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关于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
动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安徽省 • 【公布日期】2014.01.29 • 【字 号】皖政办[2014]4号 • 【施行日期】2014.01.29 •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主题分类】森林资源 正文
安徽省关于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的实
施意见
(皖政办〔2014〕4号)
各市、县,省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切实改善城镇环境面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强省建设,经省同意,现就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大力实施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着力构建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的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增强城镇园林绿地“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增加碳汇、美化环境、传承文化、防灾避险”等功能,推动全省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对城镇及
周边山体、水系、植被、生物物种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坚持适地适树,注重运用乡土树种,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景观风貌。
--量力而行,绿色惠民。坚持节约集约建设,不贪大求洋,避免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注重保护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立足实际扩大绿化面积,努力营造宜居宜业的城镇生态环境。
--分类指导,统筹推进。针对不同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和发展阶段,合理确定城镇园林绿化的技术路径和目标任务,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绿道建设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断提升城镇园林绿化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17年,全省城镇新增园林绿地面积2亿平方米以上、改造提升1亿平方米以上,新增街头绿地(游园)1400个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绿地率达到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绿地率达到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重点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绿地率达到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初步形成科学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到2020年,全省城镇园林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相得益彰,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园林城市、园林县城和园林城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取得突破。 (四)实施步骤。
全省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自2014年开始,到2017年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20年基本完成,分3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全面启动。2014年,各地根据本实施意见,制定本地区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具体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年度计划,完成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并启动实施。
第二阶段:大力推进。2015-2017年,加快公园、道路、河道等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大幅增加城镇绿量,着力提升绿化品质,全面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2018-2020年,在巩固阶段性工作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水平,促进园林绿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重点工作
(五)完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各地要结合实际,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及园林城市、园林县城、园林城镇相关标准,编制(修编)本地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科学制定城镇出入口、主要道路和水系绿化等专项建设规划,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和年度建设计划。编制(修编)规划应充分考虑各地自然文化本底条件,强化绿线管理,注重保护山体、水系、湿地、林地等生态敏感区域,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加强道路、铁路、河湖、高压走廊等防护林带建设,打造生态廊道;合理布局公园绿地,推广建设下沉式绿地;充分保护利用现有绿化成果,严格保护20年以上树龄的乔、灌木。2014年10月底前,各市、县完成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工作;2015年3月底前,重点镇完成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工作。 (六)增加城镇绿量。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绿道建设,充分利用裸露地、空闲地等,大力开展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老城区要通过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营绿、破硬增绿、新(改)建生态停车场等多种方式增加绿量,并加强对现有园林绿地的改造提升。强化城镇空间管控,在城郊及城镇周边积极营造环城防护林带、楔形绿地等,改善城镇整体环境。
(七)建设城镇公园。按照300米见绿地、500米见公(游)园的标准,建设改造公园绿地,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公园绿地系统。设区城市老城区每年新增街头绿地(游园)10个以上,其他县(市)老城区每年新增街头绿地(游园)3个以上。重点镇应建有1座面积不小于2公顷的综合性公园绿地。公园建设要着力保护自然山体、水系、植被等地形地貌和生物物种资源,注重植物造景,体
