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砖混结构详解砌体结构设计总结

2021-03-26 来源:保捱科技网
砖混结构详解砌体结构设计总结

PKPM软件在应⽤中的问题解析第⼀章 砖混底框的设计

(⼀)“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的荷载折减”

⑴由于墙梁的反拱作⽤,使得⼀部分荷载直接传给了竖向构件,从⽽使墙梁的荷载降低。 ⑵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对所有的托墙梁均折减,⽽不判断该梁是否为墙梁。 (⼆)“按规范墙梁⽅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

⑴若选择此项,则则程序⾃动判断托墙梁是否为墙梁,若是墙梁则⾃动按照规范要求计算梁上的荷载,若不是墙梁则按均布荷载⽅式加到梁上。

⑵若同时选择“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的荷载折减”和“按规范墙梁⽅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两项,则程序对于墙梁则执⾏“按规范墙梁⽅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对于⾮墙梁则执⾏“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的荷载折减”。

(三)“底框结构剪⼒墙侧移刚度是否应该考虑边框柱的作⽤”

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在计算侧移刚度⽐时,与边框柱相连的剪⼒墙将作为组合截⾯考虑。否则程序分别计算墙、柱侧移刚度。

⼀般⽽⾔,对混凝⼟抗震墙可选择考虑边框柱的作⽤,对砖抗震墙可选择不考虑边框柱的作⽤。

(四)混凝⼟墙与砖墙弹性模量⽐的输⼊

⑴适⽤范围:混凝⼟墙与砖墙弹性模量⽐只有在该结构在某⼀层既输⼊了混凝⼟墙,⼜输⼊了砖墙时才起作⽤。

⑵物理意义:混凝⼟墙与砖墙的弹性模量⽐。 ⑶参数⼤⼩:该值缺省时为3,⼤⼩在3~6之间。

⑷如何填写:⼀般⽽⾔,混凝⼟墙的弹性模量是砖墙的10倍以上。如果是同等墙厚,则混凝⼟墙的刚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但实际上,在结构设计时,⼀⽅⾯混凝⼟墙的厚度⼩于砖墙,从⽽使混凝⼟墙的刚度有所降低;另⼀⽅⾯,在实际地震⼒作⽤下混凝⼟墙所受的地震⼒是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还是未知数,因此我们不能将该值填得过⾼。 (五)砖混底框结构风荷载的计算 ⑴tat软件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

⑵satwe软件不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需要设计⼈员在特殊风荷载定义中⼈为输⼊。 (六)砖混底框不计算地震⼒时该如何设计?

⑴⽬前的pmcad软件不能计算⾮抗震的砖混底框结构。 ⑵处理⽅法:

①设计⼈员可以按6度设防计算,砖混抗震验算结果可以不看。 ②砖混抗震验算完成后执⾏satwe软件进⾏底框部分内⼒的计算。 ⑶处理⽅法的基本原理:

①⼀般来说,砖混底框结构,按6度设防计算时地震⼒并⾮控制⼯况。

②对于构件的弯矩值,基本上都是恒+活载控制;剪⼒值,有可能某些断⾯由地震⼒控制,但该剪⼒值的⼤⼩与恒+活载作⽤下的剪⼒值相差也不会很⼤。直接⽤该值设计⾸先肯定安全,其次误差很⼩。

③如果个别构件出现其弯矩值和剪⼒值由地震⼒控制,这种情况⼀般出现在结构的外围构件中。设计⼈员或者直接使⽤该值进⾏设计,误差不⼤,或者作为个案单独处理。 (七)砖混底框结构刚度⽐的计算与调整⽅法探讨 (a)规范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8条第3款明确规定: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向,第⼆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值,6、7度时不应⼤于2.5,8度时不应⼤于2.0,且均不应⼩于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8条第4款明确规定: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向,底部与底部第⼆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层侧向刚度的⽐值,6、7度时不应⼤于2.0,8度时不应⼤于1.5,且均不应⼩于1.0。 (b)规范精神

⑴由于过渡层为砖房结构,受⼒复杂,若作为薄弱层,则结构位移反应不均匀,弹塑性变形集中,从⽽对抗震不利。

⑵充分发挥底部结构的延性,提⾼其在地震⼒作⽤下的抗变形和耗能能⼒。 (c)pmcad对混凝⼟墙体刚度的计算 ⑴对⽆洞⼝墙体的计算

①如果墙体⾼宽⽐m<1.0,则只计算剪切刚度,计算公式为(略) ②如果墙体⾼宽⽐m>1.0,则需计算剪弯刚度,计算公式为(略) ⑵对⼩洞⼝墙体的计算

①⼩洞⼝墙体的判别标准 α=(略)≤0.4

②⽬前的pmcad软件,对于砖混底框结构,只允许开设⼩洞⼝的剪⼒墙。对于α≥0.6或洞⼝⾼度⼤于等于0.8倍墙⾼的⼤洞⼝剪⼒墙,则只能分⽚输⼊。

③pmcad软件根据开洞率按照《抗震规范》表7.2.3乘以墙段洞⼝影响系数计算⼩洞⼝剪⼒墙的刚度。

(d)⼯程算例:(例⼦还有图形等,未录⼊)本例通过不改变剪⼒墙布置⽽⽤剪⼒墙开竖缝的⽅法来满⾜其刚度⽐的要求。(略) (e)设竖缝的剪⼒墙墙体的构造要求 ⑴竖缝两侧应设置暗柱。

⑵剪⼒墙的竖缝应开到梁底,将剪⼒墙分乘⾼宽⽐⼤于1.5,但也不宜⼤于2.5的若⼲个墙板单元。

⑶对带边框的低矮钢筋混凝⼟墙的边框柱的配筋不应⼩于⽆钢筋混凝⼟抗震墙的框架柱的配筋和箍筋要求。

⑷带边框的低矮钢筋混凝⼟墙的边框梁,应在竖缝的两侧1.5倍梁⾼范围内箍筋加密,其箍筋间距不应⼤于100mm。

⑸竖缝的宽度可与墙厚相等,竖缝处可⽤预制钢筋混凝⼟块填⼊,并做好防⽔。

(f)底部框架-剪⼒墙部分为两层的砖混底框结构,可以通过开设洞⼝的⽅式形成⾼宽⽐⼤于2的若⼲墙段。

注:本条因为⽂字编辑的原因略去了⼀些公式,这些公式可以从其他⼀些书上看到。

第⼆章 剪切、剪弯、地震⼒与地震层间位移⽐三种刚度⽐的计算与选择 (⼀)地震⼒与地震层间位移⽐的理解与应⽤

⑴规范要求:《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规》第4.4.2条均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⑵计算公式:ki=vi/δui ⑶应⽤范围:

①可⽤于执⾏《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规》第4.4.2条规定的⼯程刚度⽐计算。 ②可⽤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 ⑴规范要求:

①《⾼规》第e.0.1条规定:底部⼤空间为⼀层时,可近似采⽤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γ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γ宜接近1,⾮抗震设计时γ不应⼤于3,抗震设计时γ不应⼤于2。计算公式见《⾼规》151页。

②《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不宜⼩于2。其侧向刚度的计算⽅法按照条⽂说明可以采⽤剪切刚度。计算公式见《抗震规范》253页。

⑵satwe软件所提供的计算⽅法为《抗震规范》提供的⽅法。

⑶应⽤范围:可⽤于执⾏《⾼规》第e.0.1条和《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程的刚度⽐的计算。

(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 ⑴规范要求:

①《⾼规》第e.0.2条规定:底部⼤空间⼤于⼀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侧向刚度⽐γe可采⽤图e所⽰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2)计算。γe宜接近1,⾮抗震设计时γe不应⼤于2,抗震设计时γe不应⼤于1.3。计算公式见《⾼规》151页。

②《⾼规》第e.0.2条还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应⼩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

⑵satwe软件所采⽤的计算⽅法:⾼位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

⑶应⽤范围:可⽤于执⾏《⾼规》第e.0.2条规定的⼯程的刚度⽐的计算。 (四)《上海规程》对刚度⽐的规定

《上海规程》中关于刚度⽐的适⽤范围与国家规范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⑴《上海规程》第6.1.19条规定: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于上部楼层刚度的1.5倍。

⑵《上海规程》已将三种刚度⽐统⼀为采⽤剪切刚度⽐计算。 (五)⼯程算例:

⑴⼯程概况:某⼯程为框⽀剪⼒墙结构,共27层(包括⼆层地下室),第六层为框⽀转换层。结构三维轴测图、第六层及第七层平⾯图如图1所⽰(图略)。该⼯程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g。

⑵1~13层x向刚度⽐的计算结果:

由于列表困难,下⾯每⾏数字的意义如下:以“/”分开三种刚度的计算⽅法,第⼀段为地震剪⼒与地震层间位移⽐的算法,第⼆段为剪切刚度,第三段为剪弯刚度。具体数据依次为:层号,rjx,ratx1,薄弱层/rjx,ratx1,薄弱层/rjx,ratx1,薄弱层。

其中rjx是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应乘以10的7次⽅);ratx1为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值或上三层平均刚度80%的⽐值中的较⼩者。具体数据如下: 1,7.8225,2.3367,否/13.204,1.6408,否/11.694,1.9251,否 2,4.7283,3.9602,否/11.444,1.5127,否/8.6776,1.6336,否 3,1.7251,1.6527,否/9.0995,1.2496,否/6.0967,1.2598,否 4,1.3407,1.2595,否/9.6348,1.0726,否/6.9007,1.1557,否 5,1.2304,1.2556,否/9.6348,0.9018,是/6.9221,0.9716,是 6,1.3433,1.3534,否/8.0373,0.6439,是/4.3251,0.4951,是 7,1.4179,2.2177,否/16.014,1.3146,否/11.145,1.3066,否 8,0.9138,1.9275,否/16.014,1.3542,否/11.247。1.3559,否 9,0.6770,1.7992,否/14.782,1.2500,否/10.369,1.2500,否 10,0.5375,1.7193,否/14.782,1.2500,否/10.369,1.2500,否 11,0.4466,1.6676,否/14.782,1.2500,否/10.369,1.2500,否 12,0.3812,1.6107,否/14.782,1.2500,否/10.369,1.2500,否 13,0.3310,1.5464,否/14.782,1.2500,否/10.369,1.2500,否

注1:satwe软件在进⾏“地震剪⼒与地震层间位移⽐”的计算时“地下室信息”中的“回填⼟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的值填“0”;

注2:在satwe软件中没有单独定义薄弱层层数及相应的层号;

注3:本算例主要⽤于说明三种刚度⽐在satwe软件中的实现过程,对结构⽅案的合理性不做讨论。

⑶计算结果分析

①按不同⽅法计算刚度⽐,其薄弱层的判断结果不同。

②设计⼈员在satwe软件的“调整信息”中应指定转换层第六层薄弱层层号。指定薄弱层层号并不影响程序对其它薄弱层的⾃动判断。

③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规》还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应⼩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这⼀项satwe软件并没有直接输出结果,需要设计⼈员根据程序输出的每层刚度单独计算。例如本⼯程计算结果如下:

1.3433×107/(1.4179×107)=94.74%>60% 满⾜规范要求。

④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的判断: a)采⽤地震剪⼒与地震层间位移⽐

=4.7283×107/(1.7251×107)=2.74>2 地下室顶板能够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b)采⽤剪切刚度⽐

=11.444×107/(9.0995×107)=1.25<2 地下室顶板不能够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⑤satwe软件计算剪弯刚度时,h1的取值范围包括地下室的⾼度,h2则取等于⼩于h1的⾼度。这对于希望h1的值取⾃0.00以上的设计⼈员来说,或者将地下室去掉,重新计算剪弯刚度,或者根据程序输出的剪弯刚度,⼈⼯计算刚度⽐。以本⼯程为例,h1从0.00算起,采⽤刚度串模型,计算结果如下:

转换层所在层号为6层(含地下室),转换层下部起⽌层号为3~6,h1=21.9m,转换层上部起⽌层号为7~13,h2=21.0m。

k1=[1/(1/6.0967+1/6.9007+1/6.9221+1/4.3251)]×107=1.4607×107 k2=[1/(1/11.145+1/11.247+1/10.369)×107=1.5132×107 δ1=1/k1 ; δ2=1/k2

则剪弯刚度⽐γe=(δ1×h2)/(δ2×h1)=0.9933 (六)关于三种刚度⽐性质的探讨

⑴地震剪⼒与地震层间位移⽐:是⼀种与外⼒有关的计算⽅法。规范中规定的δui不仅包括了地震⼒产⽣的位移,还包括了⽤于该楼层的倾覆⼒矩mi产⽣的位移和由于下⼀层的楼层转动⽽引起的本层刚体转动位移。

⑵剪切刚度:其计算⽅法主要是剪切⾯积与相应层⾼的⽐,其⼤⼩跟结构竖向构件的剪切⾯积和层⾼密切相关。但剪切刚度没有考虑带⽀撑的结构体系和剪⼒墙洞⼝⾼度变化时所产⽣的影响。

⑶剪弯刚度:实际上就是单位⼒作⽤下的层间位移⾓,其刚度⽐也就是层间位移⾓之⽐。它能同时考虑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的影响,但没有考虑上下层对本层的约束。

三种刚度的性质完全不同,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正因为如此,规范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适⽤范围。

第三章 短肢剪⼒墙结构的计算

(⼀)短肢剪⼒墙结构中底部倾覆⼒矩的计算 ⑴规范要求:

《⾼层建筑混凝⼟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第2款规定:抗震设计时,筒体和⼀般剪⼒墙承受的第⼀振型底部地震倾覆⼒矩不宜⼩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矩的50%。 ⑵tat与satwe软件对短肢剪⼒墙的判断: ①tat软件按双向判断;

②旧版satwe软件按单向判断,新版satwe软件按双向判断。 ⑶⼯程算例 ①⼯程概况

该⼯程为⼀层地下室,第六层(包括地下室)为框⽀转换层,转换层以上为短肢剪⼒墙结构,共31层。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框⽀框架抗震等级为⼀级,剪⼒墙抗震等级为⼆级、转换层以上结构平⾯图如下图所⽰(图略) ②tat和satwe软件底部地震倾覆⼒矩计算结果:

⽤tat计算,mx短=99548.0、mx=340276.0、mx短/mx=22.63%;my短=103067.2、my=338728.8、my短/my=23.33%。

⽤satwe旧版计算,mx短=313757.7、mx=598817.6、mx短/mx=52.40%;my短=266632.3、my=620842.5、my短/my=42.95%。

⽤satwe新版计算,mx短=320114.2、mx=173764.8、mx短/mx=35.18%;my短=128251.8、my=353020.7、my短/my=30.95%。 (⼆)带框⽀结构短肢剪⼒墙的计算

⑴结构体系的选择:复杂⾼层结构还是短肢剪⼒墙结构? ⑵规范规定 ①抗震等级:

a)复杂⾼层: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柱、剪⼒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宜按表4.8.2和表4.8.3的规定提⾼⼀级采⽤,已经是特⼀级的不再提⾼。对于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下时,不要求提⾼抗震等级;

b)短肢剪⼒墙:其抗震等级,应⽐表4.8.2规定提⾼⼀级采⽤。注意,这⾥不含表4.8.3,这是因为b级⾼度的⾼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度的⾼层建筑,不应采⽤短肢剪⼒墙结构。 ②剪⼑墙轴压⽐:

a)复杂⾼层:剪⼑墙轴压⽐限值不要求降低;

b)短胶剪⼒墙:当抗震等级为⼀、⼆、三级时,分别不宜⼤于0.5、0.6、0.7;对于⽆翼缘或端柱的⼀字形短肢剪⼒培,其轴压⽐限值相应降低0.1。 ③内⼒计算:

a)复杂⾼层:特⼀、⼀、⼆级落地剪⼒培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体底截⾯有地震组合的弯矩值乘以增⼤系数1.8、1.5、1.25;其剪⼒设计值,应按规程第7.2.10条的规定调整,特⼀级应来以增⼤系数1.9;

b)短肢剪⼒墙:除底部加强部位应按规程第7.2.10条的规定调整外,其他各层短肢剪⼒墙的剪⼒设计值,⼀、⼆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系数1.4和1.2。

注意:短肢剪⼒墙并没有要求对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按照复杂⾼层那样乘以放⼤系数。 ④配筋率:

a)复杂⾼层:底部加强部位墙体⽔平和竖向分布筋最⼩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于0.3%; b)短肢剪⼒墙:其截⾯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剖加强部位不宜⼩于1.2%,其他部位不宜⼩于1.0%。

注意:对于配筋率,规范对“复杂⾼层”和“短肢剪⼒墙”这两种结构体系的要求是不⼀样的。前者强调的是⽔平和坚向分布筋的配筋率,⽽后者强调的是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⑤底部加强部位⾼度:

a)复杂⾼层:剪⼒墙底部加强部位⾼度取框⽀层加上框⽀层以上两层的⾼度及墙肢总⾼度的1/8⼆者的较⼤值;

b)短肢剪⼒墙:其底部加强部位⾼度并没有特殊要求,仅仅是墙肢总⾼度的1/8和底部⼆层两者的较⼤值。 ⑶⼯程算例

①⼯程概况:某⾼层带短肢剪⼒墙的框⽀结构,共31层(包括⼀层地下室)。该⼯程的第6层(地下室为第1层)为框⽀转换层,转换层以上为短肢剪⼒墙结构。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框⽀框架的抗震等级为⼀级,剪⼒墙抗震等级为⼆级。 (图略)

②计算结果分析:两种结构体系的计算结果如表1和表2所⽰:

-------------------------------- 表1“短肢剪⼑墙”结构体系计算分析结果

楼层/第3层/第3层/第7层/第7层/第11层/第11层/

剪⼒墙类别/短剪墙3/普剪墙3/短剪墙7/普剪墙7/短剪墙11/普剪墙11/ 抗震等级/特⼀级/⼀级/⼀级/⼀级/⼀级/⼆级/

m1(kn-m)/-168(1)/160(1)/807(37)/402(1)/286(39)/121(1)/

n1(kn)/-3372(1)/-15677(1)/-949(37)/-15183(1)/-457(39)/-9136(1)/ as(mm2)/9898(1)/14700(1)/1600(37)/2875(1)/678(39)/1280(1)/ ρsv(%)/1.82/1.82/2.01/2.01/0.8/0.8/

v2(kn)/564(31)/-6401(39)/56(1)/140(1)/307(35)/9(1)/

n2(kn)/-3191(31)/-7209(39)/-4546(1)/-15183(1)/-1615(35)/-9136(1)/ ash(mm2)/324.9(31)/547.1(39)/200(1)/125(1)/233.7(35)/100(1)/ n3(kn)/-2895/-13483/-3913/-13057/-1271/-7851/ uc/0.48/0.32/0.43/0.34/0.45/0.45/

-------------------------------- 表2“复杂⾼层”结构体系计算分析结果

楼层/第3层/第3层/第7层/第7层/第11层/第11层/

剪⼒墙类别/短剪墙3/普剪墙3/短剪墙7/普剪墙7/短剪墙11/普剪墙11/ 抗震等级/⼀级/⼀级/⼆级/⼀级/⼆级/⼆级/

m1(kn-m)/-168(1)/26595(39)/840(37)/402(1)/238(39)/121(1)/ n1(kn)/-3372(1)/-7209(39)/-949(37)/-15183(1)/-457(39)/-9136(1)/ as(mm2)/9898(1)/15315(39)/1600(37)/2875(1)/2039(39)/1280(1)/ ρsv(%)/1.82/1.82/2.01/2.01/0.8/0.8/

v2(kn)/475(31)/-6401(39)/407(41)/140(1)/220(35)/9(1)/

n2(kn)/-3191(31)/-7209(39)/-1199(41)/-15183(1)/-1615(35)/-9136(1)/ ash(mm2)/202.8(31)/547.1(39)/200(41)/125(1)/100(35)/100(1)/ n3(kn)/-2895/-13483/-3913/-13057/-1271/-7851/ uc/0.48/0.32/0.43/0.34/0.45/0.45/

------------------------------- 表3 荷载组合分项系数

组合号/ vd / vl / wx / wy / ex / ey / ev / 1 /1.35/0.98/0.00/0.00/0.00/0.00/0.00/ 31 /1.20/0.60/0.00/-0.28/0.00/-1.30/0.00/ 35 /1.20/0.60/0.00/-0.28/0.00/1.30/0.00/ 37 /1.00/0.50/-0.28/0.00/-1.30/0.00/0.00/ 38 /1.00/0.50/0.00/0.28/0.00/1.30/0.00/ 39 /1.00/0.50/0.00/-0.28/0.00/-1.30/0.00/ 41 /1.00/0.50/-0.28/0.00/1.30/0.00/0.00/

----------------------------- a)抗震等级:从表中看不⼀样。

b)内⼒分析:由表中看出,这两种体系的内⼒计算结果⾮常复杂,即使是同⼀⽚墙在不同的结构体系控制⼯况下其结果也不⼀样。按“使杂⾼层”计算阿“普剪墙3”的“m1”值,远远⼤于按“短肢剪⼒墙”计算的“普剪墙3”’的“m1”值。这主要是因为satwe软件在进⾏⼯况组合时,当发现所有⼯况组合计算的配筋⾯积均⼩于构造配筋⾯积时,程序仅按第⼀种⼯况组合输出内⼒和⼯况号(即恒⼗活);只有当发现控制⼯况组合计算的配筋⾯积⼤于构造配筋⾯积时,才按最⼤控制⼯况组合输出内⼒和⼯况号。

再从两个表中“短剪墙3”的“v2”计算过程进⾏分析,规范规定,短胶剪⼒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应按规程第7.2,10条的规定调整,⼀级为1.6,特⼀级为1.9,我们结合上⾯的两个计算表,验证如下:

475×(1.9/1.6)=564 (kn)

其计算结果正好为“短肢剪⼒墙计算表”中的“v2”值。可见,程序考虑了规范的规定。同样,程序也考虑了“短肢剪⼒培”结构体系⾮底部加强部位⼀、⼆级抗震等级应分别来以增⼤系数1.4和1.2的要求(“短肢剪⼒墙计算表”中第⼗⼀层的“短剪墙3”,其 v2=220×1.4=308(kn)。 c)配筋率:

只有定义了“短股剪⼒墙”结构,satwe程序才对⾃动判断的短肢剪⼒墙,其截⾯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于1.2%,其他部位不宜⼩于1.0%,⽽“复杂⾼层”却⽆此功能。构造边缘构件为何也输出体积配箍率?

