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K12配套]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五2.1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新人教版

[K12配套]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五2.1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新人教版

来源:保捱科技网
KK12配套学习资料

课时提升作业 五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读某地层结构图,回答1、2题。

1.地震波在传递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A.AB之间 C.CD之间

B.AC之间 D.DE之间

( )

2.岩石圈包括 A.AB C.ABCD

( )

B.ABC

D.ABCDE

【解析】1选B,2选B。第1题,根据图中深度可知,图中包括地壳与地幔部分,其中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存在莫霍面,地震波经过时横波和纵波加速。第2题, A、B分别为与海洋的地壳,D为软流层,因此A+B+C是岩石圈。

2017年10月11日,位于日本九州南部的新燃岳火山当天早晨发生小规模喷发,喷烟高度达到约300米。读新燃岳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3、4题。

3.从火山喷发出的炽热岩浆,直接形成 ( ) A.沉积岩

B.喷出岩

C.侵入岩 D.变质岩

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KK12配套学习资料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最小

【解析】3选B,4选C。第3题,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表冷凝形成喷出型岩浆岩。第4题,①为地壳,海洋部分较陆地小。②为地幔,地震波通过其与①的莫霍面时波速加快。③和④为地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5、6题。

5.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6.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③

C.④

D.⑤

( ) ( )

【解析】5选C,6选C。第5题,过程①是指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这个过程需要高温高压。第6题,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是指岩浆上升冷却形成岩浆岩,故为代码④。 【误区警示】

(1)不明确大理岩、石灰岩所属的岩石类型。 (2)不理解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各箭头的含义。

(2018·盐城模拟)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1),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KK12配套学习资料

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7、8题。导学号08620104

7.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

8.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7选B,8选B。第7题,波浪岩属于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由图2可知,碎屑物形成④岩石,则④为沉积岩;岩浆和岩浆岩可以互相转换,则①为岩浆,②为岩浆岩,③为变质岩。第8题,波浪岩属于花岗岩,其形成是岩浆先侵入地层,冷却凝结,然后经地壳抬升作用,出露地表,受风化剥蚀作用影响,最后在外力侵蚀搬运作用下形成波浪的形状。 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点1和地点3处的岩石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_岩,从图中可看出该岩石具有两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KK12配套学习资料

个重要的特征是:①含有______、②具有______构造。

(2)地点2处的岩石,A属于____________型岩浆岩,B属于_________型岩浆岩,B岩体周围附近可能形成____________ 岩。

(3)地点2处的岩浆活动发生在地点1和3处岩层形成的时代之____________ (前或后)。 【解析】第(1)题,图中地点1和地点3处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故岩石为沉积岩。第(2)、(3)题,地点2处的岩石穿插在沉积岩层中,其形成年代应在地点1和3处岩层形成之后,该处岩石是岩浆喷发冷却形成的,其中侵入岩与周围岩石接触处可能使周围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

答案:(1)沉积 化石 层理 (2)喷出 侵入 变质 (3)后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

(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KK12配套学习资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选C,2选B。第1题,A、B、C分别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D、F、G为内部的地壳、地幔和地核。地震波在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降为0,纵波降速。第2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E和D。 【知识拓展】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组成特点

(2018·南阳模拟)读我国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3~5题。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则0千米为 (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

5.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

KK12配套学习资料

【解析】3选A,4选C,5选A。第3题, 由图中地壳厚度线的走向和分布的一般规律,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第4题,莫霍面以上的部分被称作地壳,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应以莫霍面为0千米起点,海平面是海拔0千米的起点,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是岩石圈。第5题, a外围等值线为42,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这条判断规则,a处地壳厚度应小于42 km;同理b处大于38 km,故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图是A图。 读图, 完成6、7题。

6.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 A.地表

B.地壳上部 D.地幔

C.地壳下部

7.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 A.喷出岩 C.沉积岩

B.侵入岩 D.变质岩

【解析】6选D,7选C。第6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第7题,该山体岩石为岩浆岩,在地球表层外力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喷出岩和侵入岩只能由岩浆形成,变质岩不能在地球表层转化。 (2018·杨浦模拟)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它上面的身躯庞大,下面的底座狭窄,科学家们称它为“平衡石”。下图为“平衡石”景观图和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导学号08620105

8.图示“平衡石”岩石类型属于右面关系图中的 ( ) A.a B.b C.c D.d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KK12配套学习资料

9.形成“平衡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

A.岩浆活动—冷却凝结—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沉积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解析】8选A, 9选C。第8题, 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根据右图可知,变质作用形成的c为变质岩。d为地壳物质循环的起点与归宿,为岩浆。b由岩浆活动形成,为岩浆岩。因此a为沉积岩。第9题, “平衡石”是在低洼地带经过外力沉积、固结形成的,后期地壳抬升,岩石出露地表,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上宽下窄的形态。 【加固训练】

大理岩又称大理石,因中国云南省大理县盛产这种岩石而得名。自古以来,大理石就是建筑材料和雕塑原料,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理岩的特征 ( )

A.可以在大理岩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B.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C.是由碳酸盐类岩石变质形成的 D.具有流纹和气孔构造

(2)上图中能代表大理石及其形成的是 ( ) A.a和4 B.b和3 C.c和5 D.d和2

【解析】(1)选C,(2)选D 。第(1)题,大理岩属于由沉积岩中的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第(2)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中“外力作用”这一信息,可以确定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b为岩浆岩,3为岩浆冷却凝固作用;c为沉积岩,5为外力作用;d为变质岩,1和2为变质作用。

10.(能力挑战题)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KK12配套学习资料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岩石类型名称: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3)C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地面有时会发生_______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_______。 (4)①和②两种地质作用,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数码)。 (5)根据C处岩层放大图分析,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什么? 【解析】第(1)题,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在地壳内部冷凝形成的为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喷出岩。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A为变质岩,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火山岩)。第(2)题,图中②由沉积岩到变质岩应为变质作用;各种岩石到沉积岩应为外力作用。第(3)题,岩浆活动地带可能会有岩浆(火山)活动和地震。第(4)题,①是外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外部,如太阳辐射。②是内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第(5)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以下几点:①一般来说,大致呈水平状态的沉积岩层,越向下岩层越老,越向上岩层越新。②侵入岩穿过某岩层,则说明该侵入岩是后来侵入的,岩层较新。③火山熔岩喷出地表,形成火山锥。 答案:(1)变质岩 侵入岩 喷出岩(火山岩) (2)侵蚀、搬运、堆积(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3)岩浆(火山) 地震 (4)②

(5)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方法技巧】四个关系判断岩层新老

(1)岩层上下关系。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 (接近地表)。

(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与海岭或海沟的远近关系。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KK12配套学习资料

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配套学习资料K12页脚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