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高职升本科专业课《经济学》考试大纲

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高职升本科专业课《经济学》考试大纲

来源:保捱科技网
 本文由cs48gzhy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年高职升本科专业课《经济学》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年高职升本科专业课《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 本大纲系天津财经大学 2008 年高职升本《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课程 考试大纲。 所列考试范围出自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魏埙主编的教材 《现 代西方经济学教程》2001 年第 2 版。 二、 本专业课卷面分数 120 分。 三、本课程命题范围: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 1.需要的无限性的涵义 2.资源的稀缺性的涵义 3.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技术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涵义 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凹向原点 3.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曲线内的点的经济涵义 4.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的条件 5.机会成本的概念 6.资源配置的概念 三、经济体系的功能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经济系统的五项功能 2.微观经济学具体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的涵义 2.规范分析的涵义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分 二、均衡分析方法 1.均衡分析的种类 2.一般均衡分析的涵义 3.局部均衡分析的涵义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的涵义 2.比较静态分析的涵义 3.动态分析的涵义 四、经济模型的建立 1.经济模型的三种表现形式 五、归纳法与演绎法 1.归纳法的涵义 2.演绎法的涵义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划分 1

一、微观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范围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二、宏观经济学的对象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四节 价格制度与微观经济学 一、自给自足经济 1.经济制度(或经济)的四种划分方式 2.自给自足经济的基本特征 3.自给自足经济中微观经济学主要问题的决定 二、计划经济 1.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 2.计划经济中微观经济学主要问题的决定 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中微观经济学主要问题的决定 四、混合经济 1.混合经济中微观经济学主要问题的决定 需求、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 需求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 一、市场需求表和市场需求曲线及其特点:需求定理 1.需求的概念 2.需求的分类——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3.市场需求曲线的特点 二、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需求函数 1.影响需求变动的 6 个主要因素 2.各因素对需求曲线变动方向的影响 三、需求水平的变化与需求量变化的区别 1.需求量变化的涵义 2.需求量变化的图形表现 3.需求水平变化的涵义 4.需求水平变化的图形表现 四、需求的弹性 1.需求弹性的 4 种分类 2.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概念 3.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点弹性和弧弹性的关系 4.需求的价格弹性的 3 种类型及其各自的涵义 5.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消费者货币总支出的三种表现关系 6.需求的收入弹性的概念 7.收入弹性系数为正、为负的不同经济涵义 8.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涵义 9.相关商品的 2 种分类 10.补充品与替代品的区分 2 1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与商品分类之间的关系 12.决定需求弹性系数大小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 一、市场供给表和市场供给曲线及其特点:供给定理 1.供给的概念 2.市场供给曲线的特点 二、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供给函数 1.影响供给变动的 5 个主要因素 2.各因素对供给曲线变动方向的影响 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水平变动的区别 1.供给量变化的涵义 2.供给量变化的图形表现 3.供给水平变化的涵义 4.供给水平变化的图形表现 四、供给的价格弹性 1.供给弹性的 3 种分类 2.供给的价格弹性的概念 3.关于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几点说明 第三节 均衡价格模型的决定及其变动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的概念 2.均衡价格决定的图形表现 二、均衡价格与实际价格 1.均衡价

