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170831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170831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

考试总分:115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0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00分 )

1. “农奴领有份地,使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他有经济,有财产,有家庭。农奴的特性在于他必须在庄园上耕种领主的自营地。农奴为封建主劳动‘直接出现在为另一个人进行的强制劳动的野蛮形式上’。”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是(  )A.农奴相当于家庭的奴隶B.农奴拥有部分庄园领地C.农奴享有经营的自主权D.劳役是农奴的封建负担

2. 这份《宣言》宣示,如果叛乱各州不于1863年1月1日之前回归联邦,那么叛乱各州所有被迫为奴的人都将从此获得自由,并永远享有自由的权力。以上材料说明这份《宣言》( )A.肯定了黑人奴隶制B.有利于维护美国统一C.宣告了美国的D.导致美国内战的爆发

3.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山口先生特别喜欢穿西装、吃西餐,并且改变了自己的传统日本发型,这是由于明治实行了( )A.废藩置县B.废除身份制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

4. “那时,相当多的日本青年拒绝使用筷子,而改用西式刀叉切割进食;他们改吃牛肉,骑欧洲洋马;他们炫耀家中的西洋钟和达·芬奇的油画。”这反映了明治实行A.“殖产兴业”B.“文明开化”C.闭关锁国

D.重视教育

5. 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和归纳历史知识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在学完一个场景的历史课后设计的知识结构图。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结有误的是( )

A.AB.BC.CD.D

6. 2017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预示着中国航空制造领域有了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回顾历史,最早发明飞机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D.英国

7.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美国人口在19世纪20年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材料反映了工业( )A.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C.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D.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8. 导致下图中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殖民侵略与扩张推行B.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与推广C.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D.内燃机的发明与广泛应用

9.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他在科学理论方面的贡献是( )A.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B.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C.揭示了生物界自然选择规律D.为原子能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0. 他被《时代》周刊评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他”指的是

(  )

A.牛顿B.达尔文C.莱特兄弟D.爱因斯坦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12. 由下列一组图片可归纳的主题为(  )

A.二月B.十月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三年国内战争

1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于( )A.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法国大时期

14. 阅读下列“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一战的影响和战时主义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B.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是因为实施了新经济C.出现上述变化是因为高度集中的斯大林的影响D.此曲线图说明了经济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经济的发展

15. 斯大林上台后,在一次讲话中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不想挨打。不,我们拒绝挨打!……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落后了。 ”于是苏联( )A.实行了战时主义

B.推出了新经济C.发动了垦荒运动D.开展了工业化建设

16. 以下是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的欧美主要国家关税税率表。对如表的解释正确的是(  )

国家1926年(%)1931年(%)法国12%38%德国12%40.7%美国20%53%英国4%10%(1932年)

A.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最慢B.经济危机引发欧美国家间的关税战C.美国为了促进贸易发展提高税率

D.各国提高税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17. 历史学家曾对历任美国总统进行过对比研究,其结果一致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

优秀的总统之一,你认为历史学家们得出这样认识的主要理由是(  )

A.他毕业于哈佛大学B.他身残志坚令人尊敬C.他是连任四届的总统D.他实行新政使经济复苏

18. 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 

 )

A.美国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罗斯福新政D.冷战

19.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中国作为四大国(美、英、苏、中)之一领衔签署,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也规定中国为联合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大国地位得

以确立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抗战时期中国综合国为显著增强

B.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C.广大亚非国家对中国的大力支持D.美英苏等国出于国际公义予以承认

20. 中国加入联合国“蓝盔”维和行动以来,大大提高了联合国的国际影响力。下列会议与联合国成立有关的是( )A.万隆会议B.雅尔塔会议C.巴黎和会D.会议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5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南北战争,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单纯地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或是像税制那

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要深刻的多。富饶的新,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美国的未来基本上是个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摘自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材料二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对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为什么说“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含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最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俄、日巩固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爱迪生(1847—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19世纪60年代,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这股开

发热潮中。

1869年,他决意当一名职业发明家。很快,他改进了电报机,发明了蜡纸和油印机。1876年,他发明了留声机。

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

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在电灯的带动下,供电系统以及开关、灯座、灯具、电线、配电盘等电力用料陆续取得市场。

14年,他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他的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

电影。

爱迪生在研制灯泡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电灯通电时的灯丝与灯泡内的金属板之间有电流流过。对此,他作了记载并申请了专利,后人称之为“爱迪生效应”,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而电子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次技术。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等

(1)据材料,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作出的贡献。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23.

