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Vol.3,No.2 2006    HealthMedicineResearchandPracticeinHigherInstitutions 15

・心理健康・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陈有国 谢钰涵(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3

摘要:目的 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和自我价值感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情况。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

(IS)和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SE)对重庆市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

感、社会取向自我人际价值感、社会取向自我生理价值感,与人际信任显著正相关;个人取向自我道德价值感与人际信任显著负相关。结论 在真诚、友爱、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自我价值感提高和人际信任建立的重要方面。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自我价值感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APreliminaryStudyoftheRelationBetweenInterpersonalTrust

andSelf2WorthofUniversityStudents

CHENYou2guo XIEYu2han

(SchoolofPsychology,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surveyuniversitystudents’interpersonaltrustandselfworth,andanalyzetherela2tionshipofthem.Method UsingtheInterpersonalTrustScaleandtheSelf2WorthScaleforAdolescents,weinvestigated310universitystudents.Results Thesociallyorientedgeneralself2worth,sociallyorientedinter2personalself2worth,sociallyorientedphysicalself2wortharepositivelycorrelatedwithinterpersonaltrust;selforientedmoralself2worthisnegativelycorrelatedwithinterpersonaltrust.Conclusion Establishingmateyre2lationshipsamongpersonsonthebaseofempressementfriendshipequality.isimportanttoimproveselfworthandinterpersonaltrustofadolescents.

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interpersonaltrust;self2worth

  自我价值感(self2worth或self2esteem)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I)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持久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稳定的人格倾向。它是一个度(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多层次(总体、一般和特殊)的系统,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1]。

3

Rotter[2]提出人际信任是个体认同另一个人的言词、

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为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是类化预期的一种。社会学家韦伯[3]将信任分为两类:普遍信任(universalistictrust)及特殊信任(par2ticularistictrust)。特殊信任的对象只包括有血缘或裙带

关系的人,普遍信任的对象则扩展至相同信仰的所有人。杨中芳等[4]认为人际信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

收稿日期:2005210220

作者简介:陈有国(1981-),男,重庆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时间认知心理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

(02JAZJDXL00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DBA010162),项目主持人:黄希庭。

16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第3卷 第2期  2006年

对对方能够履行他所被托付的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用日常用语,就是“放心”,不必提心吊胆,担心对方会不按照自己所期望、所托负而为自己做事。

国内外也有一些对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的研究。Astra&Singg[5]指出,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比较主动、自信,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这一点恰好为人际信任过程的启动与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李靖等[6]一项研究表明,不同上网爱好水平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信任水平与自尊水平在不同上网爱好程度的大学生中均表现为稳定的正相关。本研究将考察自我价值感的各个维度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并在中国的文化下探讨其可能的原因。黄希庭等编《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具有较

高的信度和效度[1]。人际信任量表[7](InterpersonalTrustScale)分半信度为0176,其中男性为0177,女性

为0175。平均间隔7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156(p<0101,N=24),间隔3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168(N=42)。11212 程序

要求被试在读懂题项的前提下如实回答,并在问卷上填写性别、年级、父母职业等个人基本资料。用SPSS1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结 果

211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总体情况

1 对象与方法111 对 象

家庭住址(农村、小城镇、城市)分别对自我价值感的各分量表作方差分析,发现个人取向的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主效应显著(F=21829,p<0105),对性别为自变量分别对自我价值感的各个因素作t检验,结果表明女生在人际信任所有水平上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除了社会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大部分自我价值感的因素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从重庆市的4所高校(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师范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随机抽取310名本科生。其中男生170名,女生140名,平均年龄为21102±1133岁。112 方 法11211 工具

表1 自我价值感的性别差异检验(󰁦x±s)

