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模拟试卷(9卷)(闭卷)
试卷说明:
1、本套试卷由墨与晗归集整理,涉及侵权联系删除。
2、试卷专业性较强,若有瑕疵,请批评指正,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3、本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考号: 姓名: 专业及班次: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所谓资源稀缺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D.资源最终会枯竭
2.下列因素中不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 B.消费者的价格预期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D.商品自身的价格
3.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的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A.AC值最小 B.AC=MC
C.MC曲线处于上升段 D.A、B、C
4.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5.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6.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 D.以上都不是
7.的财政通过()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私人投资支出B.购买C.个人消费支出D.出口E.进口
8.若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变动时,卖者的总收益会() A.不断增加 B.不断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9.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其产量的确定应该是()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最大时 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
C.产品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差额最大时 D.产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的差额最大
10.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B.储蓄减少C.投资不等于储蓄D.以上都不是
1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能够引起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是() A.富有弹性的B.缺乏弹性的C.单元弹性的D.不能确定 1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 A.凸向原点B.凹向原点C.垂直于横轴D.平行于横轴 13.当一个垄断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 A.他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 B.他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C.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D.他获得超额利润、发生亏损以及只获得正常利润这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4.某点既在IS曲线的上方,又在LM曲线的上方,说明该点() A. IM C. I>S, LS, L>M 15.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A.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 B.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C.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相等 D.以上都不对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边际产量是由总产量曲线的斜率决定的。()
2.低档商品就是其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3.为了对不同消费者集团实行不同价格歧视,垄断者就应该向需求富有弹性消费者集团收取高价格()
4.充分就业就是没有任何失业()
5.对厂商来说,提高商品价格一定能够增加销售收入
6.等成本线表明了用既定量总成本所能购买到的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组合() 7.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也包括无形产品一劳务。因此不付报酬自己家人做的家务劳动也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内。()
8.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表明物价上涨是因为企业追求高额利润而提高价格造成()
9.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单个企业都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10.一般来说,投资水平随利率提高而增大。()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需求价格弹性 2、公共物品 3、摩擦性失业 4、经济周期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请简要分析通货膨胀对债务人、债权人;社会的低收入阶层与高收入阶层的影
响?
2、简要说明为什么均衡的国民收入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五、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Qs=2+6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2.当投资增加80亿元时,国民收入会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投资乘数、边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3.下面是一张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可变要素 的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可变要素 的总产量 24 60 70 63 可变要素 的平均产量 2 12 可变要素 的边际产量 10 6 0
参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5: BDDBB 6-10: BBCBA 11-15: AADAA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5:√√××× :6-10:√××√×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需求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或者说,价 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2、公共物品——指一个人对某些物品或劳务的消费并未排斥和减少其他人同样消费和享用的物品,表现为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如:国防路灯、无线电传播等。
3、摩擦性失业——因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4、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必然出现一种开始向上,继而向下,再重新向上的反复的周期性运动。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总的来说是有利于社会的高收入阶层而不利于社会的低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货币收入相对固定,即便收入有所调整也往往跟不上物价上涨的程度和幅度,因此在通货膨胀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而高收入阶层由于其收入主要来自于资产和利润收益,而这两者往往随价格上涨而相应上升,甚至超过物价上涨的幅度和速度,因此其实际收入水平通常不会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反而更可能随物价上涨而提高。
对债务人、债权人来说,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由于利息率的变动往往滞后于价格的变动,物价的上涨使得债务人能够用已经贬值了的货币偿还其做欠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从而减轻了债务负担;而债权人的利息、租金等预期收益,
由于已经用合同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即使有所调整也是滞后于物价上涨幅度,因此其实际收益将会减少甚至出现负收。
2、均衡的国民收入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决定的均衡的国民收入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到底会出现哪种情况,则取决于潜在国民收入水平的大小。 五、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1、解P=4/3 Ep=4/3/10*3=0.4 ES=4/3/10*6=0.8 2、解200=1/(1-b)*80 K=1/(1-b)=200/80=2.5 1-b=80/200 1-b=0.4
MPC=b=0.6 MPS=1-0.6=04 3、解(1)
可变要素 的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可变要素 的总产量 2 12 24 48 60 66 70 70 63 可变要素 的平均产量 2 6 8 12 12 11 10 8.75 7 可变要素 的边际产量 2 10 12 24 12 6 4 0 -7 (2)自第5个单位开始规模报酬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