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DLT5417-2009(电气)

DLT5417-2009(电气)

来源:保捱科技网
 DL/T5417-2009

7 电 气 工 程

7.1 一 般 规 定

7.1.1 分项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应经班组自检合格后,方可按本标准中的要求,逐级进行质量检验、评定、验收、签字。

7.1.2 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只设“合格”级别,并且必须合格。

7.1.3 分项工程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全部达到质量标准,该分项工程应评为“合格”,如果因设备原因,无法调整或修理,此分项工程可不参加验收评定。

7.1.4 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应进行验收、评定: 1 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没有全部达到质量标准。

2 设计及制造厂对质量标准有数据要求,而检验结果栏中没有填写实测数据。 3 质检人员签字不齐全。

7.1.5 各级质检人员,对分项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及评定,应采用实测实量量化数据的方法,验平表应按档案管理规定整理归档,移交建设单位。 7.1.6 分部工程质量只设“合格”,且应符合如下规定:

1 分部工程验收、评定,应按7.3.2规定,认真填写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进行质量评定,并应签名验收。

2 所有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应全部合格。

3 设备、系统带电或试运分部工程中的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应符合规定,带电或试运应正常。 4 各级质检人员对带电或试运结果所做的结论应确切,并签名验收。

7.1.7 单位工程质量设“合格”及“优良”两个等级,其检验及评定,应按表7.3.1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的内容进行。

1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具备下列条件,应评为“合格”。 1) 所属分部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及评定应全部合格。

2) 所属设备及其系统带电或试运应试运正常,并已经签字验收。

3) 对本单位工程资料核查结果,执行表7.3.4规定,应资料、签字齐全。 2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具备如下条件,应评为“优良”。 1) 所属分部工程项目,质量检验及评定应全部合格。 2) 脱硫工程电气配电装置受电应一次成功。

3) 所属设备、系统带电或试运应正常,并已签字验收。

4) 按照本标准执行表7.3.4规定,应对本单位工程资料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应资料齐全、数据准确、

签字齐全、可查性强。

5) 未因施工的原因,造成设备严重损坏。

6) 未发生过因接地或短路,造成设备严重损坏事故。 7) 电动机空载过程中,未发生过电动机烧毁事故。 8) 未因电气的原因造成设备严重损坏。

9) 在分部试运过程中,未应电气原因造成设备严重损坏。 7.2 电气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范围

7.2.1 本节使用于电气工程安装质量验收及评定,质量验收及评定范围主要包含工程编号、质量检验项

139

DL/T5417-2009

目的划分、验收单位、质量验评及签证表编号。电气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范围见表7.2.1。

表7.2.1 电气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范围

工程编号 分级验评单位 工程名称 性质 班组 施项工目单部 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质量验评及 签证表编号 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部工程140

1 1 2 3 4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1 2 3 4 5 1 2 3 脱硫电气装置安装 高压配电装置安装 高压成套柜、低压配电柜、控制及保护屏基础制作安装 手车式高压成套配电盘柜、固定式盘柜安装 交、直流母线安装检查 真空断路器(接触器)安装与调整 电压、电流(干式)互感器安装(检查) 二次回路检查接线 厂用高压配电装置带电试运 低压配电装置安装 低压开关柜基础安装 PC、MCC、保安段、直流保护屏及低压盘柜安装 变压器安装 母线安装 二次回路检查接线 低压配电装置带电试运行 电气就地设备安装 就地动力控制设备箱体安装 控制器、按钮及限位安装 电动机检查 二次回路检查接线 电动机带电试运行 直流系统安装 直流保护屏基础安装 直流保护屏制作安装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蓄电池安装及试运(充电、放电) 主要 √ √ √ √ √ √ √ 表7.3.1 表7.3.2 表7.3.11 表7.3.12 表7.3.13 表7.3.14 表7.3.15 表7.3.16 表7.3.17 表7.3.2 表7.3.11 表7.3.18 表7.3.19 表7.3.13 表7.3.16 表7.3.20 表7.3.2 表7.3.21 表7.3.22 表7.3.23 表7.3.16 表7.3.24 表7.3.2 表7.3.11 表7.3.18 表7.3.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L/T5417-2009

表7.2.1(续) 工单工分工分 程位程部程部

工程编号 分级验评单位 性质 工程名称 二次回路检查接线 不间断电源(UPS)检查及接线 起重设备安装 滑接线支架制作及安装 滑接线安装 滑动软电缆安装 起重机控制设备安装及调整 滑接器及撞杆安装 起重机电气装置带电试运 脱硫装置照明 电源箱及控制设备安装 照明管路敷设 管内配线及接线 照明灯具安装 照明回路通电检查签证 电缆敷设接线 电缆支架(桥架)制作及安装 电缆管配置及敷设 电缆敷设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施工项目班组 单位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量验评及监理建设签证表编号 单位 单位 √ √ √ √ √ √ √ √ √ √ √ √ √ √ √ √ √ √ √ √ 表7.3.16 表7.3.26 表7.3.2 表7.3.27 表7.3.28 表7.3.29 表7.3.30 表7.3.31 表7.3.32 表7.3.2 表7.3.33 表7.3.34 表7.3.35 表7.3.36 表7.3.37 表7.3.2 表7.3.38 表7.3.39 表7.3.40 表7.3.41 表7.3.42 表7.3.2 表7.3.43 表7.3.40 表7.3.44 表7.3.2 表7.3.45 表7.3.46 表7.3.47 表7.3.2 表7.3.48 表7.3.49 4 4 5 1 2 5 3 4 5 6 1 2 3 4 5 1 6 1 7 2 3 4 5 8 1 2 3 9 1 2 3 10 1 2 动力(控制)电缆终端头制作安装 电缆防火与阻燃 通信附属设备安装 通信线管敷设 通信电缆敷设 通信线盒安装 脱硫岛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 屋外接地装置安装 屋内接地装置安装 避雷针及接地引下线安装 防爆及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质量检验 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安装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检查

141

DL/T5417-2009

7.2.2 在进行电气工程验收及评定范围划分时,应按照表7.2.1的基本模式制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分项工程可根据脱硫工程实际情况删减,有增减项目时,应确保工程编号的流水号顺序。

7.3 电气工程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7.3.1 脱硫工程电气装置按安装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 1 所有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验收资料、质保资料齐全。 2 100%检查。

3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表见7.3.1。

表7.3.1 (单位工程名称)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

工程编号: 表号:

序号 应有资料 资料核查 有未因施工的原因造成设备严重损坏 有未发生过因接地极短路事故造成设备严重损坏 有未发生过电动机烧毁事故 分部(单体调试)试运中,有未因电气的原因造成设备严重损坏 验收结论: 质检机构 施工单位 项目部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质量验收评定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分部工程名称 份 质量等级 实有资料 备注 份 7.3.2 脱硫工程电气装置安装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 1 100%检查。

2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见表7.3.2。

142

DL/T5417-2009

表7.3.2 工程名称)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

工程编号: 表号:

序号 分部工程名称 (检查项目) 性质 质量等级 备 注 验收结论: 质检机构 施工单位 项目部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质量验收评定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43

DL/T5417-2009

7.3.3 脱硫工程电气装置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表见表7.3.3。

表7.3.3 (分项工程名称)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

工程编号: 表号: 序号 检验项目 性质 单位 质量标准 质量检验结果 单项 评定 验收结论: 质检机构 施工单位 项目部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144

质量验收评定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DL/T5417-2009

7.3.4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时,应对单位工程资料进行核查,核查项目见表7.3.4 。

表7.3.4 单位工程资料核查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质检机构 施工单位 项目部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145

资料名称 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通知单 设备、材料出厂实验报告及合格证 设备缺陷通知单、设备缺陷处理报告单 施工记录、调整记录、检验记录 分部工程质量验评 单位工程资料验评 设备或系统带电试运签证 验收签证、隐蔽工程验收签证 一次设备试验记录 二次设备实验记录 仪表校验记录 保护校验及整定记录 保护定值通知单 仪表检定计量检定员登记表 本工程计量器具登记表 核查结论 应有份数 实有份数 备 注 按单位工程编号归档 按单位工程编号归档 按单位工程编号归档 列入竣工移交 资料总部分中 签 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DL/T5417-2009

7.3.5 单位工程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登记表见表7.3.5。

表7.3.5 (单位工程名称)单位工程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登记表 序号 146

通知单 原编号 本单位工程 登记编号 修改内容在 通知单中的编号 备注

DL/T5417-2009

7.3.6 单位工程设备、材料出厂实验报告及合格证登记表见表7.3.6。

表7.3.6 (单位工程名称)单位工程设备、材料出厂实验报告及合格证登记表 7.3.7 施工用量具、测量仪表登记表见表7.3.7。

表7.3.7 施工用量具、测量仪表登记表 序号 147

器具 名称 型号 规格 测量 范围 精确 等级 编号 使用 有效期 鉴定报告 编号 检定 单位 保管 责任人 备注

DL/T5417-2009

7.3.8 设备缺陷通知单见表7.3.8。

表7.3.8 设 备 缺 陷 通 知 单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 设备名称 主送 设备缺陷情况: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项目部 监理 建议处理方案: 项目部(施工单位)专业负责人: 年 月 日 质检机构 项目部 采购负责人 监理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148

分项工程名称 发现日期 抄送 采购负责人 建设单位 制造厂家 缺陷处理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DL/T5417-2009

7.3.9 设备缺陷处理报告单见表7.3.9。

表7.3.9 设备缺陷处理验收报告单

原缺陷通知单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 设备名称 缺陷处理情况: 施工单位专工: 年 月 日 缺陷处理验收结论: 项目部质量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质检机构 施工单位质检部 项目专业工程师 制造厂代表 监理 建设单位 149

分项工程名称 处理日期 验收意见 签 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DL/T5417-2009

