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I)
11.(2010全国高考I卷)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沸点:NH3>PH3>AsH3 B.熔点:Si3N4>NaCl>SiI4 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
12.(2010全国高考I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2+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还原成Cu
13.(2010全国高考I卷)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3+2+2+
A.将铜屑加入Fe溶液中:2Fe+Cu=2Fe+Cu
+3+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4H2O
2++-3+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混合:Fe+4H+NO3=Fe+2H2O+NO↑
+3+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H2↑
14.(2010全国高考I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3-8
C.1.0×10mol/L盐酸的pH=3.0,1.0×10mol/L盐酸的pH=8.0
D.若1mLpH=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15.(2010全国高考I卷)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
﹡
TiO2/S(激发态)
+
-
﹡
TiO2/STiO2/S+e ---I3+2e3I
+--
2TiO2/S+3I2TiO2/S+I3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
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
16.(2010全国高考I卷)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7.(2010全国高考I卷)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1:2 B.2:3 C.3:1 D.5:3
18.(2010全国高考I卷)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19.(2010全国高考I卷)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 ____;
③_________ 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ΔH______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ν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ν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全国高考I卷)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分别加入其他五种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确定的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 (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 21.(2010全国高考I卷)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下表
仪器标号 A 仪器中所加物质 石灰石、稀盐酸 作用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2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 (4)验证CO的方法是 。
22.(2010全国高考I卷)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 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 ;
(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 ;
(4)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
(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 (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
《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I)》参
11.A 12.C 13.A 14.D 15.B 16.B 17.C 18.D
19.(1)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2)40%(或0.4);0.060mol/L;(3)﹥;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1-1
(4)0.014mol(L·min);0.009mol(L·min)
20.(1)A NH3·H2O或NH3;E H2SO4 F AgNO 3 C BaCl2 若C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同样给分
(2)B Na2CO3或K2CO3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 D Al2(SO4)3或MgSO4 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
21.(1)
(2)
仪器标号 A B C D E 仪器中所加物质 石灰石、稀盐酸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浓硫酸 干燥木炭粉 澄清石灰水 作用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干燥CO2气体 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 吸收未反应的CO2 (3)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作用,防止反应激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
(4)在(1)中的E装置后再依次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E)、澄清石灰水(F)、浓硫酸(G)的洗气瓶和盛有氧化铜粉末的反应管(H),进行该反应,若H在加热后黑色固体变红色则
证明生成了CO或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
22.(1)(CH3)2CHC≡CH;3-甲基-1-丁炔 (2)(CH3)2CHCH=CH2+Br2
(CH3)2CHCHBrCH2Br
(3)
(4)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
(5)CH3CH=CHCH=CH2(或写它的顺、反异构体);CH3CH 2C≡CCH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