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捱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桥的资料

桥的资料

来源:保捱科技网


关于桥的资料

几乎没有哪个成年人会不知道桥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物。但我国古代的桥,形式种类繁多,发展演变过程漫长,这恐怕就未必为人尽知了。近代以来,由于高科技的勃然兴起,桥梁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其技术进步更是突飞猛进,形式更为复杂多样,其内涵和引伸义也大为丰富发展。然而,无论现代桥梁如何新进发达,若追究其根源来,均未超出古人所创造的梁桥、浮桥、拱桥和索桥几大类。这几种基本桥式都是总结前人积累下的丰富技术成果的结果。

一、 桥的概念

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两部分组成。上部结构包括桥身和桥面;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基础。它们高悬低卧,形态万千,有的雄距山岙野岭,古朴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间,山川增辉;有的坐落闹市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桥多用,巧夺天工。不管风吹雨淋,无论酷暑严冬,它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广大的行人、车马跨江过河,飞津济渡。

二、 桥的意义与特点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说问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伸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 我国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是个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

1

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地理气候、文化习俗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自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条件和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遂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桥梁形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特点: (一) 地域性。我国土地辽阔,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桥梁,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影响,因地制宜,都形成了各自相对的风格和特色。如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水域较少,人们运输物资多赖骡马大车或手推板车。因此,这里的桥梁多为宽坦雄伟的石拱桥和石梁桥,以便于船只从桥下通过;西北和西南地区,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难以砌筑桥墩,因此,多采用藤条、竹索、圆木等山区材料,建造绳索吊桥或伸臂式木梁桥;岭南闽粤沿海地区,盛产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石,所以石桥比比皆是;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因竹材丰富,便到处可见别具一格的各式竹材桥梁。从桥梁的风格上看,北方的桥如同北方的人,显得粗犷朴实;南方的桥也同南方的人,显得灵巧轻盈。当然,这跟自然地理也有极大关系,如北方的河流因水流量欺负变化很大,又有山洪冰块冲击,故桥梁必须厚实稳重;而南方河流水势则较平缓,又要便于通航,故桥梁相对较纤细秀丽。

(二) 多种多样性。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山河奇秀,南北地质地貌差异较大,因此对建桥的技术要求也高。大约在汉代时,桥梁的四种基本桥型:梁桥、浮桥、索桥、拱桥便已全部产生了。这四种桥根据其建筑材料和构造形式的不同,又分别演化出:木桥、石桥、砖桥、竹桥、盐桥、冰桥、藤桥、铁桥、苇桥、石柱桥、石墩桥、漫水桥、伸臂式桥、廊桥、风雨桥、竹板桥、石板桥、开合式桥、溜索桥、三边形拱桥、尖拱桥、圆拱桥、连拱桥、实腹拱桥、坦拱桥、徒拱桥、虹桥、渠道桥、曲桥、纤道桥、十字桥,以及栈道、飞阁等等,几乎应有尽有,什么形式的古桥,在我国都能找到。

(三) 多功能性。我国古代的匠师建桥,很注意发挥桥梁的最大效益,既能考虑到因地

2

制宜、一切从实用出发,又能考虑使桥梁尽量起到多功能的作用。如江南的拱桥多为两头平坦,中间高拱隆起,使之既产生造型上的弧线美,又利于行舟。而南方地区广见的廊式桥,则更充分反映了一桥多用的特点。南方雨多日照强,桥匠便在桥上修建廊屋,这不仅为过往行人提供了躲避风雨日照、便于歇息的场所,而且还增加了桥梁的自重,以免洪水把桥冲掉,并起到保护木梁、铁索不受风雨腐蚀的作用。特别是很多此类廊桥,因是人员过往要冲,故还利用它兼作集市、住宿和进行商业活动。如广东潮安县的湘子桥,这座桥全长五百余米,?quot;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桥中设一段可以开合的浮桥,以利通航;桥上建廊屋、楼后做集市,其间店面栉比,自晨至暮,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以至不闻不见咆哮的潮水和宽阔的江面,故民间流传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笑话。