现植物群落形态,做到物种多样、季相丰富、景观优美。要突出文化艺术内涵和地域特色,避免“千园一面”。严格控制公园内建筑物、构筑物等配套设施建设规模,公园内的绿地面积不得少于公园陆地总面积的65%。
(八)强化道路绿化。按照林荫路标准,重点建设改造城镇出入口和主要道路绿化。道路绿化隔离带、分车带和行道树绿化建设要增加乔木比重,路侧绿带要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现混交林风貌。新建主要道路行道树原则上应做到单侧2排以上,既有道路绿化改造应以补植或增植行道树为主,适当增加花灌木,解决“缺株断档”和“色彩不足”问题。乔木规格要科学适度,提倡大苗绿化,严控大树进城,防止盲目移植名贵树木。到2017年,城镇主要道路绿化达标率达到80%以上。
(九)整治水系绿化。合理划定城镇蓝线,充分利用城镇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构建滨水绿地,城镇主要河道岸线新建绿化单侧宽度原则上应达到50米以上,原有河道岸线绿化只增不减,体现风景林或防护林的建设风貌。城镇水体驳岸建设改造应以生态驳岸为主,充分考虑防洪、行洪安全,注重保持河道、湖泊的天然形态,强化与周边环境景观的协调。到2017年,城镇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十)加强单位和居住小区绿化。积极推进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活动,提升单位、居住小区绿地建设管理水平。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利用现有空地、草坪等,增加乔木、花灌木比例。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应当以补植增植乔木、花灌木为主,改造后的绿地率不低于25%。新建小区应保持植物生长良好,无缺株断行,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种植比例合理,绿地率不低于30%。
(十一)打造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并重,编制高质量设计方案,引进高水平施工队伍,强化施工全过程管理,建设一批示范公园、示范路等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应做到植物景观丰富,配套设施完善,园林小品、建
(构)筑物地域特色鲜明,体现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理念。到2017年,设区城市至少建成3个以上综合性示范公园、10条以上园林绿化示范路,其他县(市)至少建成1个以上综合性示范公园、5条以上园林绿化示范路。
(十二)提升园林绿化管理养护水平。坚持建、管、养并重,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加大养护投入。在主导下,推行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监管相分离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全面实行“建管分开、管办分离”的模式。全面放开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市场,优先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提高管理养护效率和水平。 (十三)积极开展创建工作。进一步拉高标杆,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创建目标。已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努力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2017年,设区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其他城市全部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60%以上县城达到省级园林县城标准。到2020年,要有5个以上设区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其他城市全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80%以上县城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
(十四)倡导社会公众参与。积极引导城镇居民认建认养园林绿地,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及家庭开展庭院、阳台、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街道、社区和物业小区组织星级示范单位、示范户评选,并给予示范单位、示范户适当奖励。 三、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是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管理制度,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保障资金投入,全面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主动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省建立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联席会议制度,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召集,省相关部门参加,负责指导、培训、督促检查等工作。
(十六)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建立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园林绿化投融资,采取购买服务、特许经营、赋予冠名权等方式,拓宽园林绿化建设养护资金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采取适当补贴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省统筹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绿道建设等资金,对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实施以奖代补。 (十七)注重人员培训。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组织编制园林绿化导则等相关技术标准,并作为省城镇化知识专题培训的重要内容,对市县负责同志及园林绿化工作人员实施培训。
(十八)严格督促检查。省将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目标任务,纳入生态强省建设和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任务内容,与各市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综合运用调查问卷、第三方评价、遥感监测等方式,定期对各地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将市民对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工作满意度作为督查的重要内容,督查结果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的重要依据。
