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经济
所谓市场经济,是指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相性作用的经济组织形式或资源配置方式。
2、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亦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有许多潜在的买者和卖者,并没有进入或退出壁垒,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
3、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性市场亦称独占性市场,是指完全有一个企业所控制供给,而买方则有许多个,新的企业由于各种条件不可能进入该行业,并且没有相近的替代品的市场。
4、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在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的所有制形式,是不同类型的所有制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5、股份经营责任制
股份经营责任制是指按一定的法规程序,通过发行股票,集资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责、权、利关系透明度较高的一种经营方式。
6、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单业主制企业,通过签订合伙协议,共同出资,联合经营,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经营的企业。
7、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由两个以上股东依法出资组建的,有的注册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够对自己经营的财产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企业。
8、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即短期的金融市场,融资期限一年以下。它的交易对象是比较短期的证券,如商业票据,大面额可转让存单,同业拆借等。
9、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即长期的金融市场,融资期限一年以上。它的交易对象是比较长期的证券,如公债、股票、债券等。
10、汇率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比价,简单地说,就是用一国的货币表示另一国的货币的价格,又称为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
1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向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所以又称为存
款准备金率。
12、产权
产权是现代市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是财产权的简称。是指以财产所有权为核心及其派生的对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等权利的总称。
13、股息
股息是对购买股票而向股份企业投资的股东所支付的报酬,一般也包括红利。
14、供给定律
所谓供给定律,就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市场供给和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15、需求定律
所谓需求定律,就是说明商品本身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两者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16、宏观
宏观亦称为干预,是指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根据预定的目标运用各种
手段,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自觉地调节和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行为。
17、利息
利息是让渡一定期间资金使用权的报酬或价格。
18、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的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季度或年度)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1、市场主体与市场客体的内涵?
市场主体是指参加市场活动的,具有特殊经济利益目标并且主动采取行动,力求通过市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切个人和组织。主要包括自然人、企业和社团法人以及三大类。
市场客体是家兔市场交换活动的各种交易对象(物品和服务)所形成的各种市场的总和。
2、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一、自发的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
二、自发的市场调节往往导致垄断的产生,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导致效率损失。
三、市场机制不能很好的解决外部效应问题。
四、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公品和服务。
五、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入不平衡等问题。
3、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
一、它是解决生产资金、技术、人员等不足,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它突破了单一公有制结构形成的地区封锁,以及部门垄断,行业壁垒障碍,促进经济活动中纵横交错的经济关系得到发展,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有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它能促使产权关系明晰,实现政企分开,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企业经营责任制。
4、价格体系的内容?
价格体系是指各种商品价格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各种商品之间的比价关系及各种商品的差价关系。具体包括:1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商品的比价关系 2同一生产部门内部商品的比价关系 3同类商品之间的差价关系 4国内商品与国外商品之间的比价和差价关系等等。
5、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产权明晰的法人财产制度,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二、有限责任制度。
三、权责明确的科学管理制度。
四、政企分开。
6、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一、企业要有明确的产权。
二、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即经济法人。
三、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交易者(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
7、价格机制的充分运用取决于哪些经济条件?
一、市场供求机制的灵活性。
二、市场竞争的平等性和有效性。
三、企业行为的市场性。
四、市场体系的系统性。
五、宏观的间接性。
8、劳动力市场的作用?
一、开放劳动力市场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及时调整。
二、开放劳动力市场有利于形成最佳的人才结构。
三、开放劳动力市场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9、宏观的目标?
宏观的总目标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具体分为:1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物价稳定 4收入平衡分配 5国际收支平衡
10、银行如何运用货币进行宏观?
一、公开市场业务
二、法定准备金率
三、再贴现率
1、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一、非公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降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
长点和增长源,一起生机盎然和迅猛发展的势头,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国有经济改革既提供更为有利的竞争性市场的外部环境,又提供转轨示范,从而促进着市场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形成。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社会结构等一系列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或重组,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四、非公有制经济已日益成为我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一条主渠道,以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发挥着具有时代意义的作用。
五、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城乡协调发展和扶民的新路子。
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市场经济经营管理人才。
2、加快培育我国市场体系的措施、途径?
一、积极培育生产要素市场,改变市场体系发育不平衡的局面。主要包括:1发展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 2发展劳动力市场 3发展土地市场 4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 5建立和发展技术市场 6建立和发展信息市场
二、采取倾斜,促进中西部地区市场体系的发展。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税收、支持。
三、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流通组织建设。深化流通企业改个,弱化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和分割,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型流通组织、外贸组织、金融组织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各类市场的发展。
四、改革价格体系,增强价格的能力。其一,调整不合理的国家定价,开放某些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其二,建立和完善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充实价格调节基金,增强价格的能力。其三,建立价格预警监督,实行明码标价制度,制止制度不合理的价格竞争。
五、加强经济立法,健全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管理。建立由权威的市场执法和监督机构,加强市场管理,发挥社会对市场的监督作用。
六、积极发挥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齐全完善的市场中介组织是市场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发展和完善市场中介组织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七、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资,加强通信、交通、港口、仓库及商业网点等建设;建立联系面广、准确性强、灵敏度高的经济信息网络;周密规划商业网点,合理布局,方便群众。
八、已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增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3、实现宏观的客观必然性?
一、宏观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为使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国家必须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一方面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微观上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超越个别经济单位自身利益的局限,代表真个社会利益,在宏观上发挥协调、监督、控制的作用,实现社会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二、宏观经济是和服市场失灵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方式。但是市场经济也具有其自身固有的缺陷,即“市场失灵”。只有在“市场失灵”的领域,的介入才是必要的,“市场失灵”决定着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及其职能范围和活动空间。
三、宏观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尽快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实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此,必须加强货架的宏观,通过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宏观管理,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四、宏观经济是推进改革开放,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要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如果完全依靠市场的自发作用,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同时还会伴随着经济的动荡和混乱。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通过宏观,通过自身强大的政权力量去加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