(四) 群众公益性。桥梁自产生始,便以属于民众共有的社会性出现。我国的传统建筑,一般为私有性,唯有桥梁(除私有的园林中桥梁外),不管是官修私建的,都为社会所公有。故数千年来,爱桥护路成为一种良好风尚,而“修桥铺路”则是造福大众的慈善行为,被民众所推崇。因此,修桥或建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查看史志,我国历来修桥建桥的方式,大概有四种:一是民建,即由一家一姓建桥;二是募捐集资,报经官府支持,协力兴建。此种最为多见,如著名的赵州桥、泉州洛阳桥等,都是用此方式建成的;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倡导,士绅附和认捐,并指派官吏或商绅主持完成。此多属较大的桥梁;四是全由官府拨款施工兴建的。所以,我国古桥遍布各地,连穷乡僻壤也多建桥。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居世界首位。

三、桥的发生与发展

在人为桥梁之前,自然界由于地壳运动或其他自然现象的影响 ,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桥梁形式。如浙江天台山横跨瀑布上的石梁桥,江西贵溪因自然侵蚀而成的石拱桥(仙人桥)以

3

及小河边因自然倒下的树干而形成的 “独木桥”,或两岸藤萝纠结在一起而构成的天生“悬索桥”等等。人类从这些天然桥中得到启示,便在生存过程中,不断仿效自然。开始时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围的壕沟上搭起一些独木桥(桥之所以始称“梁”,也许便是因这种横梁而过的原故),或在窄而浅的溪流中,用石块垫起一个接一个略出水面的石蹬,构成一种简陋的“跳墩子”石梁桥(后园林中多仿此原始桥式,称“汀步桥”、“踏步桥”)。这些“独木桥”“跳墩子桥”便是人类建筑的最原始的桥梁,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由低级演进为高级,才逐渐产生各种各样的跨空桥梁。

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石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石梁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

4

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的,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背诵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

四、桥的类型与形式

桥的类型,若以建桥的主要材料分,便有木、石、砖、竹、藤、铁、盐、冰桥等之别。 木桥是最早的桥梁形式,我国秦汉以前的桥几乎都是木桥。如最早出现的独木桥、木柱梁桥。约商周时便出现浮桥,战国前后又出现排柱式木梁桥和伸臂式木梁桥。但因木材本身的特性,如质松易腐以及受材料强度和长度支配等,不仅不易在河面较宽的河流上架设桥梁,

5

而且也难以造出牢固耐久的桥梁来,因此,南北朝始遂为木石混合或石构桥梁所取代。 石桥和砖桥。一般是指桥面结构也是用石或砖料来做的桥,但纯砖构造的桥极少见,一般是砖木或砖石混合构建,而石桥则较多见。到春秋战国之际便出现了石墩木梁跨空式桥,西汉进一步发展为石柱式石梁桥,东汉则又出现了单跨石拱桥,隋代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单孔弧形石拱桥,唐代李昭得造出了船形墩多孔石梁桥。宋代是大型石桥蓬勃发展的时期,创造出像泉州洛阳桥和平安桥那样的长达数里横跨江海交汇处的石梁桥,以及像北京芦沟桥和苏州宝带桥那样的大型石拱桥。

竹桥和藤桥。主要见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一般只用于河面较狭的河流上,或作为临时性架渡之用。早期的主要是一种索桥,南北朝时称竹质的溜索桥为“笮桥”。后来出现了竹索桥、竹浮桥和竹板桥等。铁桥,在古代包括铁索桥和铁柱桥两种。前者属于索桥类,较多见,约在唐代便出现;后者属于梁桥类,实为木铁混合桥,极少见,在江西见一例。 盐桥和冰桥。主要见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前者主要见于青海盐湖地区,后者主要见于北方寒冷地区。

