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泽2021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1: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单项选择题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昆体良
D、西塞罗
2:试卷一般由卷头。导语和试题三部分构成。()
判断题
对
错
3: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
单项选择题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4:教学设计是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判断题
对
错
5:概念和规则都有变式例子,都可设计变式练习。()
判断题
对
错
6:练习中的反馈主要来自于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两方面。()
判断题
对
错
7:下列不属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单项选择题
A、民主平等
B、友爱互助
C、爱生尊师
D、教学相长
8: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是()
多项选择题
A、通览教材,全面理解
B、精读教材,深层领会
C、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D、精研教材,创新加工
9: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
单项选择题
A、教学目的
B、教学计划
C、教学课程
D、教学大纲
10: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方法是,列出每个知识点,并确定每个知识点达标的要求。()
判断题
对
错
11: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单项选择题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12:人格结构是十分复杂的,它主要包括__________组成部分。()
多项选择题
A、气质
B、人格倾向性
C、性格
D、人格心理特征
E、自我系统
13:反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单项选择题
A、为人师表
B、献身教育
C、育人
D、公而忘私
14: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
多项选择题
A、学习准备
B、学习条件
C、学习需要
D、学习期待
15:()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
单项选择题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C、提升道德品质
D、提升智力
16:我国的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判断题
对
错
17:问题解决的一般性障碍主要包括()
多项选择题
A、情绪障碍
B、文化障碍
C、言语障碍
D、习惯障碍
E、知觉障碍
18: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多项选择题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C、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
E、成熟决定了个体受教育的内容
19:教师采取民主的态度,学生的发展将会表现出()
多项选择题
A、情绪稳定
B、组织性较差
C、态度友好
D、缺乏自制
E、具有领导能力
20:教师尊重家长的正确方式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
A、学生犯了错误.让家长来学校惩罚学生
B、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C、将“调皮捣蛋”的学生交给家长,管教好了再送回来
D、让家长到学校和家长共同商量怎样体罚学生
21: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__________对学生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
A、知识
B、能力
C、期望
D、方法
22: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这是指古代学校教育特征的()。
单项选择题
A、道统性
B、阶级性
C、刻板性
D、性
23: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单项选择题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
D、学生亚文化
24:()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单项选择题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25:青少年期一般指()岁。
单项选择题
A、6~12
B、11~18
C、6~18
D、10~20
26: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单项选择题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27:负责初中教师资格认定的教育行政部门是()
单项选择题
A、乡级教育行政部门
B、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D、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28: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单项选择题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29:引入或创设一种具体的场景进行知识教学的教学策略是()
单项选择题
A、发现学习
B、合作教学
C、掌握学习
D、情境教学
30:教育特点有()
多项选择题
A、政治性
B、可行性
C、原则性
D、权威性
E、战略性
31:影响学生新的学习和后继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程度。()
判断题
对
错
32:()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单项选择题
A、《四部医典》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唐本草》
33: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
多项选择题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E、社会的需要
34: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单项选择题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因素
D、内部因素
35: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情绪状态
B、意志状态
C、记忆状态
D、思维状态
36: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是()。
单项选择题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内差性评价
37:“文景之治”出现在哪个朝代?()
单项选择题
A、周
B、汉
C、唐
D、宋
38: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单项选择题
A、不平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39: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
单项选择题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40: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杜威提出()
多项选择题
A、从做中学
B、儿童“静听”的学习方式
C、教学应当脱离儿童的经验和生活
D、教育即生活
E、学校即社会
41:学习动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和对()
单项选择题
A、学习初衷的影响
B、学习过程的影响
C、学习方法的影响
D、学习成绩的影响
42:品德的内化过程大致经历社会规范的依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阶段。()
多项选择题
A、社会规范的模仿
B、社会规范的理解
C、社会规范的认同
D、社会规范的信奉
43:内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单项选择题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4:具体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
单项选择题
A、依法执教
B、廉洁从教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45:__________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单项选择题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46:根据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可将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判断题