格与实际价格的关系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供给定理 1.供给曲线不动条件下,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2.需求曲线不动条件下,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3.供求定理的涵义 4.运用供求定理对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变动的总效用进行分析 第四节 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一、货物税对价格的影响 1.决定消费者和卖方承担货物税大小的因素 2.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对分担货物税的影响 二、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最低限价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最低限价与均衡价格的关系 3.最高限价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4.最高限价与均衡价格的关系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第一节 基数效用分析 一、效用和效用函数 1.效用的概念 2.效用的 2 种分类——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论的涵义 3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商品效用的分类——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2.总效用的涵义 3.边际效用的概念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涵义 5.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变化关系 三、消费者均衡的原则 1.消费者均衡的涵义 2.消费者均衡的 2 个制约条件 3.消费者均衡的原则 四、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1.有关个人需求曲线的 3 个结论 五、消费者剩余 1.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第二节 序数效用分析 一、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内容 1.序数效用论的涵义 二、消费者偏好的性质 1.对消费者偏好的性质所作的基本假定 三、无差异曲线 1.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4.边际替代率的概念 5.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涵义 6.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斜率之间的关系 四、预算线 1.预算线的特点 2.收入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 3.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 五、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2.比较序数效用论与基数效用论 六、货币收入的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收入—消费曲线的涵义 2.恩格尔定律的涵义 七、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收入—消费曲线与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关系 2.替代效应的概念 3.收入效应的概念 4.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图形表示 5.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的区分条件 第三节 市场需求曲线 一、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 4 1.市场需求曲线与所有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关系 2.对市场需求曲线的三点认识 二、边际收益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 1.总收益的涵义 2.边际收益的概念 3.总收益与边际收益曲线的关系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 厂商及其技术和投入 第一节 厂商及其技术和投入 一、厂商的定义和组织形式 1.厂商的 3 种法定组织形式 二、利润最大化的假定 1.微观经济学对厂商目标的假定——利润最大化 三、技术和投入 1.微观经济学在研究生产过程中对投入的 2 种分类 2.可变投入的涵义 3.可变投入的特点 四、短期和长期 1.短期和长期的涵义 第二节 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的定义和基本类型 1.生产者行为理论的 2 部分构成 2.生产函数的概念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涵义 2.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3.作图并说明短期生产函数的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和总产量曲线的特征及其相 互之间的关系 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涵义和作用条件 四、可变投入使用量的合理区间 1.在生产的三阶段中,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在第二阶段 具有两种可变 第三节 具有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的特点 1.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的公式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公式表示及符号含义 3.生产函数、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的关系 二、等产量线 1.等产量曲线的概念 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3.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不同点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1.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概念 2.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表示 3.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关系的公式表示 5 四、射线、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 1.射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区别 2.生产的经济区的范围 第

四节 长期和规模效益 一、规模收益及其变动的三种情况 1.规模收益的涵义 2.规模收益变动的 3 种情况 二、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 1.规模收益递增的 4 个原因 三、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 1.导致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 四、规模收益变动的表示方法 1.规模收益变动的表示方法 第五节 成本的性质和最佳投入组合 一、成本的性质和定义 1.厂商成本包括的 2 部分内容 2.直接成本包括的主要内容 3.隐性成本的涵义 4.正常利润的概念 二、等成本线 1.等成本曲线的涵义 2.等成本曲线的斜率 三、最佳的投入组合 1.最佳投入组合的确定 第六节 短期成本函数 一、短期的定义 1.短期的涵义 二、三种短期总成本函数 1.总固定成本的涵义 2.总可变成本的涵义 3.总成本的涵义 三、三种短期平均成本函数 1.平均固定成本的涵义 2.平均可变成本的涵义 3.平均总成本的涵义 四、边际成本 1.边际成本的概念 2.边际成本的计算 3.用图形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五、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1.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七节 长期成本函数 一、扩展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1.扩展线的涵义 6

二、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1.长期内总成本的种类—1 种 2.长期内平均成本的种类—1 种 3.决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形状的因素——规模收益的变动 三、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1.从数学上讲长期成本曲线是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第五章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 一、市场、厂商和行业 1.市场、厂商和行业的涵义 二、划分不同市场结构的标准 1.从市场结构角度对市场划分的 4 种形式 三、完全竞争的内涵及假定条件 1.完全竞争的基本特征——非人格性 2.完全竞争必须具备的 4 个条件 3.现实中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农产品市场 四、厂商和行业所面对的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的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五、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1.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涵义 2.厂商的总收益曲线的特点 3.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关系 4.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的关系 第二节 交易期的价格决定 一、交易期的定义 1.交易期的涵义 二、交易期的供给曲线 1.供给曲线在交易期内是一条垂直线 三、市场均衡的特点 1.交易期市场均衡的特点——数量由供给一方单独决定;价格由需求一方单独决定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 一、厂商短期均衡产量的决定 1.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2.厂商确定均衡产量的原则 3.利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曲线的图形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4.厂商收支平衡点的条件 5.厂商停止营业点的条件 二、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涵义 第四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一、长期内的调整过程 1.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内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 二、厂商的长期均衡 1.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 7

