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秸秆饲料的开发应用及前景

秸秆饲料的开发应用及前景

来源:保捱科技网


秸秆饲料的开发应用及前景

秸秆饲料的开发应用现状及前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底子薄。长期以来,畜牧业发展主要是依靠粮食和牧草,这已成为广大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特别是近几年来,以粮食为主要饲料的猪禽养殖业迅速发展,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尖锐,难以协调。然而,我国每年生产的6 亿多吨农作物秸秆仅有20 %左右被用作草食家畜的饲料,其余大部分被作为能源燃料或就地焚烧还田,或白白地焚烧掉弃之不用,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大量焚烧污染环境,甚至带来其他社会损失。因此,充分开发应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养畜,实行过腹还田,对于缓解人畜争粮矛盾,发展节粮型、桔秆型的畜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秸秆饲料的开发应用现状

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应用青贮和氨化处理技术,把作物秸秆作为牛、羊等大家畜的饲料,加大了秸秆的利用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和领导的重视,在广大农村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秸秆总饲用率已由20 %提高到25 %左右,其中秸秆处理利用率由42 %提高到8 . 2 % ,为缓解我国粮食供需矛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近年来,我国在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开发应用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广大农村除大力推广秸秆的氨化、碱化、青贮等技术外,还研究和开发应用了许多新技术,如利用新型高效秸秆生物饲料转化剂能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草等秸秆所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转化成家畜极喜欢吃的蛋白生物饲料,从而取代了部分粮食,有效地降低了饲料成本。用该种饲料饲养的家畜表现出生长快、疾病少、活泼健壮、适应性强等优势。

二、桔杆饲料的种类及营养成分

(一)禾本科作物桔秆饲料

麦秸:麦类秸秆是一类难消化、质量较差的粗饲料,主要包括

小麦秸、大麦秸、燕麦秸和黑麦秸等。小麦秸的数量在麦类秸秆中最

多,粗纤维含量最高。从营养价值和粗蛋白质含量看,大麦秸比小麦

秸好,春播小麦秸比秋播小麦秸好,荞麦秸的适口性比其他麦秸好。

在麦秸中,以燕麦秸的饲用价值最高,牛、马、羊对其的消化能分别

达9 71 兆焦/千克、8 87 兆焦/千克和1138 兆焦/千克。

稻草:稻草是我国南方农区主要粗饲料来源。据测定,稻草含

粗蛋白质3 %一5 % ,粗脂肪1 %左右,用其饲喂牛所产生的消化能

为8 . 32 兆焦/千克,饲喂羊为7 . 61 兆焦/千克。稻草灰分含量较

高,但钙、磷所占比例较小,磷含量为0 . 02 %一018 % ,低于反当

家畜生长和繁殖的需要(牛、羊对磷的需要约为日粮的。.3 % )。

玉米秸:玉米秸是饲养草食家畜常用的秸秆饲料。据测定,玉米

秸含粗蛋白质平均为5 . 7 %、粗脂肪16 %左右,用其饲喂牛所产生

的消化能为ro . 6 兆焦/千克,饲喂羊为9 . 70 兆焦/千克。家畜对玉米

秸粗纤维的消化率为50 %一65 % ,生长期短的春播玉米秸比生长期

长的秋播玉米秸粗纤维少。叶片较茎秆营养价值高,且易消化,牛、

羊较喜食。玉米梢的营养价值又稍优于玉米芯,与玉米苞叶营养价值

相仿。玉米秸青绿时,胡萝卜素含量较多,为3 ? 7 毫克/千克。

谷草:粟又称为谷子,脱粒后的秸秆通称为谷草。谷草质地柔

软厚实,营养丰富,可消化粗蛋白质及可消化总养分均较麦秸、稻

草为高。据测定,谷草粗蛋白质含量为38 % ,粗脂肪含量为

16 %。在谷类秸秆中,谷草的品质最好,是马、骡的优良粗饲料(铡碎喂),也可用来喂牛、羊,与野干草混合饲喂效果更好。

养殖网yzw888

豆科作物秸秆饲料

豆科秸秆的种类较多,主要有黄豆秸(秆卜蚕豆秧、豌豆秧、

花生秧等。豆科作物成熟收获后的秸秆,由于叶子大部已凋落,维生素已分解,蛋白质减少,茎多木质化,质地坚硬,营养价值较低。但与禾本科秸秆相比,蛋白质含量较高。

豆科秸秆中以蚕豆秧为最好,粗蛋白质含量为146 % ,其优劣顺序为:蚕豆秧、花

生秧、豌豆秧、黄豆秸等。豆科秸秆共同的营养特点是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粗纤维含量少,钙、磷等矿物质含量较高。