根据《⾼规》7.2.17条规定:抗震设计时,对于复杂⾼层建筑结构、混合结构、框架-剪⼒墙结构、简体结构以及b级⾼度的剪⼒墙结构中的剪⼒墙,其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λv不宜⼩于0.1。由于程序没有判断a级⾼度和b级⾼度的功能,所以程序不论约束边缘构件还是构造边缘构件,均统⼀输出体积配箍率。 ⑷其他注意事项:

a)设计⼈员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的【抗震等级】中定义了抗震等级后,程序将按设计⼈员定义的抗震等级进⾏设计,不再⾃动提⾼。

b)对于⾮框⽀框架的框架结构,可以按规范规定,将地下⼀层以下的竖向构件的抗震等级定义为三级或四级的结构,其抗震等级均需设计⼈员⼈为定义,程序不能⾃动判断。 c)《⾼层建筑混凝⼟结构技术规程》第10.2.13条的各项规定,程序⽬前没有执⾏。

第四章 多塔结构的计算 (⼀)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 ⑴带变形缝结构的特点:

①通过变形缝将结构分成⼏块独⽴的结构。

②若忽略基础变形的影响,各单元之间完全独⽴。 ③缝隙⾯不是迎风⾯。 ⑵计算⽅法:

①整体计算的注意事项:

a)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

b)所给振型数要⾜够多,以保证有效质量系数>90%;

c)定义为多塔后,对于⽼版本软件,程序将对每⼀个缝隙⾯都计算迎风⾯,因此风荷载计算偏⼤;新版本软件增加了⼀项新的功能.即可以⼈为定义遮挡⾯.从⽽有效地解决了这⼀问题。 d)周期⽐计算有待商讨。 ②分开计算的注意事项:

a)旧版软件除风荷载计算有些偏⼤外,其余结果都没问题,新版软件定义遮挡⾯后,风荷载计算也没有问题了。

b)⼀般⽽⾔,对于基础连在⼀起的带变形缝结构,由于基础对上部结构整体的协调能⼒有限,所以建议采⽤分开计算。 (⼆)⼤底盘多塔结构的计算 ⑴⼤底盘多塔结构的特点:

①各塔楼拥有独⽴的迎风⾯。

②各塔楼之间的变形没有直接影响,但都通过⼤底盘间接影响其他塔楼。

③塔楼与刚性板之间没有—⼀对应关系,⼀个塔楼可能只有⼀块刚性板,也可能有⼏块刚性板。

④⼤底盘顶板应有⾜够的刚度以协调各塔楼之间的内⼒、变形和位移。 ⑵计算⽅法:

①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

②位移⽐、⼤底盘以上的各塔楼的刚度⽐均正确; ③周期⽐、转换部位的刚度⽐计算有待商讨。 ⑶⼤底盘多塔结构刚度⽐的计算⽅法:

⼤底盘多塔结构在⼤底盘与各主体之间的刚度⽐如何计算规范并没有说明,但也没有说不要求。satwe软件仅仅输出1号塔的主体与⼤底盘相⽐较的结果,其它塔与⼤底盘相⽐的结果则⽤“*”号表⽰。

①⼤底盘多塔结构刚度⽐的整体计算:根据龚思礼先⽣主编的《建筑抗震设计⼿册》提供的⽅法:要求在计算⼤底盘多塔结构的地下室楼层剪切刚度⽐时,⼤底盘地下室的整体刚度与所有塔楼的总体刚度⽐不应⼩于2,每栋塔楼范围内的地下室剪切刚度与相邻上部塔楼的剪切刚度⽐不宜⼩于1.5。

②⼤底盘多塔结构刚度⽐的分开计算:

a)根据《上海规程》第6.1.19条中条⽂说明中建议的⽅法:如遇到较⼤⾯积地下室⽽上部塔楼⾯积较⼩的情况,在计算地下室相对刚度时,只能考虑塔楼及其周围的抗侧⼒构件的贡献,塔楼周围的范围可以在两个⽔平⽅向分别取地下室层⾼的2倍左右。

b)在各塔楼周边引 45度线,45度线范围内的竖向构件作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的构件。

第五章 总刚计算模型不过的主要原因 (⼀)多塔定义不对

⑴同⼀构件同时属于两个塔。(图略) ⑵定义为空塔。(图略)

⑶某些构件不在塔内。(图略) (⼆)悬空构件

⑴⽤户输⼊斜梁、层间梁或不与楼⾯等⾼的梁时,如果不仔细检查,可能出现梁在梁端不与任何构件相连的情况,即梁被悬空。(图略)

注意:节点处如果有墙,则变节点⾼是不起作⽤的,与此节点相连的任⼀构件标⾼均与楼层相同。

⑵节点处有柱时,与同⼀柱相连的梁,如果标⾼差⼩于500时,标⾼较低的节点会被合并到较⾼的节点处,⼤于500则不合并,但最多只允许3种不同的标⾼。如下图所⽰(图略)。 (三)铰接构件定义不对

⑴设计⼈员在定义铰接构件时,使结构成为可变体系(如下图所⽰)。(图略)

该⼯程顶层为⽹架模型,各节点处梁均设为铰接,这样就出现了与同⼀节点相连的杆件均为铰接的情况,这在程序中是不允许的。

⑵钢⽀撑在satwe中是默认为两端铰接的,对于越层钢⽀撑,⽤户常常忽略这⼀点,同样造成与同⼀节点相连的村件(这⾥为上下层的两段⽀撑)均为铰接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户应在satwe前处理的“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将越层⽀撑设为两端固接(如下图所⽰)。(图略)[评论][发送朋友][求学⼀下][放⼊收藏夹]复制本⽂链接(URL)发送给朋友:

第六章 错层结构的计算 (⼀)错层结构的模型输⼊

⑴错层⾼度不⼤于框架架⾼时的错层结构的处理; ⑵对于错层⾼度⼤于框架梁⾼的单塔错层结构的输⼊ ⑶对于错层⾼度⼤于框架梁⾼的多塔错层结构的输⼊ ⑷错层洞⼝的输⼊

(⼆)错层结构的计算 ⑴规范要求

⑵错层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satwe软件在计算错层结构时,会在越层的柱和墙处施加⽔平⼒。由于在越层处⽔平⼒的存在,从⽽使越层构件上下端的配筋不⼀样,设计⼈员在出施⼯图时可以取⼆者的⼤值。

(本章可能是讲课⼈员的提纲,没有具体内容。后⾯还有相类似的情况,只有标题)

第七章 pkpm软件关于混凝⼟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 (⼀)规范要求

⑴《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规范》)第 7.3.11条第2款规定:⼀般多层房屋梁柱为刚接的框架结构,各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可按表7.3.11-2取⽤。 ⑵第 7.3.11条第3款规定:当⽔平荷载产⽣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 75%以上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0可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值: l0=[l+0.15(ψu+ψl)]h (7.3.11-1) l0=(2⼗0.2ψmin)h (7.3.11-2)

式中:ψu、ψl——柱的上端、下端节点处交汇的各柱线刚度之和与交汇的各梁线刚度之和的⽐值;

ψmin——⽐值ψu、ψl中的较⼩值;

h——柱的⾼度,按表7.3.11-2的注采⽤。 (⼆)⼯程算例

⑴⼯程概况:某⼯程为⼗层框架错层结构,⾸层层⾼2m,第⼆层层⾼4.5m。其第⼀、⼆层结构平⾯图、结构三维轴侧图如图1所⽰。(图略) (三)satwe软件的计算结果 ⑴计算结果表:

-------------------------------- 表1 柱1、柱2、柱3按照表7.3.11-2直接取值的计算长度系数 柱1/3.25/3.25/1.44/1.44/ 柱2/1.00/3.25/1.25/1.44/ 柱3/1.00/1.00/1.25/1.25/

-------------------------------- 表2 柱1、柱2、柱3按公式7.3.11-1和7.3.11-2计算的计算长度系数 柱1/3.59/3.83/1.60/1.70/ 柱2/1.33/3.83/1.42/1.70/ 柱3/1.19/1.12/2.23/2.14/

------------------------------- 表中数据依次为:柱号/⾸层cx/⾸层cy/⼆层cx/⼆层cy/

柱1是边柱,⾸层⽆梁,⼆层与三根梁相连;柱2也是边柱,⾸层下向有⼀根梁,⼆层与三根梁相连;柱3是中柱,⾸层、⼆层均与四根梁相连。 ⑵结果分析:

①表1中cx、cy的计算过程 ②表2中cx、cy的计算过程

根据公式(7.3.11-1)和(7.3.11-2),

ψux=(ecic下/lc1+ecic上/lc2)/[(ecib左/lb1+ecib右/lb2)×2] 对于底层柱,由于柱底没有梁,所以程序⾃动取ψlx=0.1。

(四)注意事项

⑴采⽤公式(7.3.11-1)和(7.3.11-2)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时,程序采⽤以下原则计算梁、柱构件的刚度:

①没有按规范要求判断⽔平荷载产⽣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 ②对于混凝⼟梁,程序采⽤架的刚度放⼤系数值恒为2.0;对于钢梁,则采⽤设计⼈员输⼊的梁刚度放⼤系数;

③程序对于另⼀端不与柱(墙)相连的梁按远端梁铰接处理; ④当梁的两端与柱铰接时.不考虑梁的刚度;

⑤当梁的⼀端与柱刚接、另⼀端与柱铰接时.对于混凝⼟梁,梁的刚度折减50%,并不受有⽆侧限的限制;对于钢梁,有侧限时折减50%,⽆侧限时不折减; ⑥当柱⼀端铰接时.则相应端梁与柱的刚度⽐取0.1; ⑦斜柱(⽀撑)刚度不考虑在约束刚度⽐的计算中;

⑧单向墙托柱、柱托单向墙,⾯内按固端计算,刚度⽐取10,⾯外按实际情况计算; ⑨双向墙托柱、柱托双向墙,双向刚度⽐均取10(柱端已定义为铰接的不在此列)。 ⑵斜柱(⽀撑)的计算长度取1.0。

⑶地下室的越层柱,程序不能⾃动搜索,⽽按层逐段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⑷所有边框柱,其计算长度系数内定为0.75。

⑸对于混凝⼟柱,其计算长度系数上限为2.5,钢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上限为6.0。 ⑹程序只执⾏现浇楼盖的计算长度系数,没有执⾏装配式楼盖的计算长度系数。

⑺⽬前的satwe软件对有吊车或⽆吊车的排架结构的柱计算长度系数仍按框架结构实⾏。

⑻对于satwe软件,设计⼈员修改柱计算长度系数后,不要再进⾏“形成saiwe数据”和“数据检查”等操作,⽽应该直接计算,否则程序仍然按照原来的计算长度系数进⾏计算。

(五)如何判断“⽔平荷载产⽣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

由于⽬前的satwe软件没有直接判断“⽔平荷载产⽣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的功能,因此需要设计⼈员⾃⼰进⾏判断,具体判断过程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⑴在新版的 satwe软件中⾸先按照不执⾏《混凝⼟规范》7.3.11-3条的⽅法进⾏计算,从⽽得到所有荷载产⽣的总弯矩设计值;

⑵点取satwe软件“总信息”中“恒活载计算信息”⾥的“不计算恒活载”选项,然后进⾏计算,从⽽得到⽔平荷载产⽣的弯矩设计值;

⑶将头两步计算得到的弯矩设计值相⽐看是否满⾜《混凝⼟规范》7.3.11-3条中的条件; ⑷在选择弯矩设计值时要注意尽量选择同⼀⼯况荷载作⽤下的内⼒值。

第⼋章 梁上架柱结构的荷载导算 (⼀)⼯程概况

某⼯程为梁抬柱结构,共 30层,含 4层地下室,地震设防烈度为 8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2g,如图1(a)所⽰,第四层的节书点1处为梁1和梁2的交点,该节点抬了⼀根1200×1200的劲性混凝⼟柱1,该结构的第四层和第五层⼲⾯图如图1所⽰(图略)。 (⼆)内⼒分析

经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⑴柱1在恒载作⽤下的柱底轴⼒标准值为-586.5kn。 ⑵结构总质量进⾏核核:

①pmcad软件中“平⾯荷载显⽰校核”⾥计算出的结构总质量为84012.4吨。 ②satwe软件中质量⽂件wmass.out中显⽰的结构总质量为84233.484吨。 ⑶计算结果:

不同梁截⾯尺⼨下的柱底轴⼒(单位:kn) 柱1/-586.5/-2110.5/-4692.8/-7033.9/ 柱2/-9015.7/-8944.8/-8824.5/-8715.8/

柱3/-12176.2/-11701.1/-10895.3/-10164.5/ 柱4/--9204.3/-9130.2/-9004.6/-8891.1/ 柱5/-11251.7/-10999.0/-10570.8/-10182.5/ 柱6/-10081.0/-10010.2/-9890.1/-9781.7/ 柱7/-15007.5/-14555.5/-13789.1/-13094.6/ 柱8/-9732.7/-9666.4/-9554.0/-9452.5/ 柱9/-10731.8/-10487.2/-10072.3/-9692.2/ 节点1位移(mm)/-86.06/-74.8/-55.695/-38.397/

表中后⾯四个数据依次为梁1和梁2截⾯尺⼨为/250×600/300×900/200×1200/500×1500/时的数据。

柱3和柱7在节点1的左和右,柱5和柱9在节点1的上和下,柱2在节点1的左下⾓,柱8在节点1的右下⾓,柱4在节点1的左上⾓,柱6在节点1的右上⾓。

⑷结果分析:产⽣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梁的刚度太⼩,节点位移太⼤,从⽽使内⼒转移到其他的竖向构件中。

第九章 如何选择剪⼒墙连梁的两种刚度模型

在satwe软件中,剪⼑墙连梁刚度的计算有两种模型,第⼀种为杆元模型,即连梁按照普通梁的⽅式输⼊,另⼀种为壳元模型,即连梁以洞⼝的⽅式形成。在设计中这两种刚度模型如何选择是设计⼈员⾮常关⼼的问题。 (⼀)剪⼒墙连梁变形的相对位移

⑴以双肢墙为例,采⽤连续化算法推导剪切变形与相对位移⽐的计算公式。 ⑵剪⼒墙连梁变形的计算

⑶通过公式推导,得出剪切变形与相对位移⽐的计算公式: δν/δ=1/[1+1/3×(2×a/hp)×(2×a/hp)]-----(1)

⑷根据式(1),本⽂列出δν/δ和连梁跨⾼⽐之间的相对关系,如表1所⽰: 表1 δν/δ和连梁跨⾼⽐之间的相对关系 跨⾼⽐/0.5/1.0/1.5/2.0/2.5/3.0/3.5/4.0/4.5/5.0/

δν/δ/0.923/0.75/0.571/0.428/0.324/0.25/0.197/0.158/0.129/0.107/ (⼆)结论

⑴连梁跨⾼⽐⼤⼲5.0时可按照普通梁输⼊; ⑵连梁跨⾼⽐⼩于2.5时可以洞⼝⽅式形成;

⑶连梁跨⾼⽐⼤于2.5,但⼩于5.0时可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⑷连梁形成⽅式的不同,对结构的整体刚度、周期、位移以及连梁的内⼒计算都会产⽣影响。

第⼗章 板带截⾯法计算板柱剪⼒墙结构体系 (⼀)板往剪⼒墙结构体系的计算⽅法 ⑴等代框架法 ⑵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计算的问题

⑴局部应⼒的⼤⼩与有限元划分的⼤⼩密切相关,不便于设计⼈员掌握;

⑵⽤satwe软件的“复杂楼板有限元分杯”⼦菜单分析板柱剪⼒墙结构,其内⼒和配筋是以点值或极值的⽅式输出的。“点值”⽅式不利于确定配筋范围,“极值”⽅式⼜未免配筋太⼤,造成浪费。 (三)板带截⾯法的特点

⑴⾸先采⽤有限元法进⾏内⼒和配筋设计。

⑵根据设计⼈员已定义的⾻架线(即相邻⽀座的连线,⾻架线上有梁(包括虚梁)或剪⼒墙)划分板带。

⑶既能保证计算精度,⼜具备⽅便的后处理功能。 ⑷⽬前的板带截⾯法,楼板荷载计算⽐较⼤。

参考⽂献:赵勇、李云贵、黄⿍业《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混凝⼟板板带截⾯设计法》载《建筑结构》杂志2004年第8期。

[评论][发送朋友][求学⼀下][放⼊收藏夹]复制本⽂链接(URL)发送给朋友:

第⼗⼀章 弹性楼板的计算和选择 (⼀)什么是弹性楼板

在外⼒作⽤下能够产⽣弹性变形的楼板。 (⼆)弹性楼板的造择与判断 ⑴楼饭局部⼤开洞(图略)

⑵板柱体系或板柱—抗震墙体系:

《⾼规》第5.3.3条规定:对于平板⽆梁楼盖,在计算中应考虑板的平⾯外刚度的影响,其平⾯外刚度可按有限元⽅法计算或近似将柱上板带等效为扁梁计算。

根据《⾼规》的此项规定,板—柱体系要考虑楼板的平⾯外刚度,因此板柱体系要定义弹 性楼板(如图2所⽰)。(图略) ⑶框⽀转换结构

研究表明,对于框⽀转换结构,转换梁不仅会产⽣弯矩和剪⼒,⽽且还会产⽣较⼤的轴⼒,这个轴⼒不能忽略。在satwe软件中,只有定义弹性楼板才能产⽣转换梁的轴⼒。因此,对于框⽀转换结构,必须整层定义弹性楼板。 ⑷厚板转换结构

对于厚板转换结构,由于其厚板的⾯内刚度很⼤,可以认为是平⾯内⽆限刚,其平⾯外的刚度是这类结构传⼒的关键。因此,此类结构的厚板转换层应定义为弹性楼板。 ⑸多塔联体结构:多塔联体结构的连廊定义为弹性楼板。 (三)四种计算模式的意义和适⽤范围 ⑴刚性板假定