若以桥梁的结构及外观形式分,则主要有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类型。 梁桥。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它桥形出现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时梁桥都是用木柱做桥墩,但这种木柱木梁结构,很早就显出其弱点,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起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梁桥,如秦汉时建成的多跨长桥:渭桥、灞桥等。约在汉代时桩基技术发明,于是出现了石桥墩,标志着木石组合的桥梁能够越跨较宽大的河道能经受住汹涌洪浪的冲击。但由于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风雨侵蚀,于是便在桥上建起了桥屋,保护桥身,此桥型(廊桥)后多见于南方,但最早都见于黄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桥,构

6

造方便,材料耐久,维修省力,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形,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区十分盛行,创造了许多长大的石梁桥。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若水中有一桥墩,使桥身形成两孔者,便称双跨梁桥;若两墩以上者,便称多跨梁桥。

浮桥。又称舟桥、浮航、浮桁,因其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一种用于数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连横于水上的)连锁起来并列于水面,船上铺木板供人马往来通行的桥。若按严格意义上的桥:是以跨空和有柱墩为标志的话,那它还不是十足意义上的桥。浮桥主要建于河面过宽及河水过深或涨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梁桥所能济事的地方。浮桥两岸多设柱桩或铁牛、铁山、石囷、石狮等以系缆。隋大业元年在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是第一次用铁链连接船只的浮桥。浮桥目前在我国南方如江西、浙江、广西等地方仍常见用。

浮桥的优点:一是施工快速,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围攻武昌,只用一夜时间就建成两座横跨长江的浮桥。二是造价低廉,明代邹守益在《修凤林浮桥记》中,曾对石桥与浮桥做过比较:“若用石梁桥,要费千金,而用浮桥,则费五百金便可,可根据需要而定。”三是开合随意,拆除和架设都很方便。缺点是载重量小,随波上下动荡不定,且抵御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时拆撤,并要人照看,管理繁琐,舟船、桥板与系船的缆绳要经常修茸和更换,维护费用昂贵。因此,很多浮桥的最后归宿,都向木梁桥、石梁桥或石拱桥发展。 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始见于秦汉,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桥,又名\"夷里桥\",便是座竹索桥。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

7

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正如古人形容过索桥的那样:“人悬半空,度彼决壑,顷刻不戒,陨无底谷。”唐代和尚智猛称:“窥不见底,影战影栗。”其实真正渡之还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纪》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

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桥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见使用。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来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别高大,两边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状,又有五边、半圆、尖拱、坦拱等之分。桥面一般铺石板,桥边做石栏杆。拱桥的形象最早见于东汉画像砖上,是由伸臂木石梁桥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状影响而产生的。文献记载见于南北朝时的《水经注》中,现存最早的实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石拱桥的发券,明以后,尤其在清代,则盛行用整券,即“桶状发券”。

此外,其它特种造型尚有飞阁和栈道、渠道桥和纤道桥,以及曲桥、鱼沼飞梁和风水桥。 “飞阁”,又称阁道、复道,即天桥。古代宫殿楼阁间的跨通道。《三辅黄图》:“乃于宫(指汉末央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秦汉皇宫楼殿间联以阁道通行,因上下有道,故称复道。秦始皇筑阁道由阿房宫通骊山,人行桥上,车行桥下,堪称中国最早的立交桥。“栈道”,又称栈阁、桥阁,单臂式木梁桥。在山区陡峭的地方,架木铺成的道路。 “渠道桥”,既是引水渠道又作行人用的桥梁。也即在桥上砌水渠以引水。如建于金代的山西洪洞县惠远桥。故今山西民间尚有“水上桥、桥上水”的俚语。“纤道桥”,一种为便于拉纤而建造的、与河流平行的带状长桥。多见于浙江境内的运河地区。有的长达一二公里乃至五六公里,如绍兴阮社有一座“百孔官塘”纤道桥,建于清同治年间,桥长380余米,115个跨,

8

桥面用三块条石拼成,底平接水面。

“曲桥”,园林中特有的桥式,故也称园林桥。桥与径、廊均为园林中游人赏景的通道。“景莫妙于曲”,故园林中桥多做成折角者,如九曲桥,以形成一条来回摆动,左顾右盼的折线,达到延长风景线,扩大景观画面的效果。曲桥一般由石板、栏板构成,石板略高出水面,栏杆低矮,造成与水面似分非分、空间似隔非隔,尤有含蓄无尽之意。

