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术教学设计_《像什么呢》

美术教学设计_《像什么呢》

来源:保捱科技网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像什么呢》

教 材: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第一册第14课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关注生活中身边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象进行再现;能关注撕出的色彩和形状,积极进行思考和交流。

技能目标:能大胆随意撕纸,大胆发挥想象有意图地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添画,表现出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的情感,积极和同学交流,克服畏难情绪,大胆想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随意撕纸、积极的就纸的形状和色彩进行联想、有意图的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添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就撕出的纸片进行思考和交流,大胆联想,想得妙,添得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纸片、一些撕纸添画作品、水彩笔、胶棒等 学生准备:彩纸、水彩笔、废旧纸张、胶棒。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寻找” ——趣味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这些云朵像什么呢?

天空飘荡的云朵一会儿变成小动物,一会儿变成人物,一会儿又变成了汽车……这时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像什么呢》。

2、小朋友们,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形象,你们发现了吗?通过百度图片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形形色色的云”、“奇石”、“马褂叶” ……,通过一系列新颖有趣的图片,引发学生进行想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思路。

小魔术——撕纸变变变(大自然真是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我们身边也藏着许多神奇的东西,它们虽不起眼,只要掌握秘诀就会变得很奇妙,一起来看看吧!)3、请一位同学帮助我来完成这个魔术,随意的将纸撕成几块。老师添画。 老师还有几块碎纸,你能猜猜会变成什么?

二、“体验尝试”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1、我体验、我感受:

小朋友们,你们撕过纸吗?注意过是怎样撕纸的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多种撕纸方式(快快撕一次、慢慢撕一次、转弯撕、闭上眼睛随便撕一下),激励学生大胆随意撕纸;全体学生参与随意撕纸的活动。在这个撕纸环节要让学生随意而不受约束。

2、我观察、我交流:

同学之间交流:“我们手中的小纸片变化出了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你的纸片像什么呢?”

——把纸片转几个方向,这样又像什么呢?

①教师出示经过挑选的的小纸片,在投影仪上随意转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就形进行联想,一块纸片会有很多种答案,提示学生在联想时还可将纸片有意再撕,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的发挥。

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换刚才有意再撕的小纸片,自由发现,再相互交流,说出自己不同的联想。引导学生观察纸片的形状像什么?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倒着看等等。

同学们快看:直接对撕纸的外形进行联想,一块普普通通的纸片是不是给我

转动不同角度观察联想们带来了新奇的联想与感受?

3、我欣赏、我交流

纸外添画 添加背景更加完整 纸上添画欣赏同龄人笔下撕纸联想作品。小组说一说哪些作品最有意思,最吸引你。

三、“大胆创作” ——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创造过程: 1、作业要求:

(1)、根据撕下来的几张纸片,转换不同方向,看看像什么呢,粘贴在底纸上,添画成几个人或物,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再说说自己的添画意图。

(2)、可以小组合作,将同组同学的碎纸片通过组合的方式进行联想。对已经摆好的形象进行拼贴固定,用彩笔进行添画,并通过已有的形象的组合创编成一副完整的故事画,

2、学生进行课堂作业,教师适当指导。

“撕开的纸块到底像什么呢?”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启发想像。

激活了,创

四、“展示分享”——体验成功,促进学生的多元评价:

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以及他人作品的看法,说出作品的独特之处,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教师进行总结评述。

自评:夸一夸自己的作品。或将作品编成一个故事告诉大家。 互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为什么。 师评:展评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五、“知识牵引”—— 拓展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1)寻找身边的形状怪异的图形或事物,小小的纸片在我们的手中变得如此丰富多彩,我们的身边也藏着很多的宝贝,等待我们用想象的眼光去发现,一起去找找吧!(墙壁上斑驳的雨渍、大理石地板上自然的图案……都可以找到熟悉的影像。)大胆展开想象,在生活中随时进行创意思考训练。

(2)课后留心搜集你身边的旧挂历、旧画报、彩色报纸等,尝试用撕纸的方法为父母、同学、老师制作一张撕纸贺卡,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给他们带来惊喜与快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