(十九)强化信息通报。建立省级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工作信息、宣传展示工作动态、接收反馈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等。对工作力度大、社会反映好、成效显著的进行表扬,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任务完成不及时的进行通报。
(二十)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组织开展与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相关的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爱绿、建绿、护绿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的良好氛围。 附件:安徽省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目标任务分解表
安徽省
2014年1月29日
附件
安徽省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目标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平方米 年度目标任务 地 区 新增园林绿地面积 改造提升园林绿地面积 2014 2015 2016 2017 合计 2014 2015 2016 2017 合计 市本级 530 500 500 500 2030 250 200 200 200 850 肥东县 30 30 30 30 120 20 20 20 20 80 肥西县 30 合肥市 庐江县 30 长丰县 30 30 30 30 120 20 20 20 20 80 30 30 30 120 10 10 10 10 40 30 30 30 120 20 20 20 20 80 巢湖市 40 40 40 40 160 20 20 20 20 80 合 计 2670 1210 市本级 130 140 160 200 630 淮北市 合 计 750 濉溪县 30 30 30 30 120 150 150 150 120 570 10 10 10 10 40 610 市本级 150 135 110 85 480 80 90 60 100 330 蒙城县 70 亳州市 利辛县 85 涡阳县 40 80 80 60 290 25 25 20 20 90 50 80 100 270 20 20 30 30 100 70 65 55 275 40 35 30 28 133 合 计 1315 653 市本级 300 300 350 350 1300 宿州市 萧 县 22 20 20 10 72 砀山县 60 65 70 75 270 80 90 100 100 370 10 10 10 15 45 10 10 10 10 40 灵璧县 20 25 27 30 102 10 10 10 10 40 泗 县 20 20 20 20 80 20 20 10 10 60 合 计 1824 555 市本级 150 220 170 170 710 120 120 150 150 540 五河县 31 蚌埠市 怀远县 31 固镇县 31 40 49 58 178 20 20 25 25 90 40 49 58 178 20 20 25 25 90 40 49 58 178 20 20 25 25 90 合 计 1244 810 市本级 376 133 140 141 790 阜阳市 界首市 45 48 50 52 195 颍上县 45 40 40 40 165 120 100 100 100 420 10 10 20 20 60 20 20 20 20 80 临泉县 50 35 40 45 170 20 20 20 20 80 阜南县 70 80 60 60 270 20 20 30 30 100 太和县 50 60 80 100 290 20 20 25 30 95 合 计 1880 835 市本级 220 230 230 220 900 淮南市 合 计 1215 凤台县 80 70 75 90 315 100 100 100 100 400 40 30 35 45 150 550 市本级 140 91 80 65 376 70 60 100 100 330 滁州天长市 56 45 43 41 185 37 26 27 25 115 市 明光市 56 58 62 66 242 22 26 30 33 111 全椒县 52 53 55 60 220 12 13 14 14 53 来安县 48 48 224 10 10 20 20 60 凤阳县 60 56 52 232 40 45 35 30 150 定远县 20 30 60 30 140 20 5 10 5 40 合 计 1619 859 市本级 170 200 245 265 880 50 40 40 40 170 寿 县 30 30 30 30 120 20 20 20 20 80 霍山县 57 六安市 金寨县 80 霍邱县 25 31 30 30 148 10 10 10 10 40 60 45 169 299 20 20 20 20 80 60 60 60 260 20 10 10 10 50 舒城县 30 30 30 30 120 20 20 20 20 80 合 计 1827 500 市本级 300 318 332 346 1296 50 58 62 66 236 含山县 61 马鞍和 县 50 山市 当涂县 50 52 60 66 239 20 20 20 20 80 50 50 50 200 20 20 20 20 80 50 50 50 200 20 20 20 20 80 合 计 1935 476 市本级 240 190 210 220 860 32 30 35 40 137 无为县 120 25 30 30 205 30 30 20 20 100 芜湖芜湖县 15 13 16 16 60 20 20 20 20 80 市 繁昌县 20 30 10 49 109 20 20 20 20 80 南陵县 35 42 46 48 171 20 20 20 20 80 合计 1405 477 市本级 130 70 60 60 320 100 70 60 60 290 郎溪县 10 15 10 10 45 10 10 5 5 30 广德县 49 60 75 82 266 20 25 32 39 116 宣城宁国市 30 30 30 30 120 20 20 10 10 60 市 泾 县 40 40 40 50 170 20 20 20 20 80 绩溪县 33 35 35 37 140 16 18 18 18 70 旌德县 40 42 45 50 177 21 15 21 25 82 合 计 1238 728 市本级 100 80 铜陵市 合 计 铜陵县 20 15 30 20 230 300 200 80 50 630 10 5 50 60 50 40 20 170 280 800 市本级 30 30 30 30 120 30 33 40 40 143 青阳县 52 池州市 东至县 15 石台县 8 55 40 40 187 10 10 10 10 40 9 9 10 36 10 10 12 12 44 20 20 25 80 10 10 10 10 40 合 计 423 267 市本级 80 130 130 130 470 100 70 50 50 270 怀宁县 55 45 60 65 225 35 30 25 25 115 安庆桐城市 50 50 40 40 180 30 30 20 20 100 市 枞阳县 60 60 60 60 240 40 40 30 30 140 潜山县 58 60 65 68 251 30 30 30 20 110 太湖县 30 40 40 50 160 15 20 20 25 80 宿松县 40 40 40 40 160 20 20 20 20 80 望江县 40 40 36 30 146 20 20 20 20 80 岳西县 10 10 10 10 40 10 10 10 10 40 合 计 1872 1015 市本级 60 70 90 80 300 60 50 50 50 210 歙 县 10 19 20 21 70 5 5 5 5 20 黄山休宁县 7 10 10 12 39 5 6 6 7 24 市 黟 县 8 16 16 16 56 6 14 14 14 48 祁门县 10 12 13 15 50 15 10 10 12 47 合 计 515 349 总 计 22012 1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