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Vol.28 No.2Feb.2007 [文章编号]1004—5856(2007)02—0022—06
论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王国学,曹卫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 要]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围绕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总目标而展开,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形成了诸多国际战略思想原则。文章在回顾其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总结了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并由此引伸出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方法上一脉相承的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特色。
[关键词]民主革命;毛泽东;国际战略;意义分析[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与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大量研究相比,有关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整个毛泽东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其内容丰富,而且意义深远。
战略思想可分为四个大的阶段:
(一)早期(1920年以前)———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起点
早年毛泽东是在中国社会沉沦和中华民族抗争的社会背景下成长的。作为一个年轻学子,他抱着“要将宇宙看睇米”的鲲鹏宏志,时刻关注着中国与世界,形成了对国际时局和国际关系的最初认识。这种认识散见于他早期的书信、诗文之中,虽然零星,但观点很明确,其内容以仇日亲俄最为突出。1916年7月25日,他在致萧子升信中曾直言道:“日人诚我国劲敌!”“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励以待日本。”
[1](P51)
一、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思想
的发展轨迹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实践活动中,深刻洞察动荡与复杂的国际环境,形成了与中国民主革命密切相关的国际战略思想。虽然这个时期毛泽东曾长期置身于农村革命根据地,把主要精力花在了军事征战上,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他的国际战略思想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点。概言之,这一时期毛泽东国际
[收稿日期]2006-07-30
1919年7月14
日,他在枟湘江评论枠创刊宣言中大声疾呼:“国际的强权,迫上了我们的眉睫,就是日本。”
[1](P294)
这是毛泽东对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较之反对其他帝国主义具有更大的紧迫性的较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05B0014。
[作者简介]王国学(1965-),男,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共党史研究;
曹卫国(1965-),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科学社会学与科技伦理学研究。
第2期王国学,曹卫国: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3
早表述,成为毛泽东早期国际战略思想中的一个醒目的亮点。
与仇日相对照的是,毛泽东对于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很有好感。1920年3月14日,在致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俄国是世界第一个文明国。我想两三年后,我们要组织一个游俄队。”
[1](P476)
绕着如何战胜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建立独立、统一和民主的新中国这个中心,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多方面展开,形成了一系列的策略方针和战略原则。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历程又可分为四个小阶段:
1.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到1939年8月枟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枠的签订。此时期毛泽东把英美等列强作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联合对象,提出“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德日同年6月7日,在致黎锦熙的信中
[1](P478)
说:“同住都有意往俄,我也决去,暂且自习,一年半或二年后,俄路通行即往。”
8月参
与了筹备俄罗斯研究会工作。毛泽东此时的亲俄态度,主要缘于其认识到俄国是劳工专政的新型国家。“俄国的政治全是俄国的工人农人在那里办理。”
[1](P519)
“俄国的旗子变成了红
色,完全是世界主义的平民天下。”[1](P504)
这种以阶级分析方法解析国际格局的国际政治观,构成了毛泽东早期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
(二)大革命前后(1921~1936年)———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萌芽
此阶段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包含相互关联的“反帝”和“联苏”两项基本内容,成为其整个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雏形,并为后来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规定了基本方向。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在反帝方面突出表现在: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戳穿其对华政策的欺骗伎俩,剖析中国军阀混战政局的国际背景。在联合前苏联方面则主张“必须与俄国打成一片,一切均借俄助”;
[2](P5)
强调“国际援
助对于现代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战争都是必要的”,“我们的抗日战争需要国际人民的援助,首先是苏联人民的援助,他们也一定会援助我们,因为我们和他们是休戚相关的。”
[3](P161)
1936年前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设想“在中国西北建立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与苏联外蒙打成一片”。
[4](P556)
为实现此目的,毛泽东不但主
张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促成西北各民族、各党派、各武装势力的大联合,而且还发动西征战役等军事行动,目的之一就是“为着更加接近外蒙和苏联”。
[4](P541)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形成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革命进入全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新时期,围
意侵略阵线”的国际战略思想,主张抗日的外交政策应是“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互助协定”。
[5](P355-356)
2.从1939年8月枟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枠的签订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这一时期,由于受到前苏联及共产国际新的战略的影响,毛泽东对国际势力的划分从“两条阵线”变为“三条阵线”,在国际战略与策略方面,把英美等国视为与法西斯集团互相争夺的另一个“帝国主义战争集团”,而把它们排斥在世界和平阵线以外。
[6](P195)
3.从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到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前。这一时期毛泽东改变了1939年以来对世界大战性质的判断,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也恢复了“两条阵线”的认识,再次提出联合英美等国在内的反法西斯国家,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策略思想。
4.从1945年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至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这一时期,由于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为代表的美国当政者执行扶蒋反共的错误对华政策,毛泽东放弃了一度奉行的积极的对美政策的策略,将国际战略工作的重点集中到联合前苏联方面。
[7](P374-387)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成熟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与谈话,系统地分析了战后世界形势。这一时期,毛泽东抓住美国称霸世界这一国际政治形势的中心环节,分析了世界政治格局,提出了“中间地带”和“两大阵营”的国际战略思想,做出了“一边倒”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另起炉灶”和
