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分析

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与实施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 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现的患者210例,按照采取的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120例,观察组为采用护理应急预案干预的9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且统计其干预结果。对搜集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有85例患者成功救治,救治率为94.44%,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56%;对照组中有97例患者成功救治,救治率为80.83%,有2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9.1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运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有效救治率,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第一时间及时启动护理应急预案,以保证大批量的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教护,最大限度地保存生命、减少伤残。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我院提出了护理应急预案。在具体的实施中,也证明了该种干预措施极大的降低了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保证了受害者的安全。结合我院的具体运用状况,对其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现的患者210例,按照采取的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120例,观察组为采用护理应急预案干预的90例。 对照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在18-72岁,平均年龄在(43.21±8.47)岁。伤害类型:火灾烧伤45例、交通事故伤50例、食物中毒20例、其他5例; 观察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在19~74岁,平均年龄在(43.10±8.19)岁。伤害类型:火灾烧伤30例、交通事故伤38例、食物中毒12例、其他10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对应的诊断标准,且在送医时具备一定的生命体征;(2)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对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120例,以急诊分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病情的区分,并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组为采用护理应急预案干预的90例,其主要内容为:(1)严格化救护程序。在医院接收到急救电话后,急诊科护士长需要及时将信息上报,并且通知应急护理小组做好相应的准备。其中一组人员需要跟着急救车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基本处理,其余人员在急诊科进行准备工作。在急救车达到现场后,根据患者的突发事件的类型以及患者状况,进行合理的救护小组划分,并且在现场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处理与分类。(2)急救运输。根据已经做好的划分,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标记,并且将其安置在对应的救护车上,并且指导救护车按次序返回医院。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与医院的应急人员取得联系,并且按照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上报,制定好处理措施。(3)专科应急预案。黄金1h与白金10min是急性创伤患者最为宝贵的救治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必须要保证每项处理措施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因此,在这个阶段要实施专科应急护理,确保处置的有序与正确。(4)注重医护人员心理鼓舞工作的开展。一般来说,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且情况危急,如果其工作状态不佳,将会导致一些恶劣的后果。因此,医院需要对应急救护小组实施心理支持,树立正确的应急意识。

1.3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建立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预案体系。面在对我院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以及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建立护理应急预案,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与完善、护理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护理应急组织管理体系、护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预案、护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制度、护理紧急风险预案与处理程序等。建立健全护理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包含护理应急领导小组、护理应急专业小组护理应急资源保障小组。护理应急领导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和病区护士长组成,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预案制定实施、培训,启动应急预案时的领导、组织、调配、协调工作。

实行平战结合,培养专业的护理急救队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危重病人集中,病情复杂,时间紧迫,护士的心理素质、I急救技能直接影响着整个抢救过程的顺利与否。为顺利开展伤员的急救,实行平战结合的方式,对急诊科、ICU、手术室及护理应急管理小组成员进行定期培训和不定期演练,培训计划包括急救护理技术、抢救仪器使用、配合能力、护士心理素质和思维评断等方面的综合性训练。在抢救仪器的应急操作中,应将思维定势在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果断处理上,即使情况突变也能沉着应对。

科学分工,迅速实施医疗救护。①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指令后,立即启动护理应急预案,以电话方式迅速通知护理应急小组成员,紧急调动人力物力资源,按现场指挥部下达的伤情及教治人数,迅速通知各病区护士长,落实床位,做好抢救或准备工作。②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救护,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使病人迅速安全地脱离危险环境,切忌硬性拖拉,以免造成继发性损伤。在最短时间内对病人进行初步的评估,判断有无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的情况。根据现场条件给予止血、包扎、固定骨折、处理伤口、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等紧急处理。优先处理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等凶险情况。转运途中,维持有效循环、密切监护,及时处理险情。③安排2名急救经验丰富的护士在急诊科门前负责接病人,病人送达时,与“120”人员做好交接,配合医生尽快实施检诊程序,及早明确诊断。严格执行红、黄、蓝、黑4种颜色的手腕带分类标记法,分别扣系在病人手腕或脚踝部位,使急救人员短时间内迅速了解病情和采取救治措施.④专业组负责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第一时间必须寻找和解除危及生命的损伤,如发现有呼吸心搏骤停窒息活动性大出血、休克、血气胸、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多发伤等危

急重症病人应迅速实施急救护理措施。⑤急救保障小组除做好物质保障工作外,还负责重症病人院内检查、住院、手术室转运,按医嘱要求,事先与检查科室、收治科室或手术室联系.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转送病人途中注意观察病情,维持救治措施,及时处理险情,避免二次损伤,病情观察记录与病人一并转送。同时做好危重病人、特殊病人会诊或转院工作。⑥加强急救现场组织管理,合理快速分流,根据病人病情分流至ICU、各专科病区,如病人过多另外调配其他病区收治。启动备用临时观察室安置病情较轻的病人输液观察。避免喧哗吵闹,保证治疗、护理有序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85例患者成功救治,救治率为94.44%,死亡人数为5例,其中,有3例来医院即死亡,有2例在救治过程中死亡,死亡率为5.56%;对照组中有97例患者成功救治,救治率为80.83%,死亡人数有23例,其中,有10例来医院即死亡,有13例在救治过程中死亡,死亡率为19.1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在近几年的临床统计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死亡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医院工作的优化,也加大的公共卫生工作的压力。针对该种现象,临床提出必须要强化公共卫生事件中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以急诊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案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但是,条理性的缺失很容易使得工作效率受限。众所周知,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患者来说,救治的时效性将会直接影响其生命安全。在这个基础上,我院提出了护理应急预案。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不再沿用传统的急诊救治干预,根据发生的事件采取应急救护工作。在我院实施的护理应急预案中,能够及时创建应急护理小组,并且将提前制定好的方案与现

场情况进行有效地联系,然后加以调整。在整个救护工作的开展中,各个护理小组与人员,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且对应的领导人员,能够对现场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及时优化医院的准备工作,保证救护车在达到现场后,第一时间对危重患者进行处理和输送,而在救护车返回医院后,也能够第一时间接受手术或者其他救治干预,以保证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运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有效救治率,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便荣。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2(05):166+168.

[2]李娟。护理应急预案在我院两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A].上海市护理学会.第二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2018:1.

[3]梁晓燕,李娟,陆皓。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内救护组织与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8,29(04):326.

[4]方佩丽,李天雅。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救治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9,12(02):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