7.3.10 电气装置安装质量验收签证、记录项目见表7.3.10。

表7.3.10 电气装置安装质量验收签证、记录项目 签 证 序号 名称 隐 蔽 1. 变压器检查 2. 变压器带电试运行 3. 高压配电装置母线检查 4. 断路器安装调整 5. 断路器、负荷开关调整 6. 高压配电装置带电试运行签证 7. 低压配电装置母线检查 8. 低压配电装置带电试运行签证 9. 蓄电池充电 10. 蓄电池放电 11. 蓄电池组充放电特性曲线 12. 蓄电池组技术参数测量 13. 蓄电池组充放电检查 14. 不停电电源带电试运 * * * 验 收 * * * * * * * * * * 施 工 * * * * * 调 整 * * 记 录 检验 * * * * 其 他 DL/T5161.3-2002表4.0.6 DL/T5161.3-2002表4.0.9 DL/T5161.4-2002表8.0.3 DL/T5161.2-2002表8.0.2 DL/T5161.2-2002表8.0.3 DL/T5161.1-2002表5.0.5-2 DL/T5161.4-2002表8.0.5 DL/T5161.1-2002表5.0.5-3 DL/T5161.9-2002表4.0.2 DL/T5161.9-2002表4.0.3 DL/T5161.9-2002表4.0.4 DL/T5161.9-2002表4.0.5 DL/T5161.9-2002表4.0.6 DL/T5161.13-2002表10.0.1 DL/T5161.7-2002表3.0.8 DL/T5161.7-2002表3.0.9 DL/T5161.7-2002表3.0.12 DL/T5161.7-2002表3.0.13 DL/T5161.14-2002表4.0.2 DL/T5161.11-2002表2.0.1 DL/T5161.5-2002表6.0.2 DL/T5161.5-2002表6.0.4 DL/T5161.6-2002表4.0.1 DL/T5161.6-2002表4.0.3 DL/T5161.17-2002表4.0.2 记录签证编号 15. 100及以上电动机检查(每台1表) 16. 直流电动机检查(每台1表) 17. 100kw以下电动机检查多台1表) 18. 100kw及以下电动机带电试运 (多台1表) * 19. 起重机电气装置带电试运 20. 电梯电气装置带电试运 21. 电缆敷设(设计变更部分) 22. 电缆中间接头位置 23. 接地装置安装 24. 接地电阻测量 25. 电气照明回路通电检查 7.3.11 高压成套柜、低压配电盘柜、控制及保护屏台基础的制作安装。 1 高压成套柜、低压配电盘柜、控制及保护屏台基础的制作安装主要检查:

1) 基础型钢不直度,每米至少检查2点,且小于1mm。 2) 基础型钢水平度,每米至少检查2点,且小于1mm。 3) 主要项目全部检查,其他项目检查30%。 2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见表7.3.11。

150

DL/T5417-2009

表7.3.11 高压成套柜、低压配电盘柜、控制及保护屏台基础制作安装 工序 基础型钢安装 基础型钢安装 允许误差 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 基础接地点数 接地连接

检验项目 不直度 水平度 每米 全长 每米 全长 主要 性质 质量标准 〈1mm 〈5mm 〈1mm 〈5mm 〈5mm ≥2点 牢固,导通良好 检验方法及器具 拉线检查 水平尺检查 用尺检查 满焊焊接牢固 扳动并导通检查 7.3.12 手车式高压成套配电盘柜、固定式盘柜安装。 1 手车式高压配电盘柜、固定式盘柜安装主要检查:

1) 每块盘的垂直度至少(对盘的前后面)测量2次,垂直度小于1.5mm/m。 2) 每两块盘间隔用塞尺上、中、下三次,间距保持一致。 3) 柜间应采用盘间螺丝连接严密。

4) 每块盘与基础采用螺接,如采用焊接必须焊接牢固,不能损坏盘体。 5) 盘金属框架必须可靠接地(PE)。PE、PEN 线必须分开,接地必须采用螺接,如没有特殊要求一

般采用6mm²黄绿相间铜导线螺接。

6) 手车、抽出式开关推拉应灵活,无卡阻碰撞现象。动静触头中心线应一致,且触头接触紧密,

投入时,接地触头先与主触头接触;退出时,接地触头后于主触头脱开。 7) 检查数量3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12。

表7.3.12 手车式高压成套配电柜、固定式盘柜安装 工序 检验项目 间隔布置 垂直度 柜体 就位 找正 盘面误差 成列柜面 柜间接缝 柜体 固定 螺栓固定 紧固件检查 紧固表面处理 振动场所的防振措施 柜体 接地 151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质量标准 按设计规定 <1.5mm/m <2mm <5mm 检验方法及器具 对照设计图检查 用铅坠检查 相邻两柜顶部 水平误差 成列柜顶部 相邻两边柜边 拉线检查 <1mm <5mm <2mm 牢固 完好、齐全 观察检查 镀锌 按设计规定 牢固,导通良好 观察及导通检查 装有电器可开启屏门的接地 用软铜线可靠接地 对照设计图检查 用尺检查 观察或扳动检查 底架与基础连接

DL/T5417-200

表7.3.12 (续) 工序 柜面检查 设备附件清单 开关柜 机械 部件 检查 门销开闭 柜内照明装置 手车推拉试验 电气“五防”装置 安全隔离板开闭 设备型号及规格 设备外观检查 活动接地装置的连接 电气连接触点接触 动、静触头中心线 开关柜 电气 部件 检查 触头检查 动、静触头接触间隙 小车与柜体接地触头 仪表继电器防震措施 一次回路 二次回路 按制造厂规定 紧密、可靠 可靠 按GBJ 149-1990中表 2.1.13-1规定 按GB50171-1992中表 3.0.6规定 对照规范检查 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动 、静触头接触 主要 紧密、可靠 检验项目 性质 质量标准 平整、齐全 齐全 灵活 齐全 检验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对照设备清单检查 操动检查 观察检查 操动检查 操动检查 操动检查 对照设计图检查 观察检查 主要 轻便不摆动 齐全、灵活可靠 灵活 按设计规定 完好 导通良好,通断顺序正确 操动检查 紧密,导通良好 一致 观察检查 导通检查 带电部分 对地距离mm 7.3.13 交、直流母线的安装检查。 1 交、直流母线的安装主要检查:

1) 绝缘子的底座、套管的法兰、保护网罩及母线支架等可靠接近裸露导体应接地可靠,不应作为

接地或接零的连续导体。

2) 连接 螺栓两侧有平垫,相邻垫圈间有大于3mm的间隙,螺母侧装有弹簧圈或缩进罗。 3) 螺栓受力均匀,不使电器的接线端子受额外应力。 4) 母线与母线连接,搭接面要搪锡。

5) 母线的相序排列及涂色,当设计无要求时,上下布置交流母线,由上至下排列为A、B、C;直流

母线正极在上,负极在下。

6) 水平布置的母线由盘后向盘前排列为A、B、C。直流母线正极在后,负极在前。

7) 面对引下线的交流母线,由左至右排列为A、B、C。直流母线正极在左,负极在右。

8) 母线涂色:交流,A为黄色,B为绿色,C为红色;直流,正极为赭色,负极为蓝色;在连接处

或支持件边缘两侧10mm以内不涂色。

2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见表7.3.13。

152

DL/T5417-2009

表7.3.13 交、直流母线的安装检查 工序 检查 外观 检验项目 表面检查 外形检查 搭接面长度 搭接面螺孔布置及规格 螺接面 螺孔间中心距误差 母 线 加 工 配 置 母线 弯制 弯曲始点至接头边缘最小距离 弯曲始点至母线支持器边缘距离 90º扭弯转长度mm 弯曲部分外观 三相同一断面上的弯曲弧度 同相多片母线弯曲弧度 相同布置的分支母线各相弯曲弧度 金具检查 金具 安装 单相交流母线金具连接 固定装置外观 母线平直时母线与支持器上部母 线 安 装 母线 安装 夹板间隙 母线立置时上部夹板与母线的距离 母线与支持器间应力检查 同相多层母线层间间隙 母线在绝缘子上的固定死点 支持器与接头边缘距离 母线 连续 搭接面 153

性质 主要 质量标准 光洁,无裂纹、褶皱 检查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平直,无变形、扭曲 按GBJ149-1990规定 对照规范用尺检查 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钢尺靠测 用游标卡尺检查 对照规范用样板检查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一致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清洁,无损伤 牢固,且无闭合磁路 无尖角、毛刺 1mm~1.5mm 用尺检查 1.5mm~2mm 无外应力 同母线厚度 每段设置1个,且在全长或两伸缩节中点 ≥50mm 无外应力 平整,无氧化膜,镀银层不得搓磨,涂有电力复合脂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连接时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0.5mm 平直、光洁,无尖角、毛刺 平整,无局部凹陷 铜≤3%,铝≤5% 按GBJ149-1990规定 ≥50mm ≥50mm; ≤0.25支点间距 2.5倍~5倍母线宽 无裂纹,无明显褶皱 一致 观察检查 用样板检查 用尺检查 加工 端面外观 接角面平直度 接触面断面减少量 允许最小弯曲半径 母线间及母线与设备端子连接

DL/T5417-2009

表7.3.13 (续) 工序 检查项目 端子连接与螺杆形 母 线 按 装 母线 连接 连接 螺栓 螺栓穿入方向 防松件外观 紧固力矩 螺栓紧固后露扣 长度 相邻垫圈间隙 伸缩节安装 总体 带电体及带电体与其他物体间距离 检查 相色及油漆

主要 主要 主要 外观 平垫圈 锁紧螺母 与孔径配合 性质 主要 质量标准 无弹簧垫 铜质搪锡 齐全、紧固 ≤1mm 母线平整时由下向上,其余螺母均在维护侧 齐全、完好、压平 按GBJ149-1990规定 2扣~3扣 ≥3mm 观察检查 观察或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对照规范用力矩扳手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用螺栓检查 检验方法及器具 无裂纹、断股和褶皱现象 观察检查 按GBJ149-1990规定 齐全、正确 对照规范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7.3.14 真空断路器(接触器)安装与调整。 1 真空断路器(接触器)安装与调整主要检查:

