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修辞”是什么?“修辞学”是什么?

“修辞”是什么?“修辞学”是什么?

来源:保捱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修辞学习2002年第2期(总110期) “修辞”是什么?“修辞学"是什么? 胡范铸 范畴是学科的基石。一门学科的基本范畴,既 是这门学科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出发点,往往也是 其归宿。而对基本范畴重新界定的任何努力,都会 影响我们对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的认识。修辞学亦 然。 (一) 修辞是什么?在中国修辞学界,这是一个似乎已 经不消多说,其实却至今相当含混的问题。 曾经有人明确提出:修辞只是一种手段和技 巧。所谓“修辞是‘说话的艺术’,是在运用语文的各 种材料的基础上提高表达效果的手段和技巧。”(吉 林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语言学名词简释》) 如今,在修辞学著作中,明确提出修辞仅仅是一种手 段和技巧的已经不多了,但是,在不少修辞学著作的 内容安排上,这一观念却依然表现得相当顽强。在 《修辞学习》的相当一部分作者的心目中,修辞也依 然只是一种技巧。而这种观念之所以如此顽强,很 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语言教育制度安排的结果:小 学语文教材中明确的“修辞”内容只有“比喻”“比拟” “夸张”等几个修辞格,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修辞”内 容不过是把修辞格的介绍从几个扩展到十几个,甚 至在部分大学的汉语教材中,所谓修辞的主要部分, 也只不过是再增加一些对修辞格的介绍。从小学大 学,修辞学内容的扩展,通常仅仅表现为“修辞方式” 数量的变化。 当然更多的修辞学专著对修辞的理解要宽阔得 多。陈望道认为修辞是一种“努力”,“是调整语辞使 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陈望道《修辞学 发凡》)张志公认为修辞是一种“过程”,是“运用语言 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 个工作过程。”(张志公《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王希杰认为修辞是一种“活动”,是“运用语言文字的 活动,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表达效果的活动”(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可是,无论说是一种“努力”,一种“过 程”,还是一种“活动”,都立即会产生一个问题:为什 么说修辞是一种“努力”、“过程”或“活动”,它与其它 种种“努力”、“过程”或“活动”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 系,又是什么关系?似乎还没有一位修辞学者就此作 出明确的回答。也许,有人以为这并不能成为一个 问题。 2一 我们以为,修辞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人 类行为有交际性的,有非交际性的(如睡觉),交际性 行为又有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修辞正是人类的一种 语言交际行为。 就此而言,修辞行为既是一种交际行为,又是一 种语言行为。比喻夸张是修辞,文学作品有修辞,著 书撰文要修辞,但是,并非只有书面才有修辞,并非 文学作品才有修辞,更不能说只有比喻夸张才有修 辞。修辞不仅表现在词句的层面,作品的层面,而是 贯穿于语言交际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在某种意 义上,甚至也可以说渗透到人类整个符号性知识体 系的层面:文学创作,以修辞作品来表现人类的审美 理想;商务合同,以修辞策略来调整交际双方的经济 利益;外交公告,以修辞行为来调节国家关系;法律 条文,以修辞设计来实现对社会制度的设计,等等。 (二) 修辞作为人类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其实,也已经 有人直接或间接地论述过了。那么,修辞是一种什 么样的语言交际行为呢?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念至少可以分为两类。 类观念认为,修辞是对语言的“美化”。在中 国现代修辞学界,这一观念最重要的代表是张弓,他 认为:“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 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辞是对语言的‘美化”’ 的观念无疑与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文人的生 活方式密切相关,但这却意味着对更多的修辞行为 的忽视和误解,这一观念尽管在一般修辞学专著中 已经不大多见,但在公众乃至多数修辞学者潜意识 中似乎还是根深蒂固。 另一类观念认为,修辞就是语辞的“调整”,所谓 “修辞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陈望道《修 辞学发凡》)。由此而来,有人认为修辞是语言材料 的“选择”(如张志公以及吕叔湘等)。“修辞是语辞 的‘调整’或选择”的观念避免了只看到“求美”的修 辞行为而忽视其它修辞行为的偏差,但很多修辞行 为并没有明显地表现为“调整”“选择”。 