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离我们有多远?
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即,为了保证认为主观臆断,新发生的案件,明知对他人或社会有破坏,但无现成法律依据,应视为无罪。比如,网略裸聊。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意思指一个人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刑法第50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第五次犯罪的高潮,每次犯罪高潮的到来时,国家都会采取“严打”的刑事来控制社会秩序。我们应该看到,犯罪高高峰期的到来恰恰是刑罚不及时的结果,国家刑罚权的滞后,使我们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对付犯罪。
刑法学者认为,引起自杀的行为如果不是死亡结果的直接原因,则不该追究刑事责任:(1)正当行为引起学生自杀的,如学生因教师正当批评而自杀,不负刑事责任;(2)错误行为或者轻微违法行为引起自杀的,如因领导的错误批评而自杀的,也不负刑事责任。
但下列行为引起他人自杀的,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1)行为人采用暴力、胁迫方法,故意置他人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迫使其自杀的。如追要赌债,逼其自杀的;(2)故意设下圈套或陷阱,或者利用被害人年幼无知或精神失常,而引导其在无意间走向自杀性的死亡。(3)故意唆使或帮助自杀的。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除3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362条: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