第五节 资源配置过程 一、蛛网模型 1.蛛网模型的涵义 2.蛛网模型的 3 种形式的名称、图形和涵义 第六章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节 完全垄断的性质和原因 一、完全垄断的性质 1.完全垄断的概念 二、完全垄断的成因 1.完全垄断的 4 条成因 三、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 1.垄断厂商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完全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 3.总收益与需求曲线弹性的 3 种关系 4.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关系 第二节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 一、利润最大化和短期均衡 1.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2.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 3.垄断厂商控制产量和价格的三种结果 第三节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 一、短期内存在经济利润时的情况 1.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 第四节 价格歧视 一、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 1.价格歧视的概念 2.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 二、价格歧视的程度 1.价格歧视的 3 种形式 第七章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节 垄断竞争的性质和特征 一、垄断竞争的性质和定义 1.垄断

竞争的性质 二、产品差别和产品集团 1.差别产品的概念 三、垄断竞争模型的假定条件 1.垄断竞争模型的假定条件 第二节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一、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在短期均衡状态下,垄断竞争厂商可能获得经济利润、正常利润,还可能亏损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1.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第三节 非价格竞争和厂商均衡 一、产品变异 8

1.产品变异包含的内容 二、销售费用 1.销售费用的涵义 第八章 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寡头垄断的性质、 第一节 寡头垄断的性质、成因和分类 一、寡头垄断的性质:相互依存 1.寡头垄断的涵义 2.寡头垄断的性质 二、寡头垄断的成因 1.规模经济在寡头垄断成因中的作用 三、寡头垄断的分类:纯粹寡头垄断和差异寡头垄断 1.寡头垄断行业按产品性质角度的分类 2.寡头垄断行业按行为方式角度的分类 第二节 非勾结性的寡头垄断模型 一、双头垄断模型 1.古诺模型的涵义 2.古诺模型的假定 3.埃奇沃思模型的假定 4.张伯伦模型的优点 二、折断的需求曲线模型 1.斯威齐模型的假定 第三节 勾结性的寡头垄断模型 一、公开的勾结:卡特尔 1.卡特尔的概念 2.卡特尔的功能 二、非公开的勾结:价格领先制 1.价格领先制的涵义 2.价格领先制的三种形式 三、成本加定价 1.成本加成定价方法的两个基本步骤 第四节 寡头垄断者的长期行为和进入障碍 一、市场的相对狭小 二、资金、设备和技术上的特殊要求 三、自然资源、专利和的 四、进入的价格 第五章 市场结构与经济效率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 1.保证各种经济资源发生最大效率的条件 2.完全竞争市场是经济效率最高的市场 二、完全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 1.完全垄断市场是经济效率最低的市场 三、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 1.垄断竞争条件下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 2.垄断竞争厂商比完全竞争厂商更有利于创新 9

四、寡头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 1.四种市场结构按产量和经济效率大小排序 2.四种市场结构按价格高低和经济利润大小或有无排序 第十二章 市场失灵与的作用 第一节 市场失灵的基本原因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二、市场失灵的四种基本原因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逆向选择的概念 第三节 外部性 一、外部性的概念 二、外部不经济的涵义 三、外部经济的涵义 四、外部性的三种解决办法 第四节 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两种特性 二、公共物品与公物的关系 第五节 公共决策与失灵 一、失灵的概念 10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