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城镇化发展机制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农村发鼹】 农业经济2015/5 我国旅游城镇化发展机制研究 ◎白妙珍 摘要:旅游城镇化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区域为旅游者提供浏览、交通、购物、娱乐、食宿等服务,让提供、产生这些服 务、产品的居民、行业在此聚集,而使城镇具有明显旅游特色的过程。对我国旅游城镇化发展机制的分析是研究旅游城镇化 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为切入点,对旅游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外部环境机制、性机制进行分析和 研究。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发展机制研究 现在是消费经济时代,旅游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 大产业。在我国,旅游产业逐渐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现代旅游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效应明显、综合_生强等特 点,已经超越传统旅游的范围,渗透并涉及到很多产业和行 业,促进、带动、影响着不同行业的发展。新世纪后,旅游 城镇化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成为城镇化模式的一种,丰富 了城镇化发展方式。 一、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 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分析和阐述的旅游城镇化内涵是根据 后现代城市观和消费观而形成的城市模式,是在享乐消售的 前提下建立起的城市化。上世纪九十年代,Mullins最早提出 tourism urbanization(旅游城镇化)的概念,他在比较旅 游城镇和工业城市的基础上,提出较为简单的概念体系,并 对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和黄金海岸进行分析。此概念体系是由 于不同社会因素造成居民结构和城市空间的差异;旅游资源 的独特性;劳动力和人口的增长;后福特式的经营和生产方 式;间接城市建设;以定制消费和享乐消费为主要 特征。 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实证研究了旅游城镇化现象,并界定 旅游城镇化的相关概念,将其定义为:旅游区域的乡镇或农 业人口向城市集聚和转移,导致旅游城市数量逐步提高,规 模逐步扩大、城市在民众旅游活动中影响力和作用不断提升 的现象。旅游城镇化带动物质、资本、人口等要素向旅游区 域扩散和集中,促进城市质量提高和城市规模扩大,其内涵 包括景区城市化和城市景区化。 二、旅游城镇化具有的动力机制 (一)发展旅游城镇化的资源条件 资源条件是发展和形成旅游区域的前提,它丰富与否决 定能否形成产业结构。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是发展目的地旅 游的最直接的方式,是发展旅游的先天条件。在发展旅游的 初级阶段,资源是自然环境中的、客观存在的,当人们运用 技术、投资等方式,创新和开发新资源成为发展主流,旅游 也呈现出多种产业相结合的状态。 我国的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在自然资源方面,生物景 观、地文景观资源都很丰富,另外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绵 长,人文旅游资源也特别丰富。这为我国发展旅游城镇化提 一68~ 供先决条件。 (二)旅游市场的需求 每一种资源开发的对象都要符合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旅 游产品呈现出丰富化}向发展趋势。旅游产品的结构出现明显 变化,历史文化游、景观游等传统旅游向着现代化、个性化 旅游的方向发展。在发展旅游}向过程中,和旅游企业要 运用各种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我国现在是旅游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提升 消费意识和旅游意识,更加重视精神享受。另外人们休闲时 间越来越多,提升了旅游的需要量。我国的休假可以分为休 假目、公休假日、探亲假、年休假、病事假、婚丧假、产假 等,加上元旦、春节、五一、清明、国庆、中秋等假日,人 们有更多时间进行休闲旅游。 旅游市场需求主要有两种变化,其一是旅游需求向个性 化、高质量、多样化的方面发展。其二是旅游向着提高旅游 需求总量、提高旅游质量、出现新的旅游类型等方面。 (三)旅游产业具有的关联效应 旅游产业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是全球最大产业。二十世 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将旅游业纳入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划 中。旅游产业化提高旅游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旅游资源型城 镇f 建立和发展,基本是依靠景区建设并发展的。旅游的发 展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成为 地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此外,在重视城镇化品质的环境 中,发展旅游对提高居住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三、旅游城镇化具有的外部性环境机制 (一)地区经济的消长 在发展地区经济的过程中会经过发展的瓶颈期,会面临 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方式等重要的问题。这种现象在资 源型区域具有明显表现的代表地区有:我国阜新、抚顺、鞍 山等地区,德国鲁尔地区等。在这些区域怎样确保经济持续 平衡发展,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在必行。在此种情况下, 发展新产业是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类型的重点,经济的 消长为发展新产业提供良机。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体现出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是发展经济的新型产业,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作 用。另外,旅游产业具有低准入门槛、高产业关联度的特 【农村发展】 点,是优先、快速发展的产业。 (二)不同文化的整合和冲突 农业经济2015/5 速发展旅游业}臼意见》,此文件全新定位旅游产业,目标是将 其发展成国民经济I臼支柱型产业。《意见》从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者在旅游城市不断的流动,对本地区的社会空间结 服务性景点、城市交通网络、旅游优惠、门票定价、旅 构具有较强影响。