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会例证

学会例证

来源:保捱科技网


《学会例证》议论文写作指导

1、删除法。概述事例时,要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强烈的论证意识.对不能证明中心论点的内涵丰富的材料中的部分材料,如在不让人对事例真实性产生怀疑的前提下,与中心论点无关的时、地、人、事和一些描写的内容,要舍得忍痛割爱。

2、概述法。对删除后保留的材料,或摘句串联,或综合浓缩,相对完整而简明地叙述能证明中心论点的有关内容。对与所说之理密切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相对具体一些.突出一些,以便于接下来对事例作分析。

教给方法后,投影一段根据(植弓)相关内容翻译的一则材料(略),要求学生完成下列操作:

(1)如果让你把这则材料写进名为《谈骨气》的一篇议论文中,意在证明中国人有骨气,那么,应删除哪些内容々师生交流,明确:删去“曾子听到这

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因为曾子作为中国人,竟然说“则可以去吃”,明显地不能证明“中国人有骨气”。

(2)概括叙述这则材料。 “例证要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对事实的分析论述,不能只是将事实一摆,事例说完就完。只有经过分析论述,事例才能更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投影: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

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学生思考-如果把这样的段文字放到(谈骨气)的一篇议论文中,用它作为论据来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这段文字在论述上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是“例而不析”。就像几何证明

题,直接由已知到结论,这能算证明吗?没证明,何来的说服力?这也是学生现在运用例证的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那么,如何“例而析之”’如何对事例作分析呢?

分析法一——原因分析法。 原因分析法,简言之,就是根据事实中事情的结果,由果索因,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例如:

“河”边湿“鞋”不湿“鞋”的关键在“人”而不在“河”。同是天津这条“河”,山、张子善侵吞巨额.由当年的红小鬼、国家功臣沦为人民的罪人,湿了“鞋”;木匠出身的的“鞋”却水远干干净净。同是上海这条“河”,陈良宇湿了“鞋”,但当年著名的陈毅却两袖清风,一双净“鞋”。同是一条“河”,为什么有人湿了“鞋”,有人

硬是“鞋”不湿呢?山、张子善、陈良宇之所以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关键是由于他们在政治上抛弃了主义的理想,思想上拜金主叉严重,法律上观念淡薄。、陈毅之所以常在“河”边走,硬是不温“鞋”,关键是由于他们政治上理想高远,思想上永远想着人民,想着国家,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品德修养。(选文有删改。)

学生找出体现因果关系分析的语言标志词:为什么„„之所以 „„是由于„„因此„„

小结:这个文段,先亮出观点,再概述山、陈良宇等人自己“湿了‘鞋’”和、陈毅“硬是不湿‘鞋’”的正、反面典型事例,继而由果索因,从各自行为的内在因素人手,循着“为什么”的线索顺藤摸瓜,分析出相同条件下两种不同结果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揭示出是否“湿‘鞋”’的关键在于自身的政治理想、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文段通过此番因果分析,有

力地论证了河边“湿‘鞋”’、“不湿‘鞋”’的关键在”人“而不在“河”的论点。

分析法二——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是在概述事例之后,或从正面,或从反面,提出某种假设,改变事物存在的条件,并就此分析结果发生的变化,通过这种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推演和比较,来强调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进而达到论证中心论点的目的。 例如:

基本功训练很重要。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试想.如果达·芬奇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就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时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

界画坛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选文有删改。)

学生找出假设分析的表达形式“如果„„就„„”等。

小结.这个文段从正面举出实例之后,提出了如果达-芬奇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假设,并由此合乎逻辑地推演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决不可能性,从而从反面论证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的观点。 分析法三——意义分析法。 即在举出实例之后,由小见大,在对具体事实的分析中提炼出事件或行为的精髓,抽象出事件或行为的意义,揭示出事件或行为的价值、影响或者危害。

例如:

