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下的课程评价

浅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下的课程评价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33卷第2期2019年4月延边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YanbianInstituteofEducationVol.33No.2Apr.2019浅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下的课程评价

陈君(延吉市北兴小学校,吉林延吉133000)①

摘要:课程评价主导课程建设与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评价的时代追求,是课程实施和变革的风向标。课程评价必须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地。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评价;氛围评价法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2019)02-0152-05社会人文环境下,通过人际间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身心互动而实现的认知——能力迁移和情志——心灵升华过程。用“氛围评价法”优化课程内容,践行“课程即经历,经历即体验,体验即成长,成长即成功”的课程理念,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化的落地。一是评价遵循的原则。“氛围评价法”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在评价中受益;每一位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关注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思维力培养,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与依法执教,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艺术水平,自觉培育自身健全的人格;坚持对师生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性评价。一、构建“氛围评价法”,建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评价体系“氛围评价法”是课程管理的评价方式,它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学习体验和思维形成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师生双向参与,尊重师生之间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师生的行为特点、思维品质和情感体验。师生在一定的情境即收稿日期:2019—01—26二是评价内容的选择。“氛围评价法”对课程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对智力因素,如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情感等因素的评价。评价分为“课程、教师、学生”①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高校科技与社科“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编号:JJKH20180751SK)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课程评价主导课程建设与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评价的时代追求,是课程实施和变革的风向标。在学校课程中落实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课程评价理念,确立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课程评价路径,成为当前课程领域亟待厘清与解决的重要问题。·152·第2期这三个维度:课程评价着眼于“课程即生活”“课程即体验”这两大指标;教师评价着眼于“教学行为”“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着重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知识、能力、思维训练、学习效果形成四个方面。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习情感水平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表现为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情感体验等因素的关注。三是评价的目的。“氛围评价法”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教师教学活动成效、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发展的品格和能力,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全面提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建构“氛围评价法”,引用了“C-L-l-M-A-T-E-R\"的概念:“C”即Curriculum(全部课程)“L”即Life(课程即生活)“I”即I(“我”既是评价主体,也是评价对象)“M”即Measurable(用于测量的科学评价法)“A”即Available(可利用、可获得的评价指标)“T”即Thinking(关注思维力形成评价)“E”即Experience(课程即体验也是评价点)“R”即Retainable(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能保持的,可保留的)课程中活动体验)二、“氛围评价法”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氛围评价法”可以实现从关注课程教学质量到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其实施过程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效,是课程评价的重点与关键。在尊重学生通过课程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外,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陈君:浅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下的课程评价上,重视学生的素养发展,并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作为课程评价的标准,指导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氛围评价法”强调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合作、交流与体验所获得的经验作为评价的依据,更加重视运用质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收集相关证据,关注课程是否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成长规律,是否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把评价对象当作完整的、充满生命的人来看待。“氛围评价法”可以实现从关注学生成绩到关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改变。关注学生成绩本身没有错,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往往体现为过于重视升学率,高考指挥棒没有变化,学校大多采用量化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这也是我国前几次课程改革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识是学生素养发展的基础,但获得知识不等同于素养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价值的融合,它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纽带,是实现人的自我发展以及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氛围评价法”以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主线,体现对课程内容的有效组织与整合,以素养发展为本,追求情境化、开放化、过程化、体验化的核心素养取向的课程评价。三、实施“氛围评价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地多年来,实施评价的主体是各级行政领导和教育专家,而作为直接接触课程的一线教师没有课程评价方面的发言权。氛围评价法以实施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师为评价主体。因为教师充分了解课程,实施课程后第一时间收到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于课程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学习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怎么样,他们最有话语权。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呼唤创新性与全面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克服课程评价片面性与功利性的追求。而“氛围评价法”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教师的评价主体·153·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地位,构建更加能够体现、促进、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课程的评价,其学业水平方面可以量化,但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是无法用数据来描述。通过氛围评价法从课程内容、生活实际、主体间性、学业评价、达成效果、思维发展、情感体验、共同发展等方面,体现师生主体间性价值和特点,师生双向评价,发现学生内在潜力,有效调整课程教学,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发展。同时使学生从被动的评价转变为主动的评价,通过自评,学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评价,慢慢学会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养成了自我完善与提高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养成和自主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生生之间互评发展了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和责任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追寻的是师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的契合与共鸣。如果能让师生在在相互评价、相互认知、相互影响和彼此濡染中实现共同进步,那么师生都将变得更美好。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用)学校课程名称评价项目C课程L生活I主体班级授课教师评价日期评分评价指标优秀5分1、课程内容难易适中,紧密围绕课题主题。2、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新意。3、课程内容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4、能够在讲解知识点时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5、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环节。6、通过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励学习的兴趣。7、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予以激励性发言。M评价9、布置分层作业,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10、优化问题及活动设计。A效果12、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13、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T思维14、引导学生将课程知识活学活用,举一反三。15、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的声音。11、顺利达成教学目标。8、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良好合格较差很差4分3分2分1分·154·第2期陈君:浅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下的课程评价E16、引导学生愉快学习,分享学习成果。体验17、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18、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R发展简要评语说明19、能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20、结合学校理念,渗透德育。总分评价教师A级课:100分—90分;B级课:分—75分;C级课:74分—60分;D级课:60分以下。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用)姓名课程名称班级学号评价日期授课教师评分评价项目评价指标优秀5分1、我喜欢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愿意课后继续C课程探究课堂上遗留下来的问题。2、我喜欢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并愿意配合教师开展各项课程活动。3、我觉得课程的内容生动形象,能运用于生活L生活实际。4、我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联系实际,融会贯通。5、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I主体6、能够主动发现问题,与师生互动交流。7、能够参加小组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M评价A效果11、收获了知识和技能。T12、思维能力:主动思考问题并展开了想像。8、积极回答问题,获得了肯定的评价。9、认真完成随堂作业,获得展示的机会。10、达成了课堂学习目标。良好4分合格3分较差2分很差1分综合等级·155·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思维13、探究能力:对课题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追终溯源。14、质疑能力:能够提出不同观点并据理力争。E体验15、我感到学的很轻松,很愉快。16、我乐于分享成果,我觉得学习让我有成就感。17、完成理解和掌握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R发展18、表达能力:能够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19、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力来解决问题。20、创造能力:在课堂活动和作业中体现出创意。简要评语总之,氛围评价法以人为本,充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最大程度地体现课程评价的本质。通过对课程、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分析比较,使得总分量化与质性研究有效结合,让学生核心素养在课程实施中落地生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打下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薛继红.关于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6):43-45.[2]叶丽萍,朱成科.对我国课程评价的反思[J].辽宁教育,2014(7):40-42.[3]王润,张增田,章全武.核心素养:课程评价的时代追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4):52-56.[4]王凡录.现代主体间性教育活动要素新探[J].文教资料,2016(21):121-123.·1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