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物理 1.5 加速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整体设计】
加速度是力学教学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物理中较难懂的概念之一。在学生的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习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
要想正确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公式,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可是,学生首次碰到加速度概念时是刚刚考入高中不久,不少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难以理解加速度的意义和定义公式。为了降低难度,现行教材均把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加速度合为一节,只限于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只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定义、公式
、
意
义
、
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易于在学生中产生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对今后的物理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当然,也不能把教学目标制定得太低,这是不利于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
教材先列举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了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并且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通过飞机起飞和炮弹射出过程的具体数字运算引出平均加速度,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同时指出了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在学习加速度概念后,又通过上节课学习的速度--时间图象进一步说明怎样在图象中找到加速度,让学生通过速度时间图象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是对图象认识的深化和提高。变化率是生活中的常用概念,教材在“科学漫步”栏目中深入、细致地介绍了一般情况下的变化率,有助于学生理解速度是位置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本节课准备分两节课进行,此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3.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致。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加速度有关的问题。
2、能运用加速度公式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2、通过小组讨论锻炼了学生合作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情境导入】
甲、乙两同学百米赛跑,其最大速度都为10m/s,甲达到最大速度需用3s时间,乙达到最大速度需用5s时间。 (1)谁的速度变化大? (2)谁的速度变化得快?
【小练习1】
物体 初速度v0 m/s A B C D E 300 0 0 20 5 经历时间t s 3 3 1 1 4 末速度v m/s 300 15 15 10 25 速度的变化 m/s 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通常用a表示。
2、物理意义:用来描述 速度变化的快慢 。 3、公式:a t4、单位: 米每二次方秒
符号: m/s
2
或 m•s
-2
2
【小练习2】请说一说“汽车加速运动时a=2 m/s”的含义! 在任意1s内( )
A.汽车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2m/s; D.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2m/s。 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 对吗? (提醒学生加速度a还与时间有关)
【小试牛刀 】
此环节:学生先完成,然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初速度v0 m/s 经历时间t 末速度v s m/s 速度的变化 m/s 加速度a m/s 2 t火车 小汽车 飞机 迫击炮 0 3 5 0 500 20 20 0.005 25 23 65 250 【畅游知海】
由以上练习可以看到:a有正有负。那么a的正负表示什么含义呢?
v也有正有负,其正负表示方向。那a的正负是否也表示方向呢?
猜想:a的正负也表示方向。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加速度的公式入手论证猜想是否正确)
论证:在公式at中,
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
t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
因此:at有大小有方向(a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即:a是矢量
故猜想正确:a的正负表示方向! 二、加速度的矢量性:
a是 量,其大小为:由公式at计算出的结果的 ;
其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
思考:a的方向与v的方向有关系吗?
【作业布置】
1、《步步高》大本:自我检测区 1、2; 《步步高》小本:基础题 1、2、3; 2、预习第二课时:
(1)a的方向与v的方向有关系吗? (2)“从v-t图像看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