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航海
NAVIGATIONOF CHINA
V140N〇.4Dec. 2017
文章编号:1000 -4653(2017)04 -0056 -05
综合电力系统船舶能量管理技术
唐道贵a,b,c,
严新平a,b,c, 袁裕鹏a,b,c
(武汉理工大学a.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E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可靠性工程研究所;
c.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3)
摘要:与采用单一能源动力结构的船舶相比,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混合动力船舶的电力系统的复杂性
增强,能量管理技术是保证其稳定、可靠、高效工作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研究综合电力系统的基础上,介绍当前国
内外船舶能量管理系统及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系统总结基于规则、优化和智能控制算法的能量管理策略。 在此基础上,对船舶能量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关键词:综合电力系统;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U665.1
文献标志码:A
Power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Ship5 s Integrated Power System
TANG Daoguia,b,c & YANXinping@b’c,
YUAN Yupenga,b,c
(a.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Water Transport Safety; b.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stitute,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c.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Power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3 ’ China)
Abstract: The clean energies, such as solar energy and wind energy, are becoming popular in ship industry since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are dra^ving much atention. The integrated power system enables this development by providing a common electrical platform
for
tlie
propulsion
and
ship service
loads.
For
exploiting 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verse sources,effective power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The state-of-art research on pow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load management methods is summarized and the rule-based, optimization-based and intelligence-basedpow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ship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in th5futur5ar5for5cast5d.Key words: integrated
power system;
hybrid
power;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management
s
为满足船舶越来越高的电力需求、提高船舶营 运的经济性及实现船舶机舱更加灵活的布置,全电 力船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合电力系统将传统 的船舶机械推进系统与电力系统整合在一起,合理 地分配全船各分系统的能量,成为船舶动力系统的 发展趋势。[1]在船舶上应用新型能源被认为是绿色 船舶最具有革新性和代表性的技术[2],将风能、太 阳能和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构成的分布式发电模块 通过综合电力系统应用到船舶上,构成混合动力系 统。然而,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受环境影响较大,若
收稿日期:2017-6-09
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会导致电网不稳定,甚至是 失电。燃料电池的动态性能较差,且不具备储能的 能力,须采用动态性能相对较好的储能装置。混合 动力的各组成单元不仅具有复杂性和非线性等特 点,各单元之间更是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为均 衡各能源与储能单元不同的特性,必须采用有效的
