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
2.能够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区域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试卷第1页,总7页
四、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教材,结合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进而总结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并学会分析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沙漠、戈壁、雪山、清川、绿洲,还有茫茫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西北地区(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特带来了西北地区一组画面供大家欣赏。 【讲授新课】
1、请注意观察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农牧业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特点。 2、要把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在预习过程中读到的文字叙述结合起来。 师:(录象结束)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可能没尽兴,以后我们再找机会继续欣赏。
师:(学生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把通过预习和观看录象获得的知识相互交流一下,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力争在小范围把问题消化掉,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作出标记,等会儿提出来,我们
试卷第2页,总7页
共同探讨。
生:讨论
师:(待学生讨论基本完毕)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信大家一定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许多知识,也可能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为什么以干旱为主?
师:投影\"西北地区位置图\",请同学们读图并按课本11.32图上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再从\"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图上,看一看,这两个地方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毫米。
生:(量算并读图)分别是558千米和3510千米,400毫米和50毫米以下。
师:通过以上读图和量算,哪位同学能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本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降水稀少,所以非常干旱。 生2:西北地区非常干旱,为什么11.35图上天山山区还有茂密的牧草,放牧着成群的牛羊?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和思考,提出的问题很好,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请同学们讨论。
生:(讨论后)天山上有冰雪,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使得这里水草丰美,可以放牧牲畜。
生3:为什么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变为荒地?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结合此图回答以上问题。
生:本区深居内陆的位置和东西狭长的轮廓造成东西降水量不同,东部
试卷第3页,总7页
降水稍多,西部降水十分稀少,所以植被由东向西出现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生4:为什么本区多内流河和内流湖?特点是什么?
生:(稍作讨论,相互补充)本区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陆湖,不能东流入海。
生5:为什么农田、村镇、城市在本区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生:(在教师提示引导下回答)本区气候干旱,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大多近水而作,择水而居东部主要集中在黄河沿岸平原,呈带状,西部集中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呈点状,铁路沿线的工矿区也呈带状。
西北地区草场资源非常丰富,但人类在利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请看投影--漫画\"请嘴下留情\"结合此图说明人类在利用草场资源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请提出你的建议。
生:(讨论后争相发言)过度放牧,草场超载,土地沙化严重。可以建设人工草场;还可以划区轮牧;减少单位面积载畜量;还可以改良牲畜品种,使其吃的少,产肉产毛多......
师:这些设想都非常好。因此,治沙和防止草场退化成为西北地区人民的重要任务。
师:同学们喜欢吃的瓜果吗?你们知道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吗?
生:(讨论后)云量少、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植物体内的糖分积累的多。
师:提到的瓜果,我们立刻会想到甜甜的哈密瓜、葡萄。接下来,
试卷第4页,总7页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请看投影\"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分析此图可知本区以灌溉农业为主,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首北朝民歌《敕勒歌》(放录音),从中体味具有\"塞外江南\"美誉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和谐美景。 生:听录音,并小声跟着诵读。 。
师:投影\"西北地区的交通图\"请同学们读图并据图介绍西北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及其分布。
生:(读图并到板前指图介绍)西北地区主要有兰新线、包兰线,都是沿着有水草的绿洲和黄河谷地延伸的。另外,本区民航事业发展迅速。
板书设计(略)
课程小结
1、位置: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和河流:由于距海遥远和山岭阻隔,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4、自然景观: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5、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 分布有高山草场。 (2)优良畜种有三河牛、三河马和细毛羊等,草原上可移动的房子叫蒙古包。
试卷第5页,总7页
6、灌溉农业
(1)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2)由于县级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
(3)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的长绒棉享誉全国。
(4)引水工程—坎儿井:利用山麓地带的坡度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古老的水利工程。它的暗渠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以适应当地干旱的环境
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内容主要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牧业发展的特点。教学从西北地区的位置入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牧业生产特点。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多媒体资料展示、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探讨、合作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进而提高各种能力,达到学习的目标。
当然,在思考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觉得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因此,我设计了“瓜果品质优、成色好的原因”这个探究性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和生产生活相联系,
试卷第6页,总7页
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第7页,总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