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1O卷第3期 实验科学与技术 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10 No.3 2012年6月 Jun.2012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影响因素分析 程(1.四川理工学院驰 一,赵兴秀 643000;2.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 生物工程学院,四川 自贡摘要: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常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区带分离不清晰、拖尾、区带歪斜、区带呈锯齿状或弯曲等现 象。该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造成不理想电泳图谱常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有助于改进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血清蛋白;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Q一33;Q5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2—4550.2012.03.009 Discussion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Serum Proteins Electr0ph0resis on Acetate Cellulose Membrane CHENG Chi ,ZHAO Xing—xiu (1.Department of Biology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Engineering,Zigong 643000,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China) Abstract:Common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zone separation,trailing,askew zigzag or curved zones are often encountered in electro— phoresis of serum proteins on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 due to various factors.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such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All of these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ffeet. Key words:acetate cellulose membrane electrophoresis;serum protein;influencing factor; 电泳是生物化学的一项基本技术。因具有吸附 血时 一B桥融合为一个波峰…。琼脂糖凝胶电 少、电渗作用小、快速省时和成本低等优点,以醋 泳结果显示,血红蛋白会迁移到 一球蛋白和 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进行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已成为 一球蛋白区带之间,从而使后两者的检测结果增 生化教学必开的基础实验项目之一。但影响该实验 高,所以应取用无溶血的血清标本。以笔者所在的 的因素较多,往往因考虑不周而得不到理想的电泳 生化实验室为例来描述血清标本的制备,即取洁净 图谱,主要表现为区带分离不清晰、拖尾、区带歪 的100 mL离心管到菜市接取健康兔血后,常温静 斜、区带呈锯齿状等。笔者结合生化实验教学经验 置至血液凝固,5 000 r/m,离心5 min,上清液即 及他人研究工作,对影响实验效果的常见因素进行 为血清,小心移取分装,一20 ̄C冻存备用。实验结 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果表明,血清蛋白分离效果良好。 1 电泳实验准备中的影响因素 血清蛋白中除清蛋白外,其他的大多数都是糖 蛋白_2 J。这些糖蛋白通过N一或0一连接的寡糖链 1.1 血清标本溶血或陈旧 增强了蛋白分子空间构象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 正常情况下,血清蛋白电泳后分离成5个较明 提高了抵抗蛋白水解酶的能力,半衰期延长 j。 显的条带:清蛋白、 一球蛋白,仅 一球蛋白,p 尽管在2℃~8℃保存,血清中多种酶的存在仍会 一球蛋白和 一球蛋白。但溶血标本则表现为清蛋 分解蛋白,尤其像清蛋白这样缺乏对酶抵抗力血清 白含量下降, 一球蛋白和p一球蛋白含量升高且 蛋白,使血清蛋白质的组分发生改变,蛋白质的分 区带分离不清,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血红蛋白浓度 解同时也引起电荷下降,使 一球蛋白的电泳速 达到2.50 g/L时,仅 一球蛋白和B一球蛋白区带 度变慢_4 J。