1) 相间支持瓷件在同一水平上。 2) 三项联动连杆的拐臂应在同一水平上,拐臂角度一致。 3) 调整完毕后,应先进行手动缓慢分、合闸操作,无不良现象时方可进行电动分、合闸操作。 4) 断路器的行程、压缩行程及三项同期性,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 5) 检查数量:100%。

2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见表7.3.14。

表7.3.14 真空断路器(接触器)安装与调整 工序 检验项目 外观检查 灭弧室外观检查 绝缘部件 本体 检查 分、合闸线圈铁芯动作检查 熔断器检查 螺栓连接 二次插件检查 绝缘隔板 154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质量标准 部件齐全,无损伤 检查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清洁,干燥,无裂纹、损伤 无变形,且绝缘良好 可靠,无卡阻 紧固良好,接触良好 紧固均匀 检查可靠 齐全。完好 检查试验报告 操动检查 观察及万用表检查 用力矩扳手检查 观察及万用表检查 观察检查

DL/T5417-2009

表7.3.14 (续) 工序 检查项目 牵引杆的下端或 凸轮与合闸锁扣 本体 弹簧 检查 机构 分合闸闭锁装置动作检查 合闸位置保持程度 触头外观检查 触头弹簧外观检查 导电 可挠铜片检查 部分 检查 触头行程 触头压缩行程 三相同期 辅助 开关 切换触点外观检查 动作检查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接触良好,无烧损 准确、可靠 灵活、可靠 正确、可靠 动作可靠,指示正确 进出灵活 牢固,导通良好 正确 观察检查 操动检查 操动检查 操动检查 观察检查 推动检查 扳动并导通检查 观察检查 按制造厂家规定 对照厂家规定检查 性质 主要 质量标准 合闸弹簧储能后,蜗扣可靠 动作灵活,复位准确、迅速, 扣合可靠 可靠 洁净光滑,镀银层完好 齐全,无损伤 无断裂、锈蚀,固定牢靠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检查方法及器具 操动检查 手动合闸 其 他 手车推拉试验 手车接地 相色标志 断路器与操动机构联动 分、合闸位置指示器检查 7.3.15 电压、电流(干式)互感器安装(检查)。 1 电压、电流(干式)互感器安装(检查):

1) 零序电流互感器应按设计要求与导磁体或其他无关的带电体保持一定距离外,尚应注意不应使

构架或其他导磁体与互感器铁芯直接接触或与其构成磁回路。 2) 检查数量:同类型检查30%。

2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见表7.3.15。

表7.3.15 电压、电流(干式)互感器安装(检查 工序 铭牌标志 外观 本体 检查 二次 接线板 引线端子 绝缘检查 检验项目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质量标准 完整、清晰 观察检查 完整,无损伤 连接牢固 绝缘良好 正确 扳动检查 检查试验报告 检查试验报告 检查方法及器具 变比及极性检查 155

DL/T5417-2009

表7.3.15 (续) 工序 极性方向 接线端子位置 互感器 等电位 固定 安装 弹簧 与母线接触 检验项目 性质 质量标准 三相一致 观察检查 在维护侧 扳动检查 主要 紧密可靠 主要 不构成闭合回路 齐全,紧固 牢固可靠 扳动并导通检查 电流互感器备用二次绕组接地 外壳接地 接地 分级绝缘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接地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末屏及铁芯接地 电流互感器备用二次绕组接地 其他

色相标志 主要 按制造厂规定,接地可靠 扳动并导通检查 主要 牢固,导通良好 主要 短路后可靠接地 齐全,正确 观察检查 主要 短路后可靠接地 牢固可靠 观察检查 用扳手检查 主要 牢固 检查方法及器具 零序电流互感器铁芯与其他导磁体间 所有连接螺栓 外壳接地 7.3.16 二次回路检查接线。 1 二次回路检查接线主要检查:

1) 电缆在接线前必须进行绝缘检查,绝缘电阻在1MΩ以上。 2) 接线端子上(除跳线)只能一线一端子。

3) 接线端子标示统一用打号机打印,不得随意写画。 4) 二次接线应整齐,无伤芯、断股、绞接现象。 5) 抽查30%。

2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见表7.3.16。

表7.3.16 二 次 回 路 检 查 接 线

工序 导线外观 导线连接(螺接、插接、焊接或压接) 导线配置 导线端部标志 导线 盘内配线绝缘等级 检查 电流回路 盘内配线 信号、电压回路 截面积 弱电回路 检验项目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质量标准 绝缘层完好,无中间接头 牢固、可靠 按背面接线图 清晰正确,且不易退色 耐压,不小于500v ≥2.5mm ² ≥1.5mm ² 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以及机械强度情况下,不小于0.5mm ² 多股软铜线 观察检查 用线规检查 检查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螺丝刀及用手拉 对照接线图检查 观察检查 查出厂证明 用于可动部位的导线 156

DL/T5417-2009

表7.3.16 (续) 工序 控制电缆接引 线束绑扎松紧和形式 导线束的固定 每个接线端子并接芯线数 备用芯预留长度 导线接引处预留长度 电气回路连接 (螺接、插接、焊接或压接) 导线芯线端部弯圈 控制 电缆 接线 导线芯线外观 多股软导线端部处理 紧固件配置 二次回路连接件 导线端部标志 二次回路 接地检查 屏蔽电缆 裸露部分对地距离 mm 裸露部分表面漏电距离 mm

主要 屏蔽层按设计规定可靠接地 主要 观察及导通检查 主要 无损伤 主要 加终端附件或搪锡 齐全,且与导线截面相匹配 观察检查 检验项目 性质 质量标准 按设计规定 松紧适当、均匀,形式一致 牢固 ≤2根 至最远端子处 适当,且各导线余量一致 紧固可靠 顺时针方向,且大小合适 螺丝刀或用手拉 观察检查 检查方法及器具 对照设计图检查 主要 铜质制品 主要 正确、清晰,不易脱色 设有专用螺栓 对照设计图检查 观察检查 按GB50171-1992中 表3.0.6规定 对照规范检查 7.3.17 (配电装置名称)kv段厂用高压配电装置带电试运签证见表7.3.17。

表7.3.17 (配电装置名称)kv段厂用高压配电装置带电试运签证

电源开关型式 制造厂家 电源开关额定电流 A 出厂编号 盘柜数量 出厂日期 带电前设备及系统检查 检查项目 盘前后标示 整列盘两点接地位置 盘内电缆牌 157

检查结果 检查项目 盘柜内部清洁 盘柜内高设备接地 二次回路接线标志 检查结果

DL/T5417-2009

表7.3.17 (续) 检查项目 二次回路绝缘值 MΩ 盘柜内照明装置 一次设备电气试验 操作及传动试验 电源相位 盘内所有孔洞封堵 带电后运行状态检查 检查项目 设备是否有异常音响 表计及信号指示 带电试运结论: (本 kv 段厂用配电装置于 年 月 日 时至 年 月 日 时,带电试运行 h,设备及控制、 保护、信号等系统工作正常) 质检机构 施工单位 项目部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验收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签 名 检查结果 检查项目 保护投入率 保护动作情况 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 检查项目 测量仪表使用有效期 开关推拉及机械闭锁 保护定值 开关分、合闸指示 测量仪表指示 室内消防设施 检查结果 7.3.18 PC、MCC、保安段低压盘柜安装。 1 PC、MCC、保安段低压盘柜安装主要检查:

1) 主要项目全面检查,其他抽查30%。 2) 每块盘的垂直度至少(对盘的前后面)测量2次,垂直度小于1.5mm/m。 3) 每两块盘间隔用塞尺上、中、下三次,间距保持一致。 4) 柜间应采用盘间螺丝连接严密。 5) 每块盘与基础采用螺接,如采用焊接必须焊接牢固,不能损坏盘体。 6) 盘金属框架必须可靠接地(PE)。PE、PEN线必须分开,接地必须采用螺接。如没有特殊要求一

般采用6mm ²黄绿相间铜导线螺接。

2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见表7.3.18。

158

DL/T5417-2009

表7.3.18 PC、MCC、保安段低压盘柜安装

工序 检验项目 间隔布置 垂直度 盘(柜) 体就位 找正 水平 误差 盘面 误差 相邻两盘(柜)顶部 成列盘(柜)顶部 相邻两盘(柜)边 成列盘(柜)面 盘(柜)接缝 盘(柜)体固定 盘(柜) 体固定 紧固件检查 紧固件表面处理 振动场所的防振措施 盘(柜)体与基础连接 有防振垫的盘(柜)的接地 接地 抽屉与盘(柜)体间接地 装有电器可开启屏门的接地 盘(柜)上设备型号规格 设备外观 盘(柜)面检查 载流体间及对地距离 mm 表面漏电距离 盘(柜) 设备 部件 检查 mm 抽屉推拉试验 动、静触头中心线检查 动、静触头接触 机械与电气连锁装置 抽屉隔离触头 二次回路边接插件 熔断器熔丝配置 回路名称标志 盘(柜)检查 其他 盘(柜)后标识 159

性质 质量标准 检查检查方法及器具 对照设计图检查 用铅坠线检查 主要 按设计规定 主要 <1.5mm/m <2mm <5mm 拉线检查 <1mm <5mm <2mm 用尺检查 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镀锌 按设计规定 对照设计图纸检查 主要 牢固 完好、齐全、紧固 主要 牢固,导通良好 每段盘(柜)有2点以上明显接地 接地可靠 用软铜线可靠接地 对照设计图检查 观察检查 平整,齐全 观察并导通检查 主要 按设计规定 完好,无损伤 主要 按GB 7251规定 用尺检查 主要 无卡阻碰撞 一致 操作检查 观察检查 主要 紧密、可靠 可靠 操动试验 通断顺序正确 导通检查 对照设计图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主要 接触良好 按设计规定 齐全 平整、齐全 齐全、清晰

DL/T5417-2009

7.3.19 35kv及以下干式变压器的安装及检查。 1 35kv及以下干式变压器的安装及检查主要检查:

1) 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连接,接地干线与箱式变压器N母线和PE母线

直接连接,变压器支架或外科应可靠接地,且有标识。 2) 变压器绝缘件无裂纹、损伤或短缺。 3) 外观清洁,测温仪指示准确。 2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见表7.3.19。

表7.3.19 35kv及以下干式变压器的安装及检查 工序 外壳 及附 件 检验项目 铭牌及接线图标志 附件清点 绝缘子外观 外观检查 铁芯 检查 设 备 检 查 绕组 检查 铁芯接地 绕组接线检查 表面检查 绝缘电阻 绝缘层 裸露导体外观 引出 线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1点 牢固正确 无放电痕迹及裂纹 绝缘良好 无损伤、裂纹 观察检查 无毛刺、尖角 按GBJ149-1990规定 齐全、完好 扳动检查 引线支架 本体固定 本体 附件 安装 风机系统 相色标志 外壳接地 本体接地 接地 温控器接地 风机接地 开启门接地 160

性质 主要 齐全清晰 齐全 质量标准 检查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对照设备装箱单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用扳手检查 打开夹件与芯接地片用绝缘电阻表检查 观察检查 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检查实验报告 光滑,无裂纹 无碰伤、变形 紧固,无松动 绝缘良好 铁芯紧固件检查 铁芯绝缘电阻 裸导体相间及对地距离 主要 防松件 主要 主要 对照规范检查 固定牢固、无损伤 牢固、可靠 动作可靠,指示正确 扳动及送电试转 牢固,转向正确 齐全、正确 牢固,导通良好 观察检查 扳动且导通检查 用扳手检查 温控装置 用软导线可靠接地,且导通良好 观察及导通检查

DL/T5417-2009

7.3.20 厂用低压配电装置带电试运签证,执行表7.3.20。

表7.3.20 (配电装置名称)段厂用低压配电装置带电试运签证 电源 开关型式 制造厂家 电源开关额定电流 A 出厂编号 带电前设备及系统检查 检查项目 盘前后标识 整列盘两点接地位置 盘内电缆牌 二次回路绝缘值 MΩ 盘柜内照明装置 一次设备电气试验 操作及传动试验 电源相位 盘内所有孔洞封堵 检查结果 检查项目 盘柜内清洁 盘内设备接地 二次回路接线标志 测量仪表使用有效期 开关推拉及机械闭锁 保护整定 开关分、合闸指示 测量仪表指示 室内消防设施 带电后运行状态检查 检查项目 设备是否有异常音响 表计及信号指示 带电试运结论: (本 v 段厂用低压配电装置于 年 月 日 时至 年 月 日 时,带电试运行 h,设备及控制、保护、信号等系统工作正常) 质检机构 施工单位 项目部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验 收 意 见 签 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检查结果 检查项目 保护投入率 保护动作情况 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 盘柜数量 出厂日期 7.3.21 就地动力控制设备箱体的安装。 1 就地动力控制设备箱体的安装主要检查: 性质中主要项目100%检查。

161

DL/T5417-2009

2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见表

表7.3.21 就地动力控制设备箱体的安装 工序 安装位置 落地箱体座高出地面尺寸 悬挂箱中心支地面距离 安装垂直度误差 户外箱体的密封 箱 体 按 装 紧固件表面处理 紧固件检查 箱架接地连接 振动场所的防振措施 装有电气可启屏门的接地 箱面标志 电器元件安装 断路器、熔断器、熔丝配置

检验项目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按设计规定 对照设计图检查 按设计规定 按设计规定(无设计规定时宜为10mm) 用尺检查 按设计规定,一般有1.2m~1.5m <1.5mm/m 良好、防水、防潮、防尘 观察检查 镀锌 齐全、完好、紧固 按设计规定 按设计规定 用软铜线可靠接地 齐全 用扳手检查 扳动并导通检查 对照设计图检查 观察并导通检查 观察检查 用铅坠检查 质量标准 检查方法 对照设计图检查 7.3.22 控制器、按钮及限位安装。

1 控制器、按钮及限位安装主要检查:

1) 检查控制器的操作手柄或手轮在不同位置时扩张器触头分、合的顺序,在电气设备初次带电时,

进一步检查转向、速度应与控制器位置一致,且符合工艺要求。 2) 检查数量:30%。

2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见表7.3.22.

表7.3.22 控制器、按钮及限位开关的安装 工序 按钮及 开关检查 检 验 指 标 触点通断可靠性 机械性能 固定连接 壁柱上安装的接地操作按钮高度 按钮安装 同一场所按钮高度 用途标志 固定连接 限位开关 安装 开关安装部位 撞杆配合定位要求 撞杆固定连接 接地 162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良好 质量标准 检查方法及器具 操作检查 灵活,无卡阻 牢固 1.3m~1.5m 相互一致 清晰 牢固 按机械装置要求 开关能可靠动作 牢固 牢固,导通良好 触动观察 用尺检查 用尺测量、观察 观察检查 触动观察 观察检查 观察、试动 触动观察 扳动并导通检查 接地连接

DL/T5417-2009

7.3.23 鼠笼式电动机检查。

1 鼠笼式电动机检查主要检查:

1) 电动机在安装后做空载检查,并测量电动机空载电流。 2) 冷态时电动机每次启动间隔不能小于5min 。热态时,只有在处理事故时以及启动时间不超过

2s~3s的电动机,可再启动一次。 3) 检查数量:40%。

2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见表7.3.23。

表7.3.23 鼠 笼 式 电 动 机 检 查 工序 外观 转子装配 检查 接线盒 检查 检验项目 铭牌及接线图标志 轴承(柱)转子音响 转动惯性 接线端子绝缘外观 出线标号及引线连接 绕组接线 滚动轴承 检查 外圈与机座配合 内圈与轴配合 转动试验 动体与内外圈间隙 润滑油 外观 油脂特性 填充量 绝缘检查 绝缘 绕组 1kv以下 1kv及以上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灵活,无卡阻 按制造厂规定 清洁,无硬化变色 按制造厂规定 填至2/3内腔高 ≥0.5MΩ ≥1 MΩ/KV ≥1.2R60/R15 ≥0.5 MΩ 无脱皮锈蚀 无阻塞 紧固可靠 紧固 ≤1/3槽楔长(或按制造厂规定) 良好,无断裂 无裂纹 清洁,无破损 紧固 牢固 无断裂、变形 正确 牢固,导通良好 扳动及导通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对照厂家规定检查 观察及触摸检查 对照厂家规定检查 观察检查 用绝缘电阻表检查 查实验报告 查实验报告 用绝缘电阻表检查 观察检查 通风检查 扳动观察 木锤敲击检查 质量标准 齐全、清晰 正常 均匀,无阻滞 无损伤、受潮 正确、牢固 正确 紧固 观察检查 观察及用扳手检查 对照接线图检查 扳动检查 检查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盘动转子听察 1kv及以上绕组吸收比 轴承座绝缘电阻 轴芯检查 铁芯 漆层 风道通畅检查 转子平衡块 槽锲装配 每根槽楔的空响长度 鼠笼 端环与铜(铝)条连接 端外观 绝缘层外观 绕组 绑线扎锁 引线连接 风扇 外观 安装方向 接地 163

接地连接

DL/T5417-2009

7.3.24 电动机带电试运签证,执行表7.3.24。

表7.3.24 (主设备名称编号 )电动机带电试运签证 型 号 额定电压 Kv 制造厂家 检查项目 盘柜内部清洁 电缆挂牌 测量仪表校验有效期 开关分、合闸指示 一次回路绝缘值 MΩ 室内消防设施 额定容量 Kw 额定电流 A 出厂编号 检查结果 接线方式 转速 r/min 出厂日期 检查项目 盘内孔洞封堵 二次回路接线标志 开关推拉及机械闭锁 操作及触动试验 二次回路绝缘值 MΩ 用手盘动电动机转子 检查结果 环境温度 ℃ 该电动机于 年 月 日 时至 时 分,空负荷试转 h 电动机启动电流 A 对轮侧轴承温度 ℃ 对轮侧垂直振动 mm 风扇侧垂直振动 mm 试运结论: 电动机空载电流 A 风扇侧轴承温度 ℃ 对轮侧水平振动 mm 风扇侧水平振动 mm (电动机经 h min空负荷试转,电流、轴承温升、电动机振动正常,控制、保护及信号正常) 质检机构 班 组 施工单位 项 目 部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1

验 收 意 见 签 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DL/T5417-2009

7.3.25 蓄电池安装及试运(充放电)。

1 蓄电池安装及试运(充放电)主要检查:

性质中主要项目100%检查,一般项目30%检查。

3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25。

表7.3.25 蓄电池安装及试运(充电、放电) 工序 检验项目 外观检查 附件清点 正、负极端柱的极性 槽盖密封 容器表面清洁度 容器 检查 电池连接条及紧固件 带电解液的液面 透明 密封 容器 内部 检查 极板外形 容器内部清洁度 极间橡胶隔板 密度计、温度计 容器安装 同一排、列蓄电池 容器 安装 抗震设施(有抗震要求时) 温度计、密度计、液位计 连接条与端子连接 电池编号 电缆与蓄电池连接 其他 电缆引出线极性标志 电缆孔洞封堵 电解液注完后静止时间 注液开始至初充电时间 充电过程中允许液温 初充电 初充电的电流值 A 初充电时间 初充电开始必须保证电源 连续供电时间 165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齐全、完好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质量标准 无损伤、裂纹 齐全 正确 检验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良好 无尘土、油污 完好、齐全 在两液面间 完好、无弯曲剥脱 清洁,无杂物 观察检查 平稳,间距均匀 观察及用尺检查 高低一致,排列整齐 按有关规定,牢固可靠 位于易检查侧 正确、紧固,接触部位涂有电力复合脂 齐全、清晰 正确、牢固 正确 用耐酸材料密封 2h~5h <8h或按制造厂规定 ≥5℃;≤40℃ 按制造厂规定 按制造厂规定 查充电记录 ≥25h 用直流电流表检查 查充电记录 轻推手感 观察检查 用扳手检查 观察检查 扳手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DL/T5417-2009

