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SWOT分析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SWOT分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在市场化的今天,产业化和特色化已成为成熟农产品产业的发展趋势。本课题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对江山猕猴桃产业进行实地调查,基于获得的相关详实数据,结合产业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及一些经济学原理,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系统分析了江山猕猴桃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及面临的威胁,进而为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江山猕猴桃产业;产业化发展;swot分析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条具体道路之一。在该背景下,衢州市也先后发布了《衢州市关于印发衢州市”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和《衢州市关于全面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若干意见》,为衢州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和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支持。

猕猴桃作为”水果之王”①,消费潜力巨大。近年来,猕猴桃的消费量每年以20%的比例递增,市场发展和需求潜力在不断扩大。 猕猴桃产业是江山市的果品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江山特色农产品的代表。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猕猴桃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分散化经营的困境仍然存在,江山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些瓶颈尚未突破,江山市没能把猕猴桃这一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

最大化。

二、江山猕猴桃产业发展概况

江山市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是浙江省的西南大门,也是华东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的交通节点,”长三角”和”珠三角”辐射内陆的”桥头堡”。境内自然环境优越、地理位置显著,自然资源丰富。

江山市至今已有25年的猕猴桃栽培历史。经”九五”期间大发展后,猕猴桃种植面积曾达41716亩,产量最高时达8500多吨,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国五大猕猴桃基地之一,更被称为”中国猕猴桃之乡”。据调查,现有的产业整体效益有所显著。猕猴桃平均单产提高到840公斤,鲜果商品果率达80%以上,中华系列品种价格从一般1.2元/公斤左右提高到2.0元/公斤,美味系列品种从一般3.4元/公斤左右提高到6.0元/公斤,种植效益大幅提高,2009年产值达到1500万元。

但由于江山猕猴桃尚未形成完全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存在着特色未突出、技术推广不到位、采后处理加工能力薄弱等问题,加上近几年实施的”下山脱贫”工程和平原地区由于气候不适宜造成原有园地荒废等原因,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

三、江山猕猴桃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基于对分析主体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竞争中的机会、威胁,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将资源和行动聚集在分析主体强项

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为制定提升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清晰思路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文利用swot分析模型,着手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江山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探究适合江山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优势分析(s) 1、自然条件优越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毗邻江西、福建;海拔一般在200-1000米之间,无霜期250天左右,年降雨量1650-1850毫米,日照时数2000多小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猕猴桃种植。

2、种植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扎实,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经过江山人民26年的不懈努力,为今天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也为江山猕猴桃打响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3、交通便利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境内浙赣铁路、黄衢南、杭金衢高速公路、205国道横贯而过。境内建有浙西最大的铁路货运场,与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的时空距离在5小时以内,为猕猴桃鲜果的运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运输条件与基础保证。

4、基地规模较大,产量较高

江山市现有基地面积1.5万亩,产量达1.2万吨。栽种基地主要

分布在塘源口乡、双溪口乡、廿八都镇、峡口镇大峦口片。猕猴桃已成为江山市山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5、栽培技术日益成熟

自猕猴桃商品生产基地建立以来,先后与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建立起较为密切的技术攻关、引进、协作关系。江山市于1998年制订了《江山猕猴桃》省级地方系列标准(db/t226-1998)②,2003年,为适应市场需求,修订成《无公害猕猴桃》省级地方系列标准(db33/226-2004),发布实施了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使江山猕猴桃的生产和管理逐步走上标准化生产的道路。 6、销售已形成一定的渠道

江山市现有100多猕猴桃贩销户,队伍比较稳定,同时周边的玉山、广丰、上绕、义乌等地客商纷纷上门收购鲜果,产品销往上海、宁波、杭州等我国大中城市及金华、义乌及江西等地。 7、拥有一定的品牌优势

江山猕猴桃曾荣获全国第二届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银奖、全国第八届农产品展销会金奖、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银奖、浙江省首届优质农副产品展销产品奖、二次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精品水果展示会一等奖、一次国家名牌产品、二次省名牌产品,先后被认定为绿色食品、浙江省森林食品和浙江省绿色农产品。2011年1月19日经核查审定,江山市被评为”中国猕猴桃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市”。 8、有机肥资源优势

江山市是中国白菇之乡、浙江省畜牧大市,发展中的食用菌产业平均每年可产2.5万吨菌渣,发达的畜牧业平均每年可产畜禽粪便70万吨以上,为猕猴桃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保障。 (二)劣势分析(w)