有骨气的人会永远为人们所敬仰。文天祥在被捕后,曾自谓“惟可死,不可生”。在被押解去元大都的路上或

服毒或绝食。到达元太都后,当面叱责前来劝降的叛将吕文焕,最后在狱中不屈不挠,从容就义。他的所作所为,真正表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他是有骨气的中国人.他的凛然正气将永远名垂青史.永远为人们所敬仰:日月因摄取了他生命的光华更明亮;我们因吸收了他的精神钙质更坚韧;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因获得了新的磨刀石更锐利;长江和黄河的乐章因融进了新的音符更壮美。(根

据有关材料改写。)

小结-范文在概述了事例之后,用意义分析的方法,先揭示出文天祥行为的历史意义,再进步用排比、比喻甸,饱含感 情、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文天祥行为的深远影响,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有骨气的人会永远为人们所敬仰。 接下来,学生操练。为下面一段文字(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

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补写段分析,使其能够充分地证明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全班六个小组.两个小组使用原因分析法,两个小组使用假设分析法,两个小组使用意义分析法。使用同一种方法的两个小组在比较的基础上推出分析得最好的一段文字。

三位优胜者发言。略。 师生交流,点评,点拨。 同时,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而不仅仅是单一思维。我友情提醒在分析必须紧扣事例,始终指向中心论点的同时,同个事例,可以视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方法,或二合一,或三合一„„

例证议论文如何增强说服力? (1)选例有技巧(时间:古今;空间:中外;身份:官民;范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与国;内容:小到生活,大到政治;性质:正反),事例的普遍性,

更能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2)辅以理证。辅以理证,是指在以例证为主的同时,辅以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殛公认的事理等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由于蕴含道理的这些言论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因此例证的同时,辅以理证,能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果我们把学会例证只是局限在例证本身上,那未免失之浅薄。就像今天我们一再提及的吴晗的《谈骨气》被公认为是一篇例证的典范议论文,这其中不也有理证的身影吗?说某篇文章是篇例证的典范议论文,只是说它是以例证为主罢了。《谈骨气》,就是在以文天祥、饥饿的那位穷人和闻一多三人事例进行例证的基础上,辅以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几句名言进行理证,而且由于名言和事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彼此相互印证,说服力更强。

例子与例子之间的衔接自然连

贯有诀窍。另一个故事是„„还

有一个例子„„例子与例子之间的过渡词、过渡句既要合乎情理地自然转换,又要尽可能地简短精炼,使写作者的思路连贯,行文通畅。 四、教学感悟

这次写作训练,学生上课发言,全部合格。学生作品《学会赏识》例证议论文,批改后,经统计,一次性优秀率为28%,合格率为92%,再辅导一次后,合格率lOO % 。至此,我们可以说.这次议论文写作指导,从学生发言和学生作品来看,是比较成功的。从指导过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发呢? 写作指导要对路。应明确一堂课指导的重点是什么,怎样突破这个重点。这次议论文写作指导课的重点是“如何例证”。如何例证呢?在删除、概述事例的基础上,或原因分析,或假设分析,或意义分析,或综合分析。写作指导要对路,还有点绝对不能忽略,那就是指导的设计,哪怕是个例子的选用,都必

须切合当下所教的学生实际,就像我通过学情调查才决定以《谈骨气》作为线索例子来辅助指导一样。倘若不切合学生实际,指导的效果恐怕难以保证。 写作指导要精细。不是不需要整体探究,而是我们更需要细部探究和微细操练,而且也只有通过一个个细部探究和微细操练,才能最终真正实现整体探究。这次训练通过删除什么,如何概述,如何分析,如何增强说服力(技巧性选例、辅以理证),如何衔接等一个个细部探究和微细操练,师生不论教的,还是学的,都得法。也只有如此,我们写作指导白勺技能和学生写作的技能才能形成,我们写作指导的水平和学生写作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白话本《贞观政要》说:对一个人要求越严格,磨砺越精细,他的才能越卓越。愿我们的大爱体现在微细的爱里,愿学生的作文因我们的精磨细砺更出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