在旅游城市的人员构成方面,外来务工人 政管理、资源管理、旅游企业发展、旅游资本准入等方 员、旅游者、当地人口共同组成旅游地的人口主体。各种人 面做出详细规定。提高旅游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促进旅游产 群的文化背景不同,出现文化上的融合和冲突。 业的振兴。 旅游的发展致使涌入很多外来文化,因为旅游者来自城 (三)投资具有的准入机制 市等相对发达地区,其文化特质具有时代性和先j荭|眭,文化 财政投入对发展旅游具有关键性作用,投资是促进经济 作用较突出。而本地人口,一般向往城市生活,经常受这种 增长的动力。财政投入难以全部解决旅游产业资金的问 文化的影响和吸引,会接受先进的城市文化,这就导致当地 题,这就需要吸纳更多的外来投资。旅游具有快回报、高回 居民的习俗、文化不断消亡,造成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节日、 报率,其吸引力很强。旅游开发的前期投资比较大,尤其是 生活习俗、乡土风情等成为旅游的表演节目。旅游地区的生 活生产方式也逐渐趋于城市化,最后形成为以当地文化为中 心,多种文化共存、共同发展的局面,旅游目的地也逐渐向 着城镇化的方向发展。 (三)体现出城市形象的变化 城市形象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性质定位,具有较强的稳定 性,但也非一成不变,在历史发展、时代变迁过程中,城市 形象也在发生变化。城市发展既要运用自身力量,还要吸纳 外部资本、资金,所以城市形象优劣关系到城市的发展,也 在发展过程中塑造城市的形象,并体现出城市投资环境和发 展环境。 在更新城市形象时,城市职能也出现变化,由单一职能 转变成为综合职能,出现很多专一旅游职能的城市。这些城 市具有兴盛的旅游经济,出推动旅游的快速发展。可以运用 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区位等方式提升城市形象,更新 城市形象也推动旅游城镇化机制的建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旅游城镇化具有的机制 (一)引导和规划 现行规划是很庞杂的体系,各种规划对发展旅游具有指 导{生的意义。所以衔接和协调好各种规划,对快速、健康的 发展旅游具有重要作用。协调规划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 一是做好协调上位和下位规划的纵向工作,而上位规划是以 区域经济的宏观角度旅游的发展。第二是各类规划间的 平行横向协调。这样不但可以将发展思路予以统一,也有助 于设计、实施的有效性和针对 。 资源开发一般具有时效性,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提高旅 游开发的时效性。制定和执行规划,要发挥出主体的作 用,对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对旅游资源进 行品牌性开发、高端性开发、阶段性开发,确保旅游资源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规划要协调好当地居民、开发公 司、等各方的利益,推动旅游持续、合理有序的发展。 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是:理清资源、分析市场、开发旅游产 品、旅游品牌定位、建设旅游配套设施等。 (二)完善保障 现在制度是发展区域经济重要的环境条件,旅游是 吸引投资陕、收益快的产业,短时期就会收到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旅游产业是市场型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遵守市场规 律,具有竞争、供求等关系,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国家制定 发展产业的相关来确保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对旅游 产业的不规范现象进行制衡。2009年我国频布和实施了《快 为了增强旅游景点}臼接待能力,要建设公共服务和交通基础 设施。传统旅游景点的开发是吸引企业进行投资,在市 场机制下,融入多种资本共同发展是必然趋势。所以构建科 学的外来资本准入机制,以及在旅游发展中融入社会资本, 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旅游市场格局,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 旅游事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注意平衡投资方与受益方 所存在的利益关系。 (四)发展旅游的应激机制 应激机制包括旅游市场具有的应激机制和旅游危机存在 的应激机制。旅游市场具有的应激机制,就是应对旅游市场 突发变化而制定的机制。制定此机制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市场 变化,用最快的速度满足市场需要。很多因素影响旅游市 场,例如泥石流、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难以预测 的传染病、恐怖袭击、战争、社会事件等。这些都属于旅游 危机,其具有不确定I生和突发性,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应激机 制。应激机制对降低旅游危机、建立危机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 旅游城镇化发展机制就是对与城镇化和旅游发展要素之 间}臼关系进行协调和互动}向过程。旅游城镇化要持续、健康 的发展,需要科学、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作为基础,同时要具 有优良的大环境给予支持,培养协调、健康的发展机制是培 育持续、协调、整体发展}阿动力。本文从发展旅游城镇化所 需要的机制、外部性机制、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分析动力机制的资源条件、市场供给、相关产业关联_生等内 容;分析外部性机制的区域经济消长、文化的融合和冲击、 城市形象变化等内容;分析机制的引导规划、 保障、投资准入机制、应激机制等内容。 参考文献: …陈柏林,刘又堂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Jl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03) 【2】李欣华,昊建国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 保护与传承[Jl小城镇建设,2010,(。8). 【3】李柏文中国旅游城镇化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Jl小城 镇建设,2012,(01) 【4】安万明浅谈甘孜州旅游城镇化的发展【jl四川民族学 院学报,2013 (03】. [5】叶钱赞,赵全鹏小城镇建设背景下海南旅游小镇发 展研究[Jl琼I、I'I学院学报,2013,(。5 J .●作者单位:山西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忻州034000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