假定楼板平⾯内⽆限刚,平⾯外刚度为零。 ①梁刚度放⼤系数的应⽤

《⾼规》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和装配整体式楼⾯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予以放⼤。楼⾯梁刚度增⼤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对于⽆现浇⾯层的装配式结构,可不考虑楼⾯翼缘的作⽤。 ②适⽤范围:楼板形状⽐较规则的结构。 ⑵弹性板6假定

①楼板的平⾯内刚度和平⾯外刚度均为有限刚。 ②适⽤范围:板柱体系或板柱-剪⼒墙结构。 ⑶弹性膜假定

①采⽤平⾯应⼒膜单元真实地反映楼板的平⾯内刚度,同时⼜忽略了平⾯外刚度,即假定楼板平⾯外刚度为零。

②适⽤范围:⼴泛应⽤于楼板厚度不⼤的弹性板结构中,⽐如体育场馆等空旷结构、楼板局部⼤开洞结构、楼板平⾯布置时产⽣的狭长板带(如图1(c)所⽰,图略)、框⽀转换结构中的转换层楼板、多塔联体结构中的弱连接板(如图3所⽰,图略)等结构。 ⑷弹性板3假定

①楼板平⾯内刚度⽆限⼤,平⾯外刚度为有限刚。程序采⽤中厚板弯曲学元来计算楼板平⾯外刚度。

②适⽤范围:厚板转换层结构和板厚⽐较⼤的板柱体系或板柱-抗震墙体系。 ③注意事项:

a)要在pmcad软件的⼈机交互式建模中输⼊100mm×100mm的虚粱。虚梁在结构设计中是⼀种⽆刚度、⽆⾃重的梁,不参与结构计算。它的主要作⽤有以下三点: ☆为satwe或pmsap软件提供板的边界条件; ☆传递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

☆为弹性楼板单元的划分提供必要条件。

b)采⽤弹性板3模式进⾏设计时,与厚板相邻的上下层的层⾼应包含厚板厚度的⼀半。 (四)⼯程实例

⑴⼯程概况:某⼯程为框⽀剪⼒墙结构,共30层,带⼀层地下室,地⾯以上第4层为框⽀转换层,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 0.2g,场地类别为三类场地⼟,中梁刚度放⼤系数取2.0,边梁刚度放⼤系数取1.5,转换层楼板厚度为180mm,结构体系按复杂⾼层计算,并考虑偶然偏⼼的影响。该结构的三维轴测图、框⽀转换层和框⽀转换层上⼀层的结构平⾯图如囹4所⽰。(图略) ⑵计算结果

将转换层楼板分别采⽤弹性板6、弹性膜和刚性板假定进⾏计算,该结构的周期、转换层处层间位移⾓和转换梁1的内⼒和配筋计算结果分别如表1、表2和表3所⽰。

表1 周期计算表

t1(x向)/1.3627/1.3639/1.3572/ t2(y向)/1.2143/1.2147/1.2060/ t3(扭转)/1.0468/1.0473/1.0323/

------------------------ 表2 转换层处层间位移⾓计算表 x向/1/2933/1/2899/1/3187/ y向/1/3006/1/2995/1/3274/

------------------------ 表3 转换梁1的内⼒和配筋计算表

-m(kn-m)/-218(30)/-225(30)/-198(29)/ top ast/2000/2000/2000/

+m(kn-m)/1060(30)/1071(30)/1015(30)/ btm ast/4116/4156/2814/

shear/-587(30)/-597(30)/-538(30)/ asv/825/825/825/

nmax(kn)/567(29)/572(29)/0/

---------------------------

以上三张表中的后⾯3个数值依次分别为楼板条件是(/弹性板6/弹性膜/刚性板/)时的数值。

表4 相应⼯况下的荷载组合分项系数 ncm/v-d/v-l/x-w/y-w/x-e/y-e/z-e

29/1.20/0.60/-0.28/0.00/-1.30/0.00/0.00 30/1.20/0.60/0.00/0.28/0.00/1.30/0.00

---------------------------- ⑶结果分析

①本⼯程刚性板假定下结构刚度⼤于弹性板6假定下结构的刚度。 ②弹性膜假定下其结构的刚度最⼩,结构的位移和周期均最⼤。

③通过对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三种计算模式下梁的负端弯矩和跨中弯矩相差并不⼤,但采⽤弹性板6和弹性膜假定下梁的跨中纵向钢筋的配筋⾯积明显⼤于采⽤刚性极假定下梁的配筋⾯积、这主要是由于框⽀梁按照拉弯构件设计造成的。在表3中,采⽤弹性板6和弹性膜计算模式时,框⽀梁会产⽣较⼤的轴⼒,⽽采⽤刚性板假定时,框⽀梁的轴⼒为0。

④由于弹性板6模式考虑了楼板的平⾯外刚度,因此,框⽀梁计算的安全储备降低,从表3可以看出,采⽤弹性膜假定计算出的框⽀梁1的弯矩、剪⼑和轴⼒均⼤于采⽤弹性板6假定下的计算结果。在本⼯程中,这两种模式的计算结果虽然不⼤,但这种计算结果的差 异与楼板厚度有关,板厚越⼤,计算结果的差异也越⼤。

第⼗三章 次梁按主梁输和按次梁输的区别 (⼀)导荷⽅式相同

这两种输⼊⽅式形成的次梁均可将楼板划分成双向或单向板,以双向或单向板的⽅式进⾏导荷。

(⼆)空间作⽤不同

⑴次梁按次梁输时,输⼊的次粱仅仅将其上所分配的荷载传递到主梁上,次梁本⾝的刚度不代⼊空间计算中,即对结构的刚度、周期、位移等均不产⽣影响。

⑵次梁按主梁输时,输⼊的次梁本⾝的刚度参与到空间计算中,即对结构的刚度、周期、位移等均会产⽣影响。 (三)内⼒计算不同

⑴次梁按次梁输时,次梁的内⼒按连续梁⽅式⼀次性计算完成,主梁是次梁的⽀座。

⑵次梁按主梁输时,程序不分主次梁,所有梁均为主梁。梁的内⼒计算按照空间交叉梁系⽅式进⾏分配。即根据节点的变形协调条件和各梁线刚度的⼤⼩进⾏计算。主梁和次梁之间没有严格的⽀座关系。 (四)⼯程实例

⑴本⼯程实例主要⽤于说明为什么有些悬挑梁在计算时没有按悬挑梁计算?

该⼯程局部悬挑梁的布置如图1所⽰(图略,图1显⽰的局部悬挑梁布置是平⾏的三道梁,上下两道为框架梁,中间为⽀承在另⼀⽅向上的框架梁上的连续梁,均有挑梁)。 ⑵计算结果

如上图所⽰,从主框架梁中间悬挑出去的梁端负筋明显⼩于从柱悬挑出去的梁端负筋。 以下是这两种梁的内⼒计算结果: 表1 图中中间悬挑梁内⼒值

截⾯号/i/1/2/3/4/5/6/7/j/

-m/-61.0/-52.2/-43.9/-36.3/-29.8/-24.3/-19.6/-15.6/-12.4/ top ast/652/652/652/652/652/652/652/652/652/ +m/0.0/0.8/1.5/1.9/2.1/1.9/1.5/0.8/0.0/

btm ast/652/652/652/652/652/652/652/652/652/ shear/40.0/38.2/35.6/32.2/27.9/23.7/20.2/17.6/15.9/ asv/61.4/61.4/61.4/61.4/61.4/61.4/61.4/61.4/61.4/

--------------------------------------- 表2 图中下部悬挑梁内⼒值

截⾯号/i/1/2/3/4/5/6/7/j/

-m/-61.0/-52.2/-43.9/-36.3/-29.8/-24.3/-19.6/-15.6/-12.4/ top ast/652/652/652/652/652/652/652/652/652/ +m/0.0/0.8/1.5/1.9/2.1/1.9/1.5/0.8/0.0/

btm ast/652/652/652/652/652/652/652/652/652/ shear/40.0/38.2/35.6/32.2/27.9/23.7/20.2/17.6/15.9/ asv/61.4/61.4/61.4/61.4/61.4/61.4/61.4/61.4/61.4/

--------------------------------------- ⑶内⼒分析

通过梁的内⼒⽂件可以看出,从主框架梁中间悬挑出去的梁端负弯矩明显⼩于从柱悬挑出去的

梁端负弯矩。

这主要是因为当这两种悬桃梁都按主梁输时,梁的内⼒计算按照空间交叉梁系⽅式进⾏计算。由于柱的线刚度⼤,变形⼩,因此对悬挑梁的约束能⼒强,则相应的梁端负弯矩⼤。⽽主框架梁的平⾯外抗扭刚度⼩,变形⼤,因此对悬桃梁的约束能⼒低,则相应的梁端负弯矩就⼩。[评论][发送朋友][求学⼀下][放⼊收藏夹]复制本⽂链接(URL)发送给朋友:回复 引⽤举报顶端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10⽬ 录

第⼀章 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第⼆章 简单施⼯图的识读

第三章 砖混结构设计及构造的规定和要求第四章 砖混结构的理论知识和抗震构造第五章 房屋测量放线的基本知识第六章 砖基础⼤放脚的摆砖撂底第七章 砌筑难度较⾼的砌体第⼋章 空⽃墙的砌筑第九章 地⾯砖铺砌

第⼗章 砌筑⼯程的季节施⼯

第⼗⼀章 砖⽡⼯艺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预防第⼗⼆章 质量和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第⼀章 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例

建筑物的体型都很⼤,如果按投影实际尺⼨画出视图,那是不可想象的。⼯程图纸都是按照⼀定的⽐例将建筑物缩⼩,才能在图纸上画出。我们看到的施⼯图纸都是经过缩⼩或(将⼩零件)放⼤后绘成的建筑物或零部件图。图样的⽐例,应为图形与实物相对应的线性尺⼨之⽐,以阿拉伯数字表⽰⽐例的⼤⼩,是以⽐值的⼤⼩来定的,如1:50⼤于1:100。反之也说明1:50⽐1:100缩⼩得少。

指北针:它是为了表⽰建筑物的⽅位。宜⽤细实线绘制,其形状如图1-1所⽰。针可以涂⿊,尖头所指⽅向为北⾯。

⼆、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亦称轴线,它是表⽰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或墙体的位置线,也是建筑物定位的基准线。

定位轴线应⽤细点划线绘制。轴线都要编号,编号应注写在轴线端部的圆圈内。

平⾯图上轴线的编号宜标注在图样的下⽅与左侧。横向编号应⽤阿拉伯数字从左⾄右顺序编写;竖向编号应⽤⼤写拉丁字母从下⾄上顺序编写,见图1-2。

图1-2 定位轴线编号顺序三、常⽤建筑材料的图例

建筑材料的图例是在图纸上表⽰某种材料的组成,可以省去许多说明和注解。

表1-1为常⽤建筑材料的图例,以供参考。

四、尺⼨的标注⽅法

⑴尺⼨界线、尺⼨线及尺⼨起⽌符号的画法可参⽰意图1-3。尺⼨线、尺⼨界线均⽤细直线绘制,尺⼨起⽌符号⼀般应⽤中粗斜短线绘制,其倾斜⽅向应与尺⼨界线成顺时针45°⾓,长度宜为2~3mm。

⑵图上尺⼨的数字注写⽅法:尺⼨数字应依据其读数⽅向注写在靠近尺⼨线的上⽅中部。数字除总平⾯图外以毫⽶为单位,⼀般不注mm单位字样。⑶尺⼨的布置与排列:可见图1-4,图上第⼀条为窗⼝等尺⼨线,第⼆条为开间尺⼨线,第三条为总尺⼨线。

五、标⾼

在施⼯图纸上,不仅需要标明建筑物的平⾯和竖向尺⼨,有的还要标明某⼀部分的⾼度。这种⾼度的标注称为标⾼,⽤标⾼符号绘制。

建筑图样上的标⾼符号,应按图1-5(c)、(d)所⽰形式以细实线绘制。其中总平⾯图上的标⾼符号⽤涂⿊的三⾓形表⽰如图1-6。

建筑物上标⾼如图1-5(a)、(b)所⽰,其数字应以⽶为单位,注写到⼩数点以后第三位。零点标⾼应注写成±0.000,⾼于零点的标⾼不注“+”,负数标⾼应注“-”。

第⼆章 简单施⼯图的识读⼀、看图的⽅法

看图必须掌握看图的⽅法,⼀般⽅法是:“由外向⾥看,由⼤⾄⼩看,由粗到细看,图样与说明结合看,建筑图与结构图对着看。”这样看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图⾯上的各种线条纵横交错,各种图例、符号密密⿇⿇,看复杂施⼯图往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把图看懂。因此在准确掌握看图⽅法的前提下,还要耐⼼、细⼼,弄懂图例、符号、线条等的含义,这样才能把图看懂。再有就是先从简单的施⼯图⼊⼿逐步过渡到看较复杂的施⼯图。⼆、看图的步骤

(1)图纸拿到⼿以后,应先把图纸⽬录看⼀遍,了解是什么建筑,⼯业还是民⽤,房屋还是构筑物,建筑⾯积有多⼤,建设单位是哪⼀家,设计单位是哪⼀家,图纸总共有多少张等。这样就对这份图纸表达的建筑类型有了初步的了解。

(2)按照图纸⽬录检查各类图纸是否齐全。

(3)先看设计总说明,了解建筑概况,技术要求等等,然后阅图。⼀般按⽬录往下看,先看总平⾯图,了解建筑物的地理位置、⾼程、朝向、以及有关建筑的情况。

(4)看完总平⾯图之后,接着看建筑平⾯图,了解房屋的长度、宽度、轴线尺⼨、开间⼤⼩、平⾯布局等;再看⽴⾯图和剖⾯图,从⽽达到对这栋建筑物有⼀个总体的了解。通过看这三种图之后,能在脑⼦中形成这栋房屋的⽴体形象,能想象出它的规模和轮廓。

(5)在对建筑施⼯图有了总体了解之后,就可以从基础施⼯图开始⼀步步地深⼊看图了。从基础的类型、挖⼟的深度、基础尺⼨、构造、轴线位置等开始仔细地阅读,按基础→结构→建筑(包括详图)这个施⼯顺序看图,遇到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在继续看图中得到解决,或到设计交底时提出来。

(6)在图纸全部看完之后,可按不同⼯种有关的施⼯部分将图纸再仔细阅读,如砌砖⼯序要了解墙多厚,多⾼,门、窗洞⼝多⼤,清⽔墙还是混⽔墙,窗⼝有没有出檐,⽤什么过梁等等。除了会看图之外,有经验的⼈还要考虑按图纸的技术要求,如何保证各⼯序的衔接,以及保证⼯程质量和安全作业等。

(7)随着施⼯实践经验的增长和看图知识的积累,在看图中还应该对照建筑施⼯图与结构施⼯图以及⽔电暖通设备图看看有⽆⽭盾,构造上能否施⼯,⽀模时标⾼与砌砖⾼度能不能对⼝(俗称交圈)等等。

通过看图纸,详细了解要施⼯的建筑物,必要时要边看图边做笔记,记下关键的内容,以备查看。这些关键的内容包括轴线尺⼨、层⾼、楼⾼;主要梁、柱的截⾯尺⼨、长度、⾼度;混凝⼟、砂浆的强度等级等等。当然,在施⼯中不能⼀次就将建筑施⼯图全部记住,还要结合每个⼯序再仔细看与施⼯有关的部分图纸。总之,能做到按图施⼯⽆差错,才算把图纸看懂了。在看图中如能把⼀张平⾯上的图形看成为⼀栋带有⽴体感的建筑形象,那就具有了⼀定的看图⽔平。这中间需要⼀定的实践经验,也需要具有⼀定的空间概念和想象⼒。当然这不是⼀朝⼀⼣所能具备的,⽽是要通过积累、实践、总结才能获得。

第三章 砖混结构设计及构造的规定和要求⼀、⼀般荷载作⽤下墙体的构造要求

(1)六层及六层以上房屋的外墙、潮湿房间的墙,以及受振动或⾼度⼤于6m的墙、柱所⽤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砖采⽤MU10; 2)砌块采⽤MU5; 3)⽯材采⽤MU20; 4)砂浆采⽤MU2.5

(2)在室内陆⾯以下,室外散⽔坡顶⾯以上的砌体内,应铺设防潮层。防潮层材料⼀般情况下宜采⽤防⽔⽔泥砂浆,勒脚部位应采⽤⽔泥砂浆粉刷。(3)承重的独⽴砖柱,截⾯尺⼨不应⼩于240mm×370mm。(4)空⽃墙的下列部位,宜采⽤⽃砖式眠砖实砌:

1)纵横墙交接处,其实砌宽度距墙中⼼线每边不⼩于370mm;2)室内陆⾯以下及地⾯以上⾼度为180mm的砌体;

3)搁栅、檩条和钢筋混凝⼟楼板等构件的⽀承⾯下,⾼度为240~360mm,长度不⼩于740mm的砌体,其所⽤砂浆不应低于M2.5。

4)屋架、⼤梁等构件的垫块底⾯以下,⾼度为240~360mm,长度不⼩于740mm的砌体,其所⽤砂浆不应低于M2.5。

(5)跨度⼤于6m的屋架和跨度⼤于下列数值的梁,其⽀承⾯下的砌体应设置混凝⼟或钢筋混凝⼟垫块,见图3-1。

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1)对砖砌体为4.8m;

2)对砌块和料⽯砌体为4.2m;

(6)对厚度⼩于或等于240mm的墙,当⼤梁跨度⼤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1)对砖墙为6m;

2)对砌块和料⽯墙为4.8m。

(7)预制钢筋混凝⼟板的⽀承长度,在墙上不宜⼩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圈梁上不宜⼩于80mm。

(8)⼭墙处的壁柱宜砌⾄⼭墙顶部。风压较⼤的地区,檩条应与⼭墙锚固,屋盖不宜挑出⼭墙。

⼆、考虑过⼤的不均匀沉降时墙体的构造要求

当房屋有可能产⽣过⼤的不均匀沉降时,对于墙体的构造要求有以下⼏点:(1)由于墙体的刚度⼀般说来取决于⾼宽,因此房屋的⾼宽⽐不宜过⼤。当房屋砌筑在软弱地基上,且预估沉降量较⼤(如⼤于12cm左右)时,⾼宽⽐宜⼩于或等于2.5。当为⼀般地基时,长⾼⽐可适当放⼤。

(2)在软弱地基上,房屋的平⾯形状应⼒求简单。对⽆⾼度差异(或⽆荷载差异)的⼀、⼆层房屋,其平⾯形状⼀般不受限制。三层或三层以上房屋的体型较复杂时,宜⽤沉降缝将其划分为若⼲平⾯形状规则且刚度较好的单元。

(3)墙体内设置圈梁或钢筋砖圈梁。其作⽤是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承受由于不均匀沉降⽽在墙体内产⽣的拉应⼒。圈梁以设置在基础顶⾯和檐⼝部位对抵抗不均匀沉降的作⽤最为显著,如果房屋可能发⽣微凹形沉降,则基础顶⾯的圈梁作⽤较⼤;如果发⽣微凸形沉降,则檐⼝部位的圈梁作⽤较⼤。 1)在⼀般情况下,房屋可按下列要求设置圈梁:

A、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平⾯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截断时,应在洞⼝上部增设相同截⾯的附加圈粱。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于2h,且不得⼩于lm(见图3-2)。

B、钢筋混凝⼟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但⾄少应达到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于2h/3。圈梁⾼度不应⼩于120mm。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8,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宜⼤于300mm。

C、钢筋砖圈梁应采⽤不低于M5的砂浆砌筑,圈梁⾼度为4~6⽪砖。纵向钢筋不宜少于6φ6,⽔平间距不宜⼤于120mm,分上下两层设在圈梁顶部和底部的⽔平灰缝内,如图3-3所⽰。钢筋砖圈梁不需⽀模和浇混凝⼟,施⼯⽅便,但钢筋不易平直,因此质量较差,砌砖时需特别注意。

