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7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7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

来源:保捱科技网
课时作业37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单项选择题

(2016·太原模拟)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1~2.【解析】 第1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第2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纬度较高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答案】 1.D 2.C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几年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不稳定,下图为2009和2010年四省区大豆种收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依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内蒙古的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在降低

B.内蒙古和吉林省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减幅度大体相当 C.辽宁省的大豆播种面积最小,是因为热量条件差

D.内蒙古大豆的单产增幅最大,是因为荒漠化治理成果显著 【答案】 B

4.受产销收益的影响,东北地区减少的大豆播种区域最可能改种的作物是( )

1

A.冬小麦 B.棉花 C.油菜 D.玉米 【答案】 D

(2016·东北模拟)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1)和成熟期(图2)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A.90天 B.115天 C.130天 D.140天 【解析】 图中显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在4月1日至4月11日,成熟期在7月21日至8月1日,经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为102~122天之间。 【答案】 B

6.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解析】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南部比北部播种期和成熟期都要早,其原因是南部纬度低,热量丰富。 【答案】 C

(2016·昆明质检)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读哈尼梯田景观图,回答7~8题。 7.将山坡地改造成梯田主要是为了( ) A.调节大气湿度 B.保持土壤肥力 C.增加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解析】 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将山坡地改造成梯田,可以减轻强降水对山坡土壤的冲刷,进而达到保持土壤肥力的目的。 【答案】 B

8.下列选项中属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的是( ) A.提高粮食的商品率

B.加大种植业的发展力度

2

C.不断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 D.做好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 【解析】 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不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该区域人多、耕地面积小的现状不利于提高粮食的商品率;如果不断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可能会造成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该区域水力、生物资源丰富,梯田可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应该做好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 【答案】 D (2016·大连模拟)“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9~10题。 实验前 实验后 土壤水分 6.3% 23.5% 土壤空气 25.5% 16.7% 土壤有机质 0.7% 3.2% 大气悬浮物 14.6% 3.4% 大气水分 18.6% 34.5% 9.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 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解析】 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后出现的结果是土壤水分、大气水分增加;土壤空气减少,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土壤有机质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大气悬浮物减少,减少了空气污染。 【答案】 D 10.“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 ) A.哈萨克斯坦 B.新加坡 C.比利时 D.巴西 【解析】 实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法”有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等作用,所以该措施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四个选项中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只有哈萨克斯坦。 【答案】 A (2016·枣庄模拟)读“我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农业发展过程中,“七大主产区”存在问题及其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河套灌区:土地盐碱化——过度农垦 B.甘肃:土地荒漠化——降水减少 C.东北平原:黑土肥力下降——重用轻养 D.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季风气候 【解析】 河套灌区存在的问题是土地盐碱化,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甘肃存在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有关;东北平原由于重用轻养,黑土肥力下降;

3

长江流域季风不稳定(自然原因),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答案】 C

12.关于下列农业主产区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主产区建设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B.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建设成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C.华南主产区建设成商品棉基地

D.汾渭平原主产区建设成商品蔬菜出口基地

【解析】 我国东北平原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A项正确;黄淮海平原的棉花生产优势突出;华南地区主要是建设成商品蔬菜出口基地;汾渭平原适宜小麦、玉米的生产,地少人多,不适宜建成商品蔬菜出口基地。 【答案】 A

13.“东北大米”质优畅销,其主要优势是( ) A.热量充足,生长快

B.冬季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 C.机械化程度高,亩产高 D.少用农药化肥,绿色环保

【解析】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故A项错;水稻生长期在夏季,故B项错;机械化程度和单产高与作物品质关系不大,故C项错:东北大米之所以质优畅销,在于其生产过程中少用农药,绿色环保。 【答案】 D 二、综合题

14.乌龙茶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一般气候温和,日照较短,昼夜温差大,雨水充沛,云雾较多,土壤肥沃,腐殖质含量高。图中阴影区域为我国乌龙茶起源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发现,A地比B地更适于乌龙茶的种植,据图说明坡度对乌龙茶生长的影响。

(2)该地区春季易受低温、霜冻的影响,为减少春茶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当地茶农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喷水,防茶树受冻,以减少损失,简析其地理原理。 (3)当地拟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答案】 (1)A地等高线较B地更为稀疏,说明坡度缓;流水侵蚀作用弱;有利于水土保持、土壤的肥力高;坡面径流流速慢,不易对茶树的根造成损伤。 (2)使空气中水分增多;减小气温变化;可以增大大气逆辐射。 (3)赞成:地处我国东南丘陵,降水丰富,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丘陵地区,平地少,不宜发展粮食种植;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能满足茶叶种植的要求;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消化当地剩余劳动力;减少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赞成:当地土壤——红壤有机质含量少;该地春季多低温,易产生冻害;大范围种植单一农作物会对土壤及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

15.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图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解释该地水稻生产面积扩大的原因。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请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答案】 (1)变化: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业面积缩小(或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原因:气候变暖;水资源开发和水利工程的兴建;市场需求增大及支持;水稻品种改良。(2)长白山区:①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②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了大量水源,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 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