研究表明,血清在2℃~8℃的条件下 重叠,呈现出电泳扫描图中的仅 一B桥,严重溶 保存48 h对电泳结果影响较小;在3~5 d内,除 一收稿日期:2012—02—21;修改日期:2012—03—12 球蛋白外,其他4种蛋白的质量百分比均出现 作者简介:程驰(1975一),男,在读博士研究生,实验 了显著性变化(P<0.05) J。在笔者实际教学 师,主要研究方向:分子免疫学、动物传染病 中,发现血清在一20℃下冻存7 d也未见降解,但 和微生物学。 分装保存在4℃的血清确实最好在2 d内使用才能 第10卷第3期 程驰,等: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影响因素分析 ・25・ 保证分离效果。 1.2电泳缓冲液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对缓冲液的pH 值和离子强度要求严格。离子强度愈低,区带展开 愈长,电泳速度愈快,带电颗粒在介质上扩散严 重,可分辨性明显降低,区带展开延长,导致区带 拖尾l6一 。当离子强度低于0.05时会出现区带拖 尾现象,高于0.075时,区带则过于紧密。虽然交 换电极或是将缓冲液混合后滤过再使用有一定改善 作用,但应该经常测试缓冲液的pH值和离子强 度,尤其是阳极端的pH值变化,而且最好在电泳 6次后就更换新的缓冲液 。 研究发现,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与巴比妥一巴 比妥钠缓冲液pH值和离子强度相同的硼酸缓冲液 能得到更清晰的图谱,表明这样的硼酸缓冲液是一 种更经济环保的替代溶液¨ 。 如果对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的要求 不高,像笔者所在的地方理工高校所开设的生化实 验,只要求得到5条清晰可辨的蛋白区带即可。若 要进行病理分析或得到更多区带的话,可基于不连 续缓冲系统的原理,以氯离子作为前导离子,巴比 妥离子作为后向离子,所产生的较大电势梯度使血 清样品浓缩,血清蛋白分辨率可大大提高,非病理 血清即可分出6—8条明显区带¨ 。 2点样时的影响因素 2.1醋酸纤维薄膜 厚薄不均,糙面微孔不均,脆性不一的纤维素 膜将导致区带泳动速度稳定,蛋白质在白色斑点处 甚至不泳动而造成区带分离不清晰,出现区带跑歪 的现象。因此应选用漂浮于缓冲液后能迅速浸润且 色泽一致的薄膜。浸泡充分的薄膜如果过湿则会因 样品扩散迅速,浓度降低而导致区带分散不集中。 因此,在用滤纸轻吸膜片表面多余缓冲液时,应以 不干不湿为宜,因为吸得太干的薄膜(醋酸纤维薄 膜出现白斑)渗透性会变差,样品不易进入醋酸纤 维素网孔内而达不到分离量。 2.2点样 从人为因素来看,因点样造成的蛋白分离失败 所占比例最高。点样量太多时容易导致电泳图谱分 离不良或产生拖尾现象;点样量太少,区带则模糊 不清¨ 。点样失败,一方面是点样器自身缺陷; 另一方面同时也是主要方面,即熟练度不够。用载 玻片端面点样,会因其宽度略大于薄膜宽度而产生 明显的边缘效应,并有拖尾现象。如采用改制较窄 的订书针端面或毛细管点样,效果明显优于载玻片 端面点样¨ 。在实验教学中,笔者用宽度打磨成 1.5 em左右的盖玻片采用印章法点样的效果也不 错。点样时力度不均或蘸取样品太多,在膜上分布 不匀会引起区带歪斜或边流,因此要求学生在滤纸 上多练习点样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点样时还应辨别光泽面和无光泽面。若 点在光泽面上,血清不能渗入醋酸纤维薄膜微孑L 内,将导致电泳图谱不清晰。笔者在准备时提前在 干膜片光泽面的一端标上序号,无光泽面标上+ 号,并提醒学生注意在这+号面画线点样,这样就 不易混淆,也便于实验评分。 3 电泳时的影响因素 3.1 搭桥 薄膜在滤纸桥上的位置歪斜会引起区带歪斜和 边流。当薄膜两端与盐桥接触不紧密,存在小缝 隙,薄膜不同位置电阻不一致而导致电流强度不 同,出现同一区带的不同位点的迁移速度差异而造 成锯齿状区带;当膜两端与盐桥接触程度不同时就 会出现歪斜和边流。此外,由于膜的扩散作用和边 缘效应,搭桥时薄膜相互挤靠也会引起区带跑歪的 现象。因此,搭桥时薄膜与电流方向平行并与滤纸 桥接触紧密,并保证上样点位置悬空,不与阴极盐 桥相重叠,因为来自电极缓冲液的流动会改变部分 低荷质比血清蛋白的电泳行为_】 。但通常电场力 决定蛋白质电泳行为,缓冲液流动对蛋白质电泳行 为影响太小而难观察到¨ J。搭桥后还应盖上电 泳槽盖平衡10 min,以保证薄膜湿度均匀。 3.2电泳电压与电流 电压及电流的正确选择对于区带的清晰分离十 分必要。电压过高,虽可缩短时间,但图谱展开距 离短,蛋白质各组分之间出现挤压,区分困难;反 之,以低电压进行电泳时,样品泳动速度慢并且容 易扩散,图谱常出现拖尾现象。 影响质点迁移率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带电质点 的性质、电场强度、缓冲液的黏度、温度、pH值 和离子强度以及固体支持物的电渗现象等。由于醋 酸纤维薄膜电渗很小,假定缓冲液性质稳定,此时 影响质点迁移的主要因素便是电场强度。电泳速度 与电场强度和电流强度成正比, 电压增加,电流也 相应增大,从而加速电泳。但电流过大时,血清蛋 白运动快但区带却分不开,产生的热效应足够高的 ・26・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年6月 话甚至会使血清蛋白变性而不能分离¨ 。有资料 认为,实际操作时应根据具体的电泳设备性能,按 电场强度6—8 mV/cm长(指薄膜与滤纸桥总长 度),0.4~0.8 mA/cm宽(薄膜数目的总宽度)来 设定电压,以控制电流效果在10 mA为佳。也有 研究采用先细调到0.4 mA/cm膜宽,然后电泳1O min,再调到0.6 mA/cm膜宽,然后电泳70 min, 可得到清晰可见的电泳图谱¨ 。此外,还应根据 室温对电压适当调整¨ 驯。 4染色与漂洗中的影响因素 染色与漂洗充分与否也会影响蛋白区带的清晰 程度。由于清蛋白在血清蛋白中的含量高,染色时 间短会造成清蛋白区带中间色浅的现象。染色液重 复使用次数过多或存放时间过长以及薄膜粘黏,也 会使蛋白区带染色不均,出现空泡样。