1、江山市特色农产品产业结构未突出地方特色

江山市现有特色农产品有蜜蜂、白菇、生猪、蔬菜、水果等。水果产业是传统特色产业,多年来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08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82333亩,产量68740吨,总产值近亿元,在全市种植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中,柑桔面积5.2万亩,产量4.5万吨;猕猴桃面积1.5万亩,产量8000吨。 表1 2008年江山市水果种植情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江山市农业局文件

水果生产以柑桔为主,面积和产量占水果面积产量的63.2%和65.5%,2008产值达3720万元,在干鲜果生产中居于老大地位。此外,还有其他水果种类。猕猴桃作为江山市的特色产业,面积和产量却仅占水果面积产量的13.3%和13.6%,而其产值达到了3200万元,占水果当年产值的1/3。

由此可见,江山市特色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呈现不合理状,作为特色的果品,猕猴桃具有极大的产值和经济效益,而特色农产品产业结构分布的不合理了其种植规模,严重阻碍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2、从猕猴桃本身来看,主导品种不明显,品种种植比例欠合理

产销矛盾突出

其一,江山猕猴桃主要有软毛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硬毛)两大类。其中软毛中华猕猴桃又有四个变种。各种变种在当地均有种植,主导品种不明显。

其二,中华系列品种以”早鲜”(79-5)、”金丰”(79-3)为主,种植面积有870亩,占实际总面积的73%。美味系列品种以”海伍德”、”徐香”为主,种植面积为312亩,占实际总面积的26%。由于中华系列品种(特别是中熟品种金丰)不适应市场需求,而美味系列品种在种植比例上远低于软毛品种,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经济效益得不到显现。

3、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大多为农户分散经营

一家一户的栽培模式,使得技术传播慢、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经营成本高、产品规格千差万别、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同时,对农药残留检测与质量监控缺乏有效的办法,给产品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

林业局果业办科技人员告诉我们,江山市猕猴桃产业基地仍属分户经营、粗放管理,其科技含量低,缺乏良种,导致种植面积明显萎缩,品质下降。

4、生产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 猕猴桃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在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施肥方法、适期采摘等方面,管理尚不能全部按标准实施,导致产量、品质、

效益与预期目标有差距。另外,由于技术干部短缺、农民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猕猴桃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5、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农产品的深加工及销售、品牌推广等环节欠缺,且产后加工和销售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够强 从现今产业发展看来,鲜果采摘后直接由贩销户从果农处收购,大部分经装袋装箱后,直接运往上海、杭州等我国大中城市,只有小部分进入加工企业。由于目前仅有两家小规模的蜜饯企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因而,我们可以看到江山猕猴桃产业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其深加工和销售非常欠缺,且并未将其品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6、农户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较差

江山市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均相对落后。且江山市山地面积较广,山区人口占有一定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了文化的传播与教育的推广。据调查,农户大多为四、五十岁的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早摘、摘青现象严重。

另外,由于猕猴桃大多种植在山地,受自然条件,水、电、路、沟渠等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而猕猴桃还存在未搭架或搭架不科学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猕猴桃的正常管理工作。

7、资金欠缺,投入不足

江山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有资金主要由农户自筹,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基本没有信贷资金。

据了解,2009年全市猕猴桃产业的扶助资金,仅靠林业部门发放了12万元,这对亟需产业升级的猕猴桃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 (三)发展机遇分析(o)

1、全国猕猴桃产量及人均占有量极少,发展空间及市场潜力巨大

据有关资料反映,到2001年底,全国猕猴桃总面积为5.6万公顷,年总产量为50万吨,仅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0.5%。且据市场分析:猕猴桃消费量每年以20%的比例递增,市场发展和需求潜力巨大。从国际市场看,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家消费量大,日本、希腊等国每年需大量进口,东南亚和中东各国基本不产猕猴桃,全部依赖进口,出口市场潜力也很大。

2、猕猴桃产业培育相对难度较大,不易”跟风”

猕猴桃的产、运、销、加等产业体系建设要求严密,建设难度较大,不易”跟风”生产。而一旦产业建成,又有其它水果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

3、优惠措施逐步推广

江山市为鼓励果农种好猕猴桃,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新发展1亩猕猴桃基地补助100元;新搭猕猴桃水泥架1亩补助200元;凡是运输猕猴桃在开通绿色通道之后,进城车辆不收进城费等。 (四)面临的威胁分析(t)