(4)沉降缝的设置⽅法和构造要求:设置沉降缝是消除由于过⼤不均匀沉降对房屋造成危害的有效措施之⼀。其作法是将房屋从屋顶到基础分开,⾃成若⼲整体性好的沉降体系单元。这些单元具有调整过⼤不均匀沉降的能⼒。1)沉降缝的位置:沉降缝⼀般设置在平⾯形状复杂的房屋的转折部位;房屋⾼度或荷载差异处(包括局部地下室的边缘);过长房屋的适当部位;地基⼟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房屋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2)沉降缝宽度:设计时⼀般⽐较注意沉降缝的设置问题,但容易忽视沉降缝的宽度问题。⽽沉降缝处地基应⼒叠加,沉降量⼀般较⼤,缝两边独⽴单元容易发⽣倾斜,如果宽度不⾜,可能使沉降后的房屋顶部产⽣挤压破坏。对

于软⼟地基上的沉降缝宽度可按表3-1规定的布置;对于⼀般地基上的沉降缝宽度,可酌情减少。

软⼟地基上沉降缝宽度(cm) 表3-1房 屋 层 数 宽 度2~34~5

5以上 5~88~12≥12

砌体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间距(m) 表3-2砌体类别 屋盖或楼盖类别 间距(m)各种砌

体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屋的屋盖、楼盖 50

⽆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

装配式⽆檩体系钢筋混凝⼟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60 ⽆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 ⽆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

粘⼟砖空⼼砖砌体 粘⼟⽡或⽯棉⽔泥⽡屋盖⽊屋盖或楼盖

砖⽯屋盖或楼盖 100⽯ 砌 体 80

硅酸盐砌块、混凝⼟砌 块 砌 体 75

三、考虑收缩和温度变形时温度伸缩缝的构造要求

(1)为防⽌由于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墙体⼋字、⽔平裂缝,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屋盖上宜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采⽤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屋盖和⽡材屋盖;

(2)为防⽌房屋在正常使⽤条件下,由于温差和墙体收缩会引起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上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温度引起收缩所产⽣应⼒集中的地⽅和砌体薄弱处易发⽣裂缝的地⽅。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如表3-2所⽰。

伸缩缝⼀般采⽤“双墙⽅案”,该种⽅案对防⾬⽔有利,它和沉降缝的区别是:沉降缝从基础到屋盖完全分开;伸缩缝在防潮层以上分开,保证各独⽴单元能⾃由伸缩。基础部分由于埋在地下,温度变化不⼤,可以不分开。考虑房屋的沉降缝可兼作伸缩缝⽤,伸缩缝的宽度⼀般不⼩于30mm,缝内应嵌以软质可塑材料,如沥青⿇丝等。在墙⾯⽤防⽔⾦属等材料盖缝较为美观。

第四章 砖混结构的理论知识和抗震构造(⼀)砖混结构主要构件的构造及作⽤ 1.墙体在房屋建筑中的作⽤

砖⽯墙体是砖混结构房屋中的主要构件。它的作⽤有:

⑴承重作⽤:屋盖和楼板⽀承在墙上,上层的墙⽀承在下层的墙上。因此墙体在竖向承受由屋盖及楼板、墙⾃⾝重量的荷载。同时它还承受风⼒、地震⼒等⽔平⽅向的荷载。最后把这些荷载传递到基础和地基上去。

(2)围护作⽤:墙体可保持建筑物的内部不受风、⾬、雪等的侵袭,并起到保温、隔热、隔声作⽤,保证室内有良好的⽣活和⼯作环境。

(3)分隔作⽤:房屋内的纵、横墙体,把建筑物分隔成不同⽤途的房间,以满⾜不同使⽤的要求。这些墙的交错组合,也给房屋增加⾜够的刚度。 2.楼板的构造和作⽤

楼板是承担楼⾯上的荷载的横向⽔平构件。砖混结构中的板主要有预制预应⼒多孔板和现浇板两种。前者施⼯速度快,但整体性差些;后者整体性较好,但施⼯周期较长且材料耗费较多。它们的作⽤虽然相同,但构造上却各有特点,现分述如下:

(1)现浇钢筋混凝⼟板的构造:板⽀承于梁及纵墙上,梁⽀承于墙或柱上。⼀般墙上(或板底)均设圈梁,板与圈梁相连接。

(2)预应⼒多孔板的构造:预应⼒多孔板常⽤于砖混结构房屋中,⼀般板厚1

1~12cm,有五孔、六孔两种。板按荷载等级分为1号、2号、3号三种,1号板⽤于屋⾯,2号、3号板荷重较⼤,常⽤于楼⾯。由于多孔板是空⼼的,搁置于墙上的板头局部抗压强度较低,所以必须⽤混凝⼟堵头,多孔板的两侧边不可嵌⼊墙内。

由于多孔板是相互分开的搁置于墙(梁)上,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使楼(屋)⾯的板连成整体,其连接构造如下:

1)板与板的连接:板缝需⽤C20细⽯混凝⼟灌捣密实,板缝的下端宽度以10mm为宜。

2)板与墙、梁的连接:预制板搁置在墙上应有20mm的铺灰,其中10mm为座灰。铺灰材料采⽤与砌体相同强度的砂浆,但不应低于M5。 3.圈梁的构造及作⽤

⑴圈梁的构造:圈梁⼀般应设置于预制板同⼀标⾼处或紧靠板底,截⾯⾼度不宜⼩于120mm,按抗震设防的要求,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粱,横墙承重时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ll--89)的规定布置圈梁。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应上下搭接。

⑵圈梁的作⽤:圈梁的主要作⽤⼀是提⾼房屋的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防⽌因不均匀沉降、温差⽽造成砖墙裂缝;⼆是提⾼砖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提⾼房屋的抗震能⼒。4.构造柱的构造及作⽤

(1)构造柱的构造:按照抗震设防的要求,砖混结构应按规定设置构造柱。构造柱最⼩截⾯可采⽤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4φ12,箍筋间距不宜⼤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

构造柱与墙接合⾯,宜做成马⽛槎,并沿墙⾼每隔500mm设2φ6拉结筋,每边伸⼊墙内不⼩于1m,构造柱的马⽛槎从柱脚或柱下端开始,砌体应先退后进,以保证各层柱端有较⼤的断⾯。

构造柱应与圈梁可靠连接,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圈梁的楼层增设配筋砖带。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室外地⾯下500mm,或锚⼊浅于500 mm的基础圈梁内。

出屋⾯的建筑物,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2)构造柱的作⽤:构造柱可以加强房屋抗垂直地震⼒的能⼒,特别是承受向上地震⼒时,由于构造柱与圈梁连结成封闭环形,可以有效地防⽌墙体拉裂,并可以约束墙⾯裂缝的开展。

通过构造柱的设置,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也可以加强墙体的抗剪、抗弯能⼒和延性,从⽽提⾼抗⽔平地震⼒的能⼒。

此外,构造柱还可有效地约束因温差⽽造成的⽔平裂缝的发⽣。例如,⼥⼉墙设置了构造⼩柱,就很少发⽣屋顶⾯处的⽔平裂缝。5.挑梁、阳台和⾬篷

挑梁、阳台和⾬篷都是砖混结构中的悬挑构件。阳台、⾬篷有梁式和板式两种。梁式结构由挑梁和简⽀板组成,板式结构类似变截⾯的挑梁。

挑梁在墙根部承受最⼤负弯矩,截⾯的上部受拉,下部受压。故截⾯的上端钢筋为受⼒钢筋,下端为构造钢筋。

挑梁伸⼈墙内长度的确定,要考虑由于梁悬挑⽽引起的倾覆因素。伸⼈墙内的梁越长,压在梁上的墙体重量越⼤,抵抗倾覆的能⼒愈强。所以规范规定:挑梁纵向受⼒钢筋⾄少应有1/2的钢筋⾯积伸⼈梁尾端,且不少于2φ12。阳台承受在其上⾯活动的⼈、物荷载及⾃重,挑梁则承受阳台板传来的荷载,并通过伸⼊墙内的拖梁防⽌阳台的倾覆。另⼀⽅⾯阳台⼜起遮⾬的作⽤。拖梁深⼊墙内的长度⼀般设计图上均注明约为挑出的长度的1.5倍,砌砖时应予以留出;此外,阳台⾯的泛⽔与防⽔亦应予以重视。6.楼梯

楼梯是楼层间的通道,它承担疏通⼈流、物流的作⽤。楼梯由楼梯段、楼梯梁、休息平台构成。在构造上分为粱式楼梯和板式楼梯两种。

⼀般情况下,现浇楼梯的踏步板不宜直接⽀承在承重墙上,因为⽀承在承重墙上会造成施⼯复杂且削弱砖墙的承载⼒。起步(⾸层)宜设置在基础梁上。

(⼆)砖混结构产⽣裂缝的原因和预防

有时我们会发现某些建筑刚建好,或才建⼏年,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裂缝,还有些裂缝时⼤时⼩,有些裂缝不断开展,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因此,必须弄清产⽣裂缝的原因,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措施。⼀般来讲,砖混结构产⽣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个⽅⾯:

(1)由于房屋长度过长,虽是均匀沉降,却也产⽣裂缝。这类裂缝⼀般多集中在门、窗和洞⼝附近,有⼀定的规律性。

icymountainicymountain级别: 建筑新⼿发帖271)裂缝⼤部分发⽣在纵墙上,较少发⽣在横墙上。这主要是由于纵墙较长,刚度相对较⼩的缘故。2)裂缝的位置和分布情况与沉降曲线(即房屋实际沉降分布情况)有密切关系。当沉降曲线为微凹形时,裂缝在房屋下部较多,裂缝宽度下⼤上⼩,裂缝对称于中间,呈正⼋字形,当沉降曲线为微凸形时,裂缝在房屋上部较多,宽度上⼤下⼩,呈倒⼋形,裂缝的分布多集中于沉降曲线相对弯曲较⼤的部位。 3)房屋各部分⾼差较⼤时,裂缝多产⽣在低层部分;房屋各部分荷载相差悬殊时,裂缝多产⽣在荷载较轻的部分。4)裂缝⼀般为斜向的(45°左右),多集中在门窗洞⼝附近.这是由于房屋产⽣不均匀沉降后,墙体发⽣剪切变形的缘故。因为窗⼝处容易产⽣应⼒集中,所以⼤多数裂缝从窗⼝的两个对⾓向外发展,靠近窗⼝处裂缝宽度较⼤。 对于房屋由于过⼤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的裂缝,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1)合理设计平⾯形状和⾼宽⽐;2)设置沉降缝;3)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4)对软⼟进⾏加固。(2)由于墙体收缩和温差⽽产⽣裂缝。这种裂缝⼀般均为竖向裂缝,并在房屋较长的情况下容易发⽣。有时不仅⼀道,⽽有多道,往往出现在房屋刚度薄弱处。为了避免这种裂缝的产⽣,应设置伸缩缝。(3)由于钢筋混凝⼟屋盖受温度变化影响和砌体伸缩变形⽽引起墙体裂缝。⼀般说来有以下⼏种情形:1)⼥⼉墙根部和平屋⾯交接处的⽔平裂缝。主要原因是⽓温升⾼后,混凝⼟屋⾯板沿长度⽅向的伸长⽐砖墙⼤,因此对墙体形成外推⼒⽽产⽣。温度愈⾼,屋⾯板伸长愈长,⾯层愈密实愈厚,这种外推⼒愈⼤,裂缝就愈严重。2)屋⾯板下边外墙的⽔平裂缝和转⾓裂缝。这种裂缝⼀般出现在⽆⼥⼉墙的屋顶上。3)内外纵墙和横墙的⼋字裂缝。这种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墙⾯的两端,或在门窗洞⼝的内上⾓和外下⾓,呈⼋字形。主要原因是⽓温升⾼后,屋⾯板沿长度⽅向的伸长⽐砖墙⼤,使顶层砖墙受拉、受剪。拉应⼒和剪应⼒分布⼤体是中间为零、两端最⼤。因此,⼋字裂缝多发⽣在墙体两端附近。4)顶层墙体的其他⽔平裂缝:在⽐较⾼⼤、宽敞的房屋顶层外墙上,常发⽣⼀些⽔平裂缝,位置⼀般在窗⼝上下⽔平处,由墙体⾥⾯逐渐向外扩展,有壁柱的墙体常常连壁柱⼀起裂通。主要原因也是升温后屋⾯板的纵向变化⽐外墙⼤,外墙在屋⾯板⽀承处因受屋⾯变形产⽣的⽔平推⼒⽽造成裂缝。对以上裂缝的预防措施⼀般有以下⼏个⽅⾯:1)设置伸缩缝。伸缩裂缝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砖砌体限⽌了钢筋混凝⼟构件的变形,在砌体中产⽣了过⼤的拉应⼒。如果将过长的房屋⽤缝分成⼏个长度较⼩的独⽴单元,使每个单元的相对变形减⼩,使其产⽣的拉应⼒⼩于砌体的抗拉强度,就能防⽌裂缝的产⽣。 2)屋⾯板上设置保温层和隔热层,以减⼩钢筋混凝⼟屋⾯板的温度伸缩。 3)宜采⽤装配式有檩体系的钢筋混凝⼟屋⾯和⽡材屋⾯。4)加强顶层墙体的抗拉强度。如砖配筋或设屋顶圈梁等。 5)如有⼥⼉墙的建筑,则沿⼥⼉墙每隔⼀定长度设置钢筋混凝⼟⼩柱,并和⼥⼉墙压顶配置的⽔平钢筋连接成整体。(4)由于⼀座房屋内楼层的错层⽽产⽣的裂缝。这种裂缝⼀般发⽣在错层处,裂缝为竖向展开,中间宽、⼆头尖。其原因是收缩和温度变化造成。因钢筋混凝⼟楼盖发⽣伸缩变形时,在错层处的墙体阻⽌楼盖的伸缩,因⽽在墙体上产⽣较⼤的推拉⼒,使砌体开裂。为防⽌这种裂缝的发⽣,应在错层处做成双墙,把房屋两部分分开。 (5)局部受压过⼤造成砌体裂缝。由于砖混结构是由两种强度相差较⼤的材料组成,⼀种是砖砌体,⼀种是钢筋混凝⼟构件。如果在构造上有所疏忽,如在⼤梁、阳台挑梁下部荷重较⼤,但⼜未设置梁垫,往往会由于局部压⼒超过砖砌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则在该砌体处产⽣裂缝。(6)在多层房屋⾸层的窗台下墙⾯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产⽣,是由于窗两边的窗间墙,将上部荷载向下传送给基础时,地基产⽣的反⼒作⽤。当反⼒作⽤在窗⼝时,由于窗⼝空洞使窗下墙发⽣弯曲变形,⽽产⽣窗台下裂缝。 防⽌这种裂缝产⽣的办法是在窗台下⼏⽪砖中加些钢筋砌体,以防⽌地基反⼒作⽤时发⽣裂缝。⾦钱

1威望

7贡献值

4交易币

0⼯作专业

结构设计关注Ta发消息

(7)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造成的裂缝。这两种裂缝,往往危害较⼤,⽽⼜不是在房屋本⾝采取措施就能解决的。这就要在施⼯前做好预防⼯作。如对地基的勘探验收要准确;地震区应做好抗震构造的设置和施⼯,从⽽防⽌这类裂缝的发⽣。

(三)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知识 1.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分为陷落地震、⽕⼭地震、构造地震三类。陷落地震是因地下洞⽳突然塌陷造成。局部性⼤,震动相对较⼩。⽕⼭地震是由于⽕⼭爆发⽽引起的,这种地震只在有⽕⼭的地带才会产⽣,也具有地区的局限性。世界上绝⼤多数地震属于构造地震,形成构造地震的原因⼀般是由于地球内部不断地运动,致使在地壳岩层内积聚了⼤量的内能,这些内能所产⽣的巨⼤的⼒作⽤在岩层上,使原始⽔平状态的岩层发⽣变形。但在岩层脆弱部分,当岩层承受不了强⼤⼒的作⽤时,岩层便产⽣了断裂和错动。这种断裂和错动的强⼤⼒就是地震。这种地震影响⾯⼤、危害严重,是房屋抗震的主要对象。地震的⼤⼩和强烈的程度,在国际上⽤震级和烈度表⽰。

(1)震级:震级是地震时发出能量⼤⼩的等级,国际上⽤地震仪来测定,⼀般分为九级。震级越⼤地震⼒也越⼤。

(2)烈度:烈度是地震⼒对⼈产⽣的震动感受以及对地⾯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次地震由于各地区离震中距离不同,⼀般来说,距震中越远,地震影响越⼩,烈度就越低。震中点的烈度称“震中烈度”。对于浅源地震,震级与震中烈度⼤致成对应关系,如表5-1所⽰为震中烈度与震级的⼤致对应关系表。

震级与烈度⼤致对应关系表 表5-1震级 2 3 4 5 6 7 8 8以上

震中烈度 1~2 3 4~5 6~7 7~8 9~10 11 12

⽬前我国采⽤的地震烈度表划分为12个等级。

在⽇常⽣活中,⼈们往往把震级和烈度两者混同起来,这是不对的。为了弄清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个⽐喻来说明。以地震的震级⽐作炸药量(吨位)、那么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烈度。每次地震只有⼀个震级,就好⽐炸弹只有⼀个吨位⼀样,是个常数。⽽烈度就有不同,就象炸弹炸开后,距离远近不同,遭到的破坏程度也不⼀样。 2.地震对房屋的破坏作⽤

地震时,地震⼒给地壳竖向的震动⼒和横向的⽔平晃动⼒,由此引起建筑物产⽣上下颠动和左右晃动。这种震动⼒和建筑设计时考虑的受⼒情况完全不同。它是⼀种与建筑物本⾝的重量、⾼度、刚度有关的惯性⼒。地震突然发⽣时,建筑物受到这种惯性⼒的反复作⽤,重者遭到破坏,轻者产⽣裂缝。砖⽯砌筑的房屋,往往是先由竖向震动⼒把砌体颠松,再在⽔平⼒晃动下破坏或倒塌。建筑物如果很⾼,在⽔平晃动时,上部的摆动就⼤,如果设防不好或烈度很⼤,那么就容易上部先破坏。反之,低矮且整体性好的房屋,就不容易发⽣破坏。再有房屋体形外有附加结构,如阳台,⾬篷、⼥⼉墙等,在地震晃动时就给建筑物增加了⼀个附加惯性⼒,房屋最容易在该处破坏。 为了防⽌地震⼒的破坏,砖⽯结构房屋必须设置抗震构造措施,以减少地震对房屋的破坏。

3.建筑物抗震原则和要求

地震虽然是⼀种偶然发⽣的⾃然灾害,但只要做好房屋的抗震构造和措施,灾害是可以减轻的。⼀般措施如下:

(1)房屋应建造在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较好的地基⼟上。有利的场地是指不选择陡坡、峡⾕、⼭包、深沟等地段建造房屋,因为这些地段在地震时会发⽣滑坡、沉陷等次⽣灾害,加剧房屋的破坏。选择良好的地基是指基础应埋置在粘⼟、砂砾⼟等地质原⼟层上,避免房屋建在粉砂,淤泥、古河道、杂填⼟上。同时⼟质要求均匀⼀致,若遇到⼟质不同,⼀定要设置沉降缝与抗震缝⼀类的缝,把建筑物分成不同的单体。

具有较深的基础和地下室的房屋,由于地震时房屋四周有⼟体的约束,同时建筑物重⼼相对较低,对抗震有利。

(2)房屋的⾃重要轻。⾃重轻的房屋,地震时产⽣的惯性⼒就⼩,同时不要建造头重脚轻基础浅的房屋,这种房屋对抗震不利。因此要避免建造突出屋⾯的塔楼、⽔箱、烟囱,并使建筑物的重⼼下降。如确需设置这类房屋体形外的附加结构,则应加强这些结构与房屋的整体连接。

(3)建筑物的平⾯布置要⼒求形状整齐、刚度均匀对称,不要凹进凸出,参差不齐。⽴⾯上亦应避免⾼低起伏或局部凸出。体长的多层建筑要设置抗震缝。抗震缝把房屋分成若⼲个体型简单、具有均匀刚度的封闭单元,使各单元

独⽴抗震,⽐整个房屋共同抗震有利得多。

(4)增加砖⽯结构房屋的构造设置。由于砖⽯结构房屋是由松散的原材料组合⽽成的,为了提⾼抗震性能,⽬前普遍增加了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构造柱可以增强房屋的竖向整体刚度,⼀般设在墙⾓、纵横墙交接处、楼梯间等部位。其断⾯不应⼩于18cm×24cm,主筋⼀般采⽤4φ12以上钢筋,箍筋间距⼩于25cm。墙与柱应沿墙⾼每50cm设2φ6钢筋连接,每边伸⼊墙内不应少于1m。构造柱要与圈梁连接,对整个砖砌房屋起到箍套捆绑作⽤,以加强房屋的整体性,增加刚度,提⾼抗震能⼒。圈梁应沿墙顶做成连续封闭的形式,圈梁截⾯⾼度不应⼩于12cm,配筋⼀般为4φ12。

