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15年第6期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王 莉 (安徽省淮南市新康医院 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1 目的:对处于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患者进行应用风险管理的模武,研讨其影响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从20l2年9月至2015年2月自我院选取处于血液透析护理 中的患者92例,对这92例患者进行适当的风险管理,分析护理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完善护理的方法。结果:在对92例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风险管理的模式护理结束后,可能发 生风险事件的概率较低,促进了康复。结论:通过在患者血液透析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方式。大大地降低了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也提升了患者对该过程服务的满意 程度,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临床效果;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I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I5)o6一o367—01 血液透析(HD)是通过半透膜清除血液中的一些垃圾废物,其主要适用于尿毒症 有2例,不正当处理医嘱的患者有2例,造成了进一步护理投诉的患者有3例。 综合征、脑水肿以及高钙血症等,是一种技术性、专业性较强,并且较为安全普遍的以及 3讨论 广泛应用的净化血液的方法,但在透析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在血液透析护理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以避免风险发生、控制最低成本和损失最小化为目 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 。本文研究的风险管理可以对此进行相应 的的对风险定义、测量、评估和发展应对策略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管理过程,在医疗工作 的预测与评估,并制定相对的应对策略,在临床试验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管理 中不可避免有风险的存在,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不可预测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在本文 过程报告如下: 研究的血液透析中,主要存在患者和治疗措施的风险因素,需要透析的患者病情复杂、 1资料与方法 变化迅速、全身状态较差,存在较高的发生意外医疗事件的概率L4 J。 1.1临床资料 患者的血液长时间的与医疗器械接触停留并反复穿刺,很容易合并不良症状;该类 从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自我院选取处于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患者92例作为本 病多数身体机能急速下降,易导致严重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需再次输 次的研究对象,该92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中,男55例,女37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 血治疗,极易导致细菌或病毒感染,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对该透析护理过程极为重要。 (46±13.37)岁,所有患者的人选标准是:血液透析的时间约1—4年,平均(2.5±1.21) 相对比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言,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原因产生的风险因素, 年;经医学严格检测,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有29例、高血压肾病24例、慢性肾盂肾炎 通过建立健全的血液透析管理和操作流程,可有效的规范了医疗护理的行为,它提高了 2l例、糖尿病肾病l1例、其他疾病7例;该92例血液透析的患者均排除身体其他疾病。 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并且由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事件可以尽量得到避免。 1.2护理方法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加强责任感,并开展与风险因 患者和家属对治疗以及护理的方法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即在护理管理过 素有关的课程,可避免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产生的风险,从根本上保证患者的安全[ 。 程中应用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健康完整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 开展风险管理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医护工作人员的风险和责任意识。制定完善的相关应 管理;固定不动以及插管部位无污染②严格进,行 菌操作原则,;③在进行输血、 透析的操作一定要严格规范每个步骤,配血时,切勿将两个患者的血液放置在 保证穿刺针 急方案,人员对于护理细节的严格掌握以及护理科学严谨的配合,可以充分识别并处理潜在的 可以积极有效的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而在血液透析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医护 一处;④该过程中需定时巡视,肝素追加量以及凝血现象进行阶段性检查;⑤严密关注 护理风险,可最大程度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患者的身体情况,若有头晕、心悸、抽搐等不良症状产生时需及时告知医生,及时配合相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患者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 应处理;⑥密切关注患者在透析前后的体重,避免失衡;⑦透析前将所需要的管路和器 质量,深受患者和家属的信赖与支持,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与广泛应用。 械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确保透析器的循环时间足够有效,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热原反 应并尽早处理;⑧若在透析过程中发生器械损坏的情况,需及时更换,护理人员应熟练 参考文献 掌握操作步骤与穿刺、插管等技术,保证良好的透析效果[ ];⑨阴性和阳性透析患者分 [1] 李妲瑛,李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区、分机进行透析,透析用品一次性使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患者在透析之前需要进行 2010,07(21):66—68. 肝炎病毒和肝功能、梅毒以及艾滋病的检测,并且在之后的时间每6个月进行复查。 [2] 曹建侠.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学,201l,l2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0):1388—1391. 事件. 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 程中对其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角度.医嘱处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比较风险事件以及护理风险事件 进,行评价,通过在枣外 [3]4i 叶春.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J 陈燕萍,徐连芳.‘风险意识在墓 医院血液遮 室护运管理中的应用[].西部医学,2010,22(11):2174—2175.J].护理 、护理捧 、的发 。 研究,2009,23(15):1385—1386. 患者中出现不测事件的患者有1例,护理不标准的患者有1例,透析护理不正确的患者 ; 者在住院期问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没有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出现。