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试卷A(含参)
一、填空题 ( 每空1分, 共 分 )
2. 一般闭式齿轮传动中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和( )。 齿面疲劳点蚀, 轮齿弯曲疲劳折断 3. 开式齿轮的设计准则是( )。 应满足,σF≤σFP
4. 当一对齿轮的材料、热处理、传动比及齿宽系数d一定时,由齿轮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的( )或( )有关。
分度圆直径d1或中心距
5. 在斜齿圆柱齿轮设计中,应取( )模数为标准值;而直齿锥齿轮设计中,应取( )模数为标准值。
法面;大端
6. 润滑油的油性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的( )能力。 吸附
7. 形成流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是( )、( )、( )。 ①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构成楔形间隙;②两工作表面间必须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或其他流体;③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能带动润滑油从大截面流进,从小截面流出。
8. 滑动轴承的润滑作用是减少( ),提高( ),轴瓦的油槽应该开在( )载荷的部位。
摩擦:传动效率;不承受 9. 蜗杆传动中,蜗杆所受的圆周力Ft1的方向总是与( ),而径向力Frl的方向总是( )。
与其旋转方向相反,指向圆心
10. 由于蜗杆传动的两齿面间产生较大的( )速度,因此在选择蜗杆和蜗轮材料时,应使相匹配的材料具有良好的( )和( )性能。通常蜗杆材料选用( )或( ),蜗轮材料选用( )或( ),因而失效通常多发生在( )上。
相对滑动;减摩、耐磨;碳素钢或合金钢,青铜或铸铁;蜗轮
11. 当带有打滑趋势时,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 ),而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决定于( )、( )、( )和( )四个因素。
最大值;包角;摩擦系数;张紧力及带速
12. 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随预紧力的增大而( ),随包角的增大而( ),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 ),随带速的增加而( )。
增大;增大;增大;减小
13. 在设计V带传动时,为了提高V带的寿命,宜选取( )的小带轮直径。
较大
14. 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是( )避免的,打滑是( )避免的。 不可以;可以
15. 带传动工作时,若主动轮的圆周速度为v1,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为v2,带的线速度为v,则它们的关系为v1( )v,v2( )v。
v1>v;v2<v
16. 对于高速重载的滚子链传动,应选用节距( )的( )排链;对于低速重载的滚子链传动,应选用节距( )的链传动。
小;多;大
17. 花键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对静联接是( ),对动联接是( )。
齿面压溃;齿面磨损 1. 摩擦离合器靠( )来传递扭矩,两轴可在( )时实现接合或分离。
工作面的摩擦力;任何速度
二、选择题(33小题,共99.0分)
[ ] 1. 尼龙柱销联轴器的刚度特性属于( )。其主要缺点是( )。
A、定刚度的,不宜用于高速、起动频繁和正反转多变的传动 B、变刚度的,径向尺寸大、允许的工作温度范围小
C、既可以是定刚度的,也可以是变刚度的,结构复杂、制造不便 B
[ ] 1. 齿轮传动中齿面的非扩展性点蚀一般出现在。
A、 跑合阶段 B、 稳定性磨损阶段 C、剧烈磨损阶段 D、 齿面磨料磨损阶段 A
[ ] 1. 两个齿轮的材料的热处理方式、齿宽、齿数均相同,但模数不同,m1=2mm,m2=4mm,它们的弯曲承载能力为。
A、 相同 B、 m2的齿轮比m1的齿 C、与模数无关 D、 m1的齿轮比m2的齿 B
[ ] 1. 一对直齿锥齿轮两齿轮的齿宽为b1、b2,设计时应取。
A、 b1>b2 B、 b1=b2
C、 b1<b2 D、 b1=b2+(30~50)mm B [ ] 1. 双向运转低速重载软齿面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是。
A、 轮齿折断 B、齿面点蚀 C、齿面磨损 D、齿面胶合 E、塑性变形 A
