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7: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1:11
在康熙六十年(1721)的苏州,诗人寓居于此,创作了一首深深揭示社会现实的诗篇。这首诗描绘了当地农民在严苛的官府剥削下,生活困苦,最终*反抗的悲壮场景。诗的首四句,通过农民对县令的深深畏惧,展现了他们的淳朴本性,同时也揭示了官吏的残暴无情。“但闻坐处已惊魂”之后的六句,诗人以激烈的笔触,描绘了官吏下乡催租时的嚣张气焰,"喧轰"、"狼顾狐嗥"和"鞭笞榜掠"等词语,形象地刻画了他们的凶狠残暴。诗的进展中,官*民反的主题逐渐清晰,对农民的反抗精神,作者流露出鲜明的肯定与赞扬。
从“官司计尽生路无”到结尾,诗篇详尽描绘了*的壮烈场面,农民们团结一致,对抗压迫,展现了他们不惜一切的抗争精神。对县令差役的狼狈逃窜,诗人毫不留情地进行了讽刺,揭示了他们虚弱不堪的本质。同时,诗人也对上层统治者的权谋手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他们对农民的苦难视而不见,只顾玩弄权术。
这首诗不仅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黑暗面,对农民的反抗给予了肯定,还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洞察力和无畏的勇气。它以艺术的形式,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犀利的批判,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