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共享经济模式法律问题思考

共享经济模式法律问题思考

来源:保捱科技网
共享经济模式法律问题思考

作者:陈桂华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4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结合,迸发了前所未有的产业发展活力,共享经济即是其典型代表之一。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共享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我国目前共享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社会诚信、立法完善等视角,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共享经济;监管;社会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01

一、共享经济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共享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共享经济模式的代表是美国的Airbnb和Uber。Airbnb是一家服务型网站,作为联结旅游人士和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的纽带,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多样的住宿信息。Uber是一个即时用车软件,可以最快速的为乘客提供出行车辆。Airbnb和Uber的成功引领了全球共享经济的浪潮。所谓共享经济,也称分享经济,是指以获取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即公众作为共享经济的参与者,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自己闲置的资源分享出去,并获取经济收益。共享经济的主要特点:一是需要具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共享平台。创建共享平台的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是。二是个体借助这个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三是共享经济模式将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共享经济模式涉及三方当事人,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成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方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二)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今年3月5日的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2017年要“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深化统计管理改革,健全新兴产业统计。”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者达6亿人。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测算,2016年,我国参与提供共享经济服务人数约6000万人,其中平台员工数约585万人。

分析数据显示,共享经济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知识技能等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未来共享经济将会延伸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全新社会经济形态。作为互联网下的新经济形态,共享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经济模式。在共享经济模式中,商家将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通过共享经济的交易平台提供给客户,从而通过整合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对客户实行集中消费,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我国共享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诚信问题

共享经济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模式。由于其交易主要在陌生人之间进行,交易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诚信水平,诚信水平越高则交易率越高;相反,如果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则交易率会大幅度降低。实际上,维系共享经济存在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依靠法律与文化构建起来的共同体。共享或是分享,在本质上是陌生群体之间对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所以建立和维护陌生群体间的信任,对于共享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目前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尚未形成,社会成员信用记录严重缺失;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等,使得的市场共享经济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监管问题

作为一项创新性的经济模式,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法律规制与监管的新问题。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目前,国家对共享经济的法律约束较少,对共享经济模式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从监管方式的转变,到信息平台的责任认定,从平台参与者之间的产权界定,到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准公共服务平台的管制等等,亟待法律和予以引导和规范。以共享单车为例,乱停乱放,随意占用道路资源及公共空间;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使用安全隐患;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违法行为时责任的认定问题;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关闭后押金、预充值费用的返还,以及注册用户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等,都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以保障共享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促进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长久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需要、金融机构、商业企业、信用管理机构和个人的共同参与。一方面,应加快信用立法工作,同时加快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信用数据库的建立,为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提供制度层面和基础条件的支持,以保障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可以充分吸收关于诚信的相关信息资源,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全社会确立诚信观念、树立诚信道德,以此建设诚信社会,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

(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共享经济需要“共享法律”。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其独特的交易结构和运作机制不同于传统的经济模式。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确立共享经济模式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明确共享经济模式中供给者、使用者以及共享平台三者的权利和义务。从网络平台监管、用户信息安全保障、利益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制定保障性的制度和规范,以保障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共享单车为例,对共享单车运行立法,和地方给予了高度关注。2017年3月3日,成都市印发了《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是全国首个对共享单车进行立法的城市,紧接着2107年4月,深圳市出台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些管理手段的构思,为全国性出台共享单车的统一立法进行了初步探索。2017年5月22日,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些尝试和探索将为共享单车的运行,提供制度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共享经济领域的立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彭岳.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问题[J].行学研究,2016(1).

[2]张力.共享经济:特征、规制困境与出路[J].财经法学,2016(5).

[3]盘和林.法治是分享经济的“导航仪”[N].法治周末报,2017-3-7.

作者简介:陈桂华(19-),女,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教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