国际关系的变化影响政治格局的演变。某班拟开展“20世纪欧洲政治局势演变”的主题探究活动,请回答问题。材料一

【读图学史】

材料二 1990年10月,德国统一。1991年12月,苏联解体。这标志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和东西方两大集团对抗的结束。从此,延续了40多年的美苏“冷战”的历史落下帷幕。国际关系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国际关系和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深刻变化。

——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

(1)地图反映的是20世纪中期的欧洲形势,图中①②应该分别填写。(2)请给地图拟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局势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参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历史人教版月考

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0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00分 )1.

【答案】

D

【考点】

1861年农奴制改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奴劳役制庄园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

9世纪起,一种封建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农奴劳役制庄园开始在西欧流行。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

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庄园的土地被划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中有不少是农奴。封建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种,并在庄园上修建仓库、马厩等,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的子弟在继承份地时要向封建主交纳继承金。在经济上,农奴和其他封建农民一样,是一个的小生产者。他领有份地,使用自己的生产工具耕作,他有的经济,有财产,有家庭。农奴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必须在庄园上为领主耕种自营地,而领主自营地的经营不仅以拥有经营的农奴作为劳动力,而且完全以封建主的需求来安排生产,农奴没有什么自主权。在封建庄园盛行的地区,劳役是农奴的主要负担。这时封建主的贪欲表现为追求增加农奴的服劳役天数上,而农奴则反对增加劳役。“据农奴领有份地,使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他有经济,有财产,有家庭。农奴的特性在于他必须在庄园上耕种领主的自营地。农奴为封建主劳动‘直接出现在为另一个人进行的强制劳动的野蛮形式上’。”可知,劳役是农奴的封建负担,选项D符合题意。

2.

【答案】

B

【考点】

美国南北战争的经过【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林肯当选总统后颁布的《黑人奴隶宣言》,意在废除奴隶制,黑人奴隶,选项与材料表述相悖,故A项不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可知该宣言促进了南北统一,有利于维护美国统一。与题干的表述相符,故B项符合题意;宣告美国是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标志性事件是1783年签订的《巴黎和约》。在题干中并未提及,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项,美国内战爆发时问是1861年,发生在题目所给材料颁布之前,故D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B。

3.

【答案】

D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解答】

依据题干“吃西餐、穿西装”判断是文明开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68年起,明治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改革。这次改革史称“明治维新”。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故选D。

4.

【答案】

B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根据题干“……而改用西式刀叉切割进食;他们改吃牛肉,骑欧洲洋马;他们炫耀家中的西洋钟和达·芬奇的油画。”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材料中“改用西式刀叉切割进食;他们改吃牛肉,骑欧洲洋马;他们炫耀家中的西洋钟和达·芬奇的油画”,反映了明治维

新时期,日本在生活方式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B正

确;

殖产兴业,发展工业,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题干没有涉及闭关锁国、教育的内容,排除CD。故选B。

5.

【答案】

C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1861年农奴制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解析】

本题考查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中废除了农奴制,而非奴隶制。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C。

6.

【答案】

A

【考点】

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就【解析】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解答】

最早发明飞机的国家是美国。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故选A。

7.

【答案】

D

【考点】

第二次工业的影响【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的影响。【解答】

通过材料中“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美国人口在19世纪20年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可知,两国人口在工业期间迅速增长,D正确;ABC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

8.

【答案】

C

【考点】第一次工业【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根据题述及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中,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应用推广,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故出现产煤量大增的情况,C正确。

ABD均与煤产量增加无直接必然的联系,排除。故选C。

9.

【答案】

C

【考点】近代科学家【解析】

本题考查达尔文与《物种起源》。【解答】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他在科学理论方面的贡献是揭示了生物界自然选择规律。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谎言,揭示了生物界自然选择规律。

故选C。

10.

【答案】

D

【考点】近代科学家【解析】

本题以他被《时代》周刊评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为依托,考查爱因斯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

他被《时代》周刊评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他”指的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改变了之前的科学体系,为笫三次科技作了理论准备。

11.

【答案】

B

【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根据题述内容“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可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均受重创,经济实力整体被削弱。故选B。

12.

