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下《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研究的
开题报告
贵州省盘县乐民镇第二中学:袁考培
一、 课题的提出
应试教育以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优差”。凡符合标准答案者为“优”,反之为“差”。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学生获得标准答案的过程中运用的是一种逻辑思维,是一种左脑思维。而“非标准答案”实际上是一种右脑思维运动的结果!而且个人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右脑思维的运用!人之初,性本“差”。“差”其实是个人最原始的一种创意品质。它与当前考试中的标准答案不符,但往往与现实相吻合。“创意法”将揭示事物的更重要的另一面——“最差即最优”! 应试教育下的“差生”因“差”被淘汰,其创意品质得不到保护,应试教育下的“优生”为远离“差”,其创意品质却被“扼杀”!“差”,其实是困扰着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严重问题!有没有一种教育体系,既可以让学生适应不可避免的“应试环节”,又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这就是创意法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创设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
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创意法教育就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意,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构建一个师生平等,合作愉快课堂气氛。应用创意法教育训练学生的右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学生只会被动的学习,缺乏探究性和主动性,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根据知识的产生或应用,恰当地创设相应的知识背景和知识情景,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意法教育符合新课改要求,因此,创意法教育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的研究正是我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问题情境”是指学习者觉察到的一种有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对呈现的新的知识结构不能同化而出现认知冲突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情境应包括以下两层含义:①一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解
决或发现规律的气氛,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如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问题的惊奇、对成功的喜悦等;②它是数学概念、规律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数学概念、规律是前人知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讲授概念、规律之前,应先呈现相关的背景材料,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数学概念、规律自然产生出来。一个问题情境的优劣取决于它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体现再创造的过程,是否蕴含丰富的数学事实。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冲突,使之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 理论依据
1、 创意法教育理念:最差即最优 2、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四、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堂上设置的问题情境的感兴趣程度和教学效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2、实践法。通过日常教学与研究课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反思、探讨的过程,正确认识“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的联系与区别,寻找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最佳切入点。
3、文献法。在实践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的资料,为研究课题提供方法和理论支持;查找比较观摩课、示范课以及赛课课件创设的优秀问题情境及其处理手法,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开展。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整理并撰写相关论文。
四、预期的目标
1、
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切领会其新教育思想。
2、
通过学习创意法教育模式,达到自己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根本转变。
3、 优化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生命活力,落实创意法教学课堂。
4、 通过创意法教育模式的课堂教学研究,能让学生在课堂内外,丰富我们的课程资源;并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走向成功。 五、进度安排
1、研究周期:两年(2011年4月――2013年4月) 2、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学习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创意法教育理念,并树立用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先进理念。经过学习准备于2011年4月开题,主持人提交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3年3月)
根据课题研究得失,调整和完善课题研究,总结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整合有关资料,撰写总结和研究报告,结题。主持人提交结题报告。 五、 参考文献
1、 郭成志创意法教育的基本理念 2、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