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人独坐的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灵境界

一人独坐的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灵境界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一人独坐的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灵境界

文献综述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唐有名的画家,他用诗人兼画家的眼光观察景物,并把绘画的技法融入诗歌创作,因此他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写得形象鲜明,色彩艳丽,构图精美,富于空间层次感,诗情和画意非常浓郁。胡应麟则称赞王维的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人抓住景物中最优美动人的一刹那,再加上静谧恬淡的诗歌境界,随意挥洒,毫不费力。但表现出来的空灵幽邈,就似一人独坐的美,实在耐人寻味。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这种纯自然的精神追求是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对后世子孙的教育也更是具有其深远意义。

王维,字摩诘,山西太原祁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和孟浩然并称“王孟”。人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称其为“诗佛”。在思想内容上,王维的诗歌远比不上李白和杜甫,但在艺术成就上,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称顶峰,并对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刘长卿、姚合、贾岛等。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有气象雄伟、意境悠远者,也有雅致清淡、闲适幽静者。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观察十分仔细,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息和动态,写中自己细致深刻的感觉。王维是信奉佛教的,他要在清静的环境和心境中修身养性,领悟佛理,所以很喜欢并擅长在诗中创造静谧的意境。

王维的思想比较复杂,而且一生中的前后期也是有所变化的。所以,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广泛。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界就对王维一生思想之发展及诗歌中所表现的性情和生活态度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但只是单纯地分析诗歌,人物形象不深刻。五六十年代,学术界又对王维的政治立场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态度进行过讨论。学术界比较突出的学者和研究有:陈贻焮《王维的政治生活和他的思想》;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的《杰出的诗人王维》;周通旦的《从王维的思想分期论王维的思想》,而这些著作的研究偏重于对王维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的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比较片面,没有真正体味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独特魅力。从六十年代中期直到七十年代末,学术界对王维思想的研究没有任何进展。。十年代,学术界则对王维与宗教尤其是禅宗的关系格

外关注,产生了许多论述王维禅宗思想的成果。陈允吉较早对王维与禅宗之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作品包括《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等诸多学术成果。他把王维诗歌的形成归结到禅宗思想这个根源,非常有深度。在国外,对王维研究比较突出的是入谷仙介先生,他所著的《王维研究》不是单纯地关注王维的诗和文,而是把诗人置于历史大背景和人际交往小环境去研究,从而得出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纵观王维诗歌的研究著作中,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的研究著作着实稀少,本文仅以诸位学者前辈的研究著作为基础,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有异议,还请诸位学者前辈批评指正。

周维民《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指出王维山水田园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奇花异卉,犹如一支临风依水的素雅的水仙,以其亭亭玉立的俏丽姿态吸引着人们,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突破了我国古代诗论中“诗言志”的传统,在社会、人事之外开辟新的境界,以一向处于陪衬地位的自然景物为对象,穷山林之胜,尽丘壑之幽,再现大自然和谐宁静的原始形态的美,并通过塑造山川景物的生动形象,反映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趣味和与自然的关系,扩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对我国诗歌的发展生产了深远的影响。