在应用蚕豆秧和花生秧饲喂家畜时,应注意将秸秆上带有的地膜和泥沙清除干净,否则被家畜食人后,易引起消化道疾病。黄豆秸由于质地粗硬,适口性差,因此,在饲喂之前应进行适当加工处理,如铡短、压碎等,否则利用率很低。

(三)藤蔓类秸秆饲料

藤蔓类秸秆主要包括甘薯(地瓜)秧、马铃薯秧、豌豆秧、南瓜秧、丝瓜秧等。其营养特点是:质地较柔软,水分含量高,一般为80 %以上,干物质含量较少,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在20 %左右,其中大部分为非蛋白氮化合物。

畜禽动物的粗饲料除了干草和秸秆以外,还有其他如青菜叶、嫩树枝叶等,有些优质鲜绿树叶还是良好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饲料来源,来源非常广泛,价格低廉。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一些容易获得的质优价廉的粗饲料,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秸秆饲料的特性

(一)桔秆饲料的形态

禾本科作物秸秆:禾本科作物的茎呈圆筒状,茎中有髓(如玉米秸)或有空腹(小麦秸秆或稻草);茎上有节,节的数目因品种而不同。稻麦秸秆比较细软,地上部分有5 ? 6 节,节间中空,曲折力大,有弹性。玉米、高粱等的茎是实心的,茎高大,地上部分节数有17 - 18 节,节间粗、坚硬,不易折断,折断后不能恢复。玉米株顶端有雄穗,植株中

间有雌穗,穗外有包叶,待雌穗(棒子)成熟收获后,剩余的秸秆有的有包叶,有的同雌穗一块带走。禾本科作物秸秆的叶分叶鞘和叶片两部分,叶鞘包在茎秆的四周,有支持茎和保护幼茎的作用。叶鞘基部膨大的部分叫叶节,植株倒伏时,叶节下侧细胞迅速生长,使植株茎秆再次直立起来。

豆科作物秸秆:豆科作物成熟收获后的茎秆,叶子大部已凋落,茎秆比较坚韧,有的木质化,质地粗硬。茎上有节,如黄豆主茎一般由12 ? 20 节组成,花生主茎有15 ? 20 个节间,节间中空或全茎中空,某植株分为蔓生型、半直立茎型和直立型。分枝生长,黄豆一般只有基部几个节上长出3 一5 个分枝,花生则属多分枝作物,可分枝5 次以上。青割茎叶柔嫩,品质好,是家畜的好饲料。在雨水缺乏的年份或干旱的环境,呈典型的旱生状态,叶量较少;在雨水充裕的年份,植株生长旺盛,叶量较多。幼嫩时,含水较高,牛羊喜食;子实成熟后,茎秆粗老、硬化,适口性降低。但与禾本科秸秆相比,蛋白质含量较高。

秸秆饲料的结构

作物秸秆由茎和叶组成。茎和叶均有三种组织组成:即表皮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组织。茎的表皮只有初生结构,一般为一层细胞,常常角质化或硅质化,以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和病菌侵人,并对内部其他组织起着保护作用。各种器官中数量最多的组织是薄壁组织,也叫基本组织,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贮藏、分化等主要生命活动的场所,是作物组成的基础。维管组织(也称维管束)都埋藏在薄壁组织内,在韧皮部、木质部等复合组织中,

薄壁组织起着联系的作用。

在维管组织中,主要有木质部和韧皮部,二者是相互结合的。在整个维管束中也是彼此结合的。禾本科作物维管束中木质部、韧皮部的排列多属于外韧维管束。在小麦、大麦、水稻、黑麦、燕麦茎中维管束的排列成二圈。较小的一圈靠近外围,较大的一圈插人茎中,玉米、高粱茎中的维管束则分散于整个茎中。木质部的功能是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经茎输送到叶和植株的其他部分,韧皮部则把叶中合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和氨化物