五、 桥的材料与构造

桥梁的构造,除较原始的独木桥、汀步桥以及浮桥外,一般均由跨空部分和跨空支承部分构成,即桥墩与桥身组成。

(一) 梁桥,根据其所用材料和构造情况,可分为木梁桥和石梁桥。“木梁桥”包括木梁木柱桥、木梁石柱桥、木梁石墩桥、木撑架桥,其中“木梁石柱桥”是从木梁木柱这种原始的木桥发展而来的。

“石梁桥”包括石梁石柱桥、石梁石墩桥、石伸臂桥(类似木伸臂桥)、三边石梁桥、漫水石梁桥、石板平桥(多见于园林“曲桥”和“纤道桥”)。其中以“石梁石墩桥”最为常见。这种桥比用石墩木梁又更进一步,避免了木梁桥面易于腐朽、常需维修的缺点。

桥梁中还有一种与浮桥相结合的桥式,即“开合式桥”。其中间浮桥可根据需要开合启闭。如潮安县的湘子桥。其东西两端是石梁桥,中间则用十八只木船搭成浮桥相连接,以利排渲洪水,及“通巨舰,排放木筏”之用。

(二)拱桥,根据其构造情况以及拱券的圆弧和排列形式可分为:陡徒和坦拱式拱桥、尖拱和圆拱式拱桥、连拱和固端式拱桥,单孔和多孔式拱桥、实腹和空腹式拱桥,以及虹桥等等。其拱券的圆弧则有半圆、马蹄、全圆、锅底、蛋圆、椭圆、抛物线圆及折边等形式,排列形式则有并列和横联两种,其中横联式应用最多,并派生出镶边横联券和框式横联券两种。

9

(三)索桥,根据其采用不同质地的绳索及过度和构造形式,可分为竹索、铁索、藤索和溜索桥、城防吊桥,以及单索、双索、多索网状桥、并列多索桥等。

六、 桥的艺术与文学

山水自然美,向为我国文学家和艺术家情有独钟。正如明代大艺术家董昌其所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为诗为境。”桥,是架设于山水之间的建筑物,它长期屹立于大自然之中,也就成为点缀和美化大自然的一员。有山有水自然也就会有桥,桥梁本身也是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桥梁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原来就摇曳着艺术的风采。故英国李约瑟先生说:“没有中国桥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我国桥梁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造型风格和装饰工艺。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曲线柔和、韵律协调和雄伟壮观上。而江南水乡的一些小梁细桥,则更使人联想到“小桥 流水 人家”的诗情画意。

桥梁装饰,在我国总的来说不算很发达,主要体现在石构桥梁中,其部位大致在人们易于驻足观瞻的地方。如常见的有螭龙、凤、狮、象、犀牛,并间有兔、猴、马、狗、云朵、莲花、芳草等图案。也有少数浮雕的河神像、武士像和人物故事形象。如河北赵县永通桥山花墙上浮雕的河神头像,赵州桥栏板上浮雕的螭龙和望柱上的狮首像, 北京卢沟桥望柱上的石狮子等等。这些石雕,工艺精细,并往往还与民间风情、神话传说有密切的联系。如治水的蛟龙,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兽等,从而形成我国桥梁艺术的独特风格。

此外,我国许多桥梁,往往在桥上或桥头上构建有许多附属建筑物。桥上构筑建筑物,起自木桥的防腐和压基作用,后成为桥与建筑的结合物。桥头构筑建筑物,是作为桥梁出入口的标志, 并兼有衬托、拱卫和装饰桥梁的作用。

10

全球17座最令人震惊的大桥

经典专揖 2009-11-05 18:48:23 阅读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引用