染料配制过 程中,将氨基黑10 B的用量增加30 并贮存较长 时间再用会提高染色效果,但需振摇染色充分。 实践表明,将染色充分的薄膜依次在盛有漂洗 液的三个培养皿中分别来回漂洗几次,将减少脱色 时长。虽然研究认为温度提高会加快蛋白质的洗 脱,但漂洗温度不应超过25%。实际操作发现, 若无定量要求,一般情况下,室温漂洗并不影响区 带的清晰度 。 5 结束语 尽管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的影响因 素较多,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要结合生物化学理论 知识和对电泳原理的深入理解,就能够及时准确地 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对实验操作和器材进行调整,得 到良好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梁惠强,牛映红,梁佩婵.溶血因素对血清蛋白电泳 结果的影响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 939—941. [2]祝其锋.生物化学[M].修订版.武汉:湖北科学出版 社,1999:85—89. [3]Dwek R.A.Glycobiology: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func— tion of sugars[J].Chem.Rev.,1996,96:683. [4]Pudlak KA.Alteration of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of serunl globulin after store[J].Arch Pathol Lab Med,1989,113 (7):808. [5]韦丽华,王金祥,支国华,等.血清贮存时间对蛋白 电泳结果影响的探讨[J].云南医药,2007,28(6): 540—542. [6]王祖植.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条件及影 响因素探索[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87,2(3): 140. [7]邱雁临,夏服宝,康旭.提高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 成功率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6 9. [8]卢晓红,扬志录,唐秀英,等.人血清蛋白醋酸纤维 素薄膜电泳实验方法的改进[J].宁夏医学杂志, 2003,2(2):89. [9]伊德林,江岩,李咏.醋纤蛋白电泳法巴比妥缓冲液 使用时效的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5,7(2): 125—126. [10]宋凤艳,詹嘉红.两种缓冲液条件下人血清蛋白醋酸 纤维薄膜电泳结果的比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29(6):67—69. [11]胡耀辉,石麟义,李智杰.改进缓冲系统提高醋酸纤 维薄膜电泳分辨率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84,6(1):78—80. [12]王松华,杨立明.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方 法的改进[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 13(3):76—78. [13]冀华,潘登奎.改进点样器对血清蛋白膜电泳分离效 果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0(6):564—567. [14]廖飞,王咏梅,左渝萍,等.点样位置对血清蛋白醋 酸纤维薄膜电泳行为的改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O04,23(4):17—19. [15]Andrew AT.Electrophoresis:theory,techniques,and 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M].Oxford:Clar— endon Press,1986:124. [16]夏其昌.蛋白质化学研究技术与进展[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7:136—150. [17]杨艳梅,杨萍.如何做好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9):l19—1t0. [18]芦晓红,裴秀英,孙玉宁,等.Wistar大鼠血清蛋白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 2002,24(2):83—85. [19]翁闪凡,庄锡伟.醋酸纤维薄膜法血清蛋白电泳的影 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 (6):502—503. [20]姚振华,李淑兰.根据室温选择电压在血清蛋白醋纤 薄膜电泳中不可忽视[J].陕西医学检验,1995,10 (3):51. [21]杨留才,成玉生.温度对血清蛋白醋纤膜电泳漂洗的 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8):17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