TOTAL

GS17104±311318119±31263114933

GI17127±314818119±31262169533

33

SS1

11135±311012130±21842181233SI1

13134±217314121±21562190033

SS2

13157±216614143±21632182933SI2

13143±217314134±21353112933

SS3

14120±310915168±214041615333

SI3

13160±217614100±2142

11340

SS4

11143±219611199215711780SI4

13158±313114131±3109119783

SS5

16124±219317120±21533104933SI5

14196±217315190±21922192333

男女

t

21190±416123175±319231759333

男女

t

     注:3p<0105,

p<0101,3

33

p<01001;TOTAL—总体自我价值感;GS—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GI—个

   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SS—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SS1、SS2、SS3、SS4、SS5分别为社会取向特殊人际、心理、   道德、生理、家庭自我价值感;SI—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SI1、SI2、SI3、SI4、SI5分别为个人取向的特殊人际、   心理、道德、生理、家庭自我价值感。

212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总体情况

变量,并考察性别与年级、性别与专业、年级与专业、

人际信任平均得分71173,标准差为7134(表2)。父亲职业与母亲职业的交互作用,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将大学生在人际信任量表上的得分作为因变量,以性别、(表3)。结果表明年级对人际信任的主效应显著(F=

31457,p=01018)。年级、专业、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家庭所在地作为自

表2 人际信任水平状况(󰁦x±s)

总体

人际信任

71173±7134

72111±7104

71128±7169

一年级

72126±7197

二年级

71163±7100

三年级

71142±7136

四年级

69171±6131

Vol.3,No.2 2006    HealthMedicineResearchandPracticeinHigherInstitutions 17

表3 人际信任相关因素方差分析

差异来源

性别

年级是否师范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家庭所在地性别3年级性别3是否师范年级3是否师范父亲职业3母亲职业误差总体

         注:3p<0105

平方和

1151630508194210112831161777223129312915512021877116188141132760514992816378794231233

自由度

13175431111131171

均方

11516301691710112831616824416593213886716261161881411327551045491074

F2135631457321001340019100166011378213820184211122

213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将自我价值感的各个维度得分与人际信任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社

会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与人际信任显著正相关。个人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与人际信任显著负相关(表4)。

表4 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分析

TOTAL

ISIS

     注:3

3

GS0114733

GI0157

SS01104SI0105

SS10117833

SI101084

SS201035SI201054

SS301012SI30120033

SS40120933

SI401100

SS501034SI501102

0147

p<0101;IS—人际信任;TOTAL—总体自我价值感;GS—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GI—个人取向一般自

   我价值感;SS—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SS1、SS2、SS3、SS4、SS5分别为社会取向特殊人际、心理、道德、生理、   家庭自我价值感;SI—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SI1、SI2、SI3、SI4、SI5分别为个人取向的特殊人际、心理、道德、   生理、家庭自我价值感。

214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人际信任的回归分析

以人际信任为因变量,以自我价值感的各个维度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社会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进入回归方程,对人际信任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表5)。

表5 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的回归分析变量

SS4SI3

B0163001651

SE0114401154

β

0124001232

高于男生,但在SI3、SS4男女差异不显著。在大学里,

女生比男生自我价值感水平高是普遍现象。

调查中发现,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不同学生在个人取向的家庭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个分量表表现了父母对个人自由发展的支持而使个人体会到的一种价值感[1]。说明农村、小城镇和城市家庭的大学生体会到的父母对自己自由发展的支持是不一样的。

312 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的总体特点

t4139233341235333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平均得分71173±7134,其中男生得分为72111±7104,女生得分为71128  注:333p<01001。SS4———社会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

±7169,男生比女生得分高。这与国内徐本华等[9]2004SI3———个人取向的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人际信任平均得分为7811,其中男

3 讨 论生得分为78196±9125,女生得分为77135±9125的结果

有很大的差异。但与张翔等[10]2003年的调查结果,男生

311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总体情况

得分为71165±9138,女生得分为69122±8191相近。以

[8]

