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会心理学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意指土地的耕作。在拉丁语中,还有第二层含义,指灵魂的锻造。在西方观念史中,文化一词的含义迅速丰富起来,导致一名20世纪的作家抱怨道:所有尝试用文字涵括文化含义的努力都“像是试图抓住手中的空气,人们发现它到处都是,但就是抓不住。”
文化对于人们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方面一一从个人品位到习俗、信仰、价值观、世俗偏见和行为一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化心理学有特殊的研究文化,文化心理学者受到研究文化的熏陶,自觉地采纳文化心理学的观点,推敲文化与心理间的关系。 文化心理学假设文化与人心有着相生相成的关系:它们互为表里,互相转化,互相促进,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人们将文化规范内化,并连个体的行为,让文化规范得到巩固和繁衍。
从本质上说,文化是民有、民享、民治的。首先,文化从社会生活中产生,并为社会生活赋予意义。人们有时有意,但更多时候无意地共同生产、维持并再生产文化,以此来确保自己的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能够适应环境,并创造出和谐、生产性的社会生活。文化不能离开人类而存在,但是人的存在并不足以创造出文化。文化的出现是为了调节相互依赖的个体之间的活动。人类社会中,人们的相互依赖是文化出现的必要条件。在此意义上,文化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
文化研究有四种主要的学术传统:文化进化论、生态理论、功能理论和民族志理论。这些传统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
文化意味着一切,无论好事还是坏事。
文化似乎什么都是,同时又什么都不是。它是一个在逃的恶棍,一个反派艺术家,必须被推翻、被揭露、被战胜。
我们尝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探索文化与心理间的关系,为研究社会、文化与心理间的三角关系另辟蹊径,故取题“文化社会心理学”。
——秦启竞(青岛著名心理专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