24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从理论上澄清了党内外人士对中国革命的种种错误认识和模糊观点,回答了斯大林对国共内战可能引发美苏之间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担心,也明确了新中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位置,为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崭新形象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深远的历史影响至今犹存。
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
[8](P1193)
在当时,首先受到美国
侵略的不是前苏联,而是那些被美国建立军事基地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这个被称为“中间地带”的理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有力思想武器。
二、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回顾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把这一历史时期的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中国民主革命发生、发展的国际背景和取得胜利的国际条件。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枠中对中国革命的国际背景作了概括:“现在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革命的红色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
[3](P4)
在此,毛泽东分析国际形势虽旨在说明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之国际背景,但事实上也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联合的国际力量。后来在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条件时又指出:“如果我能在外交上建立太平洋反日阵线,把中国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苏联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也分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形成一个使法西斯孙悟空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那就是敌人死亡之时了。”
[5](P473)
1938年3月3日,在对延安陕北公
学毕业同学的讲话中,毛泽东则更加明确地归纳出一个公式来说明国际环境对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作用:中国的团结+世界的援助+日本国内的困难=中国的胜利。[5](P109)
毛泽东认为
现在政治的特点是“世界和平不能分割,世界
是一个整体”,
[5](P133)
故而国际条件对中国抗战
取得胜利十分重要,不容忽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根据国家实力与意识形态的混合标准,将世界政治地图划分成三大部分:美国、苏联,还有美苏之间。
[8](P197)
“美国和苏联之
第二,关于以独立自主为主,独立自主与争取外援相结合的方针。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提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命题,标志着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抗战时期,如前所述,毛泽东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不能没有国际援助,但抗战胜利最终取决于中国自己。毛泽东在1937年10月的报告提纲中明确提出,中日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中国自己的力量,[5](P50)
中国的外
交政策,很明显的,应该是抗日的外交政策。这
个政策以自力更生为主。
[5](P600)
中国共产党要
“经过游击战争,积蓄力量,把自己成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因素之一”。
[5](P554)
1939年1
月,他更加明确地指出:“帝国主义国家对我们的帮助是有限制的,当然我们不是靠‘国际’吃饭的,应该把主要点放在中国。”
[5](P154)
“我们
的根本方针和国民党相反,是在坚持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利用外援,而不是如同国民党那样放弃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去依赖外援,或投靠任何帝国主义集团。”
[5](P765)
“我们要做国际联络工作,做外交工作,很希望国际无产阶级和伟大的苏联帮助我们。但由于各种情况的原因而没有援助,我们怎么办?还是按照过去那样,全党团结起来,独立自主,克服困难,这就是我们的方针。”
[9](P197)
第三,关于对帝国主义国家采取利用矛盾、区别对待的策略方针。针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的实际情况,1937年5月,毛泽东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由于一般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变为特别突出特别尖锐的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因此便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的和平阵线相结合的任
第2期王国学,曹卫国: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5
务。也就是说,“我们的统一战线应当以抗日为目的,不是同时反对一切帝国主义。”
[3](P253)
对的帝国主义的美国。反帝国主义阵营的一切力量,正在团结起来,并正在向前发展。一切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和过低地估计人民力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8](P1259-1260)
“中国不但应当和中国人民的始终一贯的良友苏联相联合,而且应当按照可能,和那些在现时愿意保持和平而反对新的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
[3](P253)
第五,关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枟论人民民主专政枠中指出: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这一思想,毛泽东在1940年12月
25日枟论政策枠的党内指示中作了系统阐述:“虽然共产党是反对任何帝国主义的,但是既须将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和现时没有举行侵略的其他帝国主义,加以区别;又须将同日本结成同盟承认满洲国的德意帝国主义,和同日本处于对立地位的英美帝国主义,加以区别;又须将过去采取远东慕尼黑政策危害中国抗日的英美,和目前放弃这个政策改为赞助中国抗日时的英美加以区别。我们的策略原则,仍然是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5](P764-765)
第四,关于对美帝国主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国际战略思想。抗战胜利后,敢不敢和能不能战胜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仅是国共两党间的内政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美国的外交战略问题。毛泽东对当时形势的基本估计是:一切内外反动派的进攻,不但是必须打败的,而且是能够打败的。关于必须打败,毛泽东论述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帝国主义及其在各国的走狗代替德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在各国的走狗的地位,组成反动阵营,反对苏联,反对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反对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反对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运动,反对中国人民的解放。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将被断送。
[8](P1245)
关于能够打败,毛泽东论述
说: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国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营,已经形成。没有危机的、向上发展的、受到全世界广大人民群众爱护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它的力量,现在就已经超过了被危机严重威胁着的、向下衰落的、受到全世界广大人民群众反
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8](P1472-1473)
中国共产