对
错
47:下列关于网络百科全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
A、网络百科全书的词条主要是由网络用户创建的,对创建者的身份没有
B、网络百科全书的词条是由网络编辑创建的,只有网络编辑才有权创建和编辑
C、网络百科全书是动态开放的,网络用户可以随时对其中的词条进行编辑修改
D、网络百科全书不追求知识的权威性,所以对词条的解释不一定准确和完整
48: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单项选择题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49: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单项选择题
A、交往动机
B、外部动机
C、内部动机
D、无意识动机
5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学习属于()。
单项选择题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顿悟学习
D、意义学习
51:“跳一跳,摘桃子”是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
单项选择题
A、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B、便于检测
C、系统完整
D、难度适中
52:班主任把评定的结果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告诉学生.必要时作出解释。()
判断题
对
错
5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单项选择题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54: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单项选择题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55:下列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是()
单项选择题
A、学校在节假日期间正常上课
B、数学老师对学生特别负责,经常在体育课时间为学生讲解习题
C、学校为了鼓励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给他们佩戴绿领巾
D、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到社区打扫卫生
56:暗示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教师间接地告诉学生怎么做。()
判断题
对
错
57: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单项选择题
A、自律道德
B、无道德规则
C、他律道德
D、依存性道德
5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由杨贤江于1924年编写的。()
判断题
对
错
59: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方面。
单项选择题
A、特性与共性
B、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C、能力与人格
D、生理与社会
60:奥苏贝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单项选择题
A、发现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间接学习
D、机械学习
1:答案C
解析
2:答案正确
解析 试卷一般由卷头、导语和试题三部分构成。本题的观点是对的。(本解析由何龙提供)
3:答案B
解析
4:答案正确
解析 教学设计是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预案,是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5:答案正确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6:答案正确
解析 略。
7:答案B
解析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8:答案A,B,C
解析
9:答案D
解析 教学大纲是一种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指导性文件。
10:答案正确
解析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B,D,E
解析
13:答案C
解析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14:答案C,D
解析
15:答案A
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16:答案错误
解析
17:答案A,B,D,E
解析
18:答案A,B,C,D
解析
19:答案A,C,E
解析
20:答案B
解析 略
21:答案C
解析
22:答案A
解析
23:答案B
解析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因此,正确答案选B。
24:答案B
解析 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
25:答案B
解析 青少年期包括少年期(11、12岁~l4、15岁)和青年初期(14、15岁~l7、18岁)。
26:答案C
解析 现实中的问题多种多样,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的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也不容易找出解答线索。
27:答案B
解析
28:答案C
解析 刺激分化指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29:答案D
解析
30:答案A,B,C,D
解析
31:答案正确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32:答案C
解析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33:答案A,B,C
解析
34:答案C
解析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并不起决定作用。
35:答案A
解析
36:答案B
解析
37:答案B
解析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文帝、景帝两代40年左右的时间内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38:答案D
解析 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39:答案D
解析 略
40:答案A,D,E
解析 杜威是美国教育家,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他从儿童与社会的角度提出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包括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因此,本题选择ADE选项。
41:答案B
解析
42:答案C,D
解析
43:答案A
解析 略。
44:答案D
解析
45:答案C
解析
46:答案正确
解析
47:答案B
解析 网络百科全书是动态开放的,并非只有网络编辑才有权创建和编辑词条,网络用户可以随时对其中的词条进行编辑修改。
48:答案C
解析 【解析】略。
49:答案C
解析 一般说来,由内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50:答案D
解析
51:答案D
解析
52:答案正确
解析
53:答案B
解析 它们都是同化性迁移。
54:答案D
解析 分配座位最应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影响。
55:答案D
解析 学校占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上课,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业余生活,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A项错误。数学老师占用体育课时间讲所谓的“主科”而忽视体育这一“副科”是只重视智育不重视体育的表现,不符合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所以B项错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学生或把学生分成等级的做法不符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所以C项错误。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要求。
56:答案错误
解析
57:答案C
解析
58:答案错误
解析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9:答案D
解析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不像气质那样具有天赋性,没有好坏之分,它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60:答案B
解析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接受学习包括机械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知识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获得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