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8期第39卷总第278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教育研究
doi:10.3969/j. issn. 1674 -4993.2017.08.070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段圣贤,刘雨之,王宁茜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1)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还存在注重成立而忽视建设、注重个人而忽视团队、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
注重科研而忽视教学、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对策:建设达标有保障,绩效 考核有指标;团队成员突出互补,注重协同发展;团队成员数量合适,注重质量提升;科研与教学并重,提高教学水平;理 论与实践结合,注重技能培养。
【关键词】教学团队;高职院校;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4993(2017)08 - 0194 - 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ing Tea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DUAN Sheng -xian,LIU Yu -zhi,WANG Ning -xi
(Hunan Modern Logistics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410131 .China)
【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focusing on
establishment and ignoring the construc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personal and neglecting the team, focusing on quantity and ignoring the quality,focusing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gnoring the teaching,focusing on theory and ignoring practi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 Ensuring the construc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dex ; outstanding team members, focusing on complementary 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ppropriate number of team members, focusing on quality improvement; paying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improving the teaching level;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ocusing on skills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team;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高 职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 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高职院 校的发展进人内涵发展阶段,建设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作为提 高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在高职院校教 学团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还存在着诸多 问题与不足,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1
教学团队的涵义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团队教学开始在美国中小学推行, 到了 70年代后团队教学方法逐步被应运用于高等院校。而 我国的一些高等学校到了 90年代后期也开始组建教学团队, 对团队教学开展实验与研究[1][2]。美国学者卡曾和史密 斯在1993年提出的关于团队的定义被大家普遍认可,认为团 队是指一定的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 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5][9][13]。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教学 团队被定义为是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3],以推动教 *
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主要任务[4][5],通过明确分 工、相互协作形成的知识技能互补型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2]。2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教育部提出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以来,各高职 院校建立了不少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促进了教 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完善。但是随着教学团队的高速发展, 教学团队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不足。2.1重成立,轻建设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比例的扩大,在校生学生人数 迅速增加,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师资紧张、师生比进一步扩大。 因此,高职院校也开始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在招聘专职教师承 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从行业企业聘任部分技术骨干或行业 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建立了数量不菲的教学团队。但是,教 学团队成立后,高职院校对于教学团队的建设却不够重视,缺
【收稿日期】2017 - 07-1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基于学分制改革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编号:XJK011BZJ016)研究成果,主 持人:段圣贤;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重大课题项目“物流管理示范特色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途径与策略研究”
(JY201509)研究成果,主持人:段圣贤
【作者简介】段圣贤(1970—),男,湖南安仁人,企业管理硕士,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职业教育。
第8期段圣贤等: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95