王者归来的 引用 全球17座最令人震惊的大桥

引用

京京的 全球17座最令人震惊的大桥 1.米约高架大桥 法国塔恩河谷

被称为“世界第一桥”的法国米约高架大桥(Millau Bridge)可以说是人类的建筑奇

11

迹,跨越塔恩河谷,全长达2.46公里,却只用7个桥墩支撑,其中2、3号桥墩分别高达245米和22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两个桥墩。大桥最高点达到343米,超过埃菲尔铁塔23米。2004年大桥正式对外开放使用,超越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皇家峡谷大桥,成为目前世界第一高的交通大桥。每当清晨的云雾从山中升起,白色的米约大桥宛如一座巨大的竖琴,车辆在其上仿佛是穿梭在云间,享受一派云海美景。当地居民也称其为“天空之桥”。

2.费马恩大桥 波罗的海

2007年6月29日,丹麦与德国合作修建跨波罗的海(Baltic Sea)的费马恩大桥(Fehmarn Belt Bridge)。该项目总投资高达58亿欧元,跨海大桥总长18公里,连接德国的费马恩岛和丹麦的洛兰岛。此项目将于2011年开始,预计在2018年结束。不过当地有部分民众反对此项目的立项,除了担心大桥建成后会使原来繁忙的航运业丧失就业岗位,环保人士还担心野生动物将受到影响。

12

3.盖茨黑德千禧大桥 英国盖茨黑德

盖茨黑德千禧桥(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跨越泰恩(Tyne)河,步行桥长126米,规模不算大,但是造桥花费却用了将近3000万英镑!独特的外形引人注目:它不是一般的直桥,而是弯成弧形,索塔也不是直立的,而是倾斜状的,通过几十组钢索将桥面固定,还可以将主桥向上拉起50米,这种创新的开闭设计能让大型船只从下面通航而过,升到顶部时索塔和主桥宛若一只蝴蝶。

13

4.白令海峡大桥 北极海白令海峡

目前还只是处于提案阶段的白令海峡大桥(Bering Straits Bridge)一旦建成将成为一座宏伟的跨洲连接通道,将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统统连接起来。该桥的建址目前已经有了多种提议,比如威尔士王子角、楚科奇海港、得兹涅夫角都有很可能

14

5. 杭州湾大桥 中国浙江

杭州湾大桥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的钱塘江之上,全长36公里,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建桥工程耗时近五年,所用混凝土用量相当于再造八个国家大剧院,用钢量相当于用钢量相当于再造七个“鸟巢”。于2008年5月1日对外开放,北接线二期2010年预计完工。

。此外还有人建议能建造由三座桥梁组成的系列桥梁,总长超过80公里。然而北极地区的环境相当恶劣,要建筑这样一座大桥真的很难,一旦建成,将成为人类建筑史上的又一大奇迹

6.伊拉斯谟斯大桥 荷兰鹿特丹港市

伊拉斯谟斯大桥(Erasmusbrug)以“天鹅大桥”的美称闻名于世,拥有简洁俐落的外形,雪白的桥身修长挺拔,像一只优雅的白天鹅高贵地游荡在马斯河上。这座单向斜拉式

15

大桥落成于1996年,拥有2600级阶梯、数条大道,车辆、电车、脚踏车、行人及溜滑板的运动人士都可以自由通行,可谓荷兰人的实用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

7.金门大桥 美国旧金山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建于1933-1937年,耗时4年时间,使用了10万多吨钢材,耗资高达3550万美元。整个大桥造型宏伟壮观、朴素无华。可是,由于一下雨,钢塔就会生锈,粉刷匠只能日复一日地刷上油漆。更麻烦的是,金门大桥的颜色并不是正红,而是红、黄和黑混合的“国际橘色”,油漆工必须在移动的鹰架上油漆,先用压力清洗,然后上三层油漆。

16

8.锦带桥 日本山口县

锦带桥(Kintaikyo Bridge)是一座横跨锦川的五拱桥,被列为日本三大名桥之一。采用传统的木工工艺,全桥只用包铁和插销固定、充分应用精巧的木工技术的桥梁结构。不过这座桥也算得上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座桥。大桥最早建于1673年,修建过程中屡次被洪水冲塌。建成后又于1950年被一场台风带来的洪水摧毁。1953年重建,后又在2001年和2004年部分修复,至今仍雄踞于江面上。