[ ] 1.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如螺旋角越大,则传动的平稳性( ),产生的轴向力( )。
A、越小 B、越大 C、没影响 B
[ ] 1. 当齿轮材料和热处理条件一定时,许用弯曲应力在( )情况下的值较大。
A、轮齿双向运转 B、轮齿受单向弯曲
C、轮齿在传动中为惰轮
B
[ ] 1. 在圆柱形螺旋拉伸(压缩)弹簧中,弹簧指数C是指。
A、弹簧外径与簧丝直径之比值。 B、弹簧内径与簧丝直径之比值。 C、弹簧自由高度与簧丝直径之比值。 D、弹簧中径与簧丝直径之比值。 D
[ ] 1. 在径向滑动轴承中,采用可倾瓦的目的在于。
A、便于装配 B、 使轴承具有自动调位能力 C、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D、 增加润滑油流量,降低温升
C
[ ] 1.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长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压强
p变为原来的( )倍。
A、 2 B、 1/2 C、 1/4 D、 4
C
[ ] 1.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长径比不变,载荷及转速不变,则轴承的pv值为原来的( )倍。
A、2 B、 1/2
C、 4 D、 1/4 B [ ] 1. 滑动轴承在液体摩擦工况下的摩擦系数很小,约为。
A、0.1~0.8 B、0.01~0.08 C、0.001~0.008 D、0.0001~0.0008
B
[ ] 1. ( )不是滚动轴承预紧的目的。
A、增大支承刚度 B、 提高旋转精度
C、 减小振动噪声 D、 降低摩擦阻力 D
[ ] 1.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由( )表示。
A、数字 B、 数字或字母 C、 字母 D、 数字加字母 B [ ] 1. 代号为7312C的滚动轴承,对它的承载情况描述最准确的是。 A、只能承受轴向负荷 B、单个轴承能承受双向轴向负荷
C、只能承受径向负荷 D、能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单向的轴向负荷 D
[ ] 1. 在正常条件下,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为。 A、滚动体碎裂 B、滚动体与套圈间发生胶合
C、滚道磨损 D、滚动体与滚道的工作表面疲劳点蚀 D
[ ] 1. 推力轴承不适用于高转速的轴,这是因为高速时造成( ),从而轴承寿命严重下降。设计高转速轴支承,可以代替推力轴承使用的是( )。 A、圆周速度过大,圆锥滚子轴承 B、滚动体离心力过大,单列向心球轴承 C、冲击过大,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 D、滚子阻力过大,双列向心球面滚子轴承 B
[ ] 1. 滚动轴承转动套圈与轴颈的配合,应采用基孔制过盈量( )的配合,以( )。
A、一般,防止套圈在载荷作用下松动 B、较小,便于轴承安装与拆卸
C、较大,保证套圈与轴颈紧密结合,载荷愈重过盈量愈大 D、为零或间隙,以保证套圈不致因过大的变形而影响工作精度 C
[ ] 1. 滚动轴承固定套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 )配合,以( )。
A、较紧的过盈,保证套圈与座孔之间牢固地结合 B、一般紧度的过盈,防止轴承工作时套圈跟随转动
C、过渡,使套圈沿轴向与周向既可以游动,又不影响其支承精度与刚度
D、间隙,便于装拆,但间隙不能过大,以免破坏支承的精度 B
[ ] 1. 滚动轴承若用在特别重要的场合,要求它的可靠度提高到95%,则它的额定动载荷值( ),寿命( )。
A、增长 B、降低 C、不变 D、不变或降低 B
[ ] 1. 滚动轴承额定寿命与额定动载荷之间具有如下关系L(C/P),其中,ε称为寿命指数,对于球轴承等于( )。P为轴承的( )。其寿命L的单位为( )。
A、3,当量动载荷,107转 B、10/3,径向载荷,小时 C、3,当量载荷,百万转 D、10/3,外载荷,百万小时 C
[ ] 1. 设计滚动轴承组合时,对轴承跨距很长、温度变化很大的轴,为了考虑轴受热后有很大的伸长量,应考虑。
A、将一端轴承外圈的外侧留有游隙 B、采用内部间隙可调整的轴承 C、轴颈与轴承内圈采用很松的配合 D、将其中一个轴承设计成游动的支点 D
[ ] 1. 阿基米德圆柱蜗杆与蜗轮传动的( )模数,应符合标准值。
A、法面 B、端面 C、中间平面 C
[ ] 1. 起吊重物用的手动蜗杆传动,宜采用( )的蜗杆。 A、单头、小导程角 B、单头、大导程角 C、多头、小导程角 D、多头、大导程角
A
[ ] 1. 蜗杆传动的当量摩擦系数fv随齿面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大而。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B
