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原理》真题模拟试题 含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在课程组织上反对分科教学,提出幼稚园课程的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的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2、幼儿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是( )
A.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 B.对工作所在幼儿园的热爱 C.对幼儿家长的尊重和热爱 D.对幼儿真诚的热爱
3、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言语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这属于教学活动的( )
A.直接指导的方法 B.间接指导的方法 C.支架教学 D.合作教学
4、托幼机构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主要由园长、所长或其他领导接待家长的来访,以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方式是( )
A.家长开放日 B.家长接待日
第 1 页 共 11 页
C.咨询接待日 D.家长会
5、现代我国托幼机构一般包括( )
A.托儿所、幼儿园 B.幼儿园、学前班
C.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 D.学前班、幼儿园、少年宫
6、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叫( )
A.幼儿园的项目活动 B.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 C.幼儿园的计划活动 D.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
7、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学前家庭教育和( )
A.学前公共教育 B.幼儿园 C.社区学前教育 D.托幼机构教育
8、美国适宜于0-8岁儿童发展的课程方案强调适宜发展性包括适宜于年龄与适宜于( )
A.智力 B.个体 C.群体 D.心理
9、我国《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课程定义倾向于( )
A.课程即学科 B.课程即计划 C.课程即目标 D.课程即经验
10、在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育价值问题,指出课程的各门学科应对社会生存提供效用,并对课程学科作出分类安排的是教育家( )
A.斯宾塞
第 2 页 共 11 页
B.杜威 C.吉鲁 D.胡塞尔
11、学前教育阶段更应重视的效益是( )
A.个人精神效益 B.社会精神效益 C.个人经济效益 D.社会经济效益
12、在课程设计中详细说明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标准,但不预定目标,重点在于鼓励儿童探索具有价值的教育领域。这一课程设计理论模式属于( )
A.结构模式 B.认知模式 C.过程模式 D.泰勒模式
13、幼儿班级组织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 )
A.安排班级用房 B.合理编定班级 C.制定班级计划 D.确定班级目标
14、因人施教就是强调( )
A.向每个受教育者实施最适合的教育 B.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实施同一的教育 C.向儿童实施个别教育
D.教育要使每个受教育者教育机会平等
15、已有研究发现,幼儿掌握词汇最快的时期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6、了解儿童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产生的预期结果及教师
第 3 页 共 11 页
的变化与提高等,属于( )
A.课程方案评价 B.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C.课程效果评价 D.课程教学评价
17、实践中,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教育要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那么就应该让幼儿自由的发展,不能进行任何干预,否则就了幼儿的自由。这主要违背了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中的( )
A.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
B.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 C.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
D.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
18、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幼儿教师( )
A.职业的专业化 B.知识的专业化 C.技能的专业化 D.职能的专业化
19、园舍内部建筑设计方面,窗户的高度起于幼儿的视线为宜,面积应是地面的( )
A.1/5-1/3 B.1/3-1/2 C.1/10-1/5 D.1/4-1/2
20、幼儿班级生活管理要以什么为出发点?( )
A.幼儿园层次的提高 B.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C.幼儿的发展 D.幼儿家长的要求
21、社会本位的课程思想改革,最早比较系统化地反映在柏拉图的( )
A.《理想国》 B.《爱弥尔》
第 4 页 共 11 页
C.《教育论》 D.《明日之学校》
22、清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设立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名称为( )
A.育婴堂 B.蒙养院 C.保育院 D.幼稚园
23、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 B.巩固尊师爱幼的师生交往关系 C.形成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在良好的师幼关系状态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4、幼儿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和倾向性。这是哪一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混合班
25、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当保证幼儿每日参加户外活动(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26、在幼儿班级这一幼儿集体或幼儿生活、活动共同体中,主要矛盾是( )
A.能力强与弱的矛盾 B.年龄大与小的矛盾 C.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D.男女幼儿间的矛盾
27、把课程设计过程概括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这样四个步骤的研究专家是( )
第 5 页 共 11 页
A.博比特 B.泰勒 C.惠勒 D.布鲁纳
28、教育要着眼于儿童即将达到的或有可能达到的水平,课程要具有过渡性、衔接性,提供给系统化的知识。这是哪一幼儿园课程流派的基本理论?( )
A.蒙台梭利教育法
B.认知主义的幼儿园课程 C.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 D.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29、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的实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他的课程实施中主要采用( )
A.小组教学法 B.游戏法
C.整个教学法 D.故事教学法
30、强调应以个人天性的发展为目的,应该为自己和自己的爱好而生存的著作是( )
A.《理想国》 B.《爱弥尔》 C.《教育论》 D.《明日之学校》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家庭学前教育: 2、移情: 3、环境: 4、儿童观: 5、集体教学: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第 6 页 共 11 页
1、简述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2、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各领域的目标。
3、如何理解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功能?