17

9.伦敦塔桥 英国伦敦

伦敦塔桥(Tower Bridge)又被称为“双子桥”,在历史上也被称为伦敦的正门,原为木桥后来改为了石桥。桥身由4座塔形建筑联接。两座方塔上再建4座白色大理石尖阁和5座小尖塔,好似两顶皇冠。下层桥面可以开合,平时通车,桥桁开启时可容万吨船只通过,船过后又慢慢落下恢复通行。两块活动桥面,各自重达1000吨。从远处观望塔桥,双塔高耸,极为壮丽

18

10.青马大桥 中国

青马大桥(Tsing Ma Bridge)是世界上第六大吊桥,1999年荣获“二十世纪十大建筑成就奖Top 10”。大桥于1992年5月开始兴建,历时五年竣工,造价71.44亿港元。横跨青衣岛及马湾,桥身总长度2200米,主跨长度1377米,离海面高62米,创造世界最长的行车、铁路两用吊桥纪录。大桥采用双层式设计,桥的露天上层为双程三线行车线,下层则为二条地铁东涌线及机场快线的铁路和和二条供紧急时(如台风吹袭时)使用的单线行车道路。

19

11.厄勒大桥 丹麦厄勒海峡

厄勒大桥(Oresund Bridge) 是一座跨越了丹麦厄勒海峡的公铁两用桥,全长16公里,由西侧的海底隧道、中间的人工岛和跨海大桥三部分组成。西侧的海底隧道由五条管道组成。它们分别是两条火车道、两条双车道公路和一条疏散通道,是目前世界上最宽敞的海底隧道。中间的人工岛长4050米,将两侧工程连在一起。东侧的跨海大桥长7845米,共有51座桥墩,中间是斜拉索桥,跨度490米,高度55米,是目前世界上承重量最大的斜拉索桥。

20

12.悉尼海港大桥 澳大利亚悉尼

悉尼海港大桥(Sydney Harbour Bridge)位于悉尼杰克逊海港,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拱桥”。它像一道横贯海湾气势磅礴的长虹,与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隔海相望,成为悉尼的象征之一。

这座大桥整个工程的全部用钢量为5.28万吨,铆钉数是600万个,用水泥9.5万立方米,花岗石1.7 万立方米。在上世纪30年代的科技和经济条件下,能在大海上凌空架桥,实为罕见。

21

13. 港珠澳大桥 东南亚

港珠澳大桥顾名思义,是一座连接、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今年已经开始动工。该桥的最大特色在于主航道位置将采用隧道形式,并将修建两个人工岛提供桥隧转换设施,确保不影响前往广州和深圳港口主行道的通行来往。整个大桥将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建成通车后,开车从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

北京时间7月7日消息,美国广播公司网站最近列举了全球十二大最壮观的大桥,这些桥梁的设计十分精美壮观,其中包括世界最长的斜拉桥——苏通大桥、桥中桥的德国马格德

22

堡水桥、世界上最长的拱形桥——卢浦大桥等。

中国苏通大桥

资料图片:3月4日晚拍摄的苏通大桥夜景。新华社发(丁晓春 摄)

这是中国江苏南通市扬子江上苏通大桥的美丽夜景,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桥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开通,其跨度为1088米。目前,苏通大桥跻身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之前最长的斜拉桥是日本多多拉大桥(Tatara bridge),跨度为0米。

以色列科尔德斯大桥

2008年6月25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举行科尔德斯大桥开幕式,如图正是科尔德斯大桥映衬在日落景色之中。这座交通大桥距离地面387英尺(118米),使用70根线缆将459英尺(约140米)的一段桥身悬浮起来。该桥能够承架轻重量列车运输系统,还有一个透明玻璃人行道用于步行。

23

中国东海大桥

中国东海大桥于2005年5月竣工,这座19英里长的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跨越东海,从上海至小洋山岛深水港。