乏系统科学的分类和规划[7]。很多高职院校迫于压力, 会在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没有进行系统科学划分的情况 下,直接将以前的教研室更名为教学团队,但目标、规章制度 及人员结构等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改变,属于换汤不换药。在 这样的情况之下所成立的所谓教学团队无法做到根据每位教 师的专业基础、个人特点及专业素养、内涵的不同来制定适合 每位教师自身发展的方向,无法进行有效定位。此外,对于大 多数高职院校中的普通教学团队来说,所得到的资源保障和 物质基础还比较有限,导致缺乏相关教学资源设备,校际交 流,校企合作等难以真正实现。总体来说,重成立,轻建设的 后果是一方面会导致教师团队对自身定位模糊、目标不明确, 无法通过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和成果累积将自身打造成为系 统化的具有专业特色或课程特色的全国优秀教学团队;另一 方面,身处轻建设的教师团队中的教师个人也会由于缺乏打 造、未找到一个适合个人专业发展的道路而无法得到专业水 平和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2.2重个人,轻团队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 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4]。大多数高职院校也比较注重教师的 个人培养,在鼓励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教师个人的学历、 职称、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希望通过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效应,带来更多生源。但是对于教学团队的整体发展还不够 重视,不能够从整体教学团队出发,从团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 度出发,合理的规划团队成员结构和每个成员的发展方向、重 点,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无法促进教 师们的共同发展。在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成员 多达三四十人,结构也不甚合理,导致分工协作有时难以协 调,既无法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容易引发成员之间的矛盾和 摩擦,同时也容易造成时间和经费上的浪费,不仅不能提高工 作效率,反而还有可能会降低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另外,高职院校还需加强成员教师的团队意识的培养,减少团 队成员借助教学团队的名号申请教学名师等荣誉这类“搭便 车”的行为,真正树立教师是教学团队的一员,教师成员要与 教学团队共同进步的思想[5]。2.3重数量,轻质量
在教育部门的评建引导下,我国各大高职院校都开 始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教学团队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多。 可是,教学团队的数量是增加了,但质量却参差不齐,教学团 队的教学工作及成效并不够明显,整体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有的院校有一些理解上的误区,他们 认为教学团队的数量越多,对教学质量的帮助越大。其实不 然,在教学团队的培养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数量,而更应该 要注重质量,将提高教学团队的质量当做教学团队建设的重 点任务,而改变以数量取胜的意识。2.4重科研,轻教学
长期以来,大学教学都讲求个体自主性,部分教师的工作 方式处于比较孤立、封闭的状态,即使教授同一门课程或专业
的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交流与协作,而教学团队的建设也没 有得到学校相应的关注和重视。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实行以 个人科研绩效为主的绩效考评制度,过分偏向对教师自身的 考核以及职称评定[7]。在这种以个人科研成绩为导向的教师 考评制度下,教师会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花在进行科研项目 研究而非教学上。因此,如果不逐步完善教师考核考评制度,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对各个成员依旧没有实质性的吸引 力,而教学团队就很可能只是一个名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团 队合作[6]。
2.5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是指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 院校,在教授学生们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们 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 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大力推 行工学结合,要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着重关注职业院校学生 实践能力的培养[15]。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都 是学校体系培养出来的讲授型的教师,自身也比较缺乏实践 经验,不具备专业时间和专业实操教学的能力。虽然有一些 院校聘请了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但在整个 教学团队中比例还是很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的实 践教学问题[1]。此外,校企合作也是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重 点,要想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除了在课堂上讲授 好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职业院校应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与企 业共同来开发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提高学生们的实操能力。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才能够真正的了解行业的社会发 展需要,将“教、学、做”结合起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 质技能型人才。3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3.1
建设达标有保障,绩效考核有指标
首先,建设和发展教学团队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不仅 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也需要人事处、教务处和财务处等相 关的学校行政部门的积极配合。此外,科学合理的对校内校 外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力图将 对可用资源的使用率达到最大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 教学团队的目标和要求逐步建设和完善诸如人事分配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激励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修订制度、教学 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等,建立适合教学团队发展的宏观和 制度体系[3];
其次,可以在校内建立由学校领导人牵头,教务处、人事 处、财务处等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积极参与的优秀教学团队建 设领导小组,定期督促和检査校内各教学团队的发展情况及 团队成果,为教学团队提供组织管理上的保障[3]。同时,还可 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再次,在现行的高校中,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在教师考核 及职称评定中依然占有很大比重,这就容易导致教师重科研 而轻教学。因此加快建设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评定制度是调 动教师们团队建设积极性、提升教学团队质量的重要途径。 各高职院校可以将原先的重个人业绩的考核改为个人业绩与
196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9卷
团队业绩并重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教师评定与学生评定、内部 评定和外部评定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对教学的积 极性,建立教学团队间学习、交流、沟通与合作的平台,促使教 师们真诚合作、互帮互助,与教学团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3.2团队成员突出互补,注重协同发展
