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1)
14.1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1
1.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教学用具:课件、标本
教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
2
导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思考问题:(1)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你还收集到哪些植物图片?(学生上前展示图片)学生经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植物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植物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引入新课。
一、自主预习
1、自然界的植物可分为哪几类?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是什么?
二、自学反馈
1.藻类植物可以说是现代植物的“始祖”,别看它们不起眼,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类群,它们的结构都比较___________,大都生活在_________中。
2.苔藓植物可以作为测定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因为它们的植物体没有真正的_______,一般只有矮小的_______和又小又薄的________,茎、叶中没有________。
3.蕨类植物相比藻类和苔藓植物不仅出现了真正的 、 、 ,而且在体内具有 ,因此能够较好地适应__________生活。
4.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 ,因此它们只适于生活在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三、交流合作
3
活动一:藻类植物
(1)创设情境:
一个学生出示一个水已经变绿的鱼缸,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引起其他学生们的议论,有的说是鱼排出的粪便染绿的。有的猜水中生有绿色植物。有的说是因为水中生有大量的藻类植物……
(2)实验: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P25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A 你所观察到的藻类植物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B 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C 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D 对于藻类植物你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①爱护实验器材②正确使用显微镜③仔细观察。最后把学生中存在的有共性的问题拿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通过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和课上的观察、讨论和交流,很容易回答出前两个问题,但对于第3个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3)展示成果:
最后,教师把学生做的好的临时装片(衣藻、水绵)用显微投影来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概括出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
4
活动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根据平日的观察,想一想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趁此机会用课件来展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它们二者有相似之处,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实验: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P26的步骤进行,有条件的学校用盆栽的葫芦藓和铁线蕨为实验材料,没有条件的可以观察标本或图片。
学生:思考屏幕上的问题:A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吗?B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植株高矮一样吗?C 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活动: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进行。这些植物不但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还具有机械组织和疏导组织,因此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教师:将带有孢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发给学生。
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靠孢子繁殖的。它们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四、课堂小结:
5
五、练一练
1、下列植物不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
A、衣藻 B、海带 C、紫菜 D、葫芦藓
2、蕨类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原因是( )
A、没有茎 B、没有根 C、没有大片叶 D、受精离不开水
3、水绵、海带、衣藻、紫菜等植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有根状体 B、都有叶状体
C、都能固着生活在海底 D、都能释放氧气
4、藻类植物都没有( )
A、根、茎分化 B、茎、叶分化 C、叶、根分化 D、根、茎、叶的分化
5、下列植物不属于苔藓植物的是( )
A、葫芦藓 B、墙藓 C、紫菜 D、 地钱
6、蕨类植物没有( )
A、根 B、茎 C、叶 D、花
6
7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2)
14.1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知道我国珍稀的植物。
3.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学会对种子植物初步分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8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难点:
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说出植物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3.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教学用具:课件、标本
教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
9
导入:复习上节课无种子的三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自主预习
1、种子植物的分类,及各具有什么特征?
2、植物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我国有哪些珍稀的植物?
二、自学反馈
1、种子植物数量庞大,几乎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主要原因就是它能够产生________,并且生殖过程不需要水,它的种类包括___________植物和_____________植物。
2、裸子植物大约覆盖着地球上森林面积的80%,它分布广、数量大,但种类却是植物界最少的,仅850种,它名字的由来是因为种子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包被;而种类庞大的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__________包被。被子植物是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
3、珍稀植物一般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的变迁或________________而处于灭绝边缘的植物。
三、交流合作
活动一:
教师:在初一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有关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10
学生:思考问题:1.绿色开花植物具有哪些器官?2.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方式很特殊,称为什么?3.绿色开花植物又被称为什么植物?为什么?
活动二:裸子植物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生殖过程”。
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松树的球果”进行观察。通过课前的实地考察和课上的观察,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总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都属于种子植物。但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着。(教师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一类比较高等的植物。)
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举例说出自己知道的几种裸子植物的名称,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相关图片、录像。通过成果展示和资源共享,学生知道,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丰富,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活动三:探究水生被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步骤:(1)教师播放录像:几种水生被子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2)学生6人一组,尝试提出有关水生被子植物适应水生生活的问题(先猜测)。
(3)根据自己的猜测,作出相应的假设。
11
(4)利用推荐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作出的假设。
(5)得出结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6)小组内讨论:水生被子植物是如何适应水生生活的。最后全班交流。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中的被子植物有其特定的适应方式:生活在陆地上的,根系发达。生活在水中的,体内通常有气道,以运输氧气,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借助水的流动为其传播果实和种子。
活动四: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前查找的资料,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五:关注我国的珍惜植物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幅我国珍惜植物的图片.
师生:共同来关注这些稀有资源。
课内评价:学生完成P32的自我评价5,思维拓展2,然后组内互评。
课外延伸:实地考察校园内的绿色植物,拍成照片并进行分类,举办一次“美丽的校园”图片展。(两周后展出)
12
四、课堂小结
五、练一练
1、小美在海边采集到一个植物标本,它呈均匀的薄片状,没有叶脉,也没有枝条。根据可以推测该植物是( )
A 、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 )
A、有机养料和水分 B、氧气和水分
C、有机养料和氧气 D、有机养料和二氧化碳
3、下列植物中,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 )
A、水杉 B、雪松 C、桫椤 D、珙桐
4、现在地球上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5、松树在受精的过程中( )
A、须在水中进行 B、在阴湿的环境中进行
13
C、脱离了水的 D、要在雨季中进行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