黄希庭等发现在大学阶段,男生在GS、GI、SS3、上的调查均显示出男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比女生人际信任SI3和SI5上水平均低于女生,只有在SS4上得分高于女水平高。1998年孙怀明等[11]对535名教师的调查发现,生。本调查发现女生在人际信任所有水平上的平均分均男性得分为71110±0140,女性得分为73150±1130。得

18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第3卷 第2期  2006年

出女性比男性得分高的结果,可能是由于职业不同。与

此量表受阶层影响的研究一致[7]。

本次调查中还发现了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上的显著差异,不存在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的差异,与徐本华等的调查结果一致[9]。一,二,三,四年级的人际信任水平逐渐下降。与徐本华的发现,人际信任水平大学一年级最低,大学二年级人际信任水平上升到最高,大三,大四逐渐下降的结果有差异。313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

(3)人际信任、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

向自我人际价值感、社会取向自我生理价值感均是在人

际交往中产生的。在真诚、友爱、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自我价值感提高和人际信任建立的重要因素。

(4)个人取向自我道德价值感与人际信任负相关,可能是由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思想。

参 考 文 献

[1]杨中芳等[4]认为人际信任是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的,没有交往对象的认可及回报,也不会有信任行为。他以人际关系的3个阶段出发,提出了以义务为基础的本土人际信任模式。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是社会或他人的认可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此会与人际信任水平产生影响。

Barber[12]将信任视为一种通过社会交往所习得和确定的预期。将信任分类分为3类:“最一般性的一种预期是对自然的及道德的社会秩序能坚持并予履行的信心。第二种预期是相信对那些与自己有人际关系及社会制度角色往来的人能够有称职的表现的信心。第三种则是预期那些与自己往来的人能彻底承担他所被托付的责任及义务,也就是在必要时能为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社会取向自我人际价值感,是个人因在团体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价值感。符合Barber所定义的第二种预期,交往的对象会对该个体信任增加,由于交往是相互的过程,使该个体人际信任水平增加。

身体吸引会对人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均愿意与有身体吸引的人交往[13][14]。社会取向自我生理价值感,是个人因为自己的容貌,体态等生理特点受到他人的称赞,自己的身体状况能服务社会的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价值感。个体由于具有身体吸引力,其外貌等受到其他人的称赞,同时其他人也愿意与之交往,因而他会对其他人的信任增加。

在真诚、友爱、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是青少年自我价值感提高和人际信任建立的重要因素。

个人取向自我道德价值感,个人在道德评价上的自由,而体验到的一种价值感。这几个项目反映了一种“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君子所崇尚的境界之一,这种思想会对“众人”的信任水平降低。

综上,可得出以下结论:

(1)在大学里,女生比男生自我价值感水平高,家庭所在地对个人取向的家庭自我价值感主效应显著。

(2)男女生人际信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大学里随着年级的增加,人际信任逐渐降低。

黄希庭,杨 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21(4):2-292.

InterpersonalTrust[J].JournalofPersonality,1967,35:651-665.

[2] RotterJB.ANewScalefortheMeasurementof

[3] WeberM.TheReligionofChina:Confucianism

andTaoism[M].NewYork:FreePress,1951.

[4] 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

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80

(2):1-21.

[5] AstraRL,SinggS.Theroleofself2esteeminaf2

filiation[J].TheJournalofPsychology,2000,134(1):15-22.

[6] 李靖,赵郁金.上网爱好程度、人际信任与自尊

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

(3):200-201.

[7]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80-182.

[8] 黄希庭,凤四海,王卫红.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

感全国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学,2003,26

(2):194-198.

[9] 徐本华,庞彦翔.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抑郁的相关研

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2):106

-108.

[10] 张翔,王旭峰.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

因素分析———以南昌地区为个案调查中心[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36(4):87-92.

[11] 孙怀明,李建民,段建勋.535名教师人际信任量

表(IT)评定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

2(2):145-146.

[12] BarberB.TheLogicandLimitsofTrust,New

Brunswick[M].NJ:RutgerUniversityPress,1983.

[13] 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

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56-557.

[14] 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王更

生.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502-5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