表7.3.25 (续) 工序 充电 完成 放电 检查 检查项目 达到规定时间 单体电池电压 (20±5)℃时放电容量 电池不合标准的电池数 充放电过程记录 总体 检查

充放电特性曲线绘制 特性曲线检查 性质 主要 按制造厂规定 主要 主要 主要 不小于95%额定容量 不小于电池总数的5% 齐全、正确 正确 与厂家特性曲线相似 查充电记录 按放电记录计算 查充电记录 检查绘制的曲线 核对曲线 查充电记录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 7.3.26 不间断电源(UPS)检查及试运。

1 不间断电源(UPS)检查及试运主要检查:

1) 整流、逆变、静态开关装置的规格、型号必须严格核对设计图纸。 2) 内部接线正确,焊接连接无脱落现象。

3) 电源的输入、输出各级闭合系统和输出电压稳定性、波形畸变系数、频率、相位、静态开关的

动作等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试验调整必须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且符合设计要求。 4) 不间断电源装置间连线的线间、线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

5) 不间断电源输出端的中性线(N)极,必须与由接地装置直接引来的接地干线相连接,做重复接

地。

6) 安放不间断电源的机架组装应横平竖直,水平度、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紧固件齐全。 7) 引入或引出不间断电源装置的主回路线、电缆和控制电线、电缆应分别穿防火管敷设,电缆、

电线的屏蔽护套接地连接可靠。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26。

表7.3.26 不间断电源(UPS)检查及方法 工序 检查项目 交(直)流断路器检查 主回路检查 电源相序检查 工作、备用、旁路电源相位检查 主体 部分 检查 控制、保护回路的动作 信号指示及自动装置动作 盘内照明 通风及冷却系统 电阻、硅整流元件温升 接触器、继电器检查 166

性质 主要 质量标准 指示正常 接线牢固,开关动作灵活,接触可靠 正确 检验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用万用表、相序表检查 主要 主要 正确可靠 主要 灯具及开关良好 观察检查 风机运转良好,系统无堵塞 按设计或制造厂规定 吸合正常,无噪声 手感或用温度计检查 观察检查 模拟操动试验观察

DL/T5417-2009

表7.3.26 (续) 工序 绝缘试验 耐压试验 检查项目 主回路 主回路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按设计或制造厂规定 备用与旁路 交流电源消失试验 轻载试验 负荷试验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表计、显示器指示正常、各控制特性按设计或制造厂规定 元件发热状况负荷急剧变化时的工况均按设计或制造厂规定 用万用表、盘表及显示器检查 质量标准 1MΩ/KV 检验方法及器具 用绝缘电阻表测量 厂家试验电压的0.85倍,持续1min 用专用仪器设备检查 改变输入交流电压值其输出应按设计或制造厂规定 交流输入试验 工作与备用 试验 投运 切换试验 工作与旁路 7.3.27 型钢滑接线支架及安装。

1 型钢滑接线支架及安装主要检查:

1) 滑接线支架、绝缘子安装一般要垫红钢纸片。 2) 检查数量:30%。

2 质量检验和检验方法见表7.3.27。

表 7.3.27 型钢滑接线支架制作及安装

工序 检验项目 规格 型钢平直度 型钢 支架及 滑接线 制作 螺孔 尺寸 支架 位置 支架 安装 检查 中心误差 滑接面外观 锈迹清理 底漆涂刷 同相各孔间中心误差 相间中心误差 孔径与螺栓配合 间距 与滑线伸缩缝两侧距离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按设计规定 ≤0.1%且型钢长度不大于10mm ≤10mm 光滑、平整 干净,无浮锈 均匀,无漏刷 ≤1mm ≤2mm 1mm 按设计规定 ≤150mm ≤5mm <10mm 牢固、可靠 可靠 用尺检查 用螺栓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用尺检查 拉线或吊线检查 接线检查 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 对照图纸检查 拉线检查 各支架与滑线走向的垂直度误差 成列支架横向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平行度误差 支架固定 支架接地 167

DL/T5417-2009

表7.3.27 (续) 工序 绝缘子 检查 绝缘子 安装 检验项目 瓷件外观 铁瓷胶合外 绝缘套外形 绝缘子两侧软垫配置 安装固定

性质 主要 质量标准 清洁,无裂纹 观察检查 粘合牢固 完好、清洁 观察检查 齐全、完好 紧固 用扳手检查 检验方法及器具 7.3.28 型钢滑接线安装。

1 型钢滑接线安装主要检查:

1) 为保证滑接线触头的强度及滑接器移动时尽量减少跳动,滑接线焊接时符合钢轨焊接工艺对材

料和质量的要求。

2) 导线与滑接线的接头处,应镀锡或加焊有电镀层的接线板。 3) 检查数量:3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28。

表7.3.28 型 钢 滑 接 线 安 装 工序 检验项目 滑线焊接 安装固定 接头 接触面 伸缩缝 滑接面两端高低差 材料 伸缩缝 滑 接 线 按 装 跨接线 截面 长度 补偿器设置 与导线连接处导电镀层 相邻导电体间及导电体对地净距 分段 分段 间隙 供电 滑线 允许并联运行时 不允许并联运行时 间隙绝缘托板 间隙两侧电源相位 均压线连接距离 滑线末端与终端支架距离 相色标志 168 性质 主要 牢固,无变形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尺检查 牢固,且能自由伸缩 接缝表面 两侧高低差 间隙大小 主要 平整、光滑 主要 ≤0.5mm 20mm 主要 ≤1mm 软铜线 观察检查 用千分尺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完整 用尺检查 用尺检查 主要 大于滑接器接触长度40mm 完好、平滑 观察检查 用电压表检查 用尺检查 ≤800mm 齐全、正确 观察检查 主要 ≥30mm 主要 20mm 主要 不小于电源导线容许载流量 有伸缩余量 滑线长大于50mm或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 主要 一致 ≤12mm

DL/T5417-2009

表7.3.28 (续) 工序 滑 接 线 按 装 整 体 检 查 整体绝缘电阻 安全防护装置装设

检查项目 支架油漆 滑接面防氧化涂层 滑线中心线与起重机轨道中心线平行度误差 滑线相同平行度误差 外形 末端余长 平直 ≥200mm 观察检查 起重机在终端位置时,用尺检查 用绝缘电阻表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性质 主要 <10mm 用尺检查 质量标准 完整,无漏刷 完整(薄涂中性凡士林) 检验方法及器具 用尺检查 触摸检查 主要 ≥5MΩ 按设计规定 7.3.29 滑动软电缆安装。

1 滑动软电缆安装主要检查:

1) 滑动软电缆安装时严格检查电缆绝缘电阻,绝缘强度必须在1MΩ以上。 2) 检查数量:10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29。

表7.3.29 滑 动 电 缆 安 装 工序 电缆 吊索拉紧 装置调节余量 吊索长度>25m 吊索驰度 型钢 悬 吊 式 软 电 缆 滑道 接缝 检查 滑接面外观 两侧高低误差 两侧横向误差 主要 主要 ≤0.5mm 主要 主要 牢固 灵活,无跳动、卡阻 可靠 ≤5m 用尺检查 软电缆移动段长度 软电缆两端与起重机、钢索连接 钢索牵引的电缆受力检查 大于15%~20%起重机移动距离 可靠,牢固 无外加应力 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扳动检查 操动试验 扳动检查 用尺检查 ≥0.2m 按制造厂规定 平直、光滑 拉线检查 观察检查 检查项目 外观检查 吊索长度≤25mm 性质 主要 ≥0.1m 用尺检查 质量标准 无机械损伤 检验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吊索(或滑道)固定连接 电缆悬挂装置动作 电缆与电缆夹固定连接 电缆夹间距 7.3.30 起重机控制设备安装及调整。

1 起重机控制设备安装及调整主要检查:

1) 对有防止电缆托架扭斜的连锁保护装置,应确保保护装置灵敏可靠。

169

DL/T5417-2009

2) 行程开关、控制器应考虑检修维护方便。 3) 检查数量:10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30。

表7.3.30 起重机控制设备安装及调整 工序 检验项目 直接叠装 电阻器 安装 电阻箱叠装高度 支架固定 司机室及电器外的电阻器防护措施 控制器 安装 操作手柄至操作室地面高度 控制器相互间及与操作室墙壁间距离 电线管、线槽敷设安装 易受机械损伤处:有油脂浸蚀部位;穿钢结构空洞处 规格型号 排列 电缆 配线 敷设 固定 支点距离 弯曲 半径 固定电缆 移动电缆 电缆头制作及接引 其他 回路检查 动作检查 电磁 制动 装置 闸带或闸瓦与闸轮间隙 (非制动状态时) 两侧行走机构动作时间 制动距离误差 调整 行程开关动作检查 吊钩及起重臂 行程 开关 额定速度下被控机构车点离行程末端距离 两台起重机间 170

性质 ≤4箱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6箱 有防护罩 1m~1.2m 用尺检查 >150mm 按GB50303-2002规定 有保护措施 按制造厂规定 整齐 牢固,非铠装电缆有软垫保护 ≤1mm,且均匀 观察检查 对照规范检查 观察检查 对照厂家规定检查 观察检查 主要 ≥5倍电缆直径 用尺检查 主要 ≥8倍电缆直径 按GB50168-2006规定 正确 对照规范检查 试灯或操动检查 操动检查 观察检查 操动检查 对照厂家规定检查 操动检查 主要 迅速、准确 无摩擦,且均匀 一致 按制造厂规定 主要 正确、可靠 ≥100mm ≥200mm ≥400mm 桥架及小车 用尺检查

