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
梅子1921
身为人母的我和大家一样,同样希望孩子“出类拔萃”。通过我和儿子的交流沟通,学会了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不再要求孩子违心地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可以说儿子是一个有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乐观、心理健康的阳光男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父母的要学会换位思考。
一、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我们的爱有时候太自私,表面上看是对孩子好,但我们却忽略了孩子这个主体,忽略了孩子的主观想法,好心办了错事,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与儿子的一次交流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儿子说:“如果你时常以家长的命令式要求我做这做那、应该这样那样,迫于你是妈妈,我虽然表面上同意,但内心却非常不高兴,我会表面上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但心根本就没放在上面,甚至有时向相反的方向去做。” 我们要平等对待孩子,必须真正放下父母的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学会换位思考。同时要知道孩子心理想些什么,只有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孩子。
二、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关于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有多少是孩子的自愿行为?有多少是孩子的自主选择?看到人家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咱孩子也得去,否则就像缺点什么似的。这明显是我们父母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在作祟!这里并不是说参加培训班不好。如果孩子自主、自愿参加,那是一件好事,孩子不但可以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锻炼、磨炼他的意志。但如果是父母的意见、父母的要求,那结果可能会收效甚微或事与愿违,甚至是
恰恰相反。如果孩子身在曹营心在汉,整天忙忙呵呵的,好像是什么都学过却什么也没学好,不但白白浪费了时间,而且也容易形成两面派性格,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
三、要严格要求孩子,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
当然,孩子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才能逐渐发展自我约束力。严格要求孩子并不等于唯父母的意见、父母的要求为是,只有尊重下的严格要求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只有严格要求下的尊重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二者是互为辩证的。孩子增长知识未必非得去参加培训班,只要孩子有自己兴趣爱好,能够自觉地去做,同样可以锻炼自己、增长见识、完善自己。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不要轻言放弃。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四、要关注孩子身体健康,也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
在我们注重孩子智育发展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身体是的本钱。拥有再深厚的知识,而没有健康的身体,那知识也会失去应有的光泽。不要让孩子整天只忙于各种培训班中间,要让孩子有足够的自我支配的时间,要让孩子有运动,游戏的时间。否则你培养出一个病秧子博士生又有什么用呢?许多英才早逝者就是一个最深刻的警醒,只能说是人才的浪费。当然,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了解孩子、只有经常与孩子沟通,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的问题,才能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应对挫折……。
作为家长不要把眼光紧紧地盯在孩子的学习上,要放眼孩子的整体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