能量管理系统(Power Management System,PMS)。
PMS的应用十分广泛,可在手机、电脑等便携
设备上通过切换工作模式和睡眠模式保护电池,以 延长其使用寿命。[3]在陆地微电网、混合动力汽车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4BAG04B01);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6IVA01S);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
实验室开放基金(KLMPET2015-2);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5)07)
作者简介:唐道贵(1991 一),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船舶动力系统可靠性和绿色技术。E-mail:dgtang@
whut. edu. cn
严新平(1959—),男,江西莲花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船舶动力系统可靠性和绿色技术。E-maixpyanHwhut.edu.c
唐道贵,等:综合电力系统船舶能量管理技术
57
和电气化飞机的混合动力系统中,PMS对 的优
控制均起着非 要的 。[47] 当对
电气 车PMS的研究一 ,但因船舶的
大、大
于
,船舶(特 中受通航 此,制 尤为重要。
本 多,电气
车PMS仍属
的高阶次、非线性、耦合的大惯性系统。此
业的工程船舶)在运行
航道的影响,其工况
复杂。因
略对混合动力船舶来说
查阅近6 a船舶
方面的文
的自动化、系统的 报警、输电分系统的监控保
及主要用电 的监控 等 。[13]船舶PMS
,最大限 防止失电,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对 :行 分配,提高船舶的 ,减少燃 耗,降低船舶运 本;先的船舶PMS可节能5%,并减的目
对
分
行
少
。[14]
传统的 船舶电站的 只分析网的电流、等参数的状况,只 限 的电 及其控制,且船舶 手动进行能量 ,初步统计得到615篇方面的文章,按年份统计
的 见图1。这 的基础上对国
船舶
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其发
势进行展望。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年份
图1按年份的文章数量分布
1综合电力系统及其能量管理
综合电力系统(Integrated Power System,IPS # 由 合电 置
来,早期的综合电:进置
电、 船
助电源等3部分
。[7]船舶电气
自动化的
,船舶对电力
的需 来越大,原有的综合电
无 未来船舶的
需要,IPS的概 此被 。为现相
,*S 电、配电、变电、负载、储系统控制等模块。[8] 的
性、实施的简易性 准
现船舶电力系统的高性能及低
本。与传统的
相比,IPS
低、使、原动机数量少、油耗低及便于综合
等
点。[9]
船舶PMS是根 IPS船舶的 需求产生的
针对船舶电
给、
耗的新型控制:理系统。[1#]系统
电
子系统、
子
系统、网络安全分析子系统、运行 子系统、
子系统和专家子系统等5个子系统。[11]船 舶PMS由陆大电网的PMS[12] 来,结合船舶IPS动态
多、脉
载影响大的特点,实现对
船舶电力系统的
分
、发电分系统
。早期的PMS 载的 需求,与
相
,根 的 ,按预先 的启动/停 来自动启动、停车。目建立的综合电力推进船舶PMS在传统电站的基础 加许多高级,仅对船舶的 行 ,还对电能的产生、转、传递及分配等 行控制,根以往功的消耗情况及未来需求对 行 控制;, 系统、IPS和动 系统等形成一个合元素。 的 多,当的PMS被称为 EMS(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或 PEMS( Power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〇[15]
船舶PMS作为未来船舶的核心系统之一,受到 国
相关学者的
,船舶PMS构建方 之越
来越多。目国 的PMS大多针对单一
源综合电
船舶。国方面,主要
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及相关科研院 所对船舶PMS进行研究。 等[16]对PMS的功
行
,认为负载快速减少算法、预耗的方法及燃 耗最少的目 的确定等还待深入研究。龚喜文等[17]从船舶 控制器的角 行研究,提出3种 略,并对不
略的 行 。国外PMS技术的 为成熟, 出多
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产品,且性能稳定、可靠,被大 应 舰船中, 民船舶及海洋平台等
也
应用。
兰、
子 ABB等国际
企业推出的船舶PMS占国际市场主要份额。
国外针对IPS的研究较多, SHEN等[18]将PMS
为IPS的一
部分,其 及 ,同时
PMS
运行,以证其可靠性。从研究方法看,国主要
建
学
电气 行
,
MATLAB/Simulink 对船舶 PMS 进
行验证。[197#]研究内容方面,侧重于
的生产、
调度和分
略研究。
! SEENUMANI等[21]和
FENG等[22]提出船舶
控制及分配的方法;
58
中国航海
2017年第4期
SEENUMANI等[23 *提出船舶能量的三级控制策略
在某一状态下,当有相关的触发事件发生时,状态机 根据当前状态和触发事件,决策系统状态转移的方 向。然而,状态机控制策略在各状态间的转换采用
滞环控制,这会影响PMS对负载变化的响应速度, 无法保证实时性。
限控制算
的 , 基于 糊
(6P !第一级忽略动力源的动态特性,将主动力源与 蓄电池之间的功率分配转化为静态优化问题;第二 级考虑动力源的动态特性,将动力源的功率跟随转 化为动态优化问题;第三级完成模型预测控制)。
2能量管理策略
能量管理策略的目标是保证混合动力系统实现
的控制算法不是基于固定单一的数值,而是采用一
系 生的 糊控制 采专家知识库,将“专家”的知识以规则的形式输入到 模糊控制器中。例如,ZHU等[31]采用基于模糊逻 船舶的期望响应,同时优化控制能量的转换与传输