DL/T5417-2009

表7.3.30 (续) 工序 其他 检验项目 两侧行走机构的连锁保护 音响信号 照明 接地 每条轨道及司机室接地点数 跨线连接 轨道接地截面 司机室 接地线 铜编织软线 扁钢截面 性质 主要 主要 质量标准 灵敏、可靠 清晰 专用中性线或隔离变压器 均不少于2点 牢固,导通良好 按设计规定 ≥16mm ≥40mm×4mm 牢固,导通良好 扳动并导通检查 2检验方法及器具 操动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扳动及导通检查 用尺检查 用尺检查 接地线安装

7.3.31 滑接器及撞杆安装。

1 滑接器及撞杆安装主要检查: 性质主要内容100%检查。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31。

表7.3.31 滑 接 器 及 撞 杆 安 装 工序 滑接器 检查 检验项目 绝缘子及绝缘套外观 滑接面 导电部分对地绝缘电阻 固定连接 滑接器沿滑线全长接触 沿滑线全长滑动 滑接器 安装 平面滑接器中心线与滑线中心线偏移 桥 吊 主要 主要 主要 ≤15mm 移动灵活 高于滑线中间托架不少于10mm 牢固 在开关滚轮或推杆轴线上 观察检查 对开关的作用力 撞杆 安装 对开关的动行程 撞杆宽度 撞杆长度 可调撞杆防松件检查 171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质量标准 无裂纹、破损 检验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光滑,无尖锐边棱 ≥0.5MΩ 牢固 紧密可靠 操动检查 无卡阻 ≤6mm 操动检查 用绝缘电阻表检查 扳动检查 单轨吊 槽型滑接器与可调滑杆间配合 自由悬吊滑线的轮型滑接器安装高度 撞杆及机架固定连接 撞杆安装位置 操作检查 用尺检查 扳动检查 无冲击 小于开关允许值 大于机械横向窜动值 大于机械惰走量 齐全、紧固 用扳手检查 操动检查

DL/T5417-2009

7.3.32 起重机电气装置带电试运,执行表7.3.32。

表7.3.32 起重机电气装置带电试运 起重机型式 制造厂家 规 格 出厂编号 控制方式 出厂日期 带电前设备及系统检查 检验项目 电源箱 盘、箱内封堵 电动机有未经过抽芯检查 一次回路接线 一次回路绝缘最低值 二次回路绝缘最低值 一次设备电气试验 照明系统投入检查 带电后运行状态检查 检验项目 大车限位开关灵敏度 其他限位开关灵敏度 音响信号试验 检验结果 检验项目 小车限位开关灵敏度 力矩开关灵敏度 紧急停车试验 控制器操作与小车行走方向 控制器操作与小钩升降 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 检验项目 轨道、电气盘、箱、接地 盘、箱内有无杂物 电缆挂牌 二次回路接线 检验结果 MΩ(环境温度: ℃, 湿度: %) MΩ(环境温度: ℃, 湿度: %) 保护整定 电动机是否经过2h空转 控制器操作与大车行走方向 控制器操作与大钩升降 电气连锁试验 质检机构 施工单位 项目部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172

验 收 意 见 签 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DL/T5417-2009

7.3.33 电源箱及控制设备安装。

1 电源箱及控制设备安装主要检查:

1) 电源箱应安装在干燥无尘的场所。

2) 照明电源箱应分别设置和保护地线,零线和保护地线应通过端子排连接。 3) 电源箱上应标明用电回路名称。 4) 检查数量:3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33。

表7.3.33 电源箱及控制设备安装 工序 检验项目 型式及回路数 电源箱及 控制设备 安装 箱体 误差 位置、高度 箱高<50cm 箱高>50cm 固定强度 电源箱接地 回路绝缘 负荷分配 断路器(自动空气开关) 内部检查 接触器 导线与端子连接 零线、保护线连接 箱(板)多余孔洞封堵 箱(板)内部清理 其他 控制回路标识 暗式箱盖固定 焊接处防腐

按设计规定配置 紧固 固定在汇流排上,编号齐全 对照图纸检查 手拉检查 观察检查 性质 按设计规定 歪斜不明显 ≤3mm 观察检查 吊丝检查 观察检查 扳动并导通检查 用绝缘电阻表检查 计算 不带负荷,观察检查 对照图纸规定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 主要 牢固 主要 牢固,导通良好 主要 ≥5MΩ 按设计规定 容量与负荷匹配,动作指示正确 主要 严密 干净、无杂物 齐全、清晰 牢固,紧贴墙面无空隙 完好 观察检查 7.3.34 照明管路敷设。

1 照明管路敷设主要检查:

1) 镀锌的金属的导管必须接地。以专用接地卡子跨接的两卡间连线为铜芯软导线,截面积不得小

于4mm2。

2) 当设计无要求时,金属线槽全长不少于2处于接地干线相连接。

3) 金属管严禁对口焊接,镀锌和壁厚小于或等于2mm的金属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 4) 防爆导管不应采用倒扣连接,当连接困难时,采用防爆活接头,结合面应严密。

5) 当绝缘管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层厚度大于

15mm.

6) 检查数量:3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34。

173

DL/T5417-2009

表7.3.34 照 明 管 路 敷 设 工序 检验项目 型号、规格、材质 配管 检查 钢管 外观 塑料管 外表面 内表面 外表面 内表面 性质 符合计划 无损伤,严重锈蚀镀锌完好 无毛刺,无杂物 无裂缝,无破损 无杂物 按设计规定 按GB50303-2002规定 平整、光滑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路径、位置、方式 弯曲 部分 弯曲半径 弯曲度 管口 管路水平垂直误差 与热力管线的距离 型号 接线盒 安装 装设位置 固定(埋设) 普通螺纹连接 钢管 防爆螺纹连接 套管连接 紧固螺钉连接 塑料管 管路 连接 直引 式 固定 钢管锁母配合 进盒 钢管焊接配合 塑料管 进落地配电箱 过度 式 用软管保护 用专用接头软管 配制 管路 主要 横平、竖直 主要 按GB50303-2002规定 与开关、插座、盖板配套 按设计规定 牢固,不易损伤 牢固,跨接接地线焊接可靠 观察检查 对照规范检查 观察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涂电力复合脂均匀,接地跨接线可靠 观察检查 管口对正,焊接牢固、严密 紧密,无松动 粘合牢固 均匀、合理 外露丝扣2扣~3扣 高出内壁3mm~5mm,焊接平整 高出内壁3mm~5mm 高出高出箱底板50mm~80mm,排列整齐 管口包扎紧密 连接可靠,紧密良好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隔离密封件填充料 其他 配合处密封 管线及附件防腐 接地或接零 174

主要 光滑,无龟裂 良好 按设计规定 观察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DL/T5417-2009

7.3.35 管内配线及接线检查。

1 管内配线及接线检查主要检查:

1) 金属导管必须可靠接地。

2)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电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应

穿于同一金属管内:管内接线不能有接头。

3) 爆炸危险环境照明线路的电线和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于750kv,且电线必须穿于钢管内。 4) 电线、电缆穿管前,管内应清理干净。 5) 检查数量:2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35。

表7.3.35 管内配线及接线检查 工序 检验项目 型号、电压及规格 配线 检查 材质 绝缘保护层 管内检查 回路布置 导线占保护管内空间 配线 管口护线套 导线穿管 管内导线 导线在补偿装置内的长度 剥线 接线 导线 连接 单股铜线绞接后连接 套管连接 性质 质量标准 按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及器具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钢丝贯通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完好,无损伤 畅通,无杂物、积水 按设计规定 不大于40%保护管内空间 齐全 主要 无损伤,无打结 无接头 观察检查 手拉检查 主要 有适当余量 线芯无损伤 紧固,接触良好,焊渣清理干净 观察检查 导线与套管规格匹配 按GB50303-2002规定 对照规范检查 用绝缘电阻表检查 观察检查 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 接线 后检 查 导线间及导线对地绝缘 保护接地连接 盖板、面板 主要 ≥0.5MΩ 主要 可靠 齐全、固定牢固、严密 7.3.36 照明灯具安装。 1 照明灯具安装主要检查:

1) 照明灯具必须有防雨措施。

2) 照明灯具金属部分必须可靠接地。

3) 灯具的电源按主体建筑中最高负荷等级要求供电。 4) 灯具的自动通、断电源控制动作准确。 5) 检查数量:10%。

2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见表7.3.36。

175

DL/T5417-2009

表7.3.36 照 明 灯 具 安 装 工序 检验项目 种类、型号、规格 灯具 检查 附件 外观 连接件 装配顺序 灯架 组立 引出线截面积 引出线和灯具端子连接 组装部件 灯杆 组立 中心线横向移位 垂直误差 连接 电源 接线 接线处绝缘处理 位置 固定 固定方式 固定螺丝,点数 同一室内成排灯具 调整 嵌入顶棚装饰灯 灯泡、 灯管 功率 与灯座连拉 外罩 附件(启辉器、整流器) 其他 应急疏散指示灯 36v及以下照明变压器 密封有特殊要求的灯具 金属外壳接地或接零 176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质量标准 按设计规定 配套、齐全 无缺损 配套、灵活,无卡阻 按制造厂规定 按设计规定 紧固,绝缘良好 检验方法及器具 对照图纸检查 核对清单 观察检查 试装检查 对照厂家规定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完整 ≤50mm 歪斜不明显 紧固,不承受拉力 正确 包扎紧密、均匀,且不低于原绝缘强度 按设计规定 拉线并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用试电笔检查 观察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螺口灯头接线 按制造厂规定 主要 主要 主要 横平竖直,高度在同一平面上 对照厂家规定检查 观察检查 边框在一条直线上 按设计规定 紧密,不松动 无破损,与灯具紧密结合 齐全、固定牢固,便于灯光维修 标志清晰,指示正确 按GB50303-2002规定 按制造厂规定 按GB50169-2006规定 对照规范检查 对照厂家规定检查 对照规范检查 观察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扳动检查