1、基地面积锐减,总产量不足,市场占有率低

由于白水坑水库淹没了原先最大的周村乡、定村乡猕猴桃基地,

加上近几年实施的”下山脱贫”工程和原有园地荒废等原因,2005年全市猕猴桃普查实际面积为1192公顷,仅占累计面积的40.6%,猕猴桃产业受到很大影响。至2009年止,全市猕猴桃面积仅保留1005公顷,产量5000多吨。

另一方面,由于果农对园地的管理水平较低,部分园地失管,导致产量相对不足。全市的1005公顷园地,常年产量只能以5000吨计算。

2、与精品果相比,本地大路货多,难以满足大中城市的消费需求

在2010年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上新西兰产的优质猕猴桃每只卖到7-8元仍不乏追捧者,而即使是江山猕猴桃的优质品种”徐香”猕猴桃每只最多却只能卖到2-3元,仅新西兰猕猴桃的三分之一。究其原因就是大路货与精品果之间的区别。

所谓大路货就是猕猴桃的三大主要商品性能不过关,与精品果、进口果无法竞争,价格平平,效益不高的商品果。这三项主要商品性能就是:外观、内质和存放期。其差异如下表所示: 表2大路货与精品果三大商品性能差异表 资料来源:江山市农业局文件

大中城市的消费者,大多追求高品质的产品,如果江山猕猴桃不进行品种改良、产业转型升级,将难以在市场上获得具有优势的占有率。

3、周边地区竞争激烈

目前,我省上虞、宁波、黄岩、衢州等地的猕猴桃产业正借势而起,形势十分逼人。如上虞章镇正欲把章镇打造成中国东部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如此激烈的竞争,江山猕猴桃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是迫在眉睫。 三、江山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调整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结构,突出地方特色,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重塑产业结构,突出猕猴桃种植的优势,增加种植比例和各基础设施、技术、资金的投入。从2007-2009年的猕猴桃产业成本-收益表来看,扩大猕猴桃产业的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更是振兴江山特色农产品产业的不二选择。

表32007-2009年江山猕猴桃产业成本-收益表 资料来源:江山市农业局文件

(二)以市场潜力和市场预期为导向,优化猕猴桃种植品种 由于现今市场消费偏向于美味系列,因而,要促进产业的发展,猕猴桃的选种和品种搭配、成熟期搭配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经过品种结构的优化,才能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三)创新经营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建立示范基地,改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

鉴于目前的农户分散经营模式,生产成本较高,资金筹集较难,技术推广较慢,设施建设较差,产业的发展较滞后。因而,要促进

产业化的发展,实行规模化经营是根本。而要实行规模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巩固建立示范基地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四)加大投入,形成一条完整的集研发、种植、贮藏、加工、包装、销售、品牌运作为一体的产业链

研发阶段,应该将技术推广到各基地、各农户间。种植上,推广新技术,防止早摘、摘青,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贮藏上,扩建猕猴桃贮藏库。加工、包装方面,依托龙头企业,完善产品的深加工,平衡猕猴桃果品市场由于季节性造成的市场空白期,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向相关多元化市场的扩张。销售上,摒弃贩销模式,拓展中间商和营销人员队伍,加强销售环节,增加销售投入,同时,形成分类管理,带动辐射周边地区,为实现相关产品的市场渗透和大规模推广创造条件。品牌运作上,发挥20多年来积累的品牌优势,创特色产品,结合销售环节和深加工环节,打响品牌,使其在果品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影响力。

(五)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促进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对专业生产大户和基地区果农加强技术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常规栽培技术,而且能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和不同园地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种植和栽培方案。

(六)招商引资,扶持,加上开发农业金融产品,共同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在资金充分流动的今天,首先要大力招商引资。同时,还应

给农户一定的支持和激励。除搭架补助外,开通猕猴桃专用绿色通道、实施零星园和库区移民园的合理流转,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利好。另外,金融机构可创新性地开发专门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

(七)在旅游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下,发展生态采摘园 藉由2010年江山江郎山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利好背景,江山市的旅游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交通、餐饮、住宿等行业也得到了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生态采摘园也是江山猕猴桃产业可以尝试的新途径。 注释:

①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216557.htm. ②浙江省第一个地方标准。 参考文献:

[1]王承江:”基于swot分析下的湘西自治州猕猴桃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9期.

[2]罗时健:”江山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6年第18期.

[3]黄方正:”开拓农村增收致富之路 农产品市场营销”,[m], 电子科学技术出版社.

[4]蔺全录,王翠琳:”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以兰州等地为个案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作者简介:郑琳(19-),女,浙江财经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

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