施⼯时对构造柱根部的砂浆杂物要清理⼲净,并浇⽔湿润,以保证结合牢固和上下连接的整体性好。

(5)提⾼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抗震措施中重要的⼀点是提⾼砌体的抗剪强度,⼀般要⽤M5以上的砂浆。从实际试验中发现M10的砂浆⽐M2.5的砂浆的抗剪强度⼤⼀倍,所以提⾼砂浆强度是⼀项极有效的抗震措施。为此,施⼯时砂浆的配合⽐⼀定要准确,砌筑时砂浆要饱满,粘结⼒强。

(6)加强墙体的交接与连接。当房屋有抗震要求时,不论房间⼤⼩,在房屋外墙转⾓处应沿墙⾼每50cm(约8⽪砖),在⽔平灰缝中配置3φ6的钢筋,每边伸⼊墙内1m。砌时⼀定要⽤踏步槎接槎。4.砖混房屋抗震构造柱和圈梁

(1)多层房屋砌体结构⾸先要控制建造⾼度。还应注意砖房的层⾼,不宜超过4m;砌块房屋的层⾼,不宜超过3.6m。

(2)多层砖砌房屋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可⽤钢筋混凝⼟材料建造。

构造柱应沿整个建筑物⾼度对正贯通,严禁在层与之间构造柱相互错位,构造柱可以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室外地⾯下500mm,或锚⼊基础圈梁内。设构造柱的墙体,砖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7.5,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2.5。

(3)多层砖砌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圈粱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6-8度设防的砖拱楼盖或屋盖房屋,各层所有墙体均应设置圈梁。

2)圈梁的配筋要求是:烈度6、7度地区,最⼩纵筋规格为4φ8,最⼤箍筋间距为250mm;烈度8度地区,最⼩纵筋4φ10,箍筋间距≤200mm;烈度9度地区,最⼩纵筋4φ12,箍筋间距≤150mm。

(4)构造柱和圈梁的钢筋⼀般要采⽤1级钢筋;混凝⼟强度不宜低于C15。(5)墙与构造柱连接,砖墙应砌成⼤马⽛槎,每⼀⼤马⽛槎沿⾼度⽅向的尺⼨不宜超过30cm,应先退后收。

(6)构造柱必须与圈梁连接,在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于1/6层⾼或45cm,箍筋间距不宜⼤于10cm。

第五章 房屋测量放线的基本知识

测量放线是利⽤各种测量仪器和⼯具,对建筑场地上地⾯点的位置进⾏度量和测定的⼯作。在建筑⼯程施⼯中,为建造⼀座房屋或⼀座构筑物,要将施⼯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测设到地⾯上,这是施⼯测量和定位放线的主要任务。砖⽡⼯的施⼯操作离不开定位放线⼯作,因此了解定位放线的⼀些初浅知识和会抄平、检查放线、识龙门板桩、轴线等,是初级砖⽡⼯应知的范围。本部分内容将介绍施⼯测量和放线的⼀般知识。(⼀)测量的仪器和⼯具 1.⽔准仪

⽔准仪是⽤来测定⼤地⾼程和建筑标⾼的仪器,在施⼯测量中称为抄平所⽤的仪器,使⽤⽔准仪并配备⽤于读数的⽔准标尺,就可以进⾏⽔准测量与标⾼测设。 2.⽔准尺

⽔准尺是配合⽔准仪进⾏⽔准测量的⼯具。3.经纬仪

经纬仪是⽤来测量、测设⾓度的仪器。4.其他⼯具

(1)钢卷尺:钢卷尺⼀般有长30m和50m的两种,尺上刻划到毫⽶(mm)。钢尺主要⽤来丈量距离。在放线中量轴线尺⼨、房屋开间、竖直⾼度等。

(2)线锤(⼜称锤线球):在放线中线锤是必不可少的⼯具。它在吊垂直、经纬仪对中,以及地不平时丈量距离,就必须⼀头悬挂线锤使尺⽔平⽽量得距离,如图5-1所⽰。

(3)⼩线板:在放线过程中长距离的拉中线,或放基础拉边线时都要⽤它,如图5-2所⽰。

(4)墨⽃和⽵笔:它主要是弹墨线时⽤,也是⽬前放线中常⽤的⼯具,使⽤墨⽃时墨⽔不宜过多,墨⽔过多弹线时线弹得很粗,或线边有花点造成线不准确,如图5-3所⽰。

(5)其他⼯具:放线中还要⽤的⼯具有斧⼦、⼤锤、⼩钉、红蓝铅笔、⽊桩等。

(⼆)房屋定位和放线的⽅法1、房屋平⾯的定位

施⼯现场房屋定位的基本⽅法⼀般有四种:依据总平⾯图建筑⽅格⽹定位;依据建筑红线定位;依据建筑的相互关系定位;依据现有道路中⼼线定位。2、标⾼的测定

房屋平⾯的定位只是解决平⾯位置的问题,在竖向则要进⾏空间定位,也就是标⾼测定。房屋标⾼的测定⼀般是利⽤周围地段现有的标⾼来测定房屋的标⾼。

3、龙门板桩

所谓龙门板是开挖基槽时放在房屋四⼤⾓或横跨在基槽上的⽊板桩,⽤它来标出基槽宽度及中⼼轴线。同时将板两端钉在⽊桩上,并使板的上平⾯⾼度定为房屋的±0.00标⾼,以便挖⼟时据此往下推算尺⼨及砌砖时控制基础轴线。

4、放线施⼯

放线施⼯的⽬的归纳起来就是按照施⼯图纸上的数据,定出房屋建筑各部位的施⼯尺⼨,从总体上讲定出房屋的位置尺⼨,从局部上讲定出基础、柱⼦、墙、门窗、屋架等施⼯尺⼨,这些尺⼨就是平⾯位置与竖向标⾼。在放线施⼯中,基础放线是关键。基础放线施⼯有三项⼯作,即轴线控制、基槽标⾼测定、把轴线和标⾼引⼊基础。(三)砖⽡⼯如何检查放线和⽪数杆

1.基槽垫层上引⼊轴线以后,砖⽡⼯应⽤钢卷尺对轴线尺⼨检查⼀遍,查看有⽆差错。经检查⽆误后,才可以按图上所标出的基础⼤放脚的宽度,由轴线向两侧量出尺⼨逐个弹线,在弹线同时把附墙砖垛、管道穿墙孔洞位置⼀起弹出线来,以便砌砖。

2.⽤⽔准仪抄平。在预先埋好的⽊桩上抄出⽪数杆下端的⽔平线,并在⽊桩上划出⼀道红痕线。钉⽪数杆时,只要将⽪数杆的下端⽔平线和⽊桩上抄好的⽔平线重合钉牢即可。

3.有了轴线、⼤放脚线和⽪数杆,砖⽡⼯即可摆砖撂底砌筑基础。上部墙⾝的查线查⽪数杆也是相同的道理。第六章 砖基础⼤放脚的摆砖撂底(⼀)砖砌基础的⼤放脚摆砖 1.摆底顺序

检查放线→垫层标⾼修正→摆底→收退(放脚)→正墙→检查、抹防潮层完成基础。

2.操作要点

(1)检查放线:砖基础⼤放脚摆底前应先检查基槽尺⼨、垫层的厚度和标⾼,及时修正基槽边坡偏差和垫层标⾼偏差。其次检查垫层上弹好的墨线正确与否,⽪数杆有⽆⽴好,如龙门板已经拆除,则基槽边坡上应弹有中⼼线。砖基础应根据中⼼线,弹出⼤放脚的边线,基础⽪数杆上应标明⼤放脚收退要求及防潮层位置等,如图6-1所⽰,然后以此摆底。

(2)垫层标⾼修正:基础⼤放脚垫层标⾼要利⽤⽪数杆拉线,检查垫层标⾼(⽔平)是否合适,如果⾼低偏差值⽐较⼤,则要⽤C1O细⽯混凝⼟找平,严禁在砂浆中加细⽯及砍砖包盒⼦。如偏差值⽐较⼩,可在砌筑过程中逐⽪纠正。找平层修正宽度应两边各⼤于⼤放脚50mm,找平层应平整,以保证上部砖⼤放脚⾸⽪砖为整块砖,且⽔平灰缝厚度控制在lOmm左右。

(3)摆底:垫层标⾼修正结束,可开始排砖撂底。基础⼤放脚的摆底,关键要处理好⼤放脚的转⾓,处理好檐墙和⼭墙相交接槎部位。为满⾜⼤放脚上下⽪错缝要求,基础⼤放脚的转⾓要放七分头,七分头应在⼭墙和檐墙两处分层交替放置,不管底下多宽,其规律总是如此,⼀直退到实墙,再按墙的摆砌法砌筑。⼤放脚砖头缝摆砌宽度应为8~12mm,以lOmm为合适。基础⼤放脚转⾓处的摆砖法见图6-2。

等⾼式⼤放脚是每两⽪⼀收,每次收进l/4砖(60mm).其n/l=2.0;间隔式⼤放脚是两层⼀收及⼀层⼀收交错进⾏,每次收60mm,其n/l=1.5,见图6-

3。也有少数墙⼀边收⼀边不收,所以施⼯前要看清图纸,但⽅法基本相同。 砖基础⼤放脚摆底,宜先从摆放转⾓开始。先摆转⾓,转⾓摆通后,盘砌⼏⽪砖再按转⾓为标准,以⼭丁檐跑的⽅法摆通全墙⾝,按⽪数、双⾯拉⽔平线进⾏⾸⽪⼤放脚的摆底⼯作。有⾼低台的基础,应从低处砌起并由⾼台向低台搭接。如设计⽆要求,搭接长度不应⼩于基础扩⼤部分的⾼度。(4)收退(放脚):砖基础⼤放脚摆底⼯作结束,即开始砌筑⼤放脚。砌筑⼤放脚,关键要掌握好⼤放脚的收退⽅法。砖基础⼤放脚的收退,应遵循“退台压顶”的原则,宜采⽤“⼀顺⼀丁”的砌法,退台的每台阶上⾯⼀⽪砖为丁砖,这样传⼒效果好,砌筑完毕填⼟也不易将退台砖碰掉。间隔式⼤放脚收⼀⽪处,应以丁砌为主。基础⼤放脚的退台从转⾓开始,每次退台必须⽤卷尺量准尺⼨,中间部分的退台应依照⼤⾓处拉准线进⾏,不得⽤⽬测或砖块⽐量,以免出现偏差。

(5)正墙:基础⼤放脚收退结束即为正墙⾝。砖基础⼤放脚收退到正墙⾝处,必须利⽤龙门板检查墙⾝位置的准确度,并弹出墙⾝中⼼线,检查下部⼤放脚⽪数与标⾼是否⼀致,如不⼀致应及时修正。基础正墙⾸⽪砖要求⽤丁砖排砌,并保证与下部⼤放脚错缝搭砌,最后⼀⽪砖也要求⽤丁砖排砌。砖基础正墙砌筑,起到承上起下作⽤,有较⾼的质量要求。应掌握的要点是,砌筑时随时检查垂直度、平整度和⽔平标⾼,盘⾓⾼度不宜超过5⽪砖,并⽤线锤吊直修正。

(6)检查、抹防潮层完成基础:砖基础正墙结束(砌到±0.000以下60mm)时,应及时检查轴线位置,垂直度和标⾼,检查合格后做防潮层。防潮层的做法很多,若采⽤防⽔砂浆防潮,则防潮层的⽔平标⾼应经过测量,厚度不宜低于20mm,所⽤1:25⽔泥砂浆掺3%~5%⽔泥重量的防⽔剂。防潮层铺抹后待收⽔随即⽤铁抹⼦压光,即完成砖基础施⼯。(⼆)应注意的操作要求和应进⾏的质量预控1.防⽌基础墙⾝位移过⼤的操作要求

基础墙⾝位移过⼤的主要原因是⼤放脚两边收退不均匀,砌到基础墙⾝时,未拉线找出正墙的轴线和边线,或者砌筑时墙⾝垂直偏差过⼤。

解决此质量问题的操作要求如下:⼤放脚两边收退应⽤尺量收退,使其收退均匀,不得采⽤⽬测和砖块⽐量的⽅法。基础收退到正墙时必须复准轴线后砌筑,正墙还应经常对墙⾝垂直度进⾏检查,要求盘头⾓时每5⽪砖吊线检查⼀次,以保证墙⾝垂直度。

2.防⽌墙⾯平整度偏差过⼤的操作要点

墙⾯平整度偏差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砖半以上的墙体未双⾯挂线砌筑,还有砖墙挂线时跳⽪挂线,另外还有⾆头灰未刮清所⾄。

其操作要点是:砖墙砌筑挂线应⽪⽪挂线不应跳⽪挂线,⼀砖半以上墙必须双⾯挂线。砌筑还要随砌随清⾆头灰,做到砖墙不碰线砌筑。3.防⽌基础墙交圈不平的操作要求

基础墙交圈不平的主要原因有:⽔平未抄平,⽪数杆⽊桩不牢固、松动,⽪数杆⽴好后⽔平标⾼的复验⼯作不够,⽪数杆不平引起基础交圈不平或者扭曲。

要解决这个质量问题,操作时应在每个⽴⽪数杆的位置上抄好⽔平,⽴⽪数杆的⽊桩应牢固、⽆松动,并且⽴好的⽪数杆应全部复核检查符合后才可使⽤。

4.留槎与接槎的操作要求

基础砌体的转⾓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因此在基础⼤放脚摆底时应尽量安排使内外墙体同时砌筑。对不能砌筑⽽⼜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砖砌体的斜槎长度不应⼩于⾼度的2/3。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加设应符合施⼯规范要求和抗震规范要求。

5.防⽌⽔平灰缝⾼低和厚薄不匀的操作要求

这⼀问题主要反映在砖基础⼤放脚砌筑上,要防⽌⽔平灰缝⾼低和厚薄不匀问题产⽣,应做到盘⾓时灰缝均匀,每层砖要与⽪数杆对平。砌筑要左右照顾,线要收紧,挂线过长时中间应进⾏腰线,使挂线平直。第七章 砌筑难度较⾼的砌体(⼀)砌6m以上清⽔墙的⼤⾓1.砌筑⼯艺

准备⼯作→确定组砌⽅法→摆砖撂底→盘⾓留槎→检查⾓的垂直、兜⽅、游丁⾛缝→继续组砌到标⾼。 2.操作要点 (1)准备⼯作

1)施⼯准备:由于6m以上⾼度的清⽔墙⾓要达到垂直平整、外观清晰美观

的要求,因此砌筑前应认真做好施⼯准备。⾸先,必须对基层(底层墙基)进⾏放线的检查,例如轴线边线是否兜⽅,各墙⾓处的⽪数杆在同⼀层标⾼是否⼀致。其次,应准备好必要的检测⼯具,例如托线板、线锤、靠尺、兜⽅尺以及挂线⽤的线板、定线器等。施⼯准备完成后才可摆砖撂底。

2)材料准备,清⽔墙对砖的外形质量⽐混⽔墙要求⾼。砖应达到尺⼨准确,棱⾓⽅正,不缺不碎,砖的⾊泽还应⼀致;砂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中砂要求,应避免颗粒过⼤⽽使灰缝厚薄不匀,使外墙⽔平缝不均匀⽽失去美观。其他材料准备和砌⼀般砖墙相同。

3)操作准备:对基层的检查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进⾏纠正。如第⼀⽪砖的灰缝过⼤,则均应⽤C20细⽯混凝⼟找平⾄与⽪数杆相吻合的位置。检查相配合的脚⼿架是否符合使⽤要求。随后进⾏砂浆拌制,砖块运到操作地点,轻装轻卸。

(2)确定组砌⽅法;⼀般清⽔墙的组砌形式是以外观达到美观为原则,⼤多采⽤满丁满条或梅花丁组砌形式。⼀般遵循⼭丁檐跑来盘⾓,同时要考虑七分头的位置是放在头⼀块还是放在第⼆块。整个的组砌必须与全部摆砖撂底结合考虑。

(3)摆砖撂底:摆砖是对⾓两边的延伸墙(⼭墙或檐墙)全部进⾏⼲摆砖,砖与砖之间空出竖向灰缝约1cm左右的宽度。摆砖时要考虑墙⾝上的窗⼝位置,窗间墙是否赶上砖的整数(俗称是否好活),如果安排不合适可以适当调整窗⼝位置1~2cm,达到使墙⾯摆砖合理。通过摆砖对砌墙(尤其是⼤⾓)做到⼼中有数。撂底⼯作在摆砖的基础上进⾏,关键要做到保证上部砌筑灰缝均匀适当。。

(4)墙⾓的砌筑:6m以上清⽔墙⾓砌筑的特点是⾼度⾼,垂直度、游丁⾛缝难以掌握,同时还影响檐墙和⼭墙砌筑的准确性。因此,砌好6m以上⾼度的清⽔墙⾓,除必须有熟练的基本功和运⽤所掌握的操作要领外,还要在操作中⼀丝不苟地认真检查。

清⽔墙⼤⾓应先砌筑1m⾼左右,在砌筑时挑选棱⾓⽅正和规格较好的砖砌筑。⼤⾓处⽤七分头⼀定要打制准确,其七分头长度应为180mm。有条件的可事先⽤砂轮锯切好。七分头长度正确,⼤⾓处的砖层竖缝才能均匀⼀致,达到美观的效果。盘砌⼤⾓的⼈员应相对固定,最好由下⽽上⼀个⼈操作,避免因经常变动⼈员⽽使⼯艺⼿法不同造成⼤⾓垂直度不稳定。

清⽔墙⼤⾓砌筑时,必须强调丁压中,即丁砖中线与下层条砖的中线重合。在开始砌的⼏⽪砖中,沿墙⾓1m⾼处,⽤线锤吊⼀次竖缝的垂直度,以⾄少保持⼀步架⾼度有准确的垂直度。沿墙⾓⼀定间距,在竖缝处弹墨线,墨线⽤经纬仪或线锤引测。当砌⾄⼀定⾼度(千步架)后,将墨线向上引伸,以作为控制游丁⾛缝的基准。

(5)墙⾓检查:操作时要随时检查墙⾓。检查墙⾓时,由于砖墙⽐较⾼,吊线绳摆动幅度⽐较⼤,所以要选⽤⽐较⼤的线锤,眼⼒吊线时要求⾝体站正,头颈不动,眼睛顺线或墙⾓上下移动,使吊线⾓度不变。初砌⼤⾓时,吊线纠正垂直度后,还可以⽤兜⽅检查,以保证⼤⾓交⾓为90度的要求。

(6)砌筑要点:检查完毕可继续往上砌筑。清⽔墙⾓的砌筑,其外观质量要求⾼,关键在于砌筑时要选好砖,应选⽤外观整齐、⽆缺棱掉⾓、⾊泽⼀致的砖砌在外墙⾯,较次的砖砌在⾥墙⾯。缝要横平竖直,尤其上下⽪砖的头缝要在同⼀竖直线上,这样外观有⼀种挺拔感。此外,清⽔墙要勾缝,所以砌完⼏层砖要⽤刮缝⼯具把灰缝刮进砖⼝1~1.2cm,清扫⼲净以备勾缝。(⼆)清⽔⽅柱的砌筑1.砌筑⼯艺

⽅柱定位→选择组砌⽅法→砌筑→检查→继续砌筑。2.操作要点

(1)⽅柱定位: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各个砖柱的位置从龙门板上或其他标志上引出柱⼦的定位轴线,弹出柱⼦的中⼼线,并以此中⼼线弹好⽅柱断⾯尺⼨线,⽤兜⽅尺复准。

