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七讲1 第一次工业及欧美各国政治经济变革

第七讲1 第一次工业及欧美各国政治经济变革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七讲 第一次工业及欧美各国政治经济变革

1第一次工业

(1)工业兴起的背景与条件

①什么是工业?(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又称产业,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 ②英国率先进行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a政治保障:英国率先进行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封建制度的废除,私有制的确立,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也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议会对国家事务的控制,避免了君主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

b资本条件: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扩大生产提供了资本支持。

c 劳动力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

注解:什么是圈地运动?14到19世纪间,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看到畜牧业生产比农业生产更为有利可图。于是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客观上增加了社会自由劳动力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

d 市场 :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e 技术积累:长期的手工工场生产为后来的技术创新提供了经验和技术积累。

③工业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强大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生产需这里我要进行解释,我们不是要讨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条件吗?怎么又和资本主义发展扯上了关系? 要知道,工业所以能够成为现实,肯定离不开“必要性”和“可能性”两种因素。“必要性”就是我们为什么非要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可能性”就是我们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条件,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使要求实现。这种“必要性”直接来自于对商品的需求,或者表述为市场需求。英国因为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的发展,对于工业制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发现,依靠人工这种低效率的劳动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于是就琢磨,怎样能提高生产效率,机器作为节约人力和提高效率的最佳手段被发现和采纳,并不断完善。 有了必要性,还要说可能性。机器生产的前提是有机器,而制造机器需要的是技术,这点很好理解。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还需要资本的投入,没有钱怎么搞创新呀。即使有了机器,要把机器规模运用于工业生产,这才叫工业,否则只能叫科技发明。“运用”的主体是资本家,他们有了资金、有了市场、有了土地、有了劳动力才能推广机器生产。全社会范围内的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才能叫工业。工业是一种长时间、大规模、广范围的“运动”。而不是发明出来就完事了,这点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理解。工业及其延伸很广泛,下面我们会介绍--文思 求。

(2)工业的过程

①棉纺织技术的和影响

a1733年,棉纺织业织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

b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一种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珍妮纺纱机。这是英国工业的开端,因为凯伊的飞梭只是一个装置,而珍妮纺纱机才开启了英国的机器工业时代。 c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织出的棉纱虽结实但粗,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d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融合了两种纺纱机的优点,织出的纱细而坚固。 e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利织布机,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注解:纺纱是把棉花纺成线,变成棉纱(就是棉线)。再把线纺成布,叫做织布。这是两

个过程。

影响:珍妮纺纱机不仅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的发明创造,而且在冶金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也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但广泛使用机器,畜力和自然力不能满足需要,还能用什么来带动机器呢?机器动力成为了人们新的关注点。。 ②机器用动力的进步

a1705年,纽克门发明了大气活塞式蒸汽机,但热效率很低,而且不能广泛应用。 b蒸汽时代的到来在技术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1769年,机械师詹姆斯•瓦特改进了纽可门的蒸汽机,制成了单动式蒸汽机,使之效率大为提高。随后,瓦特又不断改进,1782年试制成功联动式蒸汽机。改进后的蒸汽机很快就被应用于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部门,所以又称“万能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c工业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工业初期,工厂基本上都建立在河流旁边。但以水力作为动力会完全受地理条件的。蒸汽动力则不同,能够随意移动,可以使工厂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是工业城市之母”。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③交通运输业

蒸汽动力的使用,带动交通运输业,人类进人铁路运输时代。1814年,史蒂芬孙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用蒸汽做动力的火车机车。1825年,使用机车的第一条铁路通车,从此进人铁路时代。铁路的兴建加快了工业的进程。在海上交通方面,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也于1807年问世。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④英国工业完成的标志: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当然这种机器生产不是仅仅生产消费品,甚至连作为工具的机器本身也是被机器生产的。以机器制造机器也是工业完成的标志。

(3)工业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①工业促进近代社会的发展:

工业改变了英国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农业人口显著增加。许多劳动力也开始从事第三产业。

②适应工业的政治变革:英国在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发展起来后,共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还建立了职业制度,以保障社会的稳定。

③经济思想和对外的变化:

自由资本主义理论被亚当斯密系统阐述并成为英国主导经济思想,1852年英国议会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对外推行炮舰,以海军力量推动对外贸易。这既是工业后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也是工业增强英国经济军事力量的表现。1824年、1860年,英国分别和普鲁士、法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消除贸易壁垒。后来许多国家之间都签订了类似协议,说明国际经济交流更加成熟。

④推行法制化建设,废除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1846年废除《谷物法》,因为谷物进口会增加国内谷物价格,也就从根本上增加了工人消费和用工成本。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因为航运业不是英国经济的支柱反而可以帮助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对外贸易。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4年颁布《工厂法》,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维持了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⑤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十倍,为英国工业提供了充足的能源。1850年,英国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达250万吨,是德国的10倍。英国取得了“世界工厂”地位。

在工业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耗资八万英镑修建了钢铁—玻璃结构的巨大展厅“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起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 (4)工业的扩展