美国7英里大桥

24

美国佛罗里达州7英里大桥,它连接墨西哥湾至佛罗里达州海峡,总长度大约7英里(约11.2公里)。在1982年建造时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大桥,在每年4月,7英里大桥为了进行“趣味性跑步”,将关闭大桥几个小时,这种“趣味性跑步”活动是为了纪念佛罗里达关键性大桥重建计划。

法国米约大桥

25

如果担心高度过高,你可能不会选择穿越法国南部的米约大桥,这座大桥跨越塔恩河谷至米约地区,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车载交通大桥,其最高点距离地面1125英尺。

德国马格德堡水桥

26

不仅用于居民行走,甚至还可以行船运输,这就是德国巨大的马格德堡水桥,它位于易北河-哈弗尔河和米特兰尔运河之间。这座1公里长的桥中桥是于2003年开通投入使用的。共用了6年时间进行建造,花费了5亿欧元。

中国风雨桥

27

中国广西省程阳风雨桥是最著名的屋顶结构桥,建造于1916年。主要是由木头和石材建造而成,风雨桥总长度为213英尺(约65米),横跨林溪河。

美国圣迭戈-科罗拉多大桥

28

圣迭戈-科罗拉多大桥是电视节目中为数不多的“明星桥”,这座长度2英里的桥连接了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科罗拉多市和圣迭戈市。于1969年投入使用,在80年代电视节目“西蒙&西蒙”中赢得了观众们的好感。

中国杭州湾大桥

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大桥连接上海和宁波,于2008年5月1日投入交通使用。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比东海大桥长约3公里多。

中国卢浦大桥

29

中国上海市的卢浦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拱形桥,大桥全长3900米,于2003年投入使用,之前最长的拱形桥是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新河峡大桥。

伊朗赫久古桥

赫久古桥是伊朗最著名的桥梁之一,阿拔斯二世在1650年一座更古老的桥梁基础上建造的,它共有23个拱形结构,总长度344英尺,45英尺宽。

英国盖斯黑德千禧桥

30

盖斯黑德千禧桥是一座倾斜桥,仅用于步行者和脚踏车通过。横跨在英国泰恩河上,这座桥通过水锤泵的旋转使水面船只过往。

31

14.博斯普鲁斯大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博斯普鲁斯大桥(Bosphorus Bridge)因为是“全世界唯一横跨两个的大桥”而名声大噪。它成功连接了欧洲和亚洲,从1967年正式大桥最终获批开建,六年后即1973年大功告成。成为世界第四大吊桥、欧洲第一大吊桥。大桥水中没有桥墩,整个桥身以两根巨大的钢索牵引,支撑着整个桥面。整座大桥宛若一条长虹飞架在海峡两岸,沟通了欧亚两洲的交通和运输,方便了两洲人民间的交流。

32

15.圣地亚哥-科罗拉多大桥 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科罗拉多大桥(Diego-Coronado)总长2公里,位于美国西部壮丽又凶险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玻璃桥向外延伸了21米,桥身离谷底1200米高,比世界上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还要高出一倍多,足以让一艘航空母舰从桥下通过。它是靠94根插入岩壁的钢柱支撑,可以承受2万人的重量,抵抗8级地震。

33

16.明石海峡大桥 日本神户-淡路岛

明石海峡大桥(Akashi-Kaikyo)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一座悬索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层桥。1998年正式通车。全长3911米,主桥墩跨度1991米。它跨越日本本州岛-四国岛之间的明石海峡,实现了日本人一直想修建一系列桥梁把4个大岛连在一起的愿望,创造了本世纪世界建桥史的新纪录。

34

17. 马格德堡水桥 德国马德堡易北河

马格德堡水桥(Magdeburg Water Bridge)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一架可以行船的水桥。于2003年10月完工,总长达到918米,有趣的是,船只在这座桥上可以自由的航行。它是欧洲目前最长的水道桥工程,将东部的米特兰德运河与西部的易北-哈威尔运河连接了起来,所以事实上,这座桥跨越了整个易北河。此桥用6年时间建造完成,耗资5亿欧元,于2003年开放。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