(2)选择组砌⽅法:清⽔⽅柱砌筑前应先选择组砌⽅法,根据⽅柱的断⾯尺⼨预摆砖。摆砖时应遵循的原则是:⽆论选择哪种砌法,都应使柱⾯上下⽪砖的竖缝相互错开1/2砖长或1/4砖长,柱⼼⽆通天缝,少打砖,严禁包⼼砌法(即先砌四周后填⼼的砌法)。⼲摆2~4⽪样砖,使排列⽅法符合原则要求,便可正式砌筑,图9—1为清⽔⽅柱排列⽅法。

(3)砌筑:要选⽤边⾓整齐、规格⼀致、质量较好的砖,砌砖柱外⽪时,差的砖砌在柱内。砖柱的⽪数控制可⽴固定⽪数杆,也可⽤流动⽪数杆检查⾼低情况。砖⼝四周表⾯要⽔平⼀致,较⼤断⾯的⽅柱可⽤⽔平尺检查砖上⼝四条边的⽔平情况。在同⼀轴线上的砖柱应先砌两头的⾓柱,然后拉通线,依次砌中间部分的柱,这样易于控制砖的⽪数,进出⾼低⼀致。其他关于灰缝

、操作等⽅⾯的要求与砌筑清⽔墙相同。

(4)检查、继续砌筑:砌筑到3~5⽪砖时,必须要砌得⽅正、灰缝均匀,四⾓要⽤吊线锤和托线板检查,修正偏差,再⽤兜⽅尺复准兜⽅,⽤⽔平尺复平⾯⽔平,⽅柱应棱⾓⽅正,四⾯垂直乎整。全部修正后,向上逐⽪叠砌。以后每砌筑10⽪砖左右,再⽤同样⽅式检查⼀次。(三)清⽔墙勾缝时的开缝和做假砖

清⽔砖墙墙⾯的美观要求较⾼,由于砖墙灰缝不可能全部达到横平竖直,⽽影响砖墙的整齐美观,所以勾缝时先需要检查砖缝是否平直,如缝不直,缝太窄的经拉线查实后应对⼀些缝道进⾏开缝;此外在清⽔墙⾯上局部有外露的混凝⼟等,则要在该部分做假砖,使清⽔墙⾯达到外观⼀致、⾊泽⼀致,符合清⽔墙的要求。

清⽔墙开缝的⽅法是:先将墙⾯清理冲刷⼲净,然后⽤粉袋线拉直弹线,弹线时根据缝的均匀程度,确定缝道宽度,在缝的上下弹出双线。开缝时则根据上下线把缝开齐开直。开缝要⽤薄快的扁锥⼦细致操作,达到勾好缝后,缝道均匀⼀致,外观顺畅美观。

做假砖的⽅法是:先将外露的混凝⼟表⾯凿去8~10mm,再⽤⽔湿润,将拌有砖粉⾊的⽔泥砂浆(与清⽔墙⾯颜⾊接近⼀致)抹到混凝⼟表⾯,并与墙⾯⼀样平整(不可凸出或凹进)。再根据周围的砖墙缝划出⽔平和竖直缝,并最后进⾏勾缝,使之在外观上达到与清⽔墙相同的效果。

清⽔墙的勾缝必须做到缝形明显,转⾓⽅正,缝道紧密光洁,不得有漏勾、断勾和明显的裂缝等。墙⾯最后要清扫⼲净,保持清洁美观。(四)应注意预控的质量问题和操作要求1.防⽌清⽔墙⼤⾓游丁⾛缝的操作要求

清⽔墙⼤⾓游丁⾛缝主要表现为丁砖竖缝不顺直、宽窄不匀、局部出现丁不压中现象。出现这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砖的规格不好,有长度超长或缩短以及宽度超宽或偏窄的现象,在丁顺互换中产⽣偏差;还有七分头没有打好,有忽长忽短现象。

防⽌此质量问题的操作要求是:⾸先要抓好砖的质量,把住砖块进场验收关,做到不合要求的砖不进场。其次砌砖时应注意砖的选择,使规格好的砖砌在正⼿,稍差的砌在反⼿。第三,七分头应统⼀加⼯,有条件的应⽤砂轮锯切割,使七分头加⼯尺⼨统⼀,不再出现忽长忽短现象。再有修正⼤⾓偏差时,应注意同时吊线检查纠正竖缝偏差,并弹好控制竖缝的基准线。2.防⽌清⽔墙⼤⾓与砖墙在接槎处不平正的预控要求

产⽣这类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清⽔墙⼤⾓不正,砌头⼏⽪砖没有⽤兜⽅尺兜⽅,或在上部留槎处没有作吊线检查,再有盘砌⼤⾓时斜槎砌放过长。 其操作预控要求是:盘砌头⼏⽪砖后,应⽤兜⽅尺检查,或在⼤⾓与⼤⾓之间拉通线检查所留斜槎并纠正其偏差,再⽤线锤吊直下⾯⼏⽪砖,这样保证上部留槎砌筑有垂直向上的砌筑依据。盘砌⼤⾓时,接槎要尽量缩短,使⽅正误差尽量减少。再有盘砌⼤⾓不宜⼀下⼦砌得过⾼,每次砌筑⾼度不超过50cm,檐墙和⼭墙应跟上砌筑,这样接槎可及时纠偏。 3.防⽌清⽔⽅柱砖上⼝不平的操作要求

清⽔⽅柱砖上⼝不平主要表现为四边砖⼝⽔平不⼀,有倾斜或⽔平灰缝超厚现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断⾯较⼤的⽅柱。盘砌时没有按规定对⽅柱的砖上⼝⽔平检查,头⼏⽪砖偏差没有及时修正,⼀旦发现再纠正就会出现⼤灰缝。或因两⼈同砌⼀⽅柱,⼿法不同,产⽣两⼿法相交处⽔平缝不平直。防⽌此质量问题的操作要求是:可在每砌约50cm左右⾼度检查柱⾝偏差的同时⽤⽔平尺检查上表⾯砖⼝⽔平度,及时修正误差。还有,断⾯较⼤砖柱应避免安排两⼈同砌⼀柱,避免两⼈⼿法不同,影响⽔平缝平直度。4.避免多⾓形墙转⾓处内墙出现同缝的操作要求

多⾓形墙的转⾓,摆砖难度较⼤,稍有不当转⾓就会出现同缝。

要防⽌转⾓内墙出现同缝,操作时主要应做好摆砖撂底⼯作,应选择合适的砌筑⽅法。⼲摆砖时不能只摆⼀⽪砖,最好摆3—4⽪⼲砖,直到上下⽪砖错缝搭接摆通为⽌,应掌握好内外墙错缝搭接均符合要求。对异形砖要专⼈加⼯,使其规格⼀致。 回复 引⽤举报顶端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10

(6)检查、抹防潮层完成基础:砖基础正墙结束(砌到±0.000以下60mm)时,应及时检查轴线位置,垂直度和标⾼,检查合格后做防潮层。防潮层的做法很多,若采⽤防⽔砂浆防潮,则防潮层的⽔平标⾼应经过测量,厚度不宜低

于20mm,所⽤1:25⽔泥砂浆掺3%~5%⽔泥重量的防⽔剂。防潮层铺抹后待收⽔随即⽤铁抹⼦压光,即完成砖基础施⼯。(⼆)应注意的操作要求和应进⾏的质量预控1.防⽌基础墙⾝位移过⼤的操作要求

基础墙⾝位移过⼤的主要原因是⼤放脚两边收退不均匀,砌到基础墙⾝时,未拉线找出正墙的轴线和边线,或者砌筑时墙⾝垂直偏差过⼤。

解决此质量问题的操作要求如下:⼤放脚两边收退应⽤尺量收退,使其收退均匀,不得采⽤⽬测和砖块⽐量的⽅法。基础收退到正墙时必须复准轴线后砌筑,正墙还应经常对墙⾝垂直度进⾏检查,要求盘头⾓时每5⽪砖吊线检查⼀次,以保证墙⾝垂直度。

2.防⽌墙⾯平整度偏差过⼤的操作要点

墙⾯平整度偏差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砖半以上的墙体未双⾯挂线砌筑,还有砖墙挂线时跳⽪挂线,另外还有⾆头灰未刮清所⾄。

其操作要点是:砖墙砌筑挂线应⽪⽪挂线不应跳⽪挂线,⼀砖半以上墙必须双⾯挂线。砌筑还要随砌随清⾆头灰,做到砖墙不碰线砌筑。3.防⽌基础墙交圈不平的操作要求

基础墙交圈不平的主要原因有:⽔平未抄平,⽪数杆⽊桩不牢固、松动,⽪数杆⽴好后⽔平标⾼的复验⼯作不够,⽪数杆不平引起基础交圈不平或者扭曲。

要解决这个质量问题,操作时应在每个⽴⽪数杆的位置上抄好⽔平,⽴⽪数杆的⽊桩应牢固、⽆松动,并且⽴好的⽪数杆应全部复核检查符合后才可使⽤。

4.留槎与接槎的操作要求

基础砌体的转⾓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因此在基础⼤放脚摆底时应尽量安排使内外墙体同时砌筑。对不能砌筑⽽⼜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砖砌体的斜槎长度不应⼩于⾼度的2/3。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加设应符合施⼯规范要求和抗震规范要求。

5.防⽌⽔平灰缝⾼低和厚薄不匀的操作要求

这⼀问题主要反映在砖基础⼤放脚砌筑上,要防⽌⽔平灰缝⾼低和厚薄不匀问题产⽣,应做到盘⾓时灰缝均匀,每层砖要与⽪数杆对平。砌筑要左右照顾,线要收紧,挂线过长时中间应进⾏腰线,使挂线平直。第七章 砌筑难度较⾼的砌体(⼀)砌6m以上清⽔墙的⼤⾓1.砌筑⼯艺

准备⼯作→确定组砌⽅法→摆砖撂底→盘⾓留槎→检查⾓的垂直、兜⽅、游丁⾛缝→继续组砌到标⾼。 2.操作要点 (1)准备⼯作

1)施⼯准备:由于6m以上⾼度的清⽔墙⾓要达到垂直平整、外观清晰美观的要求,因此砌筑前应认真做好施⼯准备。⾸先,必须对基层(底层墙基)进⾏放线的检查,例如轴线边线是否兜⽅,各墙⾓处的⽪数杆在同⼀层标⾼是否⼀致。其次,应准备好必要的检测⼯具,例如托线板、线锤、靠尺、兜⽅尺以及挂线⽤的线板、定线器等。施⼯准备完成后才可摆砖撂底。

2)材料准备,清⽔墙对砖的外形质量⽐混⽔墙要求⾼。砖应达到尺⼨准确,棱⾓⽅正,不缺不碎,砖的⾊泽还应⼀致;砂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中砂要求,应避免颗粒过⼤⽽使灰缝厚薄不匀,使外墙⽔平缝不均匀⽽失去美观。其他材料准备和砌⼀般砖墙相同。

3)操作准备:对基层的检查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进⾏纠正。如第⼀⽪砖的灰缝过⼤,则均应⽤C20细⽯混凝⼟找平⾄与⽪数杆相吻合的位置。检查相配合的脚⼿架是否符合使⽤要求。随后进⾏砂浆拌制,砖块运到操作地点,轻装轻卸。

(2)确定组砌⽅法;⼀般清⽔墙的组砌形式是以外观达到美观为原则,⼤多采⽤满丁满条或梅花丁组砌形式。⼀般遵循⼭丁檐跑来盘⾓,同时要考虑七分头的位置是放在头⼀块还是放在第⼆块。整个的组砌必须与全部摆砖撂底结合考虑。

(3)摆砖撂底:摆砖是对⾓两边的延伸墙(⼭墙或檐墙)全部进⾏⼲摆砖,砖与砖之间空出竖向灰缝约1cm左右的宽度。摆砖时要考虑墙⾝上的窗⼝位置,窗间墙是否赶上砖的整数(俗称是否好活),如果安排不合适可以适当调整窗⼝位置1~2cm,达到使墙⾯摆砖合理。通过摆砖对砌墙(尤其是⼤⾓)做到⼼中有数。撂底⼯作在摆砖的基础上进⾏,关键要做到保证上部砌筑灰缝均匀适当。。

(4)墙⾓的砌筑:6m以上清⽔墙⾓砌筑的特点是⾼度⾼,垂直度、游丁⾛缝难以掌握,同时还影响檐墙和⼭墙砌筑的准确性。因此,砌好6m以上⾼度的清⽔墙⾓,除必须有熟练的基本功和运⽤所掌握的操作要领外,还要在操作中⼀丝不苟地认真检查。

清⽔墙⼤⾓应先砌筑1m⾼左右,在砌筑时挑选棱⾓⽅正和规格较好的砖砌筑。⼤⾓处⽤七分头⼀定要打制准确,其七分头长度应为180mm。有条件的可事先⽤砂轮锯切好。七分头长度正确,⼤⾓处的砖层竖缝才能均匀⼀致,达到美观的效果。盘砌⼤⾓的⼈员应相对固定,最好由下⽽上⼀个⼈操作,避免因经常变动⼈员⽽使⼯艺⼿法不同造成⼤⾓垂直度不稳定。

清⽔墙⼤⾓砌筑时,必须强调丁压中,即丁砖中线与下层条砖的中线重合。在开始砌的⼏⽪砖中,沿墙⾓1m⾼处,⽤线锤吊⼀次竖缝的垂直度,以⾄少保持⼀步架⾼度有准确的垂直度。沿墙⾓⼀定间距,在竖缝处弹墨线,墨线⽤经纬仪或线锤引测。当砌⾄⼀定⾼度(千步架)后,将墨线向上引伸,以作为控制游丁⾛缝的基准。

(5)墙⾓检查:操作时要随时检查墙⾓。检查墙⾓时,由于砖墙⽐较⾼,吊线绳摆动幅度⽐较⼤,所以要选⽤⽐较⼤的线锤,眼⼒吊线时要求⾝体站正,头颈不动,眼睛顺线或墙⾓上下移动,使吊线⾓度不变。初砌⼤⾓时,吊线纠正垂直度后,还可以⽤兜⽅检查,以保证⼤⾓交⾓为90度的要求。

(6)砌筑要点:检查完毕可继续往上砌筑。清⽔墙⾓的砌筑,其外观质量要求⾼,关键在于砌筑时要选好砖,应选⽤外观整齐、⽆缺棱掉⾓、⾊泽⼀致的砖砌在外墙⾯,较次的砖砌在⾥墙⾯。缝要横平竖直,尤其上下⽪砖的头缝要在同⼀竖直线上,这样外观有⼀种挺拔感。此外,清⽔墙要勾缝,所以砌完⼏层砖要⽤刮缝⼯具把灰缝刮进砖⼝1~1.2cm,清扫⼲净以备勾缝。(⼆)清⽔⽅柱的砌筑1.砌筑⼯艺

⽅柱定位→选择组砌⽅法→砌筑→检查→继续砌筑。2.操作要点

(1)⽅柱定位: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各个砖柱的位置从龙门板上或其他标志上引出柱⼦的定位轴线,弹出柱⼦的中⼼线,并以此中⼼线弹好⽅柱断⾯尺⼨线,⽤兜⽅尺复准。

(2)选择组砌⽅法:清⽔⽅柱砌筑前应先选择组砌⽅法,根据⽅柱的断⾯尺⼨预摆砖。摆砖时应遵循的原则是:⽆论选择哪种砌法,都应使柱⾯上下⽪砖的竖缝相互错开1/2砖长或1/4砖长,柱⼼⽆通天缝,少打砖,严禁包⼼砌法(即先砌四周后填⼼的砌法)。⼲摆2~4⽪样砖,使排列⽅法符合原则要求,便可正式砌筑,图9—1为清⽔⽅柱排列⽅法。

(3)砌筑:要选⽤边⾓整齐、规格⼀致、质量较好的砖,砌砖柱外⽪时,差的砖砌在柱内。砖柱的⽪数控制可⽴固定⽪数杆,也可⽤流动⽪数杆检查⾼低情况。砖⼝四周表⾯要⽔平⼀致,较⼤断⾯的⽅柱可⽤⽔平尺检查砖上⼝四条边的⽔平情况。在同⼀轴线上的砖柱应先砌两头的⾓柱,然后拉通线,依次砌中间部分的柱,这样易于控制砖的⽪数,进出⾼低⼀致。其他关于灰缝、操作等⽅⾯的要求与砌筑清⽔墙相同。

(4)检查、继续砌筑:砌筑到3~5⽪砖时,必须要砌得⽅正、灰缝均匀,四⾓要⽤吊线锤和托线板检查,修正偏差,再⽤兜⽅尺复准兜⽅,⽤⽔平尺复平⾯⽔平,⽅柱应棱⾓⽅正,四⾯垂直乎整。全部修正后,向上逐⽪叠砌。以后每砌筑10⽪砖左右,再⽤同样⽅式检查⼀次。(三)清⽔墙勾缝时的开缝和做假砖

清⽔砖墙墙⾯的美观要求较⾼,由于砖墙灰缝不可能全部达到横平竖直,⽽影响砖墙的整齐美观,所以勾缝时先需要检查砖缝是否平直,如缝不直,缝太窄的经拉线查实后应对⼀些缝道进⾏开缝;此外在清⽔墙⾯上局部有外露的混凝⼟等,则要在该部分做假砖,使清⽔墙⾯达到外观⼀致、⾊泽⼀致,符合清⽔墙的要求。

清⽔墙开缝的⽅法是:先将墙⾯清理冲刷⼲净,然后⽤粉袋线拉直弹线,弹线时根据缝的均匀程度,确定缝道宽度,在缝的上下弹出双线。开缝时则根据上下线把缝开齐开直。开缝要⽤薄快的扁锥⼦细致操作,达到勾好缝后,缝道均匀⼀致,外观顺畅美观。

做假砖的⽅法是:先将外露的混凝⼟表⾯凿去8~10mm,再⽤⽔湿润,将拌有砖粉⾊的⽔泥砂浆(与清⽔墙⾯颜⾊接近⼀致)抹到混凝⼟表⾯,并与墙⾯⼀样平整(不可凸出或凹进)。再根据周围的砖墙缝划出⽔平和竖直缝,并最后进⾏勾缝,使之在外观上达到与清⽔墙相同的效果。

清⽔墙的勾缝必须做到缝形明显,转⾓⽅正,缝道紧密光洁,不得有漏勾、断勾和明显的裂缝等。墙⾯最后要清扫⼲净,保持清洁美观。(四)应注意预控的质量问题和操作要求

1.防⽌清⽔墙⼤⾓游丁⾛缝的操作要求

清⽔墙⼤⾓游丁⾛缝主要表现为丁砖竖缝不顺直、宽窄不匀、局部出现丁不压中现象。出现这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砖的规格不好,有长度超长或缩短以及宽度超宽或偏窄的现象,在丁顺互换中产⽣偏差;还有七分头没有打好,有忽长忽短现象。

防⽌此质量问题的操作要求是:⾸先要抓好砖的质量,把住砖块进场验收关,做到不合要求的砖不进场。其次砌砖时应注意砖的选择,使规格好的砖砌在正⼿,稍差的砌在反⼿。第三,七分头应统⼀加⼯,有条件的应⽤砂轮锯切割,使七分头加⼯尺⼨统⼀,不再出现忽长忽短现象。再有修正⼤⾓偏差时,应注意同时吊线检查纠正竖缝偏差,并弹好控制竖缝的基准线。2.防⽌清⽔墙⼤⾓与砖墙在接槎处不平正的预控要求

产⽣这类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清⽔墙⼤⾓不正,砌头⼏⽪砖没有⽤兜⽅尺兜⽅,或在上部留槎处没有作吊线检查,再有盘砌⼤⾓时斜槎砌放过长。 其操作预控要求是:盘砌头⼏⽪砖后,应⽤兜⽅尺检查,或在⼤⾓与⼤⾓之间拉通线检查所留斜槎并纠正其偏差,再⽤线锤吊直下⾯⼏⽪砖,这样保证上部留槎砌筑有垂直向上的砌筑依据。盘砌⼤⾓时,接槎要尽量缩短,使⽅正误差尽量减少。再有盘砌⼤⾓不宜⼀下⼦砌得过⾼,每次砌筑⾼度不超过50cm,檐墙和⼭墙应跟上砌筑,这样接槎可及时纠偏。 3.防⽌清⽔⽅柱砖上⼝不平的操作要求

