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材料基础知识
(一)工程材料
1、工程材料按其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前者通常以力学性能为主,兼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后者是以特殊物理化学性能为主的功能材料。工程上通常按化学分类法对工程材料进行分类,可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2、组成合金的结构形式有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三种。刚和铁的基本组成元素是铁和碳,统称为铁碳合金,其中碳含量大于2.11%为铁,小于2.11%为钢。
3、碳素钢是指碳含量小于2.11%和含有少量硅、锰、硫、磷等杂质元素所组成的铁碳合金,简称碳钢;合金钢是在碳钢的基础上加入其它金属(如硅、锰、铬、镍等)元素的铁碳合金;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碳素钢价格低廉,工艺性好,广发应用与机械制造中;合金钢按加入合金元素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能(高耐磨性、耐蚀性、耐低温、高磁性等),按用途可分为结构钢、特殊性能钢;铸铁按其碳的存在形态可分为灰口铸铁和百口铸铁。
4、常用的非金属材料有种: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工业橡胶、工业陶瓷等。
工程塑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耐磨减模型好、良好的绝缘性能以及成型性等优点,此外还有强度硬度较低、耐热性差、易老化和儒变等缺点;
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较好的疲劳强度、耐蚀、耐热、耐磨、减震的特点;
工业陶瓷:高硬度、高耐磨、高弹性模量、高抗压强度、高熔点、耐高温、耐腐蚀、脆性大等特点;
合成橡胶:耐热、耐磨、耐老化;耐寒;耐臭氧
(二)材料处理技术
1、热处理工艺主要是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从而改变材料的表面或内部组织结构,最终达到改善工件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的目的。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回火、淬火、调质。
2、说明一下热处理工艺的主要目的:
退火: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回火:消除工件淬火产生的残余应力,防止变形与开裂,调节性能获得工艺所求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
淬火:提高试件的硬度、强度以及耐磨性。
表面淬火:通过快速加热对表面处理,获得硬度高耐磨的表面层,内部组织仍保持原来的塑性和韧性。
3、
1)退火
2)正火
3)淬火
4)回火
4、调质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结合的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把材料放入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介质中的原子扩散到材料表面。
5、重在齿轮(40Cr):淬火、高温回火、调质;
弹簧(60Si2Mn):淬火、中温回火;
锉刀(T12):淬火、低温回火。
6、转化膜处理是将工件浸入某些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使其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提高工件防腐蚀的能力;钢的氧化处理是:将钢件在空气―水蒸气或化学药物中加热到适当温度,使其表面形成蓝色的氧化膜。这种工艺又叫作发蓝处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氧化膜的防腐蚀能力和润滑性能。
二、材料成型加工
(一)金属铸造成形
1、用方块图表示铸造生产过程。
2、型砂的组成原料:原砂、粘结剂、附加物、水。其中常用的附加物有锯末、煤粉、淀粉。
3、砂型铸造中,型砂主要应具备透气性、耐火性、退让性、强度、可塑性五方面的性能要求。
4、区分下列名词术语。
(1)分型面:两个相邻铸型的结合面;
分模面:为了适应分模造型时便于取模而将一个模面分开的切面。
(2)模型:铸造成形过程中使用的模具
铸型:一般由上型、下型、型芯、浇注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浇注时容纳液态金属,冷去后形成铸件。
5、
(1)造型
(2)合箱
(3)浇注
(4)落砂
(5)清理
造型方法:挖砂造型、整模造型、分模造型等
6、
1)单件、小批采用 手工造型;
2)成批、大量采用 机器造型。
7、
(1)孔眼类缺陷:气孔、针孔、缩孔、缩松、疏松等;
(2)裂纹类缺陷:热裂、冷裂、冷隔等;
(3)表面类缺陷:夹砂、结疤、粘砂等。
8、特种铸造是指:除砂型铸造外的其他铸造方法,具体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铸造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