我们以为,修辞是一种语言行为,但修辞之所以 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行为,应该是追求语言 交际有效性的行为。 成为修辞,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语言不仅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系统,更是人类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样的交际目的,运用不同的 语言形式可能获得比较相近的交际效果,也可能获 得非常不同的交际效果。交际主体根据自己的角色 定位、交际意图、交际环境与对象的不同,运用合适 的语言形式以有效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的行为,这 就是修辞。 (三) 修辞是追求语言交际有效性的行为,那么,修辞 学是什么? 或以为修辞学是一种知识,或以为是一种科 学。而以为修辞学是一种科学的,又有认为修辞学 是“关于语体和各种语文材料在这些语体中运用的 规律的科学”(叶菲莫夫《文艺语言修辞学》),“描写 语言体系中的修辞手段,研究言语规律和修辞方法” 的科学(王德春《修辞学词典》),“修辞学是某种语言 中有关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的总 和”(王希杰《修辞学导论》)等种种不同。 可是,无论是“规律”也罢,“规则”也罢,“规律规 则的总和”也罢。如何深入下去,疑问仍然甚多。 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语言即游戏”。而任何 游戏都有两个特性,一是可选择性:我们可以选择这 个游戏,也可以选择那个游戏,对于任何一个游戏, 都可以选择加入或退出。二是规则性:任何游戏都 是有规则的,选择了这个游戏,就要遵守这个游戏的 规则,除非你能够有效地获得修改这些规则的权利 并对它加以修改。同样,修辞行为也是一种具有自 己的规则的语言游戏。 不过,游戏规则一向有两类,一类是构成性规 则,破坏了这些规则就破坏了游戏,除非通过修订来 修改游戏;一类是策略性规则(或日“调节性规则”), 也就是参与游戏者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从而使自己 在游戏中利益最大化的规则。修辞行为其实也具有 这样两套规则,一套是修辞行为的构成性规则,一套 是修辞行为的策略性规则。构成性规则是必须遵守 的,策略性规则是可以临时变换的。 例如,对于“请求~这样的修辞行为,其构成性 规则一是发话者有权利向受话者提出请求,二是发 话者相信受话者有能力实现发话者的请求,三是发 话者和受话者都不认为这是受话者平时始终在做 的,四是发话者设法使受话者去实施这一行为。而 其策略性规则,可以从提示彼此的角色定位入手(如 不用社会性称呼,而用亲缘性称呼),可以从提高语 言交际兴趣入手(如采用幽默的话语),也可以采用 其它策略。 由此,我们以为:现代修辞学就是努力探寻修辞 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努力提高语言交 际行为的有效性的一门学科。 (四) “修辞学是努力探寻修辞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和 策略性规则,努力提高语言交际行为的有效性的一 门学科”,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构拟实现语言交际有 效性的修辞学模型。而要构拟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 的模型,就不能只关注词语选择、句式的调整、辞格 的运用,而应该分析一项一项的修辞行为,分析修辞 行为的种种规则,分析修辞行为的种种规则的构成 性与策略性。 迄今为止的修辞学研究,似乎还没有谁意识到 这些问题。 些语言学者,也已经使用了“语言交际行为” 的概念,但却并没有在修辞分析中加以贯彻。 些修辞学者,也在讨论语言交际行为的规则, 但在讨论的时候却并没有界定规则的构成性和策略 性的明确意识。 些语用学者,已经注意到构成性规则与策略 性规则的不同,可是却并没有多少结合汉语实际的 工作,有的学者甚至把一些调节性的规则混同于构 成性的规则(如索振羽的《语言学教程》便把“幽默” 作为“会话”中的一项“准则”,把策略性规则当成了 构成性规则)。 从“构成性规则”与“策略性规则”的分别人手研 究修辞行为,构拟语言交际的修辞学模型,这就提出 了一系列的问题: 1、有效进行语言交际的修辞学模型应如何构 拟? 2、修辞行为应该如何分类?能不能套用语用学 中的“言语行为”的分类? 3、各种修辞行为的构成性规则有哪些?这些规 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4、各种修辞行为的策略性规则有哪些?它们又 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5、传统修辞学关于语体的知识、文体的知识、 修辞格的知识等等与修辞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和策略 性规则能不能有效结合,如何结合? 6、在此基础上构拟出的修辞学模型能不能成 为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的预案? 7、进而言之,一系列的修辞预案能否成为修辞 学对社会生活的最大贡献? 凡此种种,就是对“修辞”、“修辞学”这两个范畴 重新界定引发的问题。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3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