过程,是PMS的核心内容。对于含有多种能量源的 船舶IPS,需解决的是大规模、非线性及约束条件优 化的问题,要综合考虑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各 发电单元的最优化功率及船舶运行条件,从而进行 能量流的分配。[24]不同的能量管理策略对燃油经济 性、电源的动态性能及其服务期限有很大影响。[25] 针对混合动力船舶推进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其 能量管理策略大致分为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 基于优化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和基于智能控制算法 的能量管理策略等3类。
2.1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
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是指采用直观或依赖经验 调试的控制策略,可分为静态逻辑门限控制算法、基 于模糊规则的控制算法等。静态逻辑门限控制算法 或判断规则算法主要来自于工程经验,其早期主要
应用在汽车上,研究最多的是开关式(〇n-〇ff)和功率 跟随等算法。袁裕鹏等[28]和HAN等[27]对静态逻 辑门限值控制策略在船舶上的应用进行介绍。通过 设置船舶的航速、发动机的工作范围、动力电池荷电 状态的上下限及限定动力系统各部件的工作区域, 优化发动机的性能,节约能源,降低排放。我国第一 艘新能源混合动力船“尚德国盛”号就采用这种控 制策略。静态逻辑门控制策略的优点是执行效率 高、实时性强、简单直观,但因其通常不依赖特定的 运行工况,静态参数不能适应工况的动态变化,无法 使整船系统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从而无法满足整 船燃油经济性最大化的需求。因此,在混合动力汽 车领域,张军等[28]提出一种可变逻辑门限控制策 略,控制过程中以发动机和电机的输出特性、电池的 S0C为主要依据计算工作模式切换的可变逻辑门 限值,根据功率需求进行模式切换。
FER0LDI等[2;]针对陆地风能、太阳能和燃料 电池的混合动力系统设计基于状态机的控制策略。 对于以事件驱动的控制方式,状态机是非常有效的 设计模型[30],其将混合动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成若 干种不同的状态,每种状态对应一种能量分配决策,
辑的实时能量管理策略,将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 S0C 及 需 为输 , 糊 、 运算和去模糊化得到所需的控制输出量。仿真结果表 明,系统整体效率可达到51.4%,高于内燃机20% ~ 45%的能量转换效率。
2.2基于优化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
基于 的控制算 无 现多 源 的
功率分配[32],且往往依赖于工程经验,有很大的局 限性。为得到更好的优化效果,可采用基于优化控 制的能量管理策略。基于优化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 主要应用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包括静态(瞬时)优化 策略和动态优化策略。[33]
瞬时优化策略包含以降低油耗为目标的单一优 化及考虑油耗和排放等因素的多目标优化。前者将 名义油耗作为控制目标,获得反映混合动力系统性 能的成本,通过求其最小值得到使油耗最低的各项 参数。后者将排放因素考虑在内,采用加权的方式
耗。
瞬时优化常用的方法是等效燃油消耗最少法、 蚁群优化算法、模型预测控制和庞特里雅金最小值 原理。例如,ST0NE等[34]和PARK等[35]构建基于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优化策略。首先确定船舶各任 务目标的优先顺序,并考虑系统的条件,继而采
非线性 预 控制算 本 。为满足实时控制的目标,引入扰动分析和序列二次
规划算法。PARAN等[38]等进行基于模型预测控制 的类似研究。SEENUMANI等[37]采用多时间尺度的 两级优化控制,在第一级仅考虑反应较慢的功率源 (如燃料电池),在第二级处理较快时间尺度下的动 态性能,这样虽然会降低优化精度,但可提高计算效 率,达到对功率进行实时管理的目的。
然而,瞬时最小值之和与和的最小值并不是等 价的,因此这种方式无法进行全局优化。全局优化 算法可获得系统的动态特性,包括混合动力系统的
单元的特性及船舶航行 的动态特 ,
唐道贵,等:综合电力系统船舶能量管理技术
59
实现整条航线上的优化。全局优化常见的算法是线 性规划、动态规划和随机动态规划等。例如,
KANELLOS™针对整个航线,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 对油耗和排放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仅对油耗 进行优化时,运行成本可降低2. 86% $在考虑温室 气体的排放(多目标优化)时,成本可降低2.66%。
2.3
参考文献
[1] 马伟明.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中的机电能量转换技术
[J].电气工程学报,2015,10(4):3-10.
[2] 严新平.新能源在船舶上的应用进展及展望[J].船
海工程,2010,39(6):111-115.
[3 ]
SEENUMANI G. Real-Time Power Management of Hybrid Power Systems in All Electric Ship Applications [D]. 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10.