①工业向他国扩展的开端: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一方面,当机器成为一种商品后,生产机器的资本家也会要求扩大机器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英国的资本家已经积累的太多过剩资本,必须向外投资,也就要求从英国出口机器到国外。 ②法国在工业时期的表现:

a法国是继英国之后第一个发生工业的国家。18世纪末法国就开始引入了蒸汽机,但拿破仑帝国时代由于战乱,机器引入陷于停滞。但法国大已经为资本主义发展废除了封建制度阻碍,拿破仑时代又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1815年后,法国工业大踏步向前发展。

b存在的问题:小企业大量存在,大企业发展缓慢。法国工业多以服饰业、高级化妆品等奢侈品生产为主,多使用手工生产。小企业在法国有数十万家,平均每家用工不到3人,而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法国中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尤其是大期间,雅各宾派的土地侧重满足小农的土地要求,后来的拿破仑法典又对此进行了法律保护。导致法国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也不景气。法国还有发达的高利贷资本,而使工业生产资金缺乏。因此法国工业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德。 c 到19世纪中期,法国的工业基本完成,但其工业化程度则不及英国和后起的美国。 ③美国在工业时期的表现

a大约与法国同时,美国也开始了工业。17年,塞缪尔·斯莱特仿制英国的水力纺纱机,并在罗得艾兰建立美国第一家纺纱厂,从而揭开了美国工业的序幕。

b美国工业的有利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较少遭受战争破坏,有助于工业持续发展。美国从中立国的立场上利用欧洲战争坐收渔利。如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美国乘机发展了自己的航运业和海外贸易,攫取大量财富。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更为突出的是,美国在工业中特别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许多新发明也出自美国,如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和轮船等。

c 美国的西进运动也推动了工业发展,在美国支援下,向西扩展移民,驱赶和印第安人。西进运动中所需生产生活资料完全来自东部,而西进后农业区的建立也为东部提供充足农产品。

d 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基本完成了工业。经历了60年代的废奴运动和南北战争,扫清了美国工业的最大障碍,19世纪70年代,美国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宣告完成。 ④德国在工业时期的表现

a德国的工业晚于英、法、美三国,由于国家、农奴制再版、长期战乱、更无海外殖民地导致德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才真正踏上工业的道路。

b德国工业发展缓慢,直到50—60年代,德国开发新矿山、建设新工厂、修筑新铁路的投资盛极一时。1871年,普法战争为德国发展提供了资金和资源,随后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国家统一加速了德国工业进程。到19世纪70年代,德国工业完成,但又

开始面对第二次工业。

(5)工业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大:工业后,欧美工业化国家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范围内廉价原料。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蒸汽机车、轮船的使用让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

②亚非拉国卷入世界市场:19世纪中期,自由贸易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欧洲与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发展。资产阶级凭借工业带来的强大实力,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将这些地区纳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③人口和资本的流动:除了商品在国际间流通外,人口和资本也大规模流动。这些国际移民给移入国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这种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19世纪中后期,随着商品、原料、劳动力、技术贸易的更为频繁和便利,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率先完成工业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的中心。

(6)工业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工厂制的出现

在工业时代,为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的最基本含义应该是放置机器的场所,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进行有序的分工,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但工厂生产还包含了制度性因素。工厂制度下的工人,一方面受严格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受到精密分工的机器的支配。工厂制度还包括严密的从原料使用、生产安排、直到制成品出厂在内的一系列制度规范,以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7)工业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的产生 ①重商主义的问题:

重商主义以金银作为财富的唯一标准,要求在对外贸易中多出口少进口,以贸易顺差增加财富。这种思想已不适应工业时代的要求,工业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最为廉价的生产资料必然要求从外国进口产品。为了降低生活成本,资本家也希望进口国内稀缺的生活产品,如对英国最为重要的“谷物”,抑制进口的已经被资产阶级所反感,他们要求让市场自由运行。这就是自由经济思想产生的开始。当然这种思想也展现了英国工业资本的实力,因为他们有信心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②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亚当·斯密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3月。《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并讨论了国家收入问题。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③《国富论》中的自由经济思想:《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他用绝对优势理论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必要性,指出了自由贸易对国家经济的好处。

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要便宜,那么最好是输出在本国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而不要自己去生产。他举例说,在苏格兰可以利用温室种植葡萄,并酿造出同国外一样好的葡萄酒,但要付出比国外高30倍的代价。他认为,如果真的这样做,显然是愚蠢的行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

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世界的财富也会因此而增加。 ---《西方经济思想史》

亚当·斯密认为,在对外贸易中,只要进口自己的劣势产品,出口自己优势产品,那么国家经济就会得到好处。这一观点并非完全正确,但在那个时代却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主张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述。他认为国家的职能不是管理经济,而是做好经济的“守夜人”角色,保护商船的安全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就可以了。后代的经济学家李嘉图等人对他的理论进行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了西方经济思想的最主要流派---自由经济思想(或自由放任思想)。体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强大后的要求。

④ 结果:1852年英国议会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基本遵循自由贸易原则。

(8)工业的意义(总说)

工业不仅是技术,也是社会变革。极大提高生产力,创造巨大财富,使许多产品的使用普遍化。工人比例的增加,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和对内经济、贸易的变化。工业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世界贸易的频繁化和自由化以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和市场,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此过程中造成了殖民地区的贫困落后,同时也传播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旧思想和旧制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