李园《王维“诗中有画”艺术研究》给予了这一命题一个现代的、规定性的界说:“诗中

有画”是在诗中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一境界以清远简淡为其风格;“诗中有画”有两种:创造层面和接受层面,同时存在一个前创造层面。下编则是集中对王维“诗中有画”艺术进行研究。论文从纵与横两个角度解析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独特之处,指出色彩等技法的运用仅限于“诗中有画”的前创造阶段,而创造层面的诗中之“画”形成,主要是运用了诗法,同时指出王诗中的“情”、“景”、“情、景的结合方式”都与画之精神相契合。其后,本文又从多方面探讨了“诗中有画”在王维诗中达到了顶峰的原因并考察了王维的“诗中有画”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武军《论王维自然中的生态智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20世纪中期以来,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身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在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和超越中,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生态智慧得到新的重视,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一批中外学者探索从“人类中心主义”哲学观建立新的“生态整体主义”哲学观之路,探索建立包含生态维度的新美学观。 王维以其自然诗的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本文借鉴西方生态学视野和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的一些成果,对王维自然诗中的生态智慧进行系统地阐发和开掘。全文由引言、王维自然诗中生态智慧的形成、王维自然诗中生态智慧的具体体现、王维自然诗中生态智慧的当代意义四部分组成。 王维自然诗中生态智慧的形成,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包蕴含的生态智慧的影响,主要有佛学“缘起论”、“无我论”,“净土”思想;道教“贵生”、“人物同源”,“长生”等思想;道家“道法自然”、“无己”、“无为”等思想和“坐忘”、“心斋”等修行手段。王维自然诗中的生态智慧还继承发展了传统自然诗人陶渊明与谢灵运发现自然,贴近自然的创作传统。而唐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自足自乐的庄园生活,则给王维生态智慧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土壤和根基。 王维自然诗中生态智慧具体表现在王维对自然的审美体验过程中,对内是发现自性,

也就是人亲近自然的生态本性,对外则是探求

马缘园《王维美学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

的诗主要描写了山水田园“澄淡空寂”的境界,这种描写中蕴含着重要的美学思想。虽然王维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甚至关于美学的言论也很少,但他诗歌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却使人感到真实生动:王维以恬淡的田园风光为美、以静谧的自然山水为美,充满了对平淡超脱和空灵寂静之审美形态的追求;他以超越世俗的审美心胸、以“悟”且“静”的审美体验方式,在纵情山水中追求着“心物融合”的高妙境界。 王维奉佛向禅,他的美学思想受到了其佛教禅学思想、尤其是南禅宗思想的巨大影响。盛唐是禅宗形成并定型的关键时期,由于禅宗“众心即佛”的心性本体论、“直指人心”的认识论和“心境一体”的境界论都焕发出审美的光彩,潜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从而带动了盛唐审美思想的发展,给审美意识、审美对象、审美形态、审美心理等带来了根本性的改革,而在这个转型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有“诗佛”之称的王维。王维主要接受了禅宗的“性空”观、“众心即佛”的佛性论、“无相无念无住”的修行论和“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展现出在佛禅思想影响下的一种崭新而又独特的美学思想,给盛唐美学观念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王维美学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佛禅思想真正融入了文人的观念和生活,在审美活动中对现实具体美感经验的渴求、对自由的个性审美的唤醒、对纯粹美的发现,不仅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理想,而且内在的成为中国本土化的一种文化精神,反映了从魏晋到盛唐,中国美学史发展的一个内在的必然的历史进程。王维开创了“雄浑壮伟”的盛唐气象之外的又一“空灵静寂、澄淡精致”的审美境界,同样成为典型的盛唐之音,这表明中国古代诗学和美学进一步走向了成熟。 中国的美学比较零散,缺乏理论自觉的意识,禅宗美学到了宋代严羽,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形态。但其实皎然、司空图、严羽、叶燮、王国维等所要追求的审美理想,早在王维时代就已经实现了。因此,笔者认为:王维美学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美学思想的研究是极具意义的。本文通过对王维前后期佛教禅学思想的深入研究,梳理、分析出蕴涵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中的王维的美学思想,并肯定王维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论述。第一章中,通过分析王维生平、交游经历、诗文、信件以及后人对其的评价,对王维的佛教禅学信仰作一个考证,并着重指出南禅宗对

拜读了众多前辈的著作,对王维的诗歌及思想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也发现了王维诗歌中的另一片绚丽天空。仅以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灵意境”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王维的生平及佛禅渊源、王维以禅入诗之冲淡空灵禅学之美、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空灵美的产生和体现,王维山水田园诗歌艺术成就及思想倾向的探讨四大章,并且对每一章又作了深刻而细致的分析,力求做到语言的精炼传神、准确生动。希望为王维研究的学术事业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深信,只要

勤奋探索,知难而进,对王维及其诗歌的研究,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现出新的天地,取得新的成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