等输送到植株的其他部分。

在玉米茎表皮下有机械组织,由厚壁组织与原角组织组成,主要起着支持植株本身的重量并防止风、雨的袭击作用。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的组织与茎的组织相同,分三个系统,表皮在叶的最外层,叶肉由表皮下团块状薄壁组织细胞组成,叶脉就是维管束,禾本科作物的叶脉有维管束鞘。维管束鞘有两种:一种为薄壁型,含有叶绿体;另一种为厚壁型,无叶绿体。小麦有内外两层维管束鞘,玉米、高粱维管束鞘中的叶绿体特别大,

在光合作用时,叶内可形成较多的淀粉。

秸秆饲料的化学成分

秸秆饲料同其他植物性饲料一样,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秸秆的无机成分:禾本科秸秆的矿物质成分在不同种类间差异较大,常用的秸秆中灰分(矿物质)含量为其他秸秆含量的3 倍,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硅的含量高,植物根系以硅酸形式吸收,以二氧化硅的形式贮存于细胞壁中,有时也积累在细胞腔中。秸秆的有机成分:作物秸秆饲料的有机成分主要是由碳、氢、氧和硫等构成的多种有机化合物,在碳水化合物中有粗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无氮浸出物有淀粉、低分子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粗脂肪等。在饲料分析中又有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之分。后者包括脂类、糖、有机酸和水溶性物质、果胶、

淀粉、非蛋白氮、可溶性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

素、结合纤维蛋白、木质氮、二氧化硅等。纤维素是一种葡萄聚糖,在作物秸秆中含量丰富,它构成秸秆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半纤维素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其结构成分比较复杂,在植物体中一方面起到支架和骨干的作用,另一方面与淀粉一样可起着贮存碳水化合物作用;木质素是苯丙烷的三种衍生物的一类化合物,与碳水化合物紧密地缔合在一起,给予细胞壁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抵抗力,并使植物体具有机械力,起着保护和支架作用。

粗蛋白在禾本科秸秆中的含量很低,且变异较大。一般玉米秸中粗蛋白含量为19 %一8 . 8 % ,燕麦秸中为4 . 0 % ,大麦秸为5 . 0 % ,小麦秸为2 . 6 %一59 % ,稻草为18 %一5 . 1 %。粗蛋白主要分布在秸秆组织细胞的细胞壁中,由于存在于不易消化的细胞壁

中,所以消化率比较低。

秸秆中的无氮浸出物主要包括淀粉、可溶性单糖、双糖及少量果胶、有机酸、木质素和不

含氮的配糖体等。其中淀粉和糖含量也很少,其总值为30 %一50 %。

(四)影响秸秆饲料化学成分的因素

秸秆的化学组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作物的品种、秸秆形态和部位、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

等都影响秸秆饲料的化学成分。1 .作物品种对秸秆饲料化学成分的影响

不同品种的作物秸秆其化学成分不同,如不同品种的玉米秸及不同类型水稻秸秆的化学成分含量互有差异。如玉米,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含量差异不大,而纤维素、半

纤维素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

2 .秸秆形态部位对秸秆饲料化学成分的影响

( l )作物秸秆全植株不同形态部分,其化学成分不同,如茎秆部分含有较多的干物质和纤维素,粗蛋白较少,而叶片则相反。叶鞘除了含半纤维素较多以外,其他各化学成分均处于叶片和茎秆之间。从化学成分看,一般秸秆的营养价值是叶片高于鞘和茎秆,但是,小麦秸秆却不同,由于小麦秸秆的茎秆占全植株的50 %以上,而叶片和叶鞘各占仅1 / 4 左右,因此,小麦秸秆的营养决定于茎秆。而稻草其叶片和叶鞘占全植株的75 %左右,故

叶片和叶鞘的营养价值大小基本上决定着稻草营养价值的高低。

( 2 )作物秸秆不同节段各部分的化学成分也不同,小麦秸秆从上到下,茎秆、叶片、叶鞘的粗蛋白和可溶性物质(100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减少,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却逐渐增加、而高纤维含量和高木质化程度正是秸秆饲料的营养性因素。因此,从上到下小麦秸秆的营养价值逐渐降低,稻草也基本相同。但不同的是,由于稻草不同节段木质素的含量从上而下逐渐增加,且茎秆木质化的程度低于叶片和叶鞘,故收获期稻草秸,从上到下其营养逐渐降低,但各节段茎秆的营养价值,却明显高于相应的叶片和叶鞘。