[ ] 1. 自锁减速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 )。在增速蜗杆传动中,必须使螺纹升角 ( )当量摩擦角v。
A、η>0.5,大于或等于 B、η=0.5,等于 C、η<0.5,大于 C
[ ] 1. 闭式蜗杆传动进行热平衡计算时,应润滑油的工作温度一般不超
过。
A、20~30℃ B、40~50℃ C、60~70℃ D、80~90℃ C
[ ] 1. 蜗杆传动中,蜗杆和蜗轮啮合节点之间的相对滑动速度( )圆周速度。若其它条件相同,仅增加蜗杆头数,则滑动速度( )。
A、等于蜗杆,不变 B、大于蜗杆,增加 C、小于蜗轮,减小 D、等于蜗轮,或增或减 A D
[ ] 1. 带张紧的目的是。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B、提高带的寿命
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D、使带具有一定的初拉力 D
[ ] 1. 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其原因是。
A、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B、带在带轮上出现打滑
C、带传动工作时发生弹性滑动 D、带的弹性变形不符合虎克定律
C
[ ] 1. 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
A、使链条产生初拉力,以使链传动能传递运动和功率
B、使链条与轮齿之间产生摩擦力,以使链传动能传递运动和功率 C、避免链条垂度过大时产生啮合不良 D、避免打滑
C
[ ] 1. 轴上安装有紧配合的零件,应力集中将发生在轴上。
A、轮毂中段部位 B、沿轮毂两端部位 C、距离轮毂端部为1/2轮毂长度部位 B
[ ] 1. 按当量弯矩计算轴的强度公式MeM2(T)2中,折算系数α是考虑到。
A、弯曲应力可能不是对称循环应力 B、轴上有应力集中 C、扭切应力可能不是对称循环应力 D、所采用的强度理论与试验结果有偏差 C
三、分析解答计算题( 4 小题, 共40分)
(15分)[1]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由强度设计得:mn=3mm,z1=25,z2=75,
=80634。已知:传递的功率P1=70kW,转速n1=750r/min。求从动轮所受各分力(忽略摩擦损失),并在图中示出各分力的方向。 (15分)[1][答案] T19.55106P1709.55106133.103Nmm n1750d1mnz135.2575.76mm coscos806342T12133.103Ft23530.36N
d17576.FaFttan23530.36tan806343352.82N FrFttann/cos23530.36tan20/cos806348650.86N
(15分)[2]分析图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小齿轮受力,忽略摩擦损失。已知:小齿轮齿数z1=20,大齿轮齿数z2=76,法向模数mn=2mm,中心距a=100mm,传递功率P=10kW,小齿轮转速n1=0r/min,小齿轮螺旋线方向右旋。求:
1)大齿轮螺旋角 的大小和方向; 2)小齿轮转矩T1; 3)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1; 4)小齿轮受力(用三个分力表示)的大小和方向,并在图上画出。
(15分)[2][答案] m(zz2)2(2076)arccos16.42162535 齿轮螺旋角arccosn12a2100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2mnz222041.67mm coscos16.42P109.55106149219Nmm n20小齿轮转矩T29.55106切向力Ft2T121492197162N d141.67轴向力FaFttan7162tan16.42=2111N 径向力FrFttann/cos7162tan20/cos16.42=2715N (8分)[5] 图中 I 、 II 、 III 、 IV 轴是心轴、转轴、还是传动轴?
(8分)[5][答案]
I 为传动轴, II 、 IV 为转轴, III 为心轴。
(6分)[4]在设计中,如何选择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锥齿轮传动。 (6分)[4][答案]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最常用于两轴平行、转速较低,或滑动齿轮块变速。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常用于两轴平行,传递大功率、高转速。 直齿锥齿轮传动——两轴相交,一般为90°,传递功率不大、速度不高。
四. 如图所示轴系。试回答下列问题;(共11分) (1)为什么采用角接触轴承?