[4]
GU Wei,WU Zhi, BO Rui,et al. Modeling,Planning and Optimal Energy Management of Combined Cooling, 基于智能控制算法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全局优化的控制策略虽然可达到最优的效果, 但其应用前提是预先确定整条航线的工况,同时其 因乏适应性而使效果受到,因此很难直接应用 到实际的船舶营运中。在规则控制及优化算法的基 础上,智能控制算法因较为适用于高度非线性和不 确定的控制系统而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基于智能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小波分 析、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算法 等,目前被更多地应用到电动汽车中。例如! pan
day
等[39] 采用遗传算法确定柴电混合动力 系统中
柴油机的启动/停止临界值,在解空间中寻求成本函 数的最优解;erdinc等[\"#]通过小波变化将负载功 率需求分解为高频、中频和低频,根据能量单元的动 态特性对负载的功率分配进行优化;murphey 等[41]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算法,不仅可通过识 别当前的运行工况对控制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还 可预测未来交通和道路的拥堵状况,通过分析可知 其燃油经济性与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情况下的燃油经 济性相当。但是,受控制器计算能力的,智能控 制算法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简化,且需保证其控制性
受。
3结束语
针对*S,总结了其p
ms
的发展现状及多种控
制策略。简单的基于规则的策略不能对整个系统进 行优化,只能对功率进行简单的分配。基于优化的 能量管理策略可在整个航行过程中进行全局优化, 并将负载管理纳入到PMS中。基于智能优化的控 制策略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船舶大规模复杂非线性优 化问题,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在船舶能量管理 的实时性方面,除了要在管理策略上进行优化,还需 构建实时数据数据处理平台,完善数据库建设,不断 推进接口与组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
随着船舶的不断智能化,包括船舶电力系统、推 进系统等在内的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依托于船舶的数据处理和通信技术,PMS将在全船 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能效控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进智能化船舶的实现。
Heating and Power Microgrid : A Review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2014,54(1):26-37.
[5]
HANNAN M A,AZIDIN F A,MOHAMED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nd Their Challenges: AReview [J].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4,29: 135-150.
[6]
MOTAPON S N,DESSAINT L A,KAMAL A 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ergy Management Schemes for a Fuel-Cell Hybrid Emergency Power System of More-E^lec- tric Aircraft [ J ].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3, 61(3) :1320-1334.
[7] 陈亚昕,李亚旭.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发展研究[J].船
电技术,2012,32(1):60-4.
[8]
MAWeiming. A Survey of tlie Second-Generation Vessel Integrated Power System [ C]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and Protection, Beijing,2011: 1293-1302.
[9]
MAWeiming. Development of Vessel Integrated Power System [ C ]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
chines and Systems,Beijing,2011 : 1-12.
[10] 韩旗,黄一民,张纪元,等.船舶能量管理系统技术[J].船舶工程,2009,31(S1):102-104.
[11] 宋波.船舶能量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舰船研究,2011,6(2):93-97.
[12]
QIANMei,WU Zhengguo, HAN Jianggui. Real-Time Simulation and Analyses of Ship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Net^vorl^ [ C]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Energy,Hong Kong,
2012: 1972-1978.[13] 徐永法,韩旗,杜军,等.船舶能量管理系统PMS研究
[J].中国航海,2005(3):78-80.
[14]
ALMEIDA R. Mar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or More Efficient Shipping [ J/OL ]. http ://gcaptain. com/part- marine-engineering-technology.
[15]
SHEN Qunyiiig,RAMACHANDRAN B,SRIVASTAVA S K,et al. Power and Energy Management in Integrated Power System [ C] — Electric Ship Technologies Symposium (ESTS),Alexandria,VA,2011 : 414-419.
60 中国航海 2017年第4期
[16] 罗成汉,陈辉.船舶能量管理系统PMS对策[J].中 [30] 陈李飞,张晓斌,高朝晖.基于状态机控制的飞机供
国航海& 2007(4): 87-91.
[17] 龚喜文,郑元璋,石林龙.船舶PMS控制器设计及关
电系统仿真[J].电子设计工程,2014,22 (22):
28-31.
[31]
ZHU Lisi,HAN Jingang, PENG Dongkai,et al. Fuzzy Logic Based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a Fuel Cen/Battery/Ultra-Capacitor Hybrid Ship) C]//Fir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 Energy ICGE, 2014: 107-112.
[32]
HUXiaosong,JOHANNESSON L,MURGOVSKI N, et al. Longevity-Conscious Dimensioning and Power Management of the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a 键技术研究[C].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2010, 33(2) : 83-87.
