外锻炼、预防近视、保证睡眠、课外作业、课外培训、手机使用等,都不完全是近期提出的新规定、新要求,关键在于好的政策能否不折不扣得以贯彻落实。对于教育改革,无论是何种理论与观点,都应关注每个孩子,而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总书记特别指出“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应过分注重分数。分数只是暂时之得,形成健康快乐的人格才是重要的”。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业成绩,正视良性压力,积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多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参考文献:

[1]AndreasSchleicher.PISA2018InsightsandInterpreta原[2]张端鸿,陈

[R]tions.Paris:OECDPublishing,2019:5.

庆.学业负担视角下的中国与芬兰基础教育比

较[J](06):.世界教育信息,2019,68耀72.

[3]王奕婷,吴刚平.芬兰基于跨学科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与启示[J](02):.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40耀43.

[4]教育部等九部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

[J](05):.基础教育参考,2019,79.

[5]**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北京:2020,348.[6]钱金维.减少电子产品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或可降低近视

发生率[J](11):.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0,40耀42.—学习作业多[7]杜园春.八成受访家长担忧孩子睡眠不足——

和课外班多被认为是导致孩子睡眠不足的两大原因[N].中国青年报,(08版)2019-11-28.

[8]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

状况调查[J](07):.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478耀484.[9]王新良.儿童营养疾病家庭养护[M]人民军医出版.北京:

社,2009.[10]黄胜利,杨

旻,杨东平.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018)[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状态中。在教学现场,教师需要通过(上接第27页)身体的各个器官敏锐地接触到现场信息,并结合自身情感神经系统的整体机制,感受自身的情动过程,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事实上,“情动时,由于能源的调度和重新分配,人有可能更多地投入各种状态,其感情丰富,活动能力提高。”教师通过情动过程积极地建构和改造思维空间,促使情感思维和教学情境结合,继而在教师的内心世界里建立和产生意义。同时,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关注,会让教师持续处于情绪饱满、热忱投入的情感状态中,而这种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使学生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因此,教师需要能够在教学现场切实感受到自身情动的过程,继而体验情感和思维的高度结合,促使情感思维与教学情境产生共鸣,保证思维的持续活跃。参考文献:[1]李森,石健壮.教学思维变革三题[J].大学教育科学,[2]冯能保.艺术家与情感思维[J](3).求索,1982,.[3]赵祥枝.教师“思维惰化”现象成因分析及改善策略[J].教育评论,(4)2018,.[4]张日.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人机交流氛围场建模及其在人机交互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5]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人民出版社,.北京:2007.[6]黄治正,杨安仑.论情感思维———对于人类思维特别是艺术思维的一种设想[J](3).求索,1981,.[7]柴尚金.论中国古代哲学的情感思维[J].社会科学战线,[8]张志平.情感的本质与意义:舍勒的情感现象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刘悦笛.人工智能、情感机器与“情智悖论”[J].探索与争鸣,(6)2019,.[10][德]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译.北京:生活·读.邹进,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1][美]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M].高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1995,.(5)2010,.2021第36/12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