DL/T5417-2009

7.3.37 照明回路通电检查签证,执行表7.3.37。

表7.3.37 (分项工程名称)照明回路通电检查签证 通电检查验收范围 检验项目 照明箱标识 照明箱是否直接接地 电缆牌是否齐全 照明开关命名与回路对照 熔断器容量与设计对照检查 回路绝缘最低值MΩ 照明箱封堵及内部清理 漏电保护动作试验 应急灯试投试验 直流常明灯投入 光电控制器试验 交、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试验 照明灯投入2h时间 插座回路通电24h时间 观感质量评价: (可就保护管、电缆、线槽排列,照明箱、开关、插座及灯具安装等是否整齐、美观等进行评价) 检查结论: 质检机构 施工单位 项目部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验 收 意 见 签 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检验结果 环境温度: ℃;湿度: % 备注 年 月 日 时 分至 年 月 日 时 分 年 月 日 时 分至 年 月 日 时 分 7.3.38 电缆支架(桥架)制作及安装。

1 电缆支架(桥架)制作及安装主要检查:

1) 金属支架、桥架必须与接地干线不少于2处可靠连接。 2) 敷设在竖井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桥架应有防火阻隔措施。

177

DL/T5417-2009

3) 支架及预埋件焊接规定时,焊缝饱满。 4) 检验数量:5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38。

表7.3.38 电缆支架(桥架)制作及安装 工序 型钢 检查 检验项目 外观检查 规格 电缆支架层间允许最小距离 电缆架 电缆架 配制 焊接 电缆托架配制 镀锌层 布置 预埋件 固定强度 布置及间距 最上(下)层横撑至沟顶或楼板距离 水平布置电缆架高低误差 电缆 支吊架 安装 垂直布置电缆架左右误差 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上电缆架布置 电缆架固定 电缆托架安装 垂直误差 mm 组装后 的钢竖井检查 支架横撑水平误差 mm 对角线误差 mm 外观检查 电缆架焊缝及竖井保护罩油漆 其他 电缆架全长接地 178

性质 质量标准 无显著扭曲,切口无卷边、毛刺 按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按GB 50168-2006中表4.2.2规定 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用手扳动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主要 牢固 按设计规定 完好 按设计规定 主要 牢固 主要 按设计规定 ≤5mm 与电缆沟或建筑物铜坡度布置 按GB 50168-2006中表4.2.3规定 对照规范检查 用拉线和尺检查 用铅坠和尺检查 观察检查 扳动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用尺检查 主要 牢固 按设计规定 ≤0.2%竖井高度 ≤0.2%竖井宽度 用尺检查 ≤0.5%竖井对角线长度 无损伤、变形 完整 牢固,全长导通良好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对照规范检查

DL/T5417-2009

7.3.39 电缆管配制及敷设。

1 电缆管配制及敷设主要检查:

1) 管路连接应加保护套管。管路断口处应锉平,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 2) 抽查3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39。

表7.3.39 电 缆 管 配 制 及 敷 设 工序 检验项目 内表面 金属管 外表面 外观检查 电缆管 制作 每根电缆管的 弯头数 塑料管 管材强度 切断口(管口) 弯曲部分 一般弯头 直角弯头 弯曲半径 电缆管弯扁度 电缆管 检查 管内畅通检查 路径 单管敷设 排管敷设 管口高度 弯曲弧度 引至设备的管口位置 平行敷设 交叉敷设 平行敷设 交叉敷设 电缆管内径 光滑 观察检查 无裂缝及显著的凹瘪 ≤3个 观察检查 ≤2个 用样板检查 用尺检查 用尺检查 用0.85倍管内拉线球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敷设温度 按设计规定 性质 质量标准 光滑,无毛刺 无穿孔、裂缝、显著的凹凸不平及锈蚀 安图纸检查并检查出厂合格证 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及器具 主要 与所穿电缆弯曲半径匹配 不大于1/10电缆管外径 按设计规定,且不大于1.5倍电缆外径 主要 光滑,无积水、杂物 一致 主要 便于电缆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和进出 ≥1m,不宜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 ≥0.5m ≥0.5m ≥0.2m 按设计规定 横平竖直 观察检查 敷管 明 敷 观察检查 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净距 用尺检查 与保温层之间净距 179

DL/T5417-2009

表7.3.39 (续) 工序 检验项目 直埋管距地面深度 (混泥土内除外) 伸出建筑物散水坡长度 直 埋 伸出道路路基长度 伸出地面的排管外观检查 引入建筑物和建筑物内埋置深度 (混泥土内除外) 电缆管道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净距 套管长度 套管连接 外观检查 金属 管 丝扣连接 管端套丝长度 mm 外观检查 电缆管 连接 硬 质塑料 管 插入深度 硬质塑料管补偿装置安装 金属软管固定与连接 镀锌管补偿装置安装 其他 电缆管接地

主要 牢固,导通良好 扳动并导通检查 主要 插接 插接面用胶合剂粘合牢固,密封良好 1.1D~1.8D(D为电缆管内径) 按GB50168-2006规定 牢固、紧固 镀锌层完整 用尺检查 对照图纸或规范检查 用手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防腐漆检查 套接 ≥1/2管接头长度 连接牢固,密封良好 观察检查 涂刷均匀,漆层完好 套管两侧封焊牢固,密封良好 观察检查 焊接牢固 性质 主要 ≥700mm ≥250mm ≥2m 排列整齐,高度一致 300mm~500mm 用尺检查 按GB50168-2006表5.2.3规定 1.5D~3D(D为电缆半径) 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和用镀锌丝绑棉纱通入检查 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 敷管 7.3.40 脱硫岛隧道、沟道及管路内电缆敷设。

1 脱硫岛隧道、沟道及管路内电缆敷设主要检查:

1) 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2) 敷设在竖井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电缆要有防火阻隔措施。 3) 电缆首端、末端、分支处应设标志牌。 4) 电缆排列整齐,少交叉。 5) 检查数量:3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40。

180

DL/T5417-2009

7.3.40 脱硫岛隧道、沟道及管路内电缆敷设 工序 检验项目 型号、电压及规格 电缆 外形检查 绝缘检查 敷设路径 敷设温度 端头密封 交联聚乙烯电缆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质量标准 按设计规定 无机械损伤和渗油 良好 按设计规定 按GB50168-2006规定 可靠、严密 按GB50168-2006规定 ≥1m,不宜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 ≥0.5m 检验方法及器具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用绝缘电阻表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对照规范检查 观察检查 用样板检查 电缆弯曲半径 敷 设 前 检 查 与保温层之间净距 平行敷设 交叉敷设 外观检查 电缆排列 交流单芯电缆排列方式 装设位置 电缆 标志牌 固定 规定 电缆支持点间距离 水平敷设 电 缆 固 定 夹具形式 交流单芯电缆固定夹具 裸铅(铝)套电缆固定处保护 电缆固定强度 敷设后检查 181

与热力设备、 管道之间净距 平行敷设 交叉敷设 用尺检查 ≥0.5m ≥0.2m 排列整齐,弯度一直,少交叉 观察检查 按设计规定 电缆终端、电缆中间接头处 按GB50168-2006规定 挂装牢靠 一致 按GB50168-2006规定 电缆首端、末端及转弯处、接头两端 电缆每个支持点 按设计规定 夹具无铁件构成的闭合磁路 观察检查 主要 软衬垫齐全、可靠 牢靠 无机械损伤和渗油 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及盘(柜)电缆出入封闭良好 观察检查 用手扳动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按GB 50168-2006中 5.1.19要求 对照电缆敷设清册检查 用手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标志 超过45 º倾斜敷设主要 电缆外观检查 电缆孔洞处理

DL/T5417-2009

7.3.41 电力(控制)电缆终端制作安装。

1 电力(控制)电缆终端制作安装主要检查:

1) 电缆绝缘必须大于1MΩ以上。 2) 电缆接线必须正确、无误,螺栓固定方向必须一致, 3) 多股芯线表必须搪锡固定。 4) 电缆头固定后必须标记清晰,编号准确一致。 5) 检查数量:3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41。

表7.3.41 电力(控制)电缆终端制作安装 工序 制作箱 检查 检验项目 位置 电缆 型号、电压及规格 绝缘检查 电缆头及其配件 制作工艺 接地线规定 接地线 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 接地线 接地线焊接 单芯电缆金属层接地 电缆芯线外观检查 芯线绝缘包扎长度 交联聚乙烯电电 缆 终 端 制 缆 位置 外观检查 性质 按设计规定 主要 按GB50168-2006规定 主要 主要 与芯线相符 观察检查 铜线鼻子镀锡 芯线 连接 压模规格 压入深度 表面光滑、干净 与导丝规格相符 按工艺规程 观察检查 油脂电缆终端密封检查 相色标志 固定强度 线鼻子与电气装置连接 182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 对照图纸检查 检查试验记录 对照技术文件检查 良好 齐全,无损伤 按厂家工艺规程规定 对照规范检查 牢固、可靠 一端接地 观察检查 无损伤 按工艺规程规定 电缆终端头金属小辫与该处的电缆金属护套 黏附密实、牢固,厚薄均匀,表面光滑,无夹渣、砂眼、缝隙 无碳迹、划痕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聚乙烯电缆芯线外观检查 预制电缆终端制作 热缩电缆终端制作 冷缩电缆终端制作 线鼻子规格 线鼻子 按制造厂规定 对照厂家资料检查 无渗油 正确 牢固 按GB50168规定 用手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DL/T5417-2009

7.3.42 电缆防火与阻燃检查,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42。

表7.3.42 电缆防火与阻燃检查 工序 材料 检验 检验项目 防火材料型号及材质 耐火封闭槽盒设置 盘柜孔 洞封堵 穿墙(楼板)孔洞封堵 阻火隔墙安装 耐火衬板安装 防火封堵 防火包 防火堵料 防火隔板安装 阻火隔墙设置 防火包 防火堵料 防火隔板安装 电缆竖井封堵 防火包 防火堵料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防火涂料或阻燃包 其他 防火 包带 防火涂料涂刷 绕包 固定 电缆管封堵 主要 质量标准 按设计规定,鉴定资料齐全 按设计规定 牢固 密实,无缝隙 填实,无缝隙 观察检查 密实,不透光亮 牢固,不透光亮 按设计规定 填实,无缝隙 观察检查 密实,无缝隙 牢固,不透光亮 填实,无缝隙 观察检查 密实,无缝隙 电力电缆接头两侧或相邻电缆2m~3m长区段 阻火隔墙两侧电缆 按材料使用说明涂刷 观察检查 绑扎牢固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扳动并观察检查 扳动并观察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检验方法及器具 对照图纸检查技术或产品鉴定报告 对照图纸检查 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管口封堵严密,堵料凸起2mm~5mm 观察检查 7.3.43 通信线管配制及敷设。