教学团队要想蓬勃发展,成员之间就必须要能够在专业 和技能上优势互补,能够分工协作、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取长 补短[3]。教学团队应树立“分层培养、梯次配备”的原则,在 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技能结构和知识结构上 都要对教学团队进行科学配备和整合[8][12]。一支优秀的教 学团队,必然是一支规模适中、成员结构科学合理的团队,是
一支具有科学合理梯队层次的教学团队,是一支老中青教师 结合的团队,团队中既要有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教 授,也要有极具活力、潜力和创新力的中青年教学骨干,采用 “名师带头,团队作战”的培养方式,优势互补;一方面,青年教 师能够在教学团队中得到有经验的老教师的传授、帮助和带 动;而另一方面,老教师也能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与 青年教师的交流更新观念和知识。教师团队只有具备科学合 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才能达到有效的信息沟通和知识 整合,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将教学团队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值, 促进教学团队中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3.3团队成员数量合适,注重质量提升
教学团队数量规模的合理化有助于其质量水平的稳步提 升[8]。当下,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存在着人多力量大,规 模越大越好的思想误区。基于此,各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团 队的初期就应根据教学任务的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来确定一 个适合自身团队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团队成员数量,成员过多 或过少都不利于教学团队的质量提升。通常认为,教学团队 应包括1名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团队学术带头人、2 ~5名团 队的学术和教学骨干、2 ~3名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团队成员数 量原则上一般为5 ~8人。在此规模下的教学团队成员之间 能够比较好的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积极探讨在教学过程 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有利于教学团队质量的提升。3.4科研与教学并重,提高教学水平
现今,大多数高职院校依旧采用以往的以个人科研成果 为基础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以及岗位津贴制度,而教学水平 并未在评定制度中有明显体现,这就导致很多教师重科研而 轻教学,愿意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提升科研水平而非提升教学 质量上[1°]。基于此,各高职院校必须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 的关系,必须树立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原则,这是提高教学水 平,促进教学团队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首先,学校要完善科 研与教学的管理评价制度,将教师教学水平纳人绩效考核评 价体系并配以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物质和精神两大激励 措施相结合,激励教师在注重科研成果的同时也能够逐步提 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此外,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当 中,学校要真正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开展诸如集 体听课、集体评课活动的同时,鼓励教师们积极讨论、积极交 流,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帮互助的氛围。
3.5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是一种高层次的职 业技术教育,专注于培养国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在传授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定时 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使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 术骨干参与到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规划及实操教学中来;同 时,学校也要激励和鼓励在校教师积极自主下企业进行锻炼, 及时跟踪了解行业相关新动态和新发展,提升自己专业技能 的素养。此外,在教学团队成员招纳中,除了招纳具有“双师” 结构的高素质专职教师之外,也可考虑选择具备丰厚实践经 验的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实行“双带 头人”制度,一个带头人是来自高职院校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 专家学者,而另一个带头人是来自企业中的技术专家,合理整 合校内校外优势资源,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4]。
[参考文献]
[1] 李光寒.高职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2009(9) :22 - 24.
[2] 仲耀黎.关于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8 (30) :48 -49.
[3] 胡柏翠,周德强,周良才.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
制度保障[J]_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1) :62 - 65.[4] 邵建东•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
高教研究,2013(4) :99-101.
[5] 解玉鹏.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
学,2010.
[6] 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设计艺术研究,
2007,26(4): 14-15.
[7] 王志蔚,张彩云,王红玫,等.近年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
究述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1) :32-36,
[8] 张培.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对策研究[D].烟台:
鲁东大学,2011.
[9] 刘建凤,武宝林.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探析[J].中国
大学教学,2013(4) :82 - 84.
[10] 于丽英.基于团队效能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11] 李琳琳.教育学学科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发展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14.
[12] 陈世平,彭瑶,谭伟.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重
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〇08,22(6):152-154.[13] 王全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J].兰州文理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 : 108 -111.
[14] 徐庆国.高职高专“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策略
[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 :36-38.
[15]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