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评价》模拟试卷二考试形式:闭卷;可用计算器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教育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__________________,对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作出判断,对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探索的过程。
2.根据评价范围来分,评价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儿教育领域评价涉及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西方幼儿发展评价较之以前有几个主要特点:强调评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重视评价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_,重视评价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方法的运用;重视_________________量评价方法的结合;重视全面的_________________和慎重的评价结果处理。
5.在外观评价模式中,评价活动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
6. CIPP评价模式是一个以决策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它有四个部分组织:背景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权重就是对各项指标进行___________的赋值。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8分)
1.文字型材料属于以下哪种类型的信息:
A数值型数据 B非数值型数据 C非数据型数据 D以上都不是
2.以下哪个不属于对幼儿发展评价的结果处理
A对评价资料进行整理和综合判断 B反馈家长 C撰写评价报告 D分析诊断问题
3.强调必须对目标本身实施评价的评价模式是:
A行为目标模式 B CIPP模式 C目的游离模式 D外观评价模式
4.“我们要看到每个儿童的成长与进步,看到他在原有水平上获得的发展”,这样的观点强调:
A绝对评价 B教育测量 C相对评价 D自身差异评价
5.以下不属于生活作息制度构成要素的是:
A睡眠 B教育活动 C教研组活动 D户外活动
6.以下哪个不属于社会环境评价的内容
A教师之间关系 B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C教师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 D是否切实有效地开展教研组活动
7.以下哪个不属于教师评价的内容
A素质评价 B工作过程评价 C课程评价 D工作绩效评价
8.以下哪个不属于指标设计的方法:
A目标分解法 B典型解剖法 C问卷调查法 D专家咨询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2分)
1.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教育测量是通过教育评价获得评价信息的。
2.对教师进行评价就是要找出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应突出质化评价在幼儿园教育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客观性。
4.现代教育评价的强调形成性评价。
5.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改进,而是为了证明。
6.输入评价强调对目标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7.有些教育计划在达到预期的目标方面成效不大甚至没有任何成效,但却取得了一些重大的非预期的结果。
8.对教育决策者而言,当他面对复杂的计划或方案时,希望能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样才能使其作出决策更为可靠。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上,产生了司法式评价模式。
9.外观评价模式由于太过于强调目标,而如果目标本身出现了偏差,则会对整个评价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10.人们常说“南方人怎么怎么样”,“北方人怎么怎么样”,这属于定势效应。
11.强调教师应对自己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开展反思,这样的评价属于他人评价。
12.自我评价相对来说,客观性较强。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简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实施这三种评价
2.简述幼儿园教育与保育评价实践中运用行为目标模式的流程,并做简要分析。
3.简述幼儿园教育与保育评价的功能。
五、运用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请以“幼儿对影子的认识”为例,请具体指出如何搜集幼儿认知发展的证据(可只谈一种,但要较为具体),并根据你对幼儿的认识与理解,指出幼儿可能有一些什么样的认识?
2.有人认为,当前的幼儿园作息制度存在如下问题:时间过于琐碎、固定得太死,不适应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幼儿在其中过于被动;存在浪费时间现象;幼儿园以什么为特殊,什么内容就多,幼儿的全面发展得不到保证……请仔细阅读,并回答后面所提出的问题。
8:50---9:00 大团体时间
9:00—10:00 角落时间 9:00—9:10 计划
9:10—9:55 工作
9:55--10:00 回顾
10:10—10:25 点心(可并入角落时间,安排点心角,由孩子自由取用)
10:30—11:00 兴趣课程或小组时间
11:00—11:30 户外活动
11:45—12:40 准备午餐、午餐时间
12:40—13:00 准备午睡
13:00—14:30 午睡
14:30—15:00 起床、点心
15:00—15:30 小组时间
15:30—16:00 户外活动
16:00—16:10 准备回家
说明:每班可以自行弹性调整每日流程。如行角落时间、户外活动……但是每日流程必须固定、一致性地以支持孩子可以掌握时间顺序,安排自己的计划。
问题:①这个作息时间表存在上述问题吗?为什么?
②你认为这个作息制度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你认为哪里需要改进?
③该作息时间里,中午休息的时间为“13:00—14:30”,请结合你的幼教经历,对此作出评价,并陈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