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引领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引领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保捱科技网
禾斗技创新-农业l— 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引领曲靖市现代农业发展 曲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沈丽芬 曲靖市是云南省的农业大市,是全省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和 加工基地之一。近年来,曲靖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取得长足 发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辉煌业绩,而卓越成就的背后,离不开 科技强有力的支撑,更离不开孜孜探索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当 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其核心就是加快科技创新。 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曲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即曲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个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推 广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科研推广机构,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 位居全市前列。“十一五”以来,中心加强资源、资金、技术、人才 的整合与集成,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攻关、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推 广和培训服务,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并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 用,使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迅速提高,优质良种覆盖率进一步 扩大,为确保粮食作物安全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良种创新工程全面提速 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紧扣“提质增 效”寻找着眼点和着重点。5年选育出11个新品种通过省审 定,在全省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尤其玉米育种一直走在云南 省前列,成为云南省玉米协作攻关牵头单位。近年来,小麦、水 稻、马铃薯良种选育也成为后起之秀。地麦新品种靖麦1 1号、 靖麦12号,是自2001年以后云南省两轮区试中,产量连续多 年位居第一的优质专用新品种。靖麦14号是早熟型品种的新 突破,对解决大小春争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我们育成 曲靖市首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麦新品种“靖大麦1号”,同时 在蚕豆、豌豆、大豆品种的筛选、试验也取得可喜进展;随着我 74 1 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的确立,中心加强了马铃薯良种繁育, 在靖薯1号审定不久,靖薯二号、三号相继出圃,目前正待鉴 定。同时,在水稻高产品种选育上也取得突破,靖粳1O号在 2008年陆良县实施的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样板中, 经专家对百亩核心攻关田实地测产,最高亩产达888千克,百 亩平均亩产857千克,达到了超级稻的产量水平,2009年将作 为曲靖市水稻高产竞赛核心品种进行示范攻关。这些新品种在 品质、产量、广适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在省内外主产区广有种 植,其产品在市场销售和饲料加工行业中占很大份额。层出不 穷的科技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使农作物优良品 种更新加快,由传统品种逐步向优良常规品种、高产高抗优质 品种(组合)转换,品种杂交率和优质品种比重逐年上升,促进 了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为曲靖农产品的自求平衡和丰年有 余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 作为全市农业科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先导,以市级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为核心研发中心、以各具中心为区域性科研推广创 新平台,加大良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力度。马铃薯以推广合 作88、会一2等脱毒种薯为主,良种覆盖率达84.25%;玉米仅 2002年至2007年,就累计推广自育和引进新品种11个共21 万公顷,平均每公顷增产735千克,每公顷增收870元,共增产 玉米1.5亿千克,增收1 58亿元。推广应用小麦品种27万多 公顷、大麦品种17万公顷、蚕豆品种13万多公顷,为曲靖市小 春生产做出了显著成绩。水稻以楚粳系列、靖粳系列、凤稻系 云南乖斗技管理 2009年第1期 I科技创新-农业 列、云光系列、云粳优系列等为主体,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三级优 质米以上,实现了曲靖市“十五”期间优质稻品种的全面更新换 现代农业创新平台。中心先后争取建设了农业部玉米原原种基 地、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国家重点农科所建设项目,以及首个 市级马铃薯育种基地。靖禾科技示范园,总投资达375万元,建 成拥有多项自动系统、滴灌供水系统的钢架塑料大棚、育 代,品种品质结构得到了史无前例的进一步优化,使曲靖市优 质稻生产步入稳健快速发展阶段。 在全市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中心担任了主力军,不断引 苗温室、无土栽培温室等设施共计5.33公顷。重点农科所建设 项目,争取资金110万元,补充更新了大批科研试验设备,并对 试验室、检验室、组培室等进行了配套改造,还从瑞典引进先进 的分析仪器,建立了玉米、小麦品质分析数据库,可在短时问内 进吸收、总结创新栽培模式、栽培技术,推陈出新,在重点性、 贮备性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玉米生产上,重点推广的地膜覆盖、育苗定向移栽等技术,为 玉米的高产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水稻生产上,通过良种良法 对玉米、小麦籽粒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快速分析,有效提高了 配套,以高产竞赛为契机,加强高产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集成, 加大“稀播带蘖壮秧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应用力度,带动全市水稻生产水平整体提高。小春生产方面, 大力推广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模式,示范推广农业生物多样 性控制病虫害优化种植技术5O万公顷,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70 000多万元,并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马铃薯产业上,推广 了高垄双行栽培技术8.5万公顷、马铃薯杂交实生籽技术 3333公顷。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全市每年增 产鲜薯35 328万千克,增收21 197万元;马铃薯浅播覆土栽 培技术每公顷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4800元,全市共推广2 5 万公顷共节约生产成本11 840万元,使马铃薯产业成为我市 发展潜力巨大的特色产业。 同时,在2008年全市农业高产创建活动中,中心科技人员 与相关部门协作,深入各级创建样板帮助拟定实施方案,提供 技术指导服务,督促按技术规程要求严格实施,使全市刨建活 动取得成功,辐射带动全市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 推进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为全市粮食持续增产增收奠定了基 础。 三、科技竞争力明显提高 科技竞争力是科技总量、科技实力及科技水平与潜力的综 合体现。近年来,中心的科技竞争力显著提高,科技综合能力有 效提升。 1.以项目为载体,强势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倾力打造 品质育种工作的预见性和目标性。多年的积累与发展,构建了 较为完善的设施平台、试验示范基地、种质资源贮备以及与之 配套的各种基础设施,拥有资产总额已逾1000万元,试验基 地、科技示范园、温室等131 661平方米。2000年以来,获得国 家、省、市级科技专项扶持资金1460万元。这些农业科技创新 基地的建立,大大提升了中心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了科 技向农业的全面渗透,对加快全市良种选育进程起到极大的推 动作用。 2构筑人才高地,为19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 技术支撑。领军人才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心高 度重视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集聚和使用。中心现有研究 员2人,高级农艺师1 5人,先后享受到、省、市各级 特殊津贴或获得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等称号16人次。在此基础上,2008年单位又公开选拔了首名 具有硕士学历的优秀人才充实研发队伍,并积极鼓励和支持创 新人才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全省具 有领先水平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近期,中心主任、 推广研究员敖毅成为曲靖首位入选第八批云南省技术创新人 才培养对象。在这些科技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的带动下,通过 对技术、设施设备、资源的整合,有效地增强了自主研发、引进 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加快了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进 程,近5年,获得农业科技成果奖27项,其中:省部级8项、地 厅级19项;发表科技论文24篇,其中国家级9篇、省级4篇, 市级11篇;注册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靖禾”科技品牌商标,并 与曲靖靖丰种业有限公司进行研发强强联合,为促进科技成果 的快速转化搭建一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发展平台。同时,通 过互联网建立了靖禾科技网站和网络智能办公系统,实现信 息、资源、成果共享。 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中心科技团队以“创新、进 步、协作、奉献”科技创新精神,着眼于理念的创新、科技的创 新、服务的创新和投入的创新,致力于优良品种的引育,农业产 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引进、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常规 技术的升级,通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增强科技创新 能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服务,为农业农村发 展提供强大支撑,以崭新的风貌引领曲靖现代农业发展。 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