清⽔⽅柱砖上⼝不平主要表现为四边砖⼝⽔平不⼀,有倾斜或⽔平灰缝超厚现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断⾯较⼤的⽅柱。盘砌时没有按规定对⽅柱的砖上⼝⽔平检查,头⼏⽪砖偏差没有及时修正,⼀旦发现再纠正就会出现⼤灰缝。或因两⼈同砌⼀⽅柱,⼿法不同,产⽣两⼿法相交处⽔平缝不平直。防⽌此质量问题的操作要求是:可在每砌约50cm左右⾼度检查柱⾝偏差的同时⽤⽔平尺检查上表⾯砖⼝⽔平度,及时修正误差。还有,断⾯较⼤砖柱应避免安排两⼈同砌⼀柱,避免两⼈⼿法不同,影响⽔平缝平直度。4.避免多⾓形墙转⾓处内墙出现同缝的操作要求

多⾓形墙的转⾓,摆砖难度较⼤,稍有不当转⾓就会出现同缝。

要防⽌转⾓内墙出现同缝,操作时主要应做好摆砖撂底⼯作,应选择合适的砌筑⽅法。⼲摆砖时不能只摆⼀⽪砖,最好摆3—4⽪⼲砖,直到上下⽪砖错缝搭接摆通为⽌,应掌握好内外墙错缝搭接均符合要求。对异形砖要专⼈加⼯,使其规格⼀致。

5.防⽌弧形墙外墙⾯竖向灰缝偏⼤的预防措施

产⽣弧形墙竖向灰缝偏⼤的主要原因是弧形墙弧度偏⼩,砖墙摆砌⽅法不当,或在弧度急转的地⽅没有事先加⼯楔形砖,砌筑时⽤⽡⼑劈砖不准等。防⽌弧形墙外墙⾯竖向灰缝偏⼤的预防措施有:根据弧度的⼤⼩选择排砖组砌⽅法,对于弧度较⼩的采⽤丁砌法。不管采⽤哪种⽅法,均应在⼲摆砖时安排好弧形墙的内外⽪砖的竖向灰缝,使其满⾜规范要求,⼲摆砖应⾄少摆2⽪砖以上。弧度急转处,应加⼯相适应的楔形砖砌筑。

第⼋章 空⽃墙的砌筑(⼀)空⽃墙的构造

空⽃墙是由普通砖经平砌和侧砌相结合砌筑成的有空⽃间隔的墙体。在墙⾝上平砌层的砖称为“眠砖”,侧砌的那层砖称为“⽃砖”,空⽃墙的组砌形式如图8-l所⽰。

空⽃墙⽐同厚度的实⼼墙略轻,且可节约⼀些材料,保温和隔热性能也不差。但空⽃墙整体性较差,因此承重及砌筑⾼度均受到限制。如作为民⽤房屋⼀般可⽤在三层以下的建筑。空⽃墙的墙体抗震性能差,且不宜⽤在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和管道穿墙较多的房屋。

(⼆)空⽃墙的砌筑

1.空⽃墙的砌筑⼯艺

准备⼯作→摆砖撂底→砌筑→检查质量→结束施⼯。 2.空⽃墙砌筑⼯艺要点 (1)准备⼯作

1)材料准备:砖应选⽤边⾓整齐、颜⾊均匀(尤其是清⽔墙)、规格⼀致、⽆挠曲和裂缝的整砖,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砂浆宜拌制和易性好、

强度不低于M1.0的⽯灰混合砂浆。

2)施⼯准备:砌筑前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复核基础墙的轴线和标⾼,按排好门窗洞⼝尺⼨,同时检查基础墙的⽔平,并找平。检查⽪数杆的空⽃⽪数是否符合要求,因空⽃墙披灰砌筑,不宜“提灰”或“压灰”。对⽃⽪和卧⽪⼀定要根据砖的实际摆好。基础往上勒脚部分必须砌实⼼砖墙,⽪数杆也必须符合。必须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眠,作好有关部位的相应连接,安排好洞⼝的镶边和标⾼。砖块在砌筑前⼀天⼤堆浇⽔湿润。

(2)确定组砌形式:空⽃墙的摆砖组砌,必须按图纸确定的⼏⽃⼏眠进⾏。先进⾏⼲摆砖,摆砖要象实⼼砖墙⼀样,把墙的转⾓和交接处摆好、把门⼝和窗⼝按砖的模数安排合适,⽽且还应在转⾓处、丁字交接处和砖垛与墙体交接处使上下⽪均互相搭砌,如图8-2所⽰。摆砖不⾜整砖处,可加砌丁砖或平砖砌筑,不得砍凿⽃砖砌筑。⼀开始撂底,应注意灰缝的横平竖直、摆砌均匀,灰缝厚度为10mm,最⼩不应⼩于7mm,也不应⼤于13mm。并要保证上⽪⽃砖能错缝搭砌。

(3)砌筑

1)盘⾓:空⽃墙的外墙⼤⾓应⽤实⼼砖砌成⼸形槎(见图8-2),然后与空⽃墙交接,盘砌⼤⾓不宜过⾼,以不超过三⽃砖为宜,并随时⽤托线板检查垂直度。同时还应检查与⽪数杆是否相符。

2)空⽃墙的内外墙应同时砌筑,不宜留槎。附墙砖垛也必须与墙⾝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和附墙砖垛应砌实⼼墙。

3)空⽃墙砌筑时要做到横平竖直,砂浆饱满。要随砌随检查,发现歪斜和不平应及时纠正。决不允许墙体砌完后,再撬动或敲打墙体。4)空⽃墙的空⼼内不准填砂浆,墙⾯不应有竖向通缝。

5)空⽃墙上过梁,可做平旋或平砌式钢筋砖过梁,当⽀承于承重空⽃墙上时,其跨度不宜⼤于1.2m,当⽤于⾮承重的空⽃墙上时,其跨度不宜⼤于1.75m。

6)为提⾼空⽃墙的受⼒性能和砌筑⽅便,在下列部位应砌成实⼼墙:墙的转⾓处和交接处;室内陆坪以下全部砌体;室内陆坪和楼板⾯上三⽪砖部分;三层房屋外墙底层窗台标⾼以下部分;楼板、圈梁、搁栅和檩条等⽀承⾯下2-4⽪砖的通长部分;梁和屋架⽀承处;壁柱和洞⼝的两侧24cm范围内;屋檐和⼭墙压顶下2⽪砖部分;作填充墙时与框架拉结筋的连接处以及预埋件处等。

7)空⽃墙与实⼼墙的竖向连接处应相互搭砌。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2.5,以加强结合部位的强度。

8)空⽃墙中留置的洞⼝和预埋件,应在砌筑时留出,不得砌完再砍凿。相配合安装的⽔电管线洞⼝,也应在砌筑时及时留好。

(4)检查质量,当空⽃墙砌筑到顶⾯完成最后⼀⽪眠砖后,应对墙⾝进⾏全⾯检查。对超出允许偏差的应拆除重砌,不应采⽤敲击的⽅法矫正。同样对于遗漏的洞⼝及埋件,也应拆除该部分墙体重新留设,也不得⽤敲击凿洞的⽅法来找补。

(5)结束施⼯:墙体检查修正后,应清扫墙⾯,如果是清⽔墙还要清出砖⼝灰缝,勾缝后,才能结束砌筑。

(三)应注意预控的质量问题和操作要求

1.防⽌空⽃墙砖缝砂浆不饱满的预控要求

主要表现在空⽃墙⽔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规范要求,竖缝内⽆砂浆(瞎缝或空缝)。缩⼝缝深度⼤于20mm以上。 造成以上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空⽃墙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差,致使操作者⽤⽡⼑披灰困难。 (2)由于⽤⼲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降低强度,使砂浆脱落。

(3)操作者⼿法不对,披灌浆灰时⽡⼑与砖⾯倾斜⾓度太⼤,砖⼝灰太深。 防⽌此质量问题的预控要求是:⾸先要改善砂浆的和易性,使操作适宜。其次必须禁⽌使⽤⼲砖披灰砌墙,冬期施⼯时,也应将砖⾯适当湿润,操作⼈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法和操作要求。

2.防⽌丁字墙、⼗字墙等接槎处出现通缝的操作要求

该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砌混乱,由于操作⼈员忽视组砌形式,摆砖时没有全墙通排摆砖就砌筑。或是上下⽪砖在丁字墙、⼗字墙处错缝搭砌没有摆好砖。

应注意的操作要求是:操作⼈员应熟悉并掌握空⽃墙、空⼼砖墙和空⼼砌块墙的组砌⽅法,砌筑前必须做好摆砖撂底⼯作,才可正式砌墙。同时加强⼯作责任⼼,摆砖做到灰缝均匀⼀致。

3.防⽌墙⾯凹凸不平、⽔平缝不直的预控操作要求 该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同⼀条⽔平缝厚度不⼀致、上下⽪砖的⽔平缝厚度有明显差异,灰缝厚度超出规范规定,墙⾯明显凹凸不平等。 主要原因是:墙体长度可能较长,拉线不紧产⽣下垂,跟线砌筑后,灰缝出现下垂,⽽⼀旦线拉直后,⼜产⽣厚灰缝;此外线松后,中间没有定线,⼀旦风吹长线,使长线摆动,造成墙⾯跟线进出,使墙⾯砌成凹凸不平。再有就是检查不勤。 防⽌以上质量问题的预控操作要求是:⾸先要加强操作⼈员责任⼼,砌筑两端紧线和中间定线要专⼈负责,勤紧线勤检查;其次要求砌筑时分段进⾏,挂线长度不超过10m。第三,垂直度每砌⾼50cm左右架线处要⽤托线板检查⼀次,以免偏差过⼤造成返⼯。 4.防⽌预埋件和预留洞⼝安装时松动和不牢固的操作预控措施 操作前要熟悉洞⼝尺⼨和位置,以及预埋件等形状和⼤⼩,根据洞⼝和预埋件等情况,确定墙体的组砌形式。对于空⽃墙应确定好预留洞⼝和预埋件周边实⼼砖墙砌筑范围,做到⼼中有数;再有要做到砌筑时勤检查,发现差错及时纠正。避免安装时再修凿洞⼝和移动预埋件,⼈为造成松动和不牢固。第九章 地⾯砖铺砌(⼀)铺砌各种砖地⾯的操作⼯艺流程 准备⼯作→拌制砂浆→摆砖组砌→铺砌地⾯砖→养护、清扫⼲净 1.准备⼯作 (1)材料准备:砖⾯层和板块⾯层材料进场应做好材质的检查验收,查产品合格证,按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规格、品种和标号。按样板检查图案和颜⾊、花纹,并应按设计要求进⾏试拼。验收时对于有裂缝、掉⾓和表⾯有缺陷的板块,应予剔出或放在次要部位使⽤。品种不同的地⾯砖不得混杂使⽤。地⾯砖材料应尽量堆放在可以避⾬的室内仓库,如⽆仓库可以⽤临时的棚⼦防⾬。(2)施⼯准备:地⾯砖在铺设前,要先将基层⾯清理,冲洗⼲净,使基层达到湿润。砖⾯层铺设在砂结合层上之前,砂垫层和结合层应洒⽔压实,并⽤刮尺刮平。砖⾯层铺设在砂浆结合层上的或沥青胶结料结合层上的,应先找好规矩,并按地⾯标⾼留出地⾯砖的厚度贴灰饼,拉基准线每隔1m左右冲筋⼀道,然后刮素⽔泥浆⼀道,⽤1:3⽔泥砂浆打底找平,砂浆稠度控制在3cm左右,其⽔灰⽐宜为0.4-0.5。找平层铺好后,待收⽔即⽤刮尺板刮平整,再⽤⽊抹⼦打平整。对厕所、浴室的地⾯,应由四周向地漏⽅向做放射形冲筋、并找好坡度。铺时有的要在找平层上弹出⼗字中⼼线,四周墙上弹出⽔平标⾼线。2.拌制砂浆地⾯砖铺筑砂浆⼀般有以下⼏种:(1)1:2或1:2.5⽔泥砂浆(体积⽐),稠度2.5~3.5cm。适⽤于普通粘⼟砖、缸砖地⾯。 (2)M5⽔泥混合砂浆,配⽐由试验室提供。⼀般⽤作预制混凝⼟块粘结层。 (3)1:3⽩灰⼲硬性砂浆(体积⽐),以⼿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准。⽤作路⾯25cm×25cm⽔泥⽅格砖的铺砌。 3.摆砖组砌 地⾯砖⾯层⼀般依砖的不同类型和不同使⽤要求采⽤不同的摆砌⽅法。普通粘⼟砖的铺砌形式有“直⾏”、 “对⾓线”或“⼈字形”等,如图9-1所⽰。在通道内宜铺成纵向的“⼈字形”,同时在边缘的⼀⾏砖应加⼯成45°⾓,并与地坪边缘紧密连接,铺砌时,相邻两⾏的错缝应为砖长度的1/3—1/2。⽔泥花砖各种图案颜⾊应按设计要求对⾊、拼花、编号排列,然后按编号码放整齐。缸砖、⽔泥砖⼀般有留缝铺贴和满铺满砌法两种,应按设计要求选择铺砌⽅法。混凝⼟板块以满铺满砌法铺筑,要求缝隙宽度不⼤于6mm。当设计⽆规定时,紧密铺贴缝隙宽度宜为lmm左右;虚缝铺贴缝隙宽度宜为5~10mm。 4.普通粘⼟砖、缸砖、⽔泥砖⾯层的铺筑 (1)在砂结合层上铺筑:按地⾯构造要求基层处理完毕,找平层结束后,即可进⾏砖⾯层铺砌。 1)按设计要求选定的铺筑⽅法进⾏预排砖;如在室内⾸先应沿墙定出⼗字中⼼线,由中⼼向两边预排砖试铺;如铺筑室外道路,应在道路两头各砌⼀排砖找平,以此作为标筋码砌砖块⾯地坪和路⾯。 2)挂线铺砌:在找平层上铺⼀层15—20mm厚的黄砂,并洒⽔压实,⽤刮尺 icymountainicymountain级别: 建筑新⼿发帖27⾦钱1威望7贡献值4交易币0⼯作专业结构设计关注Ta发消息找平,按标筋架线,随铺随砌筑。砌筑时上楞跟线以保地⾯和路⾯平整,其缝隙宽度不⼤于6mm,并⽤⽊锤将砖块敲实。 3)填充缝隙:填缝前,应适当洒⽔并将砖拍实整平。填缝可⽤细砂、⽔泥砂浆。⽤砂填缝时,可先⽤砂撒于路⾯上,再⽤扫帚扫⼈缝中。⽤⽔泥砂浆填缝时,应预先⽤砂填缝⾄⼀半的⾼度,再⽤⽔泥砂浆填缝扫平。 (2)在⽔泥或⽯灰砂浆结合层上铺筑 1)找规矩、弹线:在房间纵横两个⽅向排好尺⼨,缝宽以不⼤于lcm为宜,当尺⼨不⾜整块砖的位置时,可裁割半块砖⽤于边⾓处;尺⼨相差较⼩时,可调整缝隙。根据确定后的砖数和缝宽,在地⾯上弹纵横控制线,约每隔四块砖弹⼀根控制线,并严格控制⽅正。 2)铺砖:从门⼝开始,纵向先铺⼏⾏砖,找好规矩(位置及标⾼)以此为筋压线,从⾥⾯向外退着铺砖,每块砖要跟线。在铺设前,应将⽔泥砖浸⽔湿润,其表⾯⽆明⽔⽅可铺设,结合层和板块应分段同时铺砌。铺砌时,先扫⽔泥浆于基层,砖的背⾯朝上,抹铺砂浆,厚度不⼩于10mm,砂浆应随铺随拌,拌好的砂浆应在初凝前⽤完。将抹好灰的砖,码砌到扫好⽔泥浆的基层上,砖上楞要跟线,⽤⽊锤敲实铺平。铺好后,再拉线拨缝修正,清除多余砂浆。板块间和板块与结合层间,以及在墙⾓、镶边和靠墙处,均应紧密贴合,不得有空隙,亦不得在靠墙处⽤砂浆填补代替板块。 3)勾缝:⾯层铺贴应在24h内进⾏擦缝、勾缝和压缝⼯作。缝的深度宜为砖厚的1/3,擦缝和勾缝应采⽤同品种、同标号、同颜⾊的⽔泥。分缝铺砌的地⾯⽤1:l⽔泥砂浆勾缝,要求勾缝密实,缝内平整光滑,深浅⼀致。满铺满砌法的地⾯,则要求缝隙平直,在敲实修好的砖⾯上撒⼲⽔泥⾯,并⽤⽔壶浇⽔,⽤扫帚将其⽔泥浆扫⼈缝内。亦可⽤稀⽔泥浆或1:1稀⽔泥砂浆(⽔泥;细砂)填缝。将缝灌满并及时⽤拍板拍振,将⽔泥浆灌实,同时修正⾼低不平的砖块。⾯层上溢出的⽔泥浆或⽔泥砂浆应在凝结前予以清除,待缝隙内的⽔泥凝结后,再将⾯层清理⼲净。 4)养护:普通粘⼟砖、缸砖、⽔泥砖⾯层如果采⽤⽔泥砂浆作为结合层和填缝的,待铺完砖后,在常温下24h应覆盖湿润,或⽤锯末浇⽔养护,其养护不宜少于7d。3天内不准上⼈。整个操作过程应连续完成,避免重复施⼯影响已贴好的砖⾯。 (⼆)应预控的质量问题1.地⾯标⾼错误 地⾯标⾼的错误⼤多出现在厕所、盥洗室、浴室等处。主要原因是:楼板上⽪标⾼超⾼;防⽔层或找平层过厚。预防措施:在施,在施⼯时对楼层标⾼认真核对,防⽌超⾼,并应严格控制每遍构造层的厚度,防⽌超⾼。2.泛⽔过⼩或局部倒坡主要原因有:地漏安装的标⾼过⾼,基层处理不平,有凹坑,造成局部存⽔;基层坡度没有找好,形成坡度过⼩或倒坡。 解决办法是:⾸先应给准墙上50cm的⽔平线,⽔暖⼯安装地漏时标⾼要正确,并应在找平层时先抹好朝地漏落⽔呈放射形的标筋,以按规矩施⼯。3.地⾯不平、出现⼩的凹凸造成此间题的原因是:砖的厚度不⼀致,没有严格挑选,或砖⾯不平,或铺贴时没有敲平、敲实,或上⼈太多养护不利。 解决办法是:⾸先要选好砖,不合规格、不标准的砖⼀定不能⽤。铺贴时要砸实,铺好地⾯后封闭⼊⼝,常温48h锯末养护后⽅可上⼈操作。4.空⿎⾯层空⿎的主要原因是基层清理不净,浇⽔不透,早期脱⽔所致;另⼀原因是上⼈过早,粘结砂浆未达强度⽽受到外⼒振动,使块材与粘结层脱离成空⿎。解决办法:加强清理及施⼯前基层的检查,注意控制上⼈施⼯的时间,加强养护。5.⿊边 原因是不⾜整块时,不切割半砖或⽤⼩条铺贴⽽采⽤砂浆修补,形成⿊边影响观感。 解决办法是:按规矩进⾏砖块的切割铺贴,砖块切割尺⼨按实量尺⼨。6.路⾯塌陷主要原因是:路⾯下基层、垫层分层夯实不⾜,没有达到应有的密实度。解决办法是:要将路⾯下的基层、垫层分层夯实,⽽后做好密实度的取样试验⼯作,试验合格后⽅可进⾏上部⾯层的施⼯。 7.路⾯混凝⼟板块松动 造成原因是:砂浆⼲燥、影响粘结度,夏季施⼯浇⽔养护不⾜、早期脱⽔。 解决办法是:铺设时应边铺砂边码砌边砸实,砂浆铺⾯不宜过⼤,防⽌砂浆在未铺砌砖时已⼲燥,夏期施⼯必须浇⽔养护3天,养护期内严禁车辆滚压和堆物。

第⼗章 砌筑⼯程的季节施⼯(⼀)冬期施⼯

按照规范规定,当预计连续10天内的平均⽓温低于+5℃时,或当⽇最低⽓温低于-3℃时,砌筑施⼯属冬期施⼯阶段。

冬期砌砖突出的问题是砂浆遭受冰冻,砂浆中的⽔在0℃以下结冰,使⽔得不到⽔分⽽不能“⽔化”,砂浆不能凝固,失去胶结能⼒⽽不具有强度,使砌体强度降低,或砂浆解冻后砌体出现沉降。冬期施⼯⽅法,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使砂浆达到早期强度,既保证砌筑在冬期能正常施⼯⼜保证砌体的质量。1.冬期施⼯的⼀般要求(1)对施⼯材料的要求;

