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 下 期 二 年级 数学 科教学计划
第( 一、二 )单元 共( 7+2)课时 第( 三、四 )单元 共(9+2+3)课时 1.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2.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 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1. 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教学 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目标 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重难点: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教学 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重难 题。认识八个方向,能根据路线图说出 重难点: 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 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点 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教学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措施 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年 下 期 二 年级 数学 科教学计划
第(五、六)单元 共(11+7 )课时 第(七、八)单元 共(4+1+2+5 )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对时分秒的 认识,并能看懂时间,能运用学到的时间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教学 角、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目标 重难点: 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教学 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问重难 题。 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点 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重难点: 认识是、分、秒,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对数据的整理和收集,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1、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教学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