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减负增质

“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减负增质

来源:保捱科技网
“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的减负增质

2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红星镇中心校625400

摘要:“双减”实施的主要意义在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新回归课堂本身。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深刻理解“双减”的实际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将简要探讨“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减负增质,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实现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双减”的实施下,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调整,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降低学生心理负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接受能力,调整课程设计,集中学生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实现减负增质的教学目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在以往的课堂活动中,往往都是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只是顺着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整个学习步骤非常机械化、麻木化,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会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主体交给学生,教师充分发挥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利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了达到“减负增质”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基于学生的主体需求,进行具有针对性作用的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课堂中的主人翁作用,以便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理解重要故事情节,然后带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小蝌蚪找妈妈>连环画。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小组内成员自行分配任务,进行分工合作,在每一张白纸上画一个故事情节,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都画下来,然后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排好先后顺序,并标注页码,最后根据《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内容一起设计封面,最后装订在一起。通过制作连环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记忆更加深刻,学会与同伴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中反复强调课堂的纪律性,强行压制学生的天性,要求学生保持绝对的安静,长期以往,语文教学课堂变得压抑,学生也开始变得消沉,抵触教学课堂,畏惧教师,不敢回答问题,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课堂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课堂中,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目的,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自制道具,一边用道具演示,一边解说两次赛马的经过,引导学生可以将故事完整地讲述下来。最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动脑筋的故事,要求学生可以上台绘声绘色地讲给小伙伴们听。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打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的能力,大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进而愿意积极主动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激发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大大增强自信心。

三、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当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优化作业设计,增添作业的趣味性,改善作业内容。首先,教师应该

在作业设计上,删除一些重复且没有实质性作用的作业,如:抄写,应该合理增加一些高质量,具有经典性的学习任务,如:古诗背诵,其目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布置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提高语文作业质量。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一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田园生活,并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然后教师就可以布置“用诗词作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词的内容和意境相结合,融入自己的个人理解,创作一幅田园生活的风景画,最后在课堂上互相展示、解说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以及灵感来源。通过设计这种课后作业,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大大加深,能够站在诗人的角度理解古诗词,进而锻炼实践能力,不断丰富想象力。

四、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逐渐被淘汰,是因为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单一,导致教学课堂枯燥无味,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双减”背景下,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利用趣味性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通过轻松、愉悦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减轻学生思想负担,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时采用项目化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实质化,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掌握核心人物的塑造方法。在熟读文章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跟文章内容相关联的影视作品。在学生明确了解核心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文章的故事情节之后,组织学生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基于文章内容,一起创作关于“将相和”的剧本,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保证表演活动顺利进行。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创造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使课堂主动性大大提高,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五、完善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发挥着传授知识的职能,还扮演着收集课堂教学反馈的角色。而反馈的主要途径就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全面、有创意的评价,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同样地,教师也要邀请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利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取长补短,完善自身不足之处,让教师自我反思,优化教学质量。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塞下曲(月黑风高)》一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熟读古诗,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将士们的英勇烈。然后组织学生举办朗诵比赛,要求参赛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个人感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诵,并邀请学生对参赛选手进行点评,从字音、语气、感情、动作等方面作为评分参考准则,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并评选出前三名,对获奖者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能大大增强自信心,使课堂充满趣味,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调整语文课堂,通过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课堂氛围、优化作业设计、多元化教学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这五种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锻炼,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途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8):79-80.

[2]朱琼英.“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性作业设计[J].语文新读写,2021(11):73-75.

[3]姚心凡.聚焦重难点 设计多元化——“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初探[J].语文新读写,2021(05):-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