1)砖在砌筑前,应清除冰霜;

2)砂浆宜采⽤普通硅酸盐⽔泥拌制;

3)⽯灰膏应防⽌受冻。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可使⽤;受冻⽽脱⽔风化的⽯灰膏不可使⽤;

4)拌制砂浆所⽤的砂,不得含有冰块和直径⼤于1cm的冻结块;

5)拌合砂浆时,⽔的温度不得超过80℃,砂的温度不得超过40℃,当⽔温超过规定时,应将⽔和砂先⾏搅拌,再加⽔泥,以防出现假凝现象;6)冬朋施⼯不得使⽤⽆⽔泥配制的砂浆。(2)冬期砌筑的技术要求:

1)要做好冬期施⼯的技术准备⼯作,如搭设搅拌机保温棚;对使⽤的⽔管进⾏保温:有的要砌筑⼀些⼯地烧热⽔的简易炉灶;准备保温材料(如草帘等);购置抗冻掺加剂(如⾷盐和氯化钙);准备烧热⽔⽤的燃料煤等。

2)普通粘⼟砖在正温条件下砌筑时,应适当浇⽔湿润;⽽在负温条件下砌筑时,如浇⽔确有困难,则必须适当增⼤砂浆的稠度。

3)基础砌筑施⼯时,当地基⼟为不冻胀性⼟时,基础可在冻结的地基上砌筑;地基⼟为冻胀性时,必须在未冻的地基上砌筑。在施⼯时和回填⼟之前,均应防⽌地基⼟遭受冻结。

4)规范认为:砌筑⼯程的冬期施⼯,应以采⽤掺盐砂浆法为主。⽽对保温、绝缘、装饰等⽅⾯有特殊要求的⼯程,可采⽤冻结法或其他施⼯⽅法。5)应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砂浆在搅拌、运输、储放过程中的温度损失,对运输车和砂浆槽要进⾏保温。严禁使⽤已遭冻结的砂浆,不准单以热⽔掺⼊冻结砂浆内重新搅拌使⽤,也不宜在砌筑时向砂浆中随便掺加热⽔。

6)砖砌体的灰缝宜在8—10mm,砂浆饱满,灰缝要密实,宜采⽤“三⼀”砌筑法,以免砂浆在铺置过程中遭冻。冬期施⼯中,每天砌筑后应在砌体表⾯覆盖保温材料。

2.冬期砌筑的主要施⼯⽅法

(1)掺盐砂浆法:掺盐砂浆是在砂浆中掺加氯化钠(即⾷盐),如⽓温更低时可以掺⽤双盐(即氯化钠和氯化钙)。掺盐是使砂浆中的⽔降低冰点,并能在空⽓负温下继续增长砂浆强度,从⽽也可以保证砌筑的质量。掺盐砂浆使⽤时,应注意以下⼏点:

1)砂浆使⽤时的温度不应低于5℃;如设计⽆要求,当⽇最低⽓温等于或低于-15℃时,对砌筑承重砌体的砂浆强度应按常温施⼯时提⾼⼀级。

2)若掺盐砂浆中掺微沫剂时,盐类溶液和微沫剂溶液必须在拌合中先后加⼊。

3)凡采⽤掺盐砂浆时,砌体中配置的钢筋应作防腐处理。

4)对于装饰要求较⾼的⼯程;温度⼤于60%的⼯程;经常受⾼温(40℃以上)影响的⼯程;经常处于⽔位变化的⼯程,不可采⽤抗冻浆法。因为砂浆中掺⼊氯盐类抗冻剂会增加砌体的析盐现象,使砌体表⾯泛⽩,增加砌体吸温性,对钢筋、预埋螺栓有腐蚀作⽤,配筋砌体如⽤氯盐作抗冻剂,还须掺⼊亚硝酸钠作为抗冻砂浆的附加剂,或采⽤碳酸钾、亚硝酸钠或硫酸钠加亚硝酸钠作为抗冻剂。(2)冻结法(3)暖棚法(⼆)⾬期施⼯

⾬期来临,对砌筑⼯艺来说客观上增加了材料的⽔分。⾬⽔不仅使砖的含⽔率增⼤,⽽且使砂浆稠度值增加,也易产⽣离析。⽤多⽔的材料进⾏砌筑,会发⽣砌体中的块体滑移,甚⾄引起墙⾝倾倒。也会由于饱和的⽔使砖和砂浆的粘结⼒减弱,影响墙的整体性。因此在⾬期施⼯,应作如下防范措施:(1)该阶段要⽤的砖或砌块,应堆放在地势⾼的地点,并在材料⾯上平铺⼆、三⽪砖作为防⾬层,有条件的可覆盖芦席、苫布等,以减少⾬⽔的⼤量浸

⼊。

(2)砂⼦应堆在地势⾼处,周围易于排⽔。宜⽤中粗砂拌制砂浆,稠度值要⼩些,以适应多⾬天⽓的砌筑。

(3)适当减⼩⽔平灰缝的厚度。⽪数杆划灰缝厚度时,以控制在8~9mm为宜。减薄灰缝厚度可以减⼩砌体总的压缩下沉量。

(4)运输砂浆时要防⾬,必要时可以在车上临时加盖防⾬材料。砂浆要随拌随⽤,避免⼤量堆积。

(5)收⼯时应在墙⾯上盖⼀层⼲砖,防⽌突然的⼤⾬把刚砌好的砌体中的砂浆冲掉。

(6)每天砌筑⾼度也应加以控制,⼀般要求不超过2m。

(7)⾬期施⼯时,应对脚⼿架经常检查防⽌下沉。对道路等采取防滑措施,确保安全⽣产。

第⼗⼀章 砖⽡⼯艺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预防1.砂浆强度不稳定

(1)⼀定要按试验室提供的配合⽐配料。

(2)⼀定要准确计量,不能⽤体积⽐代替质量⽐。

(3)要掌握好稠度,测定砂的含⽔率,不能忽稀忽稠。 (4)不能⽤很细的砂来代替配合⽐中要求的中粗砂。 (5)砂浆试块要专⼈制作。2.砂浆品种混淆

(1)加强技术交底,明确基础砌体与墙⾝砌体所⽤砂浆的不同要求。

(2)从理论上弄清⽯灰和⽔泥的不同性质,⽔泥属⽔硬性材料⽽⽯灰属⽓硬性材料。

(3)弄清纯⽔泥砂浆砖砌体与混合砂浆砖砌体的砌体强度不同。3.轴线和墙中⼼线混淆(1)加强审图学图。

(2)从理论上弄清图纸上的轴线和实际砌墙时中⼼线的不同概念。(3)加强施⼯放线⼯作和检查验收。 4.基础标⾼偏差

(1)加强基础⽪数杆的检查,要使±0.000在同⼀⽔平⾯上。

(2)第⼀⽪砖下垫层与⽪数杆⾼度间有误差,应先⽤细⽯混凝⼟找平,使第⼀⽪砖起步时都在同⼀⽔平⾯上。

(3)控制操作的灰缝厚度,⼀定要对照⽪数杆拉线砌筑。5.基础防潮层失效

(1)要防⽌砌筑砂浆当防潮层砂浆使⽤。

(2)基础墙顶抹防潮层前要清理⼲净,⼀定要浇⽔湿润。

(3)防潮层最好在回填⼟⼯序之后进⾏粉抹,以避免交错施⼯时损坏。 (4)要防⽌冬期施⼯时防潮层受冻⽽最后失效或碎断。6.砖砌体组砌混乱

(1)应使⼯⼈了解砖墙组砌形式不仅仅是为了美观,主要是为了满⾜传递荷载的需要。因此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l/4砖长,外⽪砖最多隔三⽪砖就应有⼀层丁砖拉结(三顺⼀丁)。为了节约,允许使⽤半砖,但也应满⾜1/4砖长的搭接要求,对于半砖应分散砌在⾮主要墙体中。

(2)砖柱的组砌,应根据砖柱截⾯和实际情况统盘考虑,但严禁采⽤包⼼砌法。

(3)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必须饱满,每砌完⼀层砖,都要进⾏⼀次竖缝刮浆塞缝⼯作,以提⾼砌体强度。

(4)墙体组砌形式的选⽤,应根据所在部位受⼒性质和砖的规格尺⼨误差⽽定。⼀般清⽔墙⾯常选⽤满丁满条和梅花丁的组砌⽅法;地震地区,为增强砌体的受拉强度,可采取骑马缝的组砌⽅法;砖砌蓄⽔池应采⽤三顺⼀丁的组砌⽅法;双⾯清⽔墙,如⼯业⼚房围护墙、围墙等,可采⽤“三七缝”组砌⽅法。由于⼀般砖长为正偏差、宽为负偏差,采⽤梅花丁的组砌形式,能使所砌墙⾯的竖缝宽度均匀⼀致。为了不因砖的规格尺⼨误差⽽经常变动组砌形式,在同⼀⼯程中,应尽量使⽤同⼀砖⼚的砖。 7.砌体砂浆不饱满,饱满度不合格

(1)改善砂浆的和易性,确保砂浆饱满度。

(2)改进砌筑⽅法,取消推尺铺灰砌筑,推⼴“三⼀”砌筑法,提倡“⼆三⼋⼀”砌筑法。

(3)反对铺灰过长的盲⽬操作,禁⽌⼲砖上墙。8.清⽔墙⾯游丁⾛缝

(1)砌清⽔墙之前应统⼀摆砖,并对现场砖的尺⼨进⾏实测,以便确定组砌⽅法和调整竖缝宽度。

(2)摆砖时应将窗⼝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边线相齐;如安排不开,可适当移动窗⼝位置(⼀般不⼤于2cm)。当窗⼝宽度不符合砖的模数(如1.8m宽)时,应将七分头砖留在窗⼝下部中央,以保持窗间墙处上下竖缝不错位。

(3)游丁⾛缝主要是由于丁砖游动引起,因此在砌筑时必须强调丁压中,即丁砖的中线与下层砖的中线重合。

(4)砌⼤⾯积清⽔墙(如⼭墙)时,在开始砌筑的⼏层中,沿墙⾓lm处,⽤线锤吊⼀次竖缝的垂直度,以⾄少保持⼀步架⾼度有准确的垂直度。

(5)檐墙⾯每隔⼀定间距,在竖缝处弹墨线,墨线⽤经纬仪或线锤引测。当砌到⼀定⾼度(⼀步架或⼀层墙)后,将墨线向上引伸,作为控制游丁⾛缝的基准。

9.砖墙砌体留槎不符合规定

(1)在安排施⼯操作时,对施⼯留槎应作统⼀考虑,外墙⼤⾓、纵横承重墙交接处,应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以加强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 (2)不能同步砌筑时应按规定留踏步槎或斜槎,但不得留直槎。

(3)留斜槎确有困难时在⾮承重隔墙处可留锯齿槎,但应按规定,在纵横墙灰缝中预留拉结筋,其数量每半砖不少于1φ6钢筋,沿⾼度⽅向间距为500mm,埋⼈长度不⼩于500mm,且末端应设弯钩,如图24—1所⽰。10.⽔平灰缝厚度不均匀、超厚度

(1)砌筑时必须按⽪数杆盘⾓拉线砌筑。

(2)改进操作⽅法,不要摊铺放砖的⼿法,要采⽤“三⼀”操作法中的⼀揉动作,使每⽪砖的⽔平灰缝厚度⼀致。

(3)不要⽤粗细颗粒不⼀致的“混合砂”拌制砂浆,砂浆和易性要好,不能忽稀忽稠。

(4)勤检查⼗⽪砖的厚度,控制在⽪数杆的规定值内。

11.构造柱处墙体留槎不符合规定,抗震筋不按规范要求设置

(1)坚持按规定设置马⽛槎,马⽛槎沿⾼度⽅向的尺⼨不宜超过300mm(即五⽪砖)。

(2)设抗震筋时应按规定沿砖墙⾼度每隔500mm放置2φ6钢筋,钢筋每边伸⼈墙内不宜⼩于lm。

12.框架结构中柱边填充墙砌体留槎不符合规定,抗震筋设置不符合要求 (1)查清图纸中的节点⼤样及说明。

(2)按规定填充墙在柱边应砌筑马⽛槎,并宜先砌墙后浇捣混凝⼟框架柱梁,并设置抗震钢筋。数量为2φ6,抗震钢筋间距为沿框架柱⾼每500mm间隔置放,拉筋伸⼈墙内长度应满⾜规范要求。 13.内隔墙中⼼线错位

(1)必须坚持⽤龙门板上中⼼线拉到基础位置的⽅法,⽤设置中⼼桩来控制。不宜⽤基槽内排尺⼨的⽅法来解决。

(2)各楼层的放线、排尺应坚持在同⼀侧⾯。

(3)轴线⽤线锤引吊或⽤经纬仪引,轴线应从底层开始,防⽌累积误差。 14.墙体产⽣竖向和横向裂缝

(1)地基处理要按图施⼯,局部软弱⼟层⼀定要加固好,地基处理必须经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验收。

(2)凡构件在墙体中产⽣较⼤的局部压⼒处,⼀定要按图纸规定处理好。 (3)必须保证保温层的厚度和质量,保温层必须按规定分隔,檐⼝处的保温层必须铺过墙砌体的外边线。

15.⾮承重墙或框架中填充墙砌体在先浇梁、后砌墙的情况下墙顶(梁底)砌法不符合要求

(1)在分清是否抗震设防的前提下,应按规定分别处理。

(2)⼀般情况下墙砌体顶部(梁底)应⽤斜砖塞紧,斜砖与墙顶及梁底的空隙应⽤砂浆填实。

第⼗⼆章 质量和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质量事故的处理1.质量事故的上报

质量事故发⽣以后,上报要及时、准确、实事求是,不可⼤事化⼩、⼩事化了。通过事故接受教育、吸取教训,避免再发⽣类似的事故。对重⼤质量事故,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即采取有效措施,防⽌事故的扩⼤。2.质量事故的处理

处理前要由施⼯单位、质检部门、技术部门、监理部门、质检部门和设计单位共同察看、研究、分析、制定⽅案,并办理规定的审批⼿续,按照被批准的整改⽅案认真、及时地处理。处理的过程要作好原始记录,包括⽂字和图象记录,并归⼈⼯程档案。

质量事故的处理要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的防治措施不放过。(⼆)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建筑施⼯所涉及的安全技术问题⾯⼴量⼤。根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涉及⼟⽅塌陷、倒塌、⾼处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等⽅⾯。 1.挖⼟塌⽅

(1)挖⼟前,应做好必要的地质、⽔⽂和地下管道的调查和勘探⼯作。 (2)在旧建筑物边挖⼟时,应视挖⼟深度事先考虑新、⽼基础的⾼差,作好必要的安全措施。

(3)开挖基槽或基坑时应视⼟质性质、湿度和深度设置安全坡度或者护壁⽀架,必要时应经设计计算。

(4)挖出的泥⼟堆放处和所在坑边或桩边处堆放的材料,⾄少要距离挖⼟边缘8m,堆放⾼度不得超过1.5m,若材料较重时,应经验算确定。

(5)拆除固壁⽀架时,应按照回填顺序,从上⽽下逐步拆除。更换⽀架时应先装新的再拆下旧的。拆除及更换⽀架时,必须有⼯程技术⼈员在现场指导。

(6)挖⼟顺序应严格按照交底规定,严禁⽤掏挖⽅法盲⽬加快进度。

(7)槽宽⼩于1m时,应在砌筑站⼈⼀侧留有不⼩于400mm的操作⾯,在深基础砌筑时应设⼯作梯或坡道,必要时应搭设脚⼿架,不得任意攀登基槽,更不准踏踩砌体或加固⼟壁的⽀撑上下。 2.倒塌伤⼈

(1)上⾼砌墙应先检查脚⼿架搭设、安全⽹搭设及其辅助设施是否符合规定。

(2)遇六级以上强风不准进⾏⾼处作业。

(3)不准任意拆除、剪断脚⼿架与建筑物连接的铁丝。 (4)不准在不铺设脚⼿板处及脚⼿架不牢固的情况下操作。 (5)⽆证不得操作卷扬机。

(6)脚⼿架负重不得超过每平⽅⽶2700N。

(7)操作平台的使⽤,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负重要求,严禁超载。 (8)施⼯中,墙体强度未达到规定等级时不准进⾏下⼀道⼯序的施⼯。 (9)起重设备的运⾏作业,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禁超载。 3.⾼处坠落

(1)⾬雪天上⾼操作应切实做好防滑措施,否则不得进⾏施⼯操作。 (2)穿硬底、⾼跟及易滑的鞋不准上岗操作。

(3)上⾼操作前应先检查⽵排⽚、脚⼿板及安全⽹的搭设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特别要检查悬吊式脚⼿架和挑梁式脚⼿架的吊件、挑梁,检查合格后⽅能上岗操作。

(4)建筑物预留孔洞边、操作平台边、上⼈梯道要装设防护栏杆。

(5)不准站在墙顶上进⾏刮缝及清扫墙⾯或检查垂直度,并禁⽌掏井砌砖(即不准站在脚⼿架⾼度超过砌体⾼度处砌砖),也不准在正在砌砖的墙顶上⾏⾛。

(6)上、下脚⼿架必须使⽤爬梯,不准攀登脚⼿管上下。 (7)屋顶四周应装设安全防护栏杆。 4.物体打击事故

(1)在建筑安装过程中,如果进⾏⽴体交错施⼯,必须设有专⽤的防护棚或其他有效的隔离设施,否则不准许职⼯在同⼀垂直线上操作。 (2)不准从⾼处向下抛扔物体,也不准由下向上抛扔物体。(3)禁⽌任何⼈站在吊运物品下停留和⾏⾛,严禁在其下⾯作业。 5.触电事故

(1)⽆电⼯操作证者不得拆接电源。

(2)电⽓操作⼯⼈,应按规定穿戴绝缘靴绝缘⼿套和⼯作服等保护⽤品。 (3)⼯地内⽤电线路的架设,应按照当地供电部门(或电业部门)的规定办理。

(4)施⼯现场⼀般不允许架设⾼压线,必要时,应按照当地供电部门(或电业部门)的规定,使⾼压线路和其周围的建筑物或施⼯区域保持安全距离。 (5)在⾼压线路(或设备)附近进⾏施⼯操作时,必须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如装设遮栏、悬挂标⽰牌,以防⽌误碰带电设备。对于⽆法装设遮栏的,操作时必须设专⼈监护。

(6)电⽓设备和装置的⾦属部分,可能由于绝缘损坏⽽带电,必须根据技术条件采取接地保护或者接零措施。

(7)导线和电源相连接的时候,应该装设开关或闸⼑,不准随便搭接,开关应装设在特别的箱匣内。

(8)⾏灯的电压不能超过36V,在⾦属容器内或者潮湿处所⼯作时,⾏灯电压不能超过12V。(三)⼯伤事故的处理

(1)⼯伤事故⼀般分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多⼈事故和未遂事故。

(2)发⽣⼯伤事故除应对伤者进⾏抢救外,还要迅速对事故进⾏调查处理。具体处理要做好以下⼏项⼯作:1)保护好事故现场。

2)凡属多⼈事故、重⼤伤亡事故的必须按规定组织三结合调查组,集中时间、集中精⼒搞好事故调查处理⼯作。

3)按“四查”要求进⾏调查,即查思想、查领导、查制度和查纪律。 4)事故发⽣的情况要调查清楚。

5)事故发⽣的原因分析要细,事实要有证据,内容要有说服⼒。 6)事故责任分析要明确,要实事求是,准确⽽有证据。 7)对事故责任者处理要严肃认真。

8)预防事故的防范措施要具体、,执⾏要有负责⼈,完成要定期限,完成后的检查要落实,防⽌⾛过场。

9)最终调查报告要有调查组成员签字,有不同意见可在签字时注明具体保留意见,并宣布调查组任务已完成。

10)公司及项⽬部领导要认真讨论调查报告,并向群众宣布处理决定。 11)调查报告及处理决定必须归档。

总之⼯伤事故处理,⼀定要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来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