党和毛泽东所以做出“一边倒”决策,不仅是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建设的需要。从美国方面说,美国的扶蒋反共对华政策在中国人民中造成了反美、仇美的群众情绪,使得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极不信任,感到美国是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敌人;加之美国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的政策等。这些都成为促使毛泽东等做出倒向前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从前苏联方面看,解放战争时期,尽管前苏联对中共的支持并非一直积极,但中共认为这是兄弟党之间的问题,与美国扶蒋反共有本质的不同。另外,前苏联对南斯拉夫惩罚性的做法和“毛泽东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铁托”的流言,使中共更感到必须申明自己的立场,否则将被置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在经济建设方面,前苏联的经验给新中国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模式,这也是毛泽东决定倒向前苏联的重要因素。
[10]
第六,关于“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战略决策。这两项决策是毛泽东在1949年3月5日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正式做出的,即: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
26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
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8](P1434)
第二,敢于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树立了典范。民主革命后期,毛泽东与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斗争的战略思想,实际上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个雏形。新中国坚持在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互不侵略等原则上发展对外关系,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新中国在西藏问题、台湾问题和这一决策,与1945年中共七大时
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外交政策是一致的。毛泽东在枟论联合政府枠报告中说:“在彻底打倒日本侵略者,保持世界和平,互相尊重国家的独立和平等地位,互相增进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及友谊这些基础之上,同各国建立并巩固邦交,解决一切相互关系问题,例如配合作战、和平会议、通商、投资等等。”
[5](P1085)
这里所说的两个
“互相”之基础,与“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样,强调的是中国要通过民主革命来争取真正平等和独立的国际地位。
三、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当代价值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无论在毛泽东整个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历程里,还是在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历史进程中,抑或是在当今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实施上,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其重要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
第一,敢于反击来自任何国家的武装侵略和武装挑衅,树立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形象。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清末以来中国政府跪着办外交的屈辱历史。此后,不管国际政治对立和军事对峙如何严峻,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外交战略实际上已经为新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位置确定了方位,即在政治上联合一切和平民主力量,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政策;在军事上联合社会主义前苏联,反对美国为首的各种侵略势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外国武装挑衅活动时有发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通过组织一系列的自卫战争维护了神圣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树立了新中国不可辱的崭新形象。
香港问题上与印度、美国、英国等国家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统一的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前苏联搞中苏联合舰队、共建长波电台等有损中国主权的图谋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毛泽东去世后,中国政府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率领下,继承毛泽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继续坚持不懈地与各种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华势力进行斗争,并且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遗留问题。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旗帜,通过了枟反分裂国家法枠,表达出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反对台独,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坚强决心。
第三,显现出目的与手段相协调、战略与策略相统一、独立自主与争取外援相结合、国内战略与国际战略相一致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的思想方法范例,具有重大的方法论价值。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围绕着争取民族民主革命战争胜利这一中心任务而展开。无论是早期的亲俄仇日,还是后来的联美抗日、联苏反美,都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这一总目标。当年积贫积弱的中国采取民族民主革命战争的方式使遭受百年侵略之辱的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入新世纪,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时代特点,明确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
第2期王国学,曹卫国: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文献出版社,1993.
27
它向世界昭示:为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外部环境,中国已摒弃了冷战思维模式,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机制的创建,努力推动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这一战略,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方法上的一脉相承,又反映出具体战略措施上的与时俱进。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M].南昌:江
西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毛泽东年谱(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
[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毛泽东年谱(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
文献出版社,1993.
[7]郭学旺.毛泽东与中国社会的变迁[M].北京:中国
言实出版社,1997.
[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毛泽东在七大报告讲话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
版社.
[10]何迪.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政策的演
变[J].历史研究,1987,(3).
责任编辑:李新红
OnMaoZedong’sInternationalStratagemintheChina’s
DemocracyRevolutionPeriodandItsModernValues
(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
Abstract:Mao’sinternationalstratagemintheChina’sdemocracyrevolutionperiodaimedmainlyatthesuccessoftherevolutioncoveringfourstageswithmanyprinciples.Revie-wingthetraceofthedevelopmentofthesethoughts,thepapersummarizedthegeneralcontentsofMao’sstratagemwiththeanalysisofthehistoricalandrealisticsignificance.
Keywords:democracy;MaoZedong;internationalstratagem;analyzingthesignificance
WANGGuo-xue,CAOWei-gu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