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十讲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

第十讲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十讲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

课前回顾

常见的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 2.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 3.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4.意思重复: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 5.概念不清:即句中的意思含糊不清,令人不解、混淆。 6.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

7.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 【小试牛刀】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文,在( )里分别填上合适的序号。 ( )小明走在半路上忽然发现一个小朋友在雨中哭。 ( )刚要出门,天下起了大雨。 ( )小明急忙跑上前去为小朋友打伞。 ( )小朋友高兴地笑了。

( )小明妈妈要小明上街去买酱油。 ( )妈妈连忙给小明一把雨伞。 【阅读训练】

(一)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

Page 1 of 6

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

A 面对,面临 B 靠近,挨近 C 到来,来临 D 照着,根据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 ) A 梅花艳丽俊秀。 B 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C 想临摹《梅鸡图》。 D 《梅鸡图》太有味道。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 ) A 酸甜苦辣等味 B 香、臭等味 C 画的意境 D 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 A 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 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 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 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5.在文中用“ ” 画出具体描写《梅鸡图》的语句。 (二) 我 的 外 公

我的外公,60出头,已是满头银发了,还挺着一个啤酒肚,一副学者的气魄。他十分勤劳,不仅对工作很负责,而且还对我很好。

每天一早,外公便到建筑社上班去了。他是一个工程师,整天都坐在办公室里搞设计。要是附近哪家要造房子了,他们肯定会找到我外公。难怪大家都称外公为土专家呢。

外公不仅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而且对我也很好。如果我有什么问题请教他,他肯定尽量帮我解决。

Page 2 of 6

那次,市教育局、市科协等四个部门联合举办了一界“恩施市中小学科技大赛”。我准备做模型沙发。做的纸沙发长、宽、高分别是50、50、80厘米才合适,而且不能用胶布,因为用胶布是很丑的。学校的老师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好法子来。放学后,我来到外婆家对外公说了这件事,外公答应我一定想办法。

傍晚,外公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他家讨论做这个沙发。我们来到外婆家,外公说:“这个沙发我已经有些眉目了。坐垫用一张纸,靠背用一张纸两个扶手各一张,共四张纸。”我 说:“外公,坐垫下面应该放一个‘井’字架,这样才牢靠。”爸爸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这样,我们一直讨论到9点多才回家。

第二天,我把讨论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又作了修改。之后,我们做了一个大模型,这个模型做得非常棒!

后来,我们参加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这里面,外公也有一份功劳哩。 我的外公学识渊博,又是设计专家,他真是我的好榜样啊!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这句话。(2)

3.短文先总的写了外公 接着写 最后写 。 4.文章表达作者对外公怎样的感情?

(三) 贝 多 芬 的 故 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防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

Page 3 of 6

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 ”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 ”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 ) ( )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亢——( ) 豪华——( ) 分散——( ) 镇静——( ) 5、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 6、这篇短文赞扬了( )。

A、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 B、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 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7、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四)上 课

上课了,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

Page 4 of 6

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填词语。

(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 ) (2)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 ) 2.选择答案。

(1) “笑眯眯”是对老师( )的描写。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里 (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 ),把自己比做( )。

A、园丁 B、红烛 C、花朵 D、小树苗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排比句 3.请把你喜欢的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4.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

(五)五 花 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

Page 5 of 6

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

1、 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 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

2、 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 3、 有~~~~~~~~~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六)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人看见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就发明了雷达。看见鸟儿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发明了飞机。海豚(tún)是游泳能手,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鸽子的眼睛能分(辩、辨)飞来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人造的监控器也能监(视、试)飞机和导弹。狗鼻子最好使,人就造出了电子鼻,能检(查、察)出地下煤气管道是不是漏气。

1、 给这段话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横线上 。—————— 2、 用\\划去括号中错误的字 。(3分)

3、 用“v”选择下面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 模(mó mú)样 飞行(xíng háng) 导弹(dàn tán) 4、 这段共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短文中写了哪几项有趣的发明?请写出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6 of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