通信线管配制及敷设抽查30%,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43

7.3.43 通信线管配制及敷设 工序 检验项目 内表面 外表面 外观检查 金属管 制作 每根管的弯头数 183

性质 质量标准 光滑,无毛刺 无穿孔、裂纹、显著的凹凸不平及锈蚀 光滑 检验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切断口(管口) 弯曲部分 一般弯头 直角弯头 观察检查 无裂缝及显著的凹瘪 ≤3个 观察检查 ≤2个

DL/T5417-2009

表7.3.43(续) 工序 金属管 制作 金属管 检查 弯曲半径 金属管弯曲度 管径 管内畅通检查 明敷 路径 单管敷设 马鞍形卡子固定间距 排管敷设(管口高度、弯曲弧度) 金属软管 暗敷 固定 主要 主要 牢固、紧固 牢固 用手扳动检查 扳动检查 检验项目 性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质量标准 与所穿通信电缆弯曲半径匹配 不大于1/10金属管外径 不小于1.5倍电缆外径 光滑,无积水、杂物 按设计规定 横平竖直 300mm~500mm 一致 检验方法及器具 用样板检查 用尺检查 用尺检查 用0.85倍管内径拉线球检查 敷管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7.3.44 500V通信线盒安装。 1 通信线盒安装主要检查:

1) 线盒固定必须有防风、防尘、防污染、防潮措施。 2) 抽查1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44。

表7.3.44 500V通信线盒安装

工序 检查 检验项目 型式、容量 外观 固定方式 高度 性质 主要 主要 质量标准 按设计规定 完好 牢固 符合设计 小于1mm 端正紧贴墙面 牢固 便于穿线 ≤1mm 检验方法及器具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拉线或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用尺测量 安装位置成排安装误差 暗示版面 固定强度 盒孔位置 垂直误差

7.3.45 屋外接地装置制作安装。

1 屋外接地装置制作安装主要检查:

1) 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接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置

测试点。

2) 经人行行道的防雷接地干线,埋设深度不小于1m,且在接地干线上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

敷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3) 接地极顶面埋设深度不小于0.6m。

184

DL/T5417-2009

4) 接地线扁钢搭接面长度,不小于扁钢宽的2倍。 5) 检查数量:100%。

2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见表7.3.45。

7.3.45 屋外接地装置制作安装

工序 垂直 接地 作及 敷设 水平 接地 体敷 设 检验项目 材料规格 镀锌件表面检查 接地体(顶面)埋深 接地体间距离 扁钢截面及厚度 性质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2倍接地体长度 对照图纸检查 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主要 按设计规定 镀锌层表面完好 主要 ≥600mm 主要 按设计规定 主要 喷黑色“”接地符号 接地体入地下最高点与地面距离(埋深) 主要 ≥600mm 通过公路处接地体的埋设深度 接地体外缘闭合角形状 接地体圆弧弯曲半径 相邻两接地体间距离 接地体与建筑物距离 通过公路、管道等交叉处及可能遭机械损伤处的保护 通过墙体时的保护 接地体引出线的防腐措施 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检修时接地点标记 采用镀锌件时锌层检查 按设计规定 圆弧形 1/2均压带间距离 ≥5m(或按设计规定) 按设计规定 穿钢管 用钢管或其他坚固保护管 刷防腐漆 观察检查 完好 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或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检查实验记录 接地 装置 连接 搭接 长度 扁钢与扁钢 圆钢与圆钢或圆钢与扁钢 扁钢与钢管(角钢) 焊接部位表面处理 焊接部位检查 主要 ≥2倍宽度,且焊接面≥3面 主要 ≥6倍圆钢直径 主要 接触部位两侧焊接,并焊以加固卡子 刷防腐漆 牢固 ≥2点(或按设计规定) 无石块、杂物 与其他接地装置间连接点数 回填 土 回填土质 密实度 接地电阻

主要 分层夯实 主要 按设计规定 7.3.46 屋内接地装置安装

1 屋内接地装置安装主要检查:

1) 屋内接地干线敷设高度要一致,应安装距离高度250mm~300mm处,并接地干线距离墙壁距离10mm~

15mm。

185

DL/T5417-2009

2) 接地干线引入设备或型钢盘基础必须分别引入,不得串接引入。 3) 接地线扁钢搭接面长度,应不小于扁钢宽2倍。 4) 检查数量:10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46。

表7.3.46 屋 内 接 地 装 置 安 装 工序 检验项目 明敷接地线敷设位置 支持 支持 件按 装 件间 距 水平直线部分 垂直部分 转弯部分 支持件固定 沿墙壁或建筑物敷设时的走向 沿墙壁或建筑物敷设时的间距 距地面高度 接地 装置 安装 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或沉降缝处 穿过墙壁、楼板处保护措施 性质 质量标准 便于检查,不妨碍设备拆卸检修 0.5m~1.5m 1.5m~3m 0.3m~0.5m 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250mm~300mm 有伸缩补偿装置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检验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主要 牢固 与墙壁或建筑物平行 10mm~15mm 主要 加装钢管或其他坚固保护管 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或检修时接地点标记 主要 喷黑色“”接地符号 连接临时接地线使用的连接板和螺栓 连接方式 接地 体连 接 扁钢搭接长度 焊接面数 焊接部位检查 焊接部位表面处理 与屋外或其他接地装置连接点数 接地线与支持件间连接 明敷接地线标志(每个导体全长或区间或可接触部位) 中心线标志 齐全 搭接焊 ≥2倍宽度 ≥3面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扳动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或对照图纸检查) 扳动检查 主要 牢固 刷防腐漆 主要 ≥2点(或设计规定) 主要 牢固 涂以15mm~100mm等宽的黄色、绿色相间条纹 涂以淡蓝色防腐漆 其他 观察检查

7.3.47 避雷器及接地引下线安装。

1 避雷器及接地引下线安装主要检查:

1) 屋外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应防腐且无漏。 2) 避雷针、避雷带位置应正确,焊接饱满,固定牢固,无遗漏,螺栓固定的防松零件齐全;控制

室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电线与接地干线连接。 3) 检查数量100%。

2 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7.3.47。

186

DL/T5417-2009

7.3.47 避雷器及接地引下线安装 工序 检验项目 引下线与接地网的连接方式 扁钢截面积mm 引下线距墙距离 紧固件 引下线 安装 引下线及固定装置的防腐层 引下线固定 断接卡设置(多跟引下线时) 金属筒壁做引下线时筒壁厚度 金属筒壁底部与接地体连接 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接地装 的出入口距离 置安装 避雷针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 架构或屋上避雷针集中接地装置设施 避雷针或防雷金属网与建筑物顶部其他金属物体连接 其他 避雷针架构上的照明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 照明电缆埋入地中的长度 接地电阻 主要 主要 牢固,导通良好 >10m 按设计规定 主要 >3m 按设计规定 牢固,连成一体 用尺检查 对照图纸检查 导通检查 绝缘电阻表检查 用尺检查 接地绝缘电阻表检查 主要 主要 2性质 主要 焊接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通电检查 用尺检查 观察检查 按设计规定 10mm~15mm 均为镀锌制品 完好 牢固 距离地面1.5m~1.8m处 ≥4mm 两点对称 主要 7.3.48 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安装检查见表7.3.48 7.3.48 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安装检查 工序 电气 设备 安装 检验项目 型号和规格 电气箱、盒 电气设备、开关与可燃物质 存放地点的距离 绝缘导线和电缆 火灾危险环境电气线安装 外观 检查 额定电压 1KV以下线路 不同区域配线方式 铝芯导线和电缆的 线路 线路 连接 电缆引入口 穿线 187

性质 主要 符合设计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 对照图检查 观察检查 用尺检查 实测 对照图纸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按设计规定 ≥3m 大于线路额定电压且≥500v 电缆或钢管配线 按GB 50257-1996中4.2.2和 4.2.2规定 可靠、严密 宜采用熔焊 螺栓连接可靠,有防松措施 严密 紧密 额定电压 不拆卸导线 需拆卸导线 进线口密封 螺纹连接 连接

DL/T5417-2009

7.3.49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检查表7.3.49。

表7.3.49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检查

工序 检验项目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配线管、附件、电缆保护管接地 保护 接地 接地干线 接地线最小截面积 外观检查绝缘导线和电缆额定电压 电气设备及灯具的专用接地 电缆引入电气设备处的接地或接零 装置的每一处接地电阻MΩ 接地线连接方式 在腐蚀环境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固定时 交叉敷设的金属管线路 连接 防静电 接地 道间距小于100mm 容量50m³及以上储罐其接地点数 混凝土储罐或储槽其内壁接地线 皮带传动机构防静电装置 金属管、电缆铠装电缆、金属外壳在危险区域的进口处

188

性质 主要 主要 质量标准 牢固,导通良好 在不同方向上与接地体连接,连接点不小于2点 ≥4㎡(铜芯) 大于线路额定电压,且 ≥500V 单独与接地干线相连 用接地螺栓可靠连接 符合设计 采用不小于M10螺栓连接应有防松螺母 螺栓或卡子接触面除锈、除污垢,有防松螺栓 装金属跨接线 ≥2点 应与金属管道、铠装金属护层相连,且引至罐槽外接地 可靠接地 检验方法及器具 导通检查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实测 观察检查 导通检查 查图 观察检查 火灾 危险环境 电气线 安装 观察检查 观察并测量 观察检查 用仪表测量 仪表测量 可靠接地 仪表测量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