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答案
1.D(溘然长逝,“溘”应读“kè”; B闷葫芦,“闷”应读“mèn”;C熨帖,“熨”应读“yù”。) 2.B(A蹿cuān,C见jiàn,D瘙sào)
3.B
4.D( A.菲fěi B.嗔chēn C.恓惶 xī ) 5.D 6.A (“大快朵颐”,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用在此处恰当。B. “积羽沉舟”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合语境。C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错了对象。D. 误用对象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 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7.B.( A、朝歌暮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贬义词。B.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在否定句式中。此处符合语境C.众口难调,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人多意见多, 很难协调统一。不合语境。D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此处望文生义)
8.C(A初生牛犊: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B一饭千金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属于望文生义C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D数以千计:解释:以千来计算。形容极多。与前面“数”重复)
9.B(A.望文生义.逢人说项: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优点和好处。B.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C.一饭千金是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D.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和语境,应换作“刻不容缓”。)
10.C(细大不捐,成语。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望文生义。锱铢必较: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形容非常刻薄怪吝。含贬义。这里贬词褒用。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以一当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 11.B(A项,缺宾语的中心词,在“时尚”后加“的特点”。 C项,“宗旨是„„为目标”,句式杂糅。去掉“为目标”。 D项,结构混乱,出现“王益”和“《神州颂》”两个主语,应将“在”字提至句首;另外,“绝唱”一词用在这里不合事理。“绝唱”或指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或指生前最后的歌唱。这里应取后一义项,但必须是最后一次演出,以后再不演出了,句中《神州颂》已被主办方撤换,并没有演出,不能叫“绝唱”。) 12.B
13.D (A. “的作用”缺少谓语动词。. B “缓解问题”不搭配C.“先后陆续”重复。) 14.A. (B.最后一句主语残缺。在“对我们开创中法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前加这一精神C、搭配不当。“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解决”与“风险”不搭配D,语序不当。“论证”与“调研”互换位置)
15.A (B项, 缺主语, 去掉“由于”。C项, 成分残缺, 应在“柔弱的语言”前加介词“用”; 句式杂糅, 去掉“使读者”。D项, 搭配不当, “打破”能与“禁锢”搭配, 但不能与“隔膜”“误会”搭配。) 16.C 17.C
18.B(整个句段以时间顺序展开,先说连环画的萌芽时期,首先填①,②⑥“既 又”并
列关系,都是表述③中的“回回图”的,“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主语应是连环画,前面应填④。) 19.B 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