4、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特点?
5、师幼关系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2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谈谈如何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2、试论述因人施教的意义。
第 7 页 共 11 页
五、应用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夏天下过雨后,幼儿来到户外准备进行户外活动,发现地上爬了几只蜗牛,就纷纷蹲下来看蜗牛。音乐声响起,幼儿小心翼翼地站在圆点上做操,互相说着,别踩到了蜗牛。做完操后,有幼儿提议要救救蜗牛,因为蜗牛爬在路上很危险,还有的幼儿说要捉几只蜗牛回去,在班里养蜗牛。王教师也表现出十分感兴趣的样子,和幼儿一起讨论接下来如何分头行动,有幼儿说在地上画出一个安全的圆圈,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给师傅画的那样,把蜗牛先放到安全圈里,再找个瓶子装蜗牛,拿到班里。讨论后王教师和幼儿一起行动,养蜗牛的行动开始了。之后的一段日子,王老师和幼儿一起围绕“蜗牛吃什么”“怎么睡觉”等问题一起查资料,分享资料,以蜗牛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一日生活及正式教学中展开了。
问题:结合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原则分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 8 页 共 11 页
参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B 2、D 3、A 4、B 5、C 6、B 7、A 8、B 9、A 10、A 11、A 12、C 13、B 14、A 15、D 16、B 17、D 18、A 19、D 20、C 21、A 22、B 23、D 24、C 25、B 26、C 27、B 28、D 29、C 30、B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家庭学前教育: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移情:移情是对他人所处的某一情境中的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 3、环境:环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
4、儿童观: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等。
5、集体教学: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教学时就叫集体教学。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答: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第 9 页 共 11 页
(1)预先计划并且事先对学生的接受行为有清楚的认识。 (2)把幼儿的注意引导到适宜的材料和活动上。
(3)幼儿在参加日常活动时,鼓励其建构性的同伴关系。 (4)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示范、复述和启发。 (5)耐心地工作直到幼儿完全掌握。
(6)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具体的反馈,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而不是一味地表扬。 2、答:
(1)健康领域目标:第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稳定、愉快。第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第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语言领域的目标: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3)社会领域目标:第一,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第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第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第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第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
(4)科学领域目标:第一,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5)艺术领域目标:第一,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第二,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第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3、答: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1)胎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出生提供了保障。2)婴儿教育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1)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2)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3)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
(3)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有助于孩子发展水平的提高。2)有助于孩子职业取向的选择。 4、答:(1)活动性、(2)直观性、(3)兴趣性、(4)主动性、(5)广泛性、(6)游戏性、(7)模仿性。
5、答:师幼关系对幼儿成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 (2)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3)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
(4)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5)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四、论述题(共2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就是指学前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性质。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然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日渐弱化,不仅入园率低,发展不均衡,学前优质教育资源明显分配不均,而且各级的公共财政投入减少,是主要的原因。要提升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不可能单靠社会、市场或学前教育机构自身解决,而
第 10 页 共 11 页
必须借助的力量,因为是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的\"第一责任人\"。为提升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应科学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调整学前教育结构体系,保障公办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应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与各项经费监管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终实现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2、答:因人施教具有以下意义。
(1)享受适当的教育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2)因人施教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桥梁。
(3)因人施教是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五、应用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答:
王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原则。 (1)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师的引导与学前儿童的探索相结合。 (3)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
(结合案例分析说明略。每个要点含结合案例说明各占3分)。
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