(2)两个角接触轴承3、10内、外圈是如何轴向定位的? (3)纸垫1和12的作用是什么?
(4)斜齿圆柱齿轮7是如何轴向定位的? (5)平键6的作用是什么?
(6)透盖与轴之间采用了什么密封方式?
(7)斜齿圆柱齿轮7的宽度为什么比相应的轴段长一点?
(8)闷盖右端与透盖左端与轴承接触处为什么要开出短轴向缺口? (9)润滑油是如何导入轴承的?
(10)此轴系中的轴承采用什么支承方式?
(11)这种轴承支承方式适用于长跨距的轴系吗?为什么? [答案]
(1) 为了承受斜齿轮产生的轴向力
(2) 角接触轴承3内、外圈的轴向定位是利用闷盖2和挡油环4、套筒5实现; 角接触轴承10内、外圈的轴向定位是利用透盖13和挡油环9、套筒8实现 (3) 密封,调节轴承的间隙
(4) 斜齿圆柱齿轮7的轴向定位利用了轴11的轴肩和套筒8 10 11 12 13 7 8 4 9 6 5 2 1 3
14 15 1. 纸垫,2. 闷盖,3. 角接触球轴承,4. 挡油环,5.套筒,6. 平键, 7. 斜齿圆柱齿轮,8. 套筒,9. 挡油环,10. 角接触球轴承,11. 轴, 12. 纸垫,13. 透盖,14. 半联轴器,15. 箱体 (5) 平键6的作用是齿轮的周向定位并传递动力
(6) 透盖与轴之间采用了间隙(迷宫)密封方式
(7) 斜齿圆柱齿轮7的宽度比相应的轴段长一点是为了齿轮可靠地轴向定位 (8) 开出短轴向缺口是为了使润滑油能够导入到轴承中
(9) 润滑油是利用箱体剖分面上的油槽和轴承盖端的短缺口导入轴承的 (10) 此轴系中的轴承采用了两端固定支承方式
(11) 这种轴承支承方式不适用于长跨距轴系,因为不能补偿较大的热伸长变形
四. 如图所示轴系。试回答下列问题;(共11分) (1)此轴系为什么可以采用深沟球轴承?
(2)两个深沟球轴承4、10的内、外圈是如何轴向定位的? (3)调整环3和11的作用是什么?
(4)直齿圆柱齿轮7是如何轴向定位的? (5)平键8的作用是什么?
(6)嵌入式透盖12与轴14之间采用了什么密封方式? (7)直齿圆柱齿轮7的宽度为什么比相应的轴段长一点? (8)此轴系中的轴承采用什么支承方式?
(9)这种轴承支承方式适用于长跨距的轴系吗?为什么? (10)由结构推测,轴承4、10采用何种润滑方式?
(11)由轴承的润滑方式,分析该轴系的结构不完善之处,应如何改进?
[答案]
(1)直齿圆柱齿轮不产生轴向力
(2)轴承4内、外圈的轴向定位是利用套筒5、6和闷盖1、调整环3实现; 轴承10内、外圈的轴向定位是利用套筒9和透盖12、挡油环11实现 (3)调整环3和11的作用是调整轴承侧隙(游隙) (4)直齿圆柱齿轮7的轴向定位利用轴肩和套筒6实现
(5)平键8的作用是直齿圆柱齿轮7的周向定位,并传递扭矩 (6)嵌入式透盖12与轴14之间采用毡圈密封
(7)直齿圆柱齿轮7的宽度比相应的轴段长一点是为了7的轴向定位可靠 (8)此轴系中的轴承采用两端固定支承方式
(9)这种轴承支承方式不适用于长跨距轴系,因为不能补偿较大的热伸长变形 (10)轴承4、10采用润滑脂润滑方式
(11)该轴系的结构不完善之处为轴承4右和轴承10左没有挡油环,应加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嵌入式闷盖,2. 箱体,3. 调整环,4. 深沟球轴承,5. 套筒,6. 套筒, 7. 直齿圆柱齿轮,8. 平键,9. 套筒,10. 深沟球轴承,11. 调整环, 12. 嵌入式透盖,13. 毡圈,14. 轴,15. 半联轴器,16. 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