[18]
SHEN Qunying,RAMACHANDRAN B,SRIVASTAVA S K,et al. Power and Energy Management in Integrated Power System [ J ]. Electric Ship Technologies Symposi- um,2011: 414719.
[19]
MONTI A,ARCO S D,GAO L,et al. Energy Storage Management as Key Issue in Control of Power Systems in Future All Electric Ships [ J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Electronics,2008: 580-585.
[20]
PATSIOSC,ANTONOPOULOS G,PROUSALIDIS J. Discussion on Adopting Intelligent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echniques in Integrated Power Systems of All-Electric Ships ) J ]. Electrical Systems for Aircraft, Railway and Ship Propulsion,2012: 1-6.
[21]
SEENUMANI G,SUN J,PENG H. Real-Time Power Management of Integrated Power Systems in All Electric Ships [ J ]. Leveraging Multi Time Scale Property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2012,20(1) :232-240.
[22]
FENGXianyong,BUTLER-PURRY K L,ZOURNTOS T,et al. Multi-Agent System-Based Real-time Load Management for NGIPS Ships in High/Medium Voltage Level [ J ]. Power System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2011: 1-8.
[23]
SEENUMANI G,SUN J,PENG H. A Hierarchical Optimal Control Strateg for Power Management of Hybrid Power Systems in All Electric Ships Applications [ J ]. Decision and Control,2010,16(4) : 3972-3977.
[24] 赵园园,张丹,柯小毛,等.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关键技
术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4(8):254-255.
[25]
WILHELM J,JANSSEN H,MERGEL J,et al. Energy Management for a Fuel Cell/Battery Hybrid System [C]//Emobility Electrical Power Train,Leipzig,2010: 1-6.
[26] 袁裕鹏,王凯,严新平.混合动力船舶能量管理控制
策略设计与仿真[J],船海工程,2015,44(2):95-98.
[27]
HANJ G,CHARPENTIERJ F,TANGT H. A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of a Fuel Cell/Battery Hybrid Boat [ J] .Energies,2014, 7(5) : 2799-2820.
[28] 张军,周云山,黄伟.基于可变逻辑门限的HEV多目
标优化仿真[J].公路交通科技,2012(5):140-145.
[29]
FEROLDI D,DEGLIUOMIN L N,BASUALDO M. Energy Management of a Hybrid System Based on Wind-Solar Power Sources and Bioethanol) J ].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2013, 91 ( 8 ):
1440-1555.
Fuel Cell Hybrid Electric Bus [J]. Applied Energy, 2015 (37) :913-924.
[33 ]
SUNJing. Optimisation-Based Control for Electrified Vehicles :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 J ]. Journal of Control and Decision,2015,2(1) :46-63.
[34]
STONE P,OPILA D F,PARK H. Shipboard Power Management Using Constrained 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C]//IIlEE Electric Ship Technologies Symposium, Alexandria,2015: 1-7.
[35]
PARK H,SUN J,PEKAREK S,et al. Real-T^im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Shipboard Power Management Using the IPA-SQP Approach[ 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2015,23(6) :2129-2143.
[36]
PARAN S,VU TV,El MEZYANI T,et al. MPC-Based Power Management in the Shipboard Power System [ C ] //IEEE Electric Ship Technologies Symposium (ESTS),Alexandria,2015:14-18.
[37]
SEENUMANI G,SUN J,PENG H. Real-Time Power Management of Integrated Power Systems in All Electric Ships Leveraging Multi Time Scale Property [ J ].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4,29 (11): 6151-161.
[38 ]
KANELLOS FD. Optimal Power Management with GHG Emissions Limitation in All-Electric Ship Power Systems Comprising Energy Storage Systems [ J ].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2014,29(1) :330-339.
[39]
PANDAY A,BANSAL HO,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 J ]. 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 gy,2016, 8(1 ):1-22.
[40]
ERDINCO, VURAL B,UZUNOGLU M. A Wavelet- Fuzzy Logic Based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 for a Fuel Cen/lBatter/Ultra-Capacitor Hybrid Vehicular Power System [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9,194(1): 369-380.
[41]
MURPHEYYL,PARK J,CHEN Z,et al. Intelligent Hybrid Vehicle Power Control-Part I: Machine Learning of Optimal Vehicle Power [ J ].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12,61(8):3519-35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