92例 [5]『T]周旱 ‘ 器 … ‘一署 装置临床应用中不良事件分析及风险管理 … ‘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孙小红 (陕西省永寿县人民医院 陕西 永寿 713400) 【摘要】 目的:对急诊护理流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的实际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0年1月一2012年1月问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资料,按照急救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5例)。其中,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急救护理,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的急诊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 理效果展开对比与分析,总结经验。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时长、急诊球囊扩张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有效得到控制(P<0.05)。结论:与常规急 诊护理相比,急诊护理流程对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预后过程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效果较好,值得在急诊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6—0367一O1 在医院急诊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急性病,具有病情重、发病急等特点,在发病 表1 两组患者急诊所需时长、急诊球囊扩张所需时长统计 时患者常以心率失常、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症状。鉴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发展较快,因 此把握抢救时机对于控制疾病十分关键,且护理人员应尽可能配合好医生提高临床救 护质量。在本次临床实验中,笔者选取了近年来收治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护 资料,对急诊护理流程的实践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l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l0年1月一2012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急性 另外,通过我们将两组患者住院恢复期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对照 组有l8例(24%)复发,实验组有6例(8%)复发,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0. 心肌梗死患者,男性88例,女性62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为(57.5±12)岁。经 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病症标准。其中,患者脑梗死部位为下后壁48例, 05)。 3讨论 前间壁与广泛前壁52例、高侧壁5O例…。另外,共有35例合并伴有高血压,23例合并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因此在急诊抢救护理时期,对于时间的有 伴有糖尿病。按照急救流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5例)。经对比, 效把握和利用显得格外重要,是改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急诊护理流程相比于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O.05)。 传统的常规急诊护理,一改护理人员机械遵从医嘱,缺乏科学、合理的护理规程与目标 1.2方法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急救流程:在患者人院时,由护理及时为其安排至 的问题,更多的强调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急救护理过程中对于时间的利用 抢救床,同时通知医生并将绿色通道开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吸氧及l8导 率大大提高,节省术前准备时间_6 J。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落实护士责任制,有 心电图,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的抽血、心电图检测及静脉通路建立,另外适当用药、 标准、有预见地投入到急救护理中,是护士能力及医院急诊护理水平有效提升的充分体 行化验;安排会诊,行必要的PCI或溶栓等流程。 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的急诊护理流程:第一,通过早期预诊分诊 现。在本次I临床研究中,笔者选取了我院急诊科于2010年1月一2012年1月问收治的 尽可能早的对胸痛患者实现识别,并对胸痛患者提供挂号及就诊优先【 。在这・ 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按照急救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5例)。 通过对比能够发现,急诊护理流程对于缩短急诊时长、急诊球囊扩张时长效果更佳,同 过程中,分诊护士要看、问结合,合理缩短分诊到抢救所需时间,行及时的心电图检测, 时能够使患者预后过程中疾病复发率显著降低(对照组复发率24%,实验组复发率仅 另外,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表现及心电图特征行相应救护。第二,在急救护理过程中,要 8%),临床效果显著。 形成“定位、定时、定责”的明确模式,争取在第一时间有效落实流程,注重救护时效性; 在患者到达急救科的1—2min内,为其妥善安置抢救床并安排其平卧,为其供给吸氧; 参考文献 3rain内对血压、脉搏等进行检测,及行I8导心电图;6min内进行心电图检测等。第三, [1] 刘雪贞.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观察[J].当代医 对患者有效、安全转运。由于转运过程伴随着各类风险,若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其他 学,2014.20(25):I】1—112. 并发症,提高死亡率,因此要实现建立起完善、规范的转运制度,如在做好病情评估与记 录,准备所需救护仪器设备、药品等后方可进行转运。 [2] 王媛,黄英,徐丽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 O3(12):781—782 1.3护理效果判断对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的急诊时长、急诊球囊扩张时长、住院期 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进行科学记录和分析 j。若急诊时长、急诊球囊扩张时长有 [3] 刘红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 效缩短,住院恢复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显著降低,则表明护理效果显著。 医药,2014,9(3):236—237. 1.4统计学分析通过Excel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以 [4] 陈竹芳,黄鹤.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J].中国现代 Spassl0.0统计学软件展开对数据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不存在 医生,2O13(19):87—89. 显著性差异,能够展开对比(P>0.05),急诊护理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5] 韩彦辉,王素梅,李海霞.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护 2结果 理实践与研究,2013(03):25—26. 将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所需时长、急诊球囊扩张所需时长进行统计与对 [6] 刘红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 比,可以发现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的急诊护理流程能够将上述时长显著缩短(P<0. 药,2014(O3):236—237. 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68 医学美学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