【答案】

B

【考点】十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十月的相关史实。十月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解答】

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4月,长期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首都彼得格勒。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攻克临时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由题干这一组图片可归纳的主题为十月。

13.

【答案】

B

【考点】

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随后又分别与德国的盟国

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

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它们基本上完成了战胜的协

约国集团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符合题意

;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是在一战之前,A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C排除;法国大时期是在“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之前,D排除。故选择B.

14.

【答案】

C

【考点】苏俄新经济

战时主义【解析】

本题考查战时主义、新经济。【解答】

由图时间“1913年~1925年”并依据所学分析,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反映的是战时主义、新经济对苏联的影响。ABD对图表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924年斯大林才上台执政,高度集中的斯大林尚未形成。因此C对图表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15.

【答案】

D

【考点】苏联的工业化【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解答】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苏联开展了工业化建设。通过前两个五年计划,苏俄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盛的工业国。故选D。

16.

【答案】

B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的相关史实。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解答】

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

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据欧美主要国家关税税率表及所学知识可知,对如表的解

释正确的是经济危机引发欧美国家间的关税战。

17.

【答案】

D

【考点】罗斯福新政【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意义。把握罗斯福的主要功绩。【解答】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经济大危机。罗

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之一,历史学家们得出这样认识的主要理由是他实行新政使经济复苏。D符合题意。

18.

【答案】

C

【考点】罗斯福新政【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知道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解答】

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19.

【答案】

B

【考点】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解析】

该题考查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等内容,结合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的最主要原因进行理解。【解答】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结束最晚的反法西斯战场,是二战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这是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的最主要原因。

20.

【答案】

B

【考点】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解析】

本题考查了雅尔塔会议。【解答】

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与联合国成立有关的是雅尔塔会议。故选B。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5分 )21.

【答案】

因为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使国内市场广阔,原料增多;奴隶制的废除,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改革使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颁布了法令,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在政治方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参照西方司法制度进行改革,带有一定的民主化倾向。“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了沙皇制度。

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式,依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美国通过资产阶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俄两国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考点】

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美国南北战争的经过日本明治维新

《黑人奴隶宣言》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1861年农奴制改革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和第一次工业对美国的影响。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2)本题主要考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内容;理解农奴制的内容以及影响。

(3)本题考查“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式,依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4)本题考查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美国通过资产阶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俄两国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解答】

根据题干材料“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大局已定”可以看出说的是美国的南北战争,联系所学可知,美国战争赢得美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使国内市场广阔,原料增多;奴隶制的废除,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这就决定了美国工业化的道路成为必然。

“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意思是改革既有其进步性也有其局限性,“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改革使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颁布了法令,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在政治方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参照西方司法制度进行改革,带有一定的民主化倾向。“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了沙皇制度。

依据材料三中“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国家”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式,依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的角度思考回答。

美国通过战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1861年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22.

【答案】

(1)原因:爱迪生的钻研精神;吸取前人的科学成果;良好的科研环境。

(2)贡献:电气产品的发明,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电力产业发展;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爱迪生的科学发现为新科技发明创造了条件;爱迪生的科学创新精神鼓励着后人。(3)示例1:注重理论成果与实验研究的结合,如将法拉第的电学理论与电气实验研究相结合。示例2: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如:实用电灯研制成功后,迅速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考点】

第二次工业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就【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根据材料可知,爱迪生取得一系列发明成就与当时的科研热潮分不开,他在吸收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刻苦专研,最终成功。

(2)根据材料内容“在电灯的带动下,供电系统以及开关、灯座、灯具、电线、配电盘等电力用料陆续取得市场”以及“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而电子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次技术”,他被人们称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等内容总结即可。(3)本题具有开放性,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23.

【答案】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2)题目:冷战形势示意图;理由:20世纪中期欧洲除少数中立国外,明显分为两大阵营,出现对峙局面。

(3)二战结束后,美国实行“冷战”,相继出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考点】

一超多强与世界多极化趋势历史文化常识

美国的冷战及措施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北约和华约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欧洲政治局势的演变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解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可知,图中①所包含的国家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图中②所包含的国家都是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故图中①应该填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图中②应该填写华沙条约组织。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1949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军事集团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事集团建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

成。故给地图拟个题目可以是冷战形势示意图。因为20世纪中期欧洲除少数中立国外,明显分为两大阵营,出现对峙局面。

(3)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实行“冷战”,相继出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