3 .环境因素对秸秆化学成分的影响

环境因素如土壤营养状况、水分、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光{照的长短与强弱,以及病

虫害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等,都能影响作物桔秆饲料的营养质量和产量。

( 1 )土壤营养状况土壤营养状况(土壤肥力)能影响植株}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运输,从

而影响秸秆化学成分和消化率。土壤肥}力越高,植物生长越茂盛。土壤肥力不足,首先影响植株的主要形」态部分(叶片、叶鞘和茎秆等)各自所占比例的多少,其次影响各自

化学成分的含量。

( 2 )水分缺水能加速作物叶片的衰老,导致植株早熟,从而促进植株细胞壁含量增加,

而可溶性物质减少。

( 3 )温度高温能加决作物生长速度,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降低,细胞壁含水量相应降低,导致消化率降低。高温还能加速作物开花,缩短成熟期,致使子实重量减轻,植株积累的营养物质加速从茎秆等部位输送到子实中,从而降低了秸秆的营养质量。( 4 )光照光照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植株的光合强度和光合产物的积累。通常在光照强度低的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植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细胞壁含量增加和叶肉上皮组织的比例减少,致使其消化率降低。长日照则可提高牧草的可消化率。( 5 )病虫害病虫害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特别是侵害作物叶片的病虫害,能降低植株的光合作用,减少淀粉物质合成,

破坏整个植株营养部分,导致产量下降和植株可溶性物质含量减少,消化率降低。

4 .管理因素对秸秆化学成分的影。向管理因素是一种能人为控制的另一类环境因素,是与作物子实卜收获、脱粒方法和秸秆贮存等有关的管理措施,它们对秸秆的营养成分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利用各种作物秸秆饲料饲喂家畜时,要制订合理的饲养方案;配制饲料时,要考虑、分析所用饲料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以达到科学饲养的目的。影响因

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收割时间与留茬高度由于植株细胞壁成分随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故不同的收获期收获的秸秆营养质量不同。及时收获的秸秆,茎叶青绿、秸秆柔软;收获太晚,茎叶变黄、

脱落,秸秆粗老、硬化。

人工收割与机械收割方法不同,苗茬高低也不同,对于玉米秸、麦秸,因植株的下部化学成分中可溶性化合物比上部低,留茬可相对高些。而稻草则相反,成熟期基部茎秆的消化率为49 % ,而上部茎秆为42 %。另有报道,在水稻子实成熟时,基部茎秆的有机物质

体外消化率为70 %以上,而上部只有50 %、

( 2 )脱粒方法不同的脱粒方法,也影响秸秆的营养质量。用碾压的脱粒方法,秸秆被压扁软化,可溶性物质较多,便于家畜采食,易于消化。用联合收割机与普通机械收割,由于前者收割、脱粒一次完成,秸秆的化学成分由于带有批壳,比后者单纯有秸秆的可溶性

物质多,营养成分高。

( 3 )贮藏方法子实收获后,秸秆不同的贮藏方法,其化学成分不同。在良好的贮藏条件下,秸秆的营养成分损失少。堆垛较散贮损失少,垛上加覆盖物较不加者损失少,玉米秸

收获后立即青贮较干晒者损失少。

秸杆饲料的营养特点

1 粗纤维含量高

秸秆饲料粗纤维含量较多,尤其是含有相当数量的木质素和硅酸盐,木质素一般为65 %一12 %。这些物质不仅不能被家畜利用,相反,由于它们的存在反而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从而降低了整个饲料的饲用价值。由于秸秆中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含水量较高(80 %以上).所以,桔秆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这些复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程度。

2 .蛋白质含量很少

各种秸秆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均较低,豆科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为5 %一9 % ,禾本科秸秆为3 % - 5 %。一般要求反当家畜饲料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8 % ,而绝大多数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都低于8 % ,不能为瘤胃微生物的迅速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氮源,光喂秸秆

饲料,满足不了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3 粗灰分含量较高

秸秆中粗灰分含量一般均较高,如玉米秸的粗灰分含量为98 %左右,稻草的粗灰分含量可高达17 %以上,这些粗灰分中硅酸盐占的比重很大,对家畜不但没有营养价值,而且影响钙和其他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秸秆中对动物有营养价值的钙、磷元素含量较低,并

且比例不适宜.不能满足家畜的需要。

4 缺乏维生素

桔秆中缺乏许多家畜生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尤其是秸秆中胡萝卜素含量仅2 ? 5 毫克/千

克,这就成为秸秆用作饲料的一个因素。

提高秸秆饲料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基本途径

秸秆是广大农民用以饲喂草食家畜的主要粗饲料。秸秆不经任何处理,只是铡短饲喂家畜,虽然采食量有所提高,但消化率并不能提高,秸秆潜在的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适口性较差,采食量也不很高,家畜的维持需要也难以满足。如何提高秸秆饲料产量及营

养价值,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选育子实和秸秆双优的作物品种

各类作物子实的产量和品质与秸秆的饲喂价值之间并无相关性,这样,就有可能选育出子实产量高、质量好而秸秆饲喂价值也高的粮草兼用新品种。这种作物秸秆毋需处理便是优质饲草,可以直接用来饲喂家畜。要实现这一点,关键是把秸秆的饲喂价值和产量列为作物育种的重要指标,从作物育种人手,培育粮草兼用新品种,从而提高秸秆的饲用价值和

产量。

2 .及时收割,赶早处理

由于秸秆植株细胞壁成分(影响消化利用的主要因素)随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故不同的收获期收获的秸秆营养质量不同。如玉米子实成熟阶段,当含水量下降到30 %时,子实的干物质即不再增加,此时秸秆的含水量在60 %左右,最适于收割青贮。而子实含水量下降到5 %时,叶中养分即相对丢失50 %。因此,如能掌握适宜的收获期,可最大限度

地保存秸秆的养分。

3 .合理的加工处理方法

任何能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利用价值及破坏木质结构的方法,均能提高秸秆作饲料的利用率。目前,常用的秸秆饲料加工处理的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即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

法。每类方法中又分为若干种加工方法。

4 .补充营养物质

作物枯秆饲料营养成分不完善,既缺能量,又缺乏蛋白质。其中粗纤维含量高达30 %一45 % ,粗蛋白质仅2 %一8 % ,综合净能2 . 29 一361 兆焦/千克,各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也不平衡,因此,单独用秸秆饲料饲喂家畜,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要。所以,在用枯秆饲料饲喂家畜时,必须合理进行营养的补充,可在秸秆饲料中适量添加一些营养物质,这样能起到更好的饲喂效果。( 1 )补充能量补充能量时通常通过添加精料

(如谷物、饼粕类)、糖蜜和优质干草、农副产品等进行。

( 2 )补充氮素由于反当家畜瘤胃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能利用饲料中的非蛋白氮合成体蛋白,因此,在饲喂秸秆饲料时可适当添加尿素等非蛋白氮物质。蛋白质则最好以经过热

处理或甲醛处理的瘤胃蛋白质的形式来补充。

( 3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用秸秆为主的饲料饲喂家畜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磷、钙,以及其他矿物质元素等。如可添加维生素A 、骨肉粉、磷酸氢钙及微量元素添加剂等,其

他物质应根据秸秆的具体含量而适量补充,以满足家畜生长发育的需要。

秸秆饲料的加工处理技术方法

(一)桔秆饲料的物理加工法

物理加工法,即是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压力等作用,通过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一种加工方法。目前常用的物理加工

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秸秆切短与粉碎

切短与粉碎是处理秸秆饲料最简便而又重要的方法之一。秸秆经切短、粉碎后,体积变小,便于家畜采食和咀嚼,减少了能耗。特别是反当动物,秸秆的切短和粉碎,能增加饲料和瘤胃微生物接触的面积,便于瘤胃微生物的降解发酵,可提高采食量和消化率。秸秆切短和粉碎的程度,应视家畜种类与年龄而异。切短多用于养牛、羊,而粉碎多用于养猪。实践证明,秸秆未经切短,家畜只能采食40 %一80 % ,而经过切短或粉碎的秸秆则可以全部被家畜采食。一般喂牛可以将秸秆切成3 一4 厘米,马、骡2 一3 厘米,绵羊15 一25 厘米。但无论是切(铡)短,还是粉碎,只能增进家畜对秸秆的采食性,而不能从根

本上提高其消化率。2 秸秆揉搓处理

秸秆的揉搓处理,即是利用一种能将秸秆揉搓成短丝条状的秸秆揉搓机,把作物秸秆切断,揉搓成丝状的一种方法。被揉搓处理后的秸秆呈丝状,变得柔软,适口性好,吃净率高。揉搓处理秸秆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改进秸秆适口性,增加家畜的采食量,而且可以作为秸秆青贮或氨化的预处理,替代切(铡)短和粉碎工序,从而提高青贮和氨化的效果,为

农区秸秆饲料化提供有利的条件。

3 秸秆软化处理

( l )浸湿软化即用清水或食盐水浸泡切碎的秸秆,使其软化,以提高适口性的一种方法。

实践证明,浸湿处理后的秸秆饲料,加人少量精料进行拌合调味饲喂家畜,可使家畜对秸秆饲料的采食量提高1 一2 千克。如果将其与块根类饲料按1 : 2 比例配成混合饲料,奶牛每昼夜的食人量可提高5 千克甚至更多。如果奶牛能在100 分钟内吃完32 千克未经软化的秸秆,那么,掺人少量有调味精料的3 . 5 千克软化秸秆,则能在88 分钟内吃完。

软化秸秆不但能增加牛的采食量,而且采食速度明显加快。

( 2 )蒸煮软化即将切碎的秸秆通过蒸煮处理,使其软化的一种方法。秸秆经过蒸煮变得软化,其适口性得到改善,但不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处理的效果也根据处理的条件不同而异。据报道,在212 千彭平方厘米压力下处理稻草15 分钟,可获得最佳的体外消化率,

而更大的强度处理将引起饲料干物质损失过大和消化率下降。

由于秸秆体积大,蒸煮软化需要大量燃料和一定的容器等,加大了成本,因此,在农村使

用不多。

4 秸杆热喷处理

秸秆热喷处理即是利用蒸汽的热效应,在高温下使木质素熔化,纤维素分子断裂、降解;同时高压突然卸压产生内磨擦力,使纤维细胞撕裂,细胞壁疏松,从而改变粗纤维的整体

结构和化学链分子结构的一种处理方法。

添加尿素的秸秆热喷处理后,可使秸秆的消化率达到7512 % , 玉米秸秆的消化率达到88 . 02 % ,稻草达 . 42 %。使每千克热喷秸秆营养价值相当于06 一07 千克的玉米。

热喷处理的主要设备是压力罐,需要一定的成本。

5 .秸秆膨化处理

秸秆膨化处理,即是将含有一定水分的秸秆原料放在密闭的膨

化设备中,经过高温、高压处理一定时间后,迅速降压,使饲料膨胀的一种处理方法。秸

秆膨化处理后可明显增加可溶性成分和可消

化吸收的成分,能提高饲用价值。

秸秆膨化要有专门的膨化设备,在目前条件下,由于设备投资较高,尚难在生产实践中大

范围应用。

6 秸秆饲料颗粒化

秸秆饲料颗粒化是将秸秆粉碎后制成颗料饲喂家畜的处理方法。秸秆制成颗粒,由于粉尘减少,体积压缩,质地硬脆,颗粒大小适中,利于咀嚼,改善了适口性,从而诱使家畜提

高采食量和生产性能。

秸秆饲料颗粒化,需要成套的设备和一定的能源。近年来随着饲料加工业和秸秆畜牧业的发展,我国在秸秆饲料颗粒化方面有很大的进展,秸秆饲料颗粒化成套设备也相继问世。

颗粒饲料喂肉牛已开始用于生产。

7 .秸秆碾青处理

秸秆碾青处理,即是将麦秸铺在打谷场上,厚约0 . 33 米,上面铺上0 . 33 米左右的首稽,首稽上再铺上相同厚度的麦秸,然后用碾子碾压,流出的首拾汁液可被麦秸吸收。这样,被压扁的首蓓在热天只要半天到一天的曝晒就可千透。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较快制成首稽干草,茎叶干燥速度均匀,叶片脱落损失少,而麦秸的适口胜与营养价值也大大提

高,不失为一种多、快、好、省的秸秆饲料调制办法。

8 .其他方法

秸秆物理处理方法很多,还有射线照射法,即利用,射线等照射秸秆饲料,以